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稗官逸闻—诸葛亮与凉山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诸葛亮与凉山, 三国时期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蜀国丞相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一举平息南中叛乱
三国时期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蜀国丞相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一举平息南中叛乱,其间发生了广为流传的六擒七纵孟获的故事。据学者研究,史籍上确有“七纵七擒”一语,但仅此而且,记载相当粗略。后来《三国演义》以4万多字的篇幅,淋漓尽致地加以描写,进行惊人的艺术加工,以致妇孺尽知。一些彝族老人至今仍尊称诸葛亮为孔明先生。诸葛亮南征的凉山遗迹,多年来也传说种种。
蜀汉的“南中”汉代称为“西南夷”,主要包括今云南、贵州西部和四川西南一带。东汉时南中设有四郡:永昌郡(行政中心在今云南保山)、益州郡(行政中心在今云南晋宁)、越嶲郡(行政中心在今四川西昌)、牂牁郡(行政中心在今贵州黄平)。越嶲郡辖地为:今凉山州、攀枝花市、宜宾地区的屏山以及云南省的丽江地区和楚雄州的大姚、永仁。当时,蜀国对吴作战失败,加之刘备一死,建兴一年(223年)南中诸郡相继发生叛乱。先是益州郡大姓豪强雍闿杀了蜀国派去的太守正昂,牂牁郡丞朱褒遥相呼应。越嶲郡的叟帅(少数民族首领)高定也在杀了郡将焦璜后“举郡称王以叛”。
为安定后方,以图中原,诸葛亮子速兴三年春〔225年3月)亲自率军南征。兵分三路:马忠率领东路军,由川南僰道直驱牂牁,进攻朱褒;李诙率领中路军攻打益州郡,袭取雍闿、孟获的老巢。诸葛亮则亲统西路大军,作为南征的主力从成都出发去安上(今屏山),会同当时住在安上的越雋太守龚禄,再取水路入越雋。约定三路兵马最后会师于益州郡之滇池。诸葛亮出发时,曾任越雋太守、熟悉市中情况的马谡送至数十里外,最后言之挣挣:“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早服南人之心、以收长治久安之效”。诸葛亮听了连连点头,这一战略思想后来贯穿南征始终,一直为后世称道。
南征出兵不久,从滇东率兵西上援助高定的雍闿,因到迟了一步引起高定的怀疑,被高定部下杀死,于是孟获代替了雍闿。诸葛亮抓住时机,纵兵奋击,于卑水(今昭觉)与高定决战,斩了高定,收复了越雋郡。接着,五月渡沪(金沙江),乘胜追击逃回益州郡的孟获、孟获在盘江上游(今曲靖段)和诸葛亮展开决战,一战即被捉住。诸葛亮决心对这位深得夷、汉所服的孟获实行攻心,使其心服,真心归顺。于是,布列营阵,引着孟获参观了一番之后,问道;“此军如何”孟获回答:“原本不知你们的虚实,所以打了败仗。今天承蒙赐观营阵,也不过如此,若是放我回去整兵再战打败你们也不难。”诸葛亮果然放了他。就这样,一连捉了七次,放了六次,最后一次“亮犹谴获”,孟获心悦诚服地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整个南征,从出兵算起,最多不过半年时间。南中安定后,孟获升迁到蜀汉中央任御史中丞,负责监察朝廷官吏,职权很大。 诸葛亮统率西路大军,“五月渡泸”前在凉山的具体活动,史籍语焉不详、因此,诸葛亮南征的凉山遗迹,虽传说甚多,但依据甚少,尽管这样,从中仍可领略古代征战的境况,了解后世对诸葛亮的崇敬。
