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巴蜀文化—历史名人—黄居寀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14
转发:0
评论:0
巴蜀文化—历史名人—黄居寀,字伯鸾,成都市人,黄筌次子。原在西蜀画院供职,后随旧主入宋。黄筌去世后,黄居

  字伯鸾,成都市人,黄筌次子。原在西蜀画院供职,后随旧主入宋。黄筌去世后,黄居寀成为领袖人物,受到太祖、太宗的重用,他的画法也成为画院的标准,在宋代宫廷中占了90余年的主导地位。创作的作品不少,仅《宣和画谱》著录的就达332件,然传世作品仅有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山鹧棘雀图》轴,以细线勾出轮廓,然后敷重彩,层层晕染,感觉极为细腻,有富贵华丽之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四川省-成都市黄居寀
黄居寀:(公元933年—?),字伯鸾,五代宋初画家。四川成都人。擅绘花竹禽鸟,精于勾勒,形象逼真。官为翰林待诏,曾与他的父亲黄筌合作殿廷壁画、宫闱屏嶂,他的画风富丽,适合宫廷需要。他还画有《龙水》、《天台山》、《水石》等壁画。《宣和画谱》中选入他的作品332件。传世作品有:《山鹧棘雀图》,绢本,上方有宋赵佶题“黄居寀山鹧棘雀图”8字,横书,辑入《故宫名画三百种》。山鹧棘雀图轴黄居寀(933-993后)〔五代〕字伯鸾,成都(今属四川)人,黄筌季子。擅绘花竹禽鸟,精于勾勒,用笔劲挺工稳,填彩浓厚华丽,其园竹翎毛形象逼真,妙得自然;怪石山水超过乃父,与父同仕后蜀,为翰林待诏。尝合作殿廷墙壁,宫闱屏幛,不可胜记。入宋仍任翰林待诏,尤得太宗看重,授光禄丞,委以搜访名画,鉴定品目,一时侪辈莫不敛?G。居?u与其父画格均富丽浓艳,适合宫廷需要,故黄氏在画院居于主持地位,其他画家要入画院,一时俱以黄氏画风...
· 名家画作欣赏,五代十国画家黄居寀《山鹧棘雀图》
本幅构图之重心,大致居于画幅中央,与北宋山水画之中轴式构图相似,荆棘、蕨、竹、飞鸟平布画幅,颇有图案式的布局意味。按,唐花鸟画仍具浓厚的图案意味,未脱尽图案的装饰意义,如唐高昌古墓《花鸟屏式壁画》,六屏构图格式如出一辙:近处坡石小草与山禽(或水鸟),禽鸟之后耸立一株花卉,画幅上方有飞鸟、云彩。本幅构图虽源自此传统,但已跨入宋人讲究写生的时代。黄居寀画山鹧、山麻雀表现出他对观察与描写更为详细生动,且对动植物生态有较深入的研究。因为山麻雀并非一般之麻雀,外形上其脸颊无黑色斑点,习性上不像麻雀喜欢栖息在人类房舍附近,或开发区周边。故山鹧配以山麻雀,不但合乎其自然生态,也有远离尘嚣的寓意。山石、棘条、竹叶等皆工笔匀皴,然后著色,继承、发展了“黄家富贵”风格,有“画艺敏瞻,不让其父”之誉(见《益州名画录》)。本幅描绘巨石土坡尚无皴纹,画荆棘以赭墨涂染近似没骨法。蕨之羽状叶片、山鹧之喙、爪都填染以朱砂...
· 巴蜀文化—历史名人—重显
(980--1052)字隐之,号雪dou,俗姓李,遂州遂宁(今童南)人.先投成都普安院仁铣出家,后从复州北塔的云门宗法嗣光炸(示旁)参学.曾任明川雪dou山资圣寺,被誉为“云门中兴”.卒溢(言旁)“明觉大师_”.著有《颂古集》,《拈古集》,《瀑泉集》,《集》等。
· 巴蜀文化—历史名人—雷威
唐代西蜀制琴师,四川省成都市人。以制琴为业,对古琴制造有极大改进。工艺超群,制作细致,造型美观,音色柔美动听,音质清越幽雅,音量浑厚而有韵,获得空前声誉。现存故宫的“九霄环佩”、“松雪”、“响泉”、“春雷”等名琴,被视为南北名琴的绝品,尊称为“雷公琴”。雷威及雷氏一家把中国古代制琴工艺推到一个新阶段。
· 巴蜀文化—历史名人—竹禅
竹禅(1825~1901)晚清书画家。号熹。重庆市梁平县人。20岁时在梁平县城北门报国寺削发为僧,后为梁平双桂堂第十代方丈。擅长书画、金石雕刻,绘画自成一格,与扬州八怪媲美,是晚清遐迩闻名的画坛怪杰。曾游历名山大川,并在北京、重庆等地居住,在重庆寓居最久,皆以卖画为生。著有《画家三昧》6卷传世。咸丰六年(1856)前后回到梁平,赠予双桂堂贝叶经、舍利子等珍稀佛教文物。为此,双桂堂修建了一座舍利塔,至今犹存。光绪二十四年(1898)从重庆汇银1000两给双桂堂,解决当时双桂堂的经济困难。次年双桂堂派人到重庆请竹禅回梁平主事,他欣然应允,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回到梁平。其书画作品收入《海上墨林》、《韬养斋笔》等书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