巴蜀文化—稗官逸闻—历代对武侯祠的保护
以刘备入葬惠陵和修建汉昭烈庙为标志,武侯祠已走过了1780年岁月。它能保留、发展至今,是历代官府、民间、不同民族、不同层次人们共同关爱的结果。
公元223年,修建惠陵、汉昭烈庙。章武三年(公元223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亲自选址、规划、领导了惠陵、汉昭烈庙的修建。《成都古今记》说庙前曾有一双大柏,古峭可爱,人们说是诸葛亮手植。该年八月,和甘皇后入葬惠陵。穆皇后在22年后才去世,也合葬惠陵。蜀汉时这里是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皇家陵园。
公元500年,武侯祠迁至惠陵。司马氏灭蜀(263年)后,将刘氏后裔尽迁北方,撤除汉照烈庙,但未动惠陵。齐高帝时(479年-482年)诏命刺史傅覃(琰)修复汉昭烈庙。当时上距西晋灭蜀不足220年,陵寝的许多地面标识仍存,位置应准确无误。它从此成为官方承认的、对外开放的名胜古迹景点。
成都武侯祠始建于李雄据蜀时(303年-334年)的“少城”内。桓温收复蜀地时(347年),少城的所有建筑都毁了,仅武侯祠独存,这反映出诸葛亮在参战双方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公元500年前后,武侯祠迁至惠陵旁。
唐代制定了惠陵一年四季的祭典。宋代曾多次对武侯祠等进行维修保护。
明洪武23年至24年间(1390年-1391年),明蜀献王朱椿将原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三者合一。
康熙10年、11年大修改变格局。康熙10年(1671年)、11年全面修复武侯祠。这次大修改变了明代以来诸葛亮与刘、关、张同祀一殿的格局,将其分为前后两殿,影响至今。此后,乾隆年间两次大修武侯祠。
道光5年捐资建惠陵围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道光五年(1825年),省属各大衙门属吏捐资修建了惠陵围墙,今仍存。
民国十年、十一年,全面维修。当时的四川省主席、军阀刘成勋主要以他自己的财力,对武侯祠古建筑进行了一次全面维修,使其能渡过民国劫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