凉山现有四处诸葛城,三处孔明寨(堡)和六处孟获城。西昌诸葛城,位于西昌市30里古驿道上,旧名崩土坎,后称经久坎、经久乡。城滨安宁河,今犹有残迹。据《元和志》、《明志》和《四川通志》载,这是诸葛亮在越雋郡所筑最大土城,周长近3里。越西诸葛城,亦称奴诺城,据《四川通志》,位于越西城北17里,是诸葛亮在越西筑的第一城。冕宁诸葛城.共两处。地方志记载,一处在冕宁县南3里或县东南80里,是诸葛亮入越雋嶲所筑第二城。按志书载,在今沪沽与漫水湾间,现已无迹可寻。另一处在冕宁城南五里山上,早废。孔明寨会理有两处,一处在会理东北80里,是诸葛亮南征设置的营寨,至今其名犹存。《会理州志》曾有记载。其地是一小峡谷,白果湾河与驿道(今为川滇公路)自谷底穿过,形势险要。另会理城南10里周家村对面山头还有一个孔明寨(又名诸葛寨)、营棚壕堑清朝时犹存。孔明堡,在今雷波县马湖乡南部,南征故道西段,两水之间的一山岗上,当地传说是诸葛亮南征军的大本营所在,亦名中山堡。《三国志》载,诸葛亮“欲俟定军众集合并讨之”即等待高定兵力集中到卑水后一齐歼灭。六处孟获城,即:西昌“都司城南二里”《明统志》;冕宁县东30里马鞍山;冕宁拖乌菩萨岗对面山头,据说至今仍可见水栅栏等遗迹;美始县境北部;盐源打冲河西岸;会理云甸乡境,或巴松沟、天宝山。除西昌城南的一处外,其余实际是叟帅高定所筑,孟获并未到过这些地方。 南征故道,即诸葛亮自安上入越雋郡马湖的道路,在今雷波县马湖东北金沙江岸。这是过去从宜宾一带进出凉山的唯一通道,长约30公里。现在仍有多处残存。路蜿蜒于悬崖绝壁上,有些自岸隙间凿出,下临滔滔江流,形如栈道,陡窄难行。雷波一带有许多南征传说,有的方志中亦有记载,流传较广的有:中田乡沙湾村或普口乡双龙桥有一地名叫倒马坎,诸葛亮至此时马失前蹄,险些丧命。大陷槽、聚兽坡、藤甲岩.都是诸葛亮与孟获两军争战之处。大陷槽壁立千仞,中有狭道,是诸葛亮火烧孟获藤甲兵处。为记大陷槽战事,后人于悬崖上镌刻了“龙湖雄关”四个苍劲的大字。葫芦山,是益获老家、孟军大本营。百合谷是孟获之弟孟优所住山寨。孔明打卦石,是诸葛亮擒纵孟获时占卜吉凶处。 哑泉、圣泉。《三国演义》描述,蜀军至此谒而饮之皆失声,故名哑泉。有两处,其一在冕宁沪沽东五里。据《宁远府志》说,原在泉侧立有一碑,上刻“此处哑泉不可饮”六字。其二在雷波,《四川通志》称:“在小凉山十五里,至今穴存焉,人食之皆失声”,现已无法寻找。圣
泉,《越嶲厅志》载在厅境河南站云嵩寺。蜀军饮哑泉失声后,孟获之兄益节指引,以此泉水解之。 五月波泸处,有东、中、西三地之说。东渡,在今宁南华弹。此系古渡口,昔多瘴疠,去益州郡治滇池县(今云南晋宁县东)最捷。中渡,在今会理通安镇,即红军巧渡金沙江的皎平渡。此系越雋与益州郡间的主要渡口。西渡,在今会理西南龙街渡,该渡是蜀汉时会理与大姚间正道。
蜀汉的“南中”汉代称为“西南夷”,主要包括今云南、贵州西部和四川西南一带。东汉时南中设有四郡:永昌郡(行政中心在今云南保山)、益州郡(行政中心在今云南晋宁)、越嶲郡(行政中心在今四川西昌)、牂牁郡(行政中心在今贵州黄平)。越嶲郡辖地为:今凉山州、攀枝花市、宜宾地区的屏山以及云南省的丽江地区和楚雄州的大姚、永仁。当时,蜀国对吴作战失败,加之刘备一死,建兴一年(223年)南中诸郡相继发生叛乱。先是益州郡大姓豪强雍闿杀了蜀国派去的太守正昂,牂牁郡丞朱褒遥相呼应。越嶲郡的叟帅(少数民族首领)高定也在杀了郡将焦璜后“举郡称王以叛”。
