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成都旧闻万里桥与枕江楼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9
转发:0
评论:0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成都旧闻万里桥与枕江楼,  出成都老南门(旧名江桥门)不百步,有座跨越锦江两岸的石桥,人们习惯叫它“南门

   出成都老南门(旧名江桥门)不百步,有座跨越锦江两岸的石桥,人们习惯叫它“南门大桥”,实际上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它就有个非同小可的名称:“万里桥”。《名胜志》载:“蜀使费棉使吴,诸葛亮
    唐代许多大名鼎鼎的诗人歌咏过它。杜甫诗中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还引用它以指明“草堂”的位置。王建赠女诗人薛涛诗有:“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巷里闭门居。”张籍诗:“锦江近西烟水防诗:“万里桥西万里亭,锦江春涨与堤平。拿舟直入修篁里,坐听风湍澈骨清。”这些诗中不但提到它,还描写了当年景色。历代以来,还有不少诗人墨客对之挥毫寄兴。
    这座桥西侧,在20年代沿锦江岸,建起一幢江南水榭式的酒家,取名“枕江楼”,若与万里桥相提并论,当然渺乎其小焉。但,它在50年代之前,九里三分圈子里的成都市,这幢坐落在锦江之滨的雅致酒楼,楼头有临流小亭,碧瓦朱栏,几净窗明,并以它的“醉虾”出名,遂成了当年蓉城燕集有名之地。
    抗战期间的1938年,张恨水时编南京《新民报》副刊,于南京沦陷之前,经武汉赴渝后来游成都,当时成都新闻界二十余人,特假座枕江楼宴张恨水,宴前《成都快报》记者李敦厚研墨展纸请张留墨,张当众略事思索,对景感怀,立即执笔濡墨,于雪白的宣纸条幅上写成七言绝句:
    江流呜咽水迢迢,惆帐栏前万里桥。
    今夜鸡鸣应有梦,晓风残月白门潮。
    周佛海未当大汉奸之前,于1938年lo月22日由武汉飞抵成都,次日还在枕江楼吃醉虾,周的日记中有:“10月23日星期日,九时半起……偕冯志翔、曹荫雅、曹谷冰出游览,首至工部祠、工部草堂,继至青羊宫、二仙庵,再至武侯祠,‘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幼时早已景仰,今始瞻拜。最后至望江楼,游薛涛之枇杷巷、薛涛井等地,午饭于枕江楼,食醉虾,甚鲜……”
    张群在成都时,一天偶然兴起,要去吃枕江楼的醉虾,他的管机要的魏达俊,还临时邀郭有守、官大中作陪。
    1942年岁暮,孙止疆邀留寓成都之学者诗人沈祖棻、庞石帚、萧中仑、高石斋、刘君惠、萧印堂等宴于枕江楼,时前线连天烽火,后方流离载道,成渝等地,时遭敌机空袭,杯酒之间,感时伤怀。沈祖棻(时任金陵大学教授)首先成《高阳台》一阕,抒流离之恸:
    酿酒成欢,埋愁入梦,尊前歌哭都难。恩怨寻常,赋情空费银笺。
断情长逐惊风转,算而今,易谴华年,但伤心,无限斜阳,有限江山……
    庞石帚、萧中仑、高石斋、刘君惠等均有和词,消胸中块垒。此次宴集,朱寄尧、王淡芳于《四川近百年诗话》中详有记述。
    万里桥原系七洞石拱桥,新中国成立后,改建为水泥路面石平桥。现在综合整治成都府河、南河(锦江),要把它建为53米长,40米宽的大桥,改建后的万里桥,当更会大大地溢彩流芳。枕江楼沿锦江岸边紧傍着万里桥北头,扩建万里桥,它自然要让道于新。
    这里,还要附带说说:老东门外锦江上,近年新建成那座壮丽的“九眼桥”原系明代的九孔石拱桥,叫“洪济桥”,有的文章中,把它说成“万里桥”,实误!
    岁月悠悠,国事日新,爰泚笔记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万里桥与枕江楼
出成都老南门(旧名江桥门)不上百步,有座跨越锦江两岸的石桥,人们习惯叫它“南门大桥”。实际上,它就是著称于史的万里桥。唐代许多大名鼎鼎的诗人都歌咏过著名的万里桥。杜甫诗中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还引用它以指明“草堂”的位置。王建赠女诗人薛涛诗也有:“万里桥边女校书”之句……张籍。吕大防等人的诗中,不但提到它,还描写了桥畔当年景色。历代以来,还有不少诗人墨客对之挥毫寄兴。这座桥西侧,早在二十年代沿锦江岸,便建起了一幢江南水谢式的酒家,取名“枕江楼”,若与万里桥相提并论,它当然微不足道。但在五十年代之前,九里三分圈子里的成都市,这幢坐落在锦江之滨的雅致酒楼,因楼头有临流小亭,碧瓦朱栏,几净窗明,并以它的“醉虾”出名,乃是当年蓉城宴集闻名之地。抗战期间的1938年,张恨水时编南京《新民报》副刊,于南沦陷之前,经武汉赴渝后来游成都。当时成都新闻界二十余人,特假座枕江楼宴请张恨水。宴前《成都快...
