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安岳石刻与玄应的由来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0
转发:0
评论:0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安岳石刻与玄应的由来,   四川安岳(又称普州,北周建德四年(575)建治,州、县同治一城)地处川中盆

    四川安岳(又称普州,北周建德四年(575)建治,州、县同治一城)地处川中盆地,境内石刻造像10万余尊曾由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石刻艺术)之乡。因此安岳石刻闻名遐迩,举世瞩目,备受人们的关注。
据《安岳县志》清道光版本“金石铭”记载,安岳的石刻起于“南北朝,梁武帝(肖衍)普通二年(521),肖纶曾在普慈招隐寺书写刹下铭石刻”。石刻造像则始于隋代文帝(杨坚)开皇年间(581—600)。到了盛唐时期,安岳的石刻造像不仅艺术上,而且在数量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众多的石刻造像遍及县境各地。如大云山千佛寨、云居山南崖、卧佛院、茗山寺、玄妙观……等处,都可以看到庄重、朴实的唐代石刻造像。到了两宋时期,安岳的石刻造像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数量上虽稍次于唐代,但从艺术角度上讲,它突破了佛教规仪,把端庄严肃变化为飘逸秀丽,更接近于现实生活。诸如云居山圆觉洞北崖西方三圣、石羊镇华严洞造像、以及毗卢洞紫竹观音等。到两宋以后各个朝代,安岳石刻造像已无大的发展,而是逐渐衰落,虽有石刻造像,但已为数不多了。
玄应生于唐代,是中原(今河南省境)一位僧人。为了弘扬佛教,他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713—741)来到普州(今安岳县),住锡于大云山,曾四方募化修建栖岩寺。据安岳现存的几部《县志》(清康熙、乾隆、道光,以及1993年出版的新编县志,对玄应都有记载。清康熙版本“寺庙篇”39页记:“栖岩寺唐开元僧玄应建岩壁石像千余”;清乾隆版本“土地部·寺观志”80页记:“栖岩寺唐开元僧玄应建岩壁石像千余”;清道光版本卷七“寺观”23页4行记:“栖岩寺在治西五里大云山,唐开元僧玄应建岩壁间有石像千余”;再据1993年出版的《安岳县志》890页“人物篇·社会人物”记:“玄应,曾住锡于安岳县城西北五里大云山,是唐代有德行的高僧。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玄应曾四方募化修建栖露(霞)寺(后更名为千佛寺今已毁),大云山周围的摩崖石刻造像,多出自玄应倡导。至今千佛寨、圆觉洞、卧佛院等处还有玄应的名字……”
安岳石刻造像从隋代开皇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为什么在这一事件上牵涉到玄应,他在其中又起了什么作用呢?安岳石刻虽然起步很早,但当时的数量并不多。到了唐开元年间,由于玄应从中原来到普州,在他的倡导之下,四方募化功德,利用安岳境内岩石广布的资源,进行雕刻佛像,几十年间,把安岳的石刻推向了新的阶段,并有很大的发展。应该说,玄应在这一时期,对安岳的石刻,起到了倡导和推动的作用。
安岳石刻历史悠久,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保护。特别是在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当地政府尤为重视,进行了全面普查、清理和保护。由于采取的措施得力具体,安岳的石刻虽经沧桑巨变,至今仍光彩照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白帝城的由来
位于重庆城东北446公里处奉节县城东长江岸边瞿塘峡口北侧的白帝山上。扼川东咽喉,当三峡门户,为长江三峡的起点,号称"水陆津要,全蜀东门",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西汉末年,公孙述据此,见今明良殿前白龙井时有白雾升腾,视为"白龙献瑞",公元25年自称白帝,在此筑城名为白帝城。三国时刘备为关羽报仇进攻东吴,败退后在此病逝,临终前将儿子阿斗托付给诸葛亮照顾。现存的白帝城系明嘉靖年间(1558)改建的明良殿和武侯观星亭。
·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四川”名称的由来