为安定后方,以图中原,诸葛亮子速兴三年春〔225年3月)亲自率军南征。兵分三路:马忠率领东路军,由川南僰道直驱牂牁,进攻朱褒;李诙率领中路军攻打益州郡,袭取雍闿、孟获的老巢。诸葛亮则亲统西路大军,作为南征的主力从成都出发去安上(今屏山),会同当时住在安上的越雋太守龚禄,再取水路入越雋。约定三路兵马最后会师于益州郡之滇池。诸葛亮出发时,曾任越雋太守、熟悉市中情况的马谡送至数十里外,最后言之挣挣:“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早服南人之心、以收长治久安之效”。诸葛亮听了连连点头,这一战略思想后来贯穿南征始终,一直为后世称道。
南征出兵不久,从滇东率兵西上援助高定的雍闿,因到迟了一步引起高定的怀疑,被高定部下杀死,于是孟获代替了雍闿。诸葛亮抓住时机,纵兵奋击,于卑水(今昭觉)与高定决战,斩了高定,收复了越雋郡。接着,五月渡沪(金沙江),乘胜追击逃回益州郡的孟获、孟获在盘江上游(今曲靖段)和诸葛亮展开决战,一战即被捉住。诸葛亮决心对这位深得夷、汉所服的孟获实行攻心,使其心服,真心归顺。于是,布列营阵,引着孟获参观了一番之后,问道;“此军如何”孟获回答:“原本不知你们的虚实,所以打了败仗。今天承蒙赐观营阵,也不过如此,若是放我回去整兵再战打败你们也不难。”诸葛亮果然放了他。就这样,一连捉了七次,放了六次,最后一次“亮犹谴获”,孟获心悦诚服地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整个南征,从出兵算起,最多不过半年时间。南中安定后,孟获升迁到蜀汉中央任御史中丞,负责监察朝廷官吏,职权很大。 诸葛亮统率西路大军,“五月渡泸”前在凉山的具体活动,史籍语焉不详、因此,诸葛亮南征的凉山遗迹,虽传说甚多,但依据甚少,尽管这样,从中仍可领略古代征战的境况,了解后世对诸葛亮的崇敬。
凉山现有四处诸葛城,三处孔明寨(堡)和六处孟获城。西昌诸葛城,位于西昌市30里古驿道上,旧名崩土坎,后称经久坎、经久乡。城滨安宁河,今犹有残迹。据《元和志》、《明志》和《四川通志》载,这是诸葛亮在越雋郡所筑最大土城,周长近3里。越西诸葛城,亦称奴诺城,据《四川通志》,位于越西城北17里,是诸葛亮在越西筑的第一城。冕宁诸葛城.共两处。地方志记载,一处在冕宁县南3里或县东南80里,是诸葛亮入越雋嶲所筑第二城。按志书载,在今沪沽与漫水湾间,现已无迹可寻。另一处在冕宁城南五里山上,早废。孔明寨会理有两处,一处在会理东北80里,是诸葛亮南征设置的营寨,至今其名犹存。《会理州志》曾有记载。其地是一小峡谷,白果湾河与驿道(今为川滇公路)自谷底穿过,形势险要。另会理城南10里周家村对面山头还有一个孔明寨(又名诸葛寨)、营棚壕堑清朝时犹存。孔明堡,在今雷波县马湖乡南部,南征故道西段,两水之间的一山岗上,当地传说是诸葛亮南征军的大本营所在,亦名中山堡。《三国志》载,诸葛亮“欲俟定军众集合并讨之”即等待高定兵力集中到卑水后一齐歼灭。六处孟获城,即:西昌“都司城南二里”《明统志》;冕宁县东30里马鞍山;冕宁拖乌菩萨岗对面山头,据说至今仍可见水栅栏等遗迹;美始县境北部;盐源打冲河西岸;会理云甸乡境,或巴松沟、天宝山。除西昌城南的一处外,其余实际是叟帅高定所筑,孟获并未到过这些地方。 南征故道,即诸葛亮自安上入越雋郡马湖的道路,在今雷波县马湖东北金沙江岸。这是过去从宜宾一带进出凉山的唯一通道,长约30公里。现在仍有多处残存。路蜿蜒于悬崖绝壁上,有些自岸隙间凿出,下临滔滔江流,形如栈道,陡窄难行。