·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成都旧闻成都茶馆
谁赏蒙山紫笋香一般人爱说“成都茶馆甲天下”,我对这说法是有所保留的。旧时这块九里三分的圈子里,大街小巷的茶馆随处可见,40年代成都一家报馆曾作过统计,说当时约有800家之多。但不能说“多”就“甲”于天下了。只能说它自有它的特点。大凡成都人都喜欢喝川西南山间旷野产的茉莉花茶。这茶,可以说色、香、味、形都具备,当沸水冲泡一会儿之后,一揭开茶盖,就会清香扑鼻。眉山苏轼挺爱喝茶,他就有诗“欲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之句,他喝茶竟到如斯境界,真令人羡煞。陆游也有诗云:“饭囊酒瓮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香。”道出他爱茶的情怀。他还有首诗写得更具体:“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一毫无复关心事,不枉人间住百年。”旧时成都茶馆的茶具,一般都是三件头:茶盖、茶碗、茶船子(茶托),合称“盖碗儿”。茶桌大多是小方桌或小圆桌,坐的是有靠背和扶手的竹椅,无论你正襟危坐或斜倚谈天都舒展自在。盖碗茶的好处多。口渴...
·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成都旧闻少城公园
成都忆,缘分不寻常。四载侨居弥可念,几番重访并难忘,第二我家乡。成都忆,家近浣花溪。晴眺西岭千秋雪,心摹当日杜公栖,入蜀足欣怡。成都忆,常涉少城园。川路碑怀新史始,海棠花发彩云般,茶座客声喧。上为叶圣陶先生1980年7月怀念成都时,在上海填的《望江南》词中之三阕(见叶圣陶《我与四川》一书)。叶先生在抗战期间的1938年初入川教学,在重庆、乐山度过四年,在成都亦度过四年,胜利后出川,对杜甫草堂、望江楼及少城公园,时萦怀想。上了年纪的人,对少城公园的历史,知者虽多,但时间久了,也难免不会有些模糊,对年轻人来说,那就不免陌生了。这里不妨旧事重谈。少城公园,新中国成立之后定名为“成都市人民公园”,开始建园是在清代末年,园址位于少城之西南隅,面积逾百亩。“少城”从清代康熙五十七年驻八旗子弟兵之后,即不让人随便进出。清代末年,成都有些八旗子弟,生活上发生了困难。当时驻成都将军玉昆,便着手把居住少城内一...
·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成都与廊桥
美国作家罗伯特-沃勒撰写的爱情小说《麦迪逊郡的桥》,畅销全球,创下奇迹。中译本为它赋予了一个相当柔情的书名----《廊桥遗梦》,颇为传神,引起了中国读者的浓厚兴趣。据说,现在在美国到麦迪逊郡去寻找书中依托的那座桥的游人络绎不绝,廊桥因此大出风头。那么,廊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中国作家白桦刚从麦迪逊郡那座廊桥寻梦归来,撰文介绍说用那座廊桥其实是一座极普通的公路桥,桥上的建筑,像一间长长的车厢,古色古香,原本是日尔曼人的传统建筑。这座桥引起白桦的联想,他认为:“全世界最美丽的廊桥不在别的国家,在中国的西南部。如在湘西、贵州、四川等地,就有很多廊桥。也叫风雨桥、歇脚桥……”白桦以作家的锐敏眼光,看出美国的廊桥就是中国西南随处可见的有顶桥----风雨桥和歇脚桥,并断言“全世界最美丽的廊桥就在中国的西南部”,这是十分难得的。不过,在我看来,全世界最古老最美丽的廊桥不在别的地方,就在我们四川,就在成都...
· 巴蜀文化—稗官逸闻—成都旧闻春熙路
春熙路这条街,它是1914年杨森在成都任督理四川军务时修成,现在更焕发了青春,更美了。当年这条街也是成都的文化中心,大书店就有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等好几家。公家办的报纸有《华西日报》、《成都中央日报》,民间报纸有《新新新闻》、《新民报》等八、九家。现在出版的最大的报纸《四川日报》、《成都晚报》也都在附近。春熙路自建成以后,就成了成都繁荣的商业中心,现在更高楼林立,一派繁华景色,说它是上海南京路的姊妹,也怕不为过吧。而这条街的街心花园,还有名雕塑家刘开渠在1944年为缔造民国、结束二千多年封建帝制的伟大人物孙中山先生塑造的庄严慈祥的坐像,受到中外人士的瞻仰。春熙路上的基督教青年会,在抗战期间对鼓舞抗战、推动文化等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国画大师黄君璧、摄影大师郎静山就曾联合在这个会开过联展,四川漫画社曾在该会举行“抗日救亡漫画展”,丰子恺也在该会开过个人漫画展,漫画家谢趣生也在该会举行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