“四川”这个名称,始见于宋代。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设益、梓、利、夔四州路,治所分别为今成都、三台、汉中和奉节。这四路,一般称为川峡四路,简称为“四川”。在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的诏书中就正式使用了“四川”一词,这是目前所见到的将“四川”作为行政区划略称的开始。这以后,宋代设有“四川宣抚使”、“四川制置使”等官职,就是中央派驻川峡四路的官员,都将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到元代就正式以“四川”为名,建立了四川行省。元代的中央行政机构叫中书省,各地直辖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代在宋代的川峡四路基础上设四川行省,简称四川省,省治成都。从此“四川”一名沿用下来。
·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成都与廊桥
美国作家罗伯特-沃勒撰写的爱情小说《麦迪逊郡的桥》,畅销全球,创下奇迹。中译本为它赋予了一个相当柔情的书名----《廊桥遗梦》,颇为传神,引起了中国读者的浓厚兴趣。据说,现在在美国到麦迪逊郡去寻找书中依托的那座桥的游人络绎不绝,廊桥因此大出风头。那么,廊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中国作家白桦刚从麦迪逊郡那座廊桥寻梦归来,撰文介绍说用那座廊桥其实是一座极普通的公路桥,桥上的建筑,像一间长长的车厢,古色古香,原本是日尔曼人的传统建筑。这座桥引起白桦的联想,他认为:“全世界最美丽的廊桥不在别的国家,在中国的西南部。如在湘西、贵州、四川等地,就有很多廊桥。也叫风雨桥、歇脚桥……”白桦以作家的锐敏眼光,看出美国的廊桥就是中国西南随处可见的有顶桥----风雨桥和歇脚桥,并断言“全世界最美丽的廊桥就在中国的西南部”,这是十分难得的。不过,在我看来,全世界最古老最美丽的廊桥不在别的地方,就在我们四川,就在成都...
·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万里桥与枕江楼
出成都老南门(旧名江桥门)不上百步,有座跨越锦江两岸的石桥,人们习惯叫它“南门大桥”。实际上,它就是著称于史的万里桥。唐代许多大名鼎鼎的诗人都歌咏过著名的万里桥。杜甫诗中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还引用它以指明“草堂”的位置。王建赠女诗人薛涛诗也有:“万里桥边女校书”之句……张籍。吕大防等人的诗中,不但提到它,还描写了桥畔当年景色。历代以来,还有不少诗人墨客对之挥毫寄兴。这座桥西侧,早在二十年代沿锦江岸,便建起了一幢江南水谢式的酒家,取名“枕江楼”,若与万里桥相提并论,它当然微不足道。但在五十年代之前,九里三分圈子里的成都市,这幢坐落在锦江之滨的雅致酒楼,因楼头有临流小亭,碧瓦朱栏,几净窗明,并以它的“醉虾”出名,乃是当年蓉城宴集闻名之地。抗战期间的1938年,张恨水时编南京《新民报》副刊,于南沦陷之前,经武汉赴渝后来游成都。当时成都新闻界二十余人,特假座枕江楼宴请张恨水。宴前《成都快...
·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成都花会的来历
成都花会始于唐、宋,相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成都西南角有个庙宇叫玄中观,唐僖宗入蜀,改为青羊宫,大兴土木,备极壮丽,成为巨大的道教宫观,为游人喜欢涉足的去处。五代至宋,青羊宫成了游览胜地,加之道教徒虚构老子至成都李氏投胎之说,又说二月十五日是他的生日,青羊宫便于这天设斋醮,于是花市与庙会结合起来。久而久之,人们就只说花会不提庙会了,青羊宫便成为花会的会址。传说道教始祖李老君的生日是农历的二月十五日,故唐代以来,民间在此举办一年一度的庙会。成都花会在每年花朝前后举行。所谓“花朝”就是百花生日,具体说是农历二月十五日。成都的二月,已是百花开放,姹紫嫣红。所以成都花市以二月十五日为正期。因此,每年二月又在这里举办花会。成都人种花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以前。唐人肖遘写的《成都》诗中有“月晓已闻花市合”的句子,说明当时已兴起了花市。诗人杜甫的很多诗篇都提到成都人种花的盛况,如“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