雷波一带有许多南征传说,有的方志中亦有记载,流传较广的有:中田乡沙湾村或普口乡双龙桥有一地名叫倒马坎,诸葛亮至此时马失前蹄,险些丧命。大陷槽、聚兽坡、藤甲岩.都是诸葛亮与孟获两军争战之处。大陷槽壁立千仞,中有狭道,是诸葛亮火烧孟获藤甲兵处。为记大陷槽战事,后人于悬崖上镌刻了“龙湖雄关”四个苍劲的大字。葫芦山,是益获老家、孟军大本营。百合谷是孟获之弟孟优所住山寨。孔明打卦石,是诸葛亮擒纵孟获时占卜吉凶处。 哑泉、圣泉。《三国演义》描述,蜀军至此谒而饮之皆失声,故名哑泉。有两处,其一在冕宁沪沽东五里。据《宁远府志》说,原在泉侧立有一碑,上刻“此处哑泉不可饮”六字。其二在雷波,《四川通志》称:“在小凉山十五里,至今穴存焉,人食之皆失声”,现已无法寻找。圣
泉,《越嶲厅志》载在厅境河南站云嵩寺。蜀军饮哑泉失声后,孟获之兄益节指引,以此泉水解之。 五月波泸处,有东、中、西三地之说。东渡,在今宁南华弹。此系古渡口,昔多瘴疠,去益州郡治滇池县(今云南晋宁县东)最捷。中渡,在今会理通安镇,即红军巧渡金沙江的皎平渡。此系越雋与益州郡间的主要渡口。西渡,在今会理西南龙街渡,该渡是蜀汉时会理与大姚间正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成都与廊桥
美国作家罗伯特-沃勒撰写的爱情小说《麦迪逊郡的桥》,畅销全球,创下奇迹。中译本为它赋予了一个相当柔情的书名----《廊桥遗梦》,颇为传神,引起了中国读者的浓厚兴趣。据说,现在在美国到麦迪逊郡去寻找书中依托的那座桥的游人络绎不绝,廊桥因此大出风头。那么,廊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中国作家白桦刚从麦迪逊郡那座廊桥寻梦归来,撰文介绍说用那座廊桥其实是一座极普通的公路桥,桥上的建筑,像一间长长的车厢,古色古香,原本是日尔曼人的传统建筑。这座桥引起白桦的联想,他认为:“全世界最美丽的廊桥不在别的国家,在中国的西南部。如在湘西、贵州、四川等地,就有很多廊桥。也叫风雨桥、歇脚桥……”白桦以作家的锐敏眼光,看出美国的廊桥就是中国西南随处可见的有顶桥----风雨桥和歇脚桥,并断言“全世界最美丽的廊桥就在中国的西南部”,这是十分难得的。不过,在我看来,全世界最古老最美丽的廊桥不在别的地方,就在我们四川,就在成都...
·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万里桥与枕江楼
出成都老南门(旧名江桥门)不上百步,有座跨越锦江两岸的石桥,人们习惯叫它“南门大桥”。实际上,它就是著称于史的万里桥。唐代许多大名鼎鼎的诗人都歌咏过著名的万里桥。杜甫诗中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还引用它以指明“草堂”的位置。王建赠女诗人薛涛诗也有:“万里桥边女校书”之句……张籍。吕大防等人的诗中,不但提到它,还描写了桥畔当年景色。历代以来,还有不少诗人墨客对之挥毫寄兴。这座桥西侧,早在二十年代沿锦江岸,便建起了一幢江南水谢式的酒家,取名“枕江楼”,若与万里桥相提并论,它当然微不足道。但在五十年代之前,九里三分圈子里的成都市,这幢坐落在锦江之滨的雅致酒楼,因楼头有临流小亭,碧瓦朱栏,几净窗明,并以它的“醉虾”出名,乃是当年蓉城宴集闻名之地。抗战期间的1938年,张恨水时编南京《新民报》副刊,于南沦陷之前,经武汉赴渝后来游成都。当时成都新闻界二十余人,特假座枕江楼宴请张恨水。宴前《成都快...
·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木牛流马与鸡公车
鸡公车又名叽咕车。交通运输工具。据说是诸葛亮所创的“木牛流马”。结构简单,形似鸡头,一般长4尺,前装木制单轮,轮缘裹以铁皮或硬质橡胶圈。轮上部装有凸形护轮板,可坐人载物,车身后部有支架,便于停放。有燕尾形手柄,车夫以两手持之前推。分宽架、窄架两种。宽架载重量可达500kg,窄架能载200kg左右。轻便灵活,制作简便。广元市区内有150km的古栈道,是三国蜀相诸葛亮出师伐的必经主道。诸葛亮为解决在这“天梯石栈”道上人背畜驮的运输困难,研究制造了“木牛流马”以代运饷。[清代]《昭化县志》载:“木马山俗名大高山,在崐昭化八十里……孔明造木牛流马处”。这说明今广元市中区三堆境内大高山,是诸葛亮北伐制造木牛流马的场地之一。《三国志》亦有:“九年(231),亮复出伊山,以木牛运……。十二年(234),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说明木牛流马,确实是诸葛高伐魏时,为适应栈道所制造和使用的运输工具。...
·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安岳石刻与玄应的由来
四川安岳(又称普州,北周建德四年(575)建治,州、县同治一城)地处川中盆地,境内石刻造像10万余尊曾由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石刻艺术)之乡。因此安岳石刻闻名遐迩,举世瞩目,备受人们的关注。据《安岳县志》清道光版本“金石铭”记载,安岳的石刻起于“南北朝,梁武帝(肖衍)普通二年(521),肖纶曾在普慈招隐寺书写刹下铭石刻”。石刻造像则始于隋代文帝(杨坚)开皇年间(581—600)。到了盛唐时期,安岳的石刻造像不仅艺术上,而且在数量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众多的石刻造像遍及县境各地。如大云山千佛寨、云居山南崖、卧佛院、茗山寺、玄妙观……等处,都可以看到庄重、朴实的唐代石刻造像。到了两宋时期,安岳的石刻造像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数量上虽稍次于唐代,但从艺术角度上讲,它突破了佛教规仪,把端庄严肃变化为飘逸秀丽,更接近于现实生活。诸如云居山圆觉洞北崖西方三圣、石羊镇华严洞造像、以及毗...
·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成都物语清代成都
清代成都在时段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湖广填四川”移民浪潮澎湃汹涌的时期,一座新的城市在废墟中茁壮成长,来自异乡的移民在天府之国扎根、创业、狂欢、舞蹈。后期则是清王朝土崩瓦解的特殊时期,一座拥有三千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开始迎来新的曙光。移民大开发清代初年,四川青神人余榀从避难地杭州西湖之畔回到成都,写下一首凄苦哀怨的《蜀都行》,记录了成都在遭受明末清初战乱后的残破凋零景象。他说,自从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成都以后,天空长时间保持阴霾的状态,十天中有九天都在落着蒙蒙细雨。过去熟悉的风景名胜,自我避乱杭州以来,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被成都人引以自豪的杜甫草堂已是一派萧瑟,青羊宫也只看得见坍塌的围墙和孤零零的石犀。成都城的百万居民在这次劫难中死的死,逃的逃,我含着眼泪在荒凉的城市中寻求过去的故旧,然而那些熟悉而亲切的身影已经如寒风下的树叶零落无踪。曾经巍峨壮观的皇城在残阳和衰草中沉默着,万里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