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文物瑰宝—樊敏阙及石刻
巴蜀文化—文物瑰宝—樊敏阙及石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樊敏阙及石刻,位于四川省芦山县沫东镇黎明村(俗称石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樊敏阙及石刻,位于四川省芦山县沫东镇黎明村(俗称石马坝)飞宝公路东侧。阙及石刻均为东汉巴郡太守樊敏墓的地面建筑石刻遗存,现存左阙、碑、石兽三具,兽胚一具,石龟一具及右阙部分残件。建于东汉建安十年(205年)。据樊敏碑阴丘常《跋》,樊敏阙在北宋时即已倒塌,以此不见于金石著录。原阙为有扶壁式双阙,现存左阙为1957年四川省文化厅拨款组织修复。
阙体呈西南向,由结构基 本相同的主(母)副(子)两部分组成。自下至上为座、壁、楼(斗拱层)、檐、顶五部分。自座以上,主阙由十三层石料、副阙由七层石料仿木结构镌刻叠砌而成。主阙全高5.32米,子阙全高3.31米。主阙为四阿式层顶,脊部作扁圆筒状,脊顶为一半圆雕之含绶雄鹰。檐盖上下刻圆条状之垅椽,椽头刻瓦当。盖下面刻日月星辰。楼部转角处刻圆雕角神。
由于部分原件未得,楼部素面无画像者为修复时配置。但西南正面保存画像石原件一幅,内容据著名学者邓少琴判识,定名为《哀牢夷九隆氏龙生十子图》。图像内容反映了汉代云南永昌郡古哀族的族源神话(《后汉书.哀牢夷传》有载),反映了樊敏曾任永昌长史的从政经历, 在汉画像中是独特的题材。此外,主阙楼下正中浮雕饕饕含蛇图像,子阙正背面楼下分刻西王母和图像,均为珍贵的汉画像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巴蜀文化—文物瑰宝—宝塔沱水则石刻
位于云阳县云阳镇宝塔乡宝塔村,为一凿于突出石壁的五级经幢式高浮雕宝塔。据载:(江)水淹宝塔顶,行船十九稳;水淹宝塔脚,行船十九没。该石刻是长江航行的重要标志之一。
· 巴蜀文化—文物瑰宝—瞿塘峡壁石刻
位于奉节县对岸白龙村,布列在瞿塘峡口南岸东西长180米、高8米的粉壁墙处,共有十二幅。石刻包括了宋、明、清、民国等各个时期的石刻艺术作品,内容广泛,既有对夔门胜景的赞美,又有抗日救国的豪情壮言。这里地处瞿塘峡的入口处,气势宏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四川芦山樊敏阙
樊敏阙高5.1米,宽2.25米,长方形,采用九层巨石叠砌,由阙坐、阙身、阙盖、阙檐和阙顶组成.檐下正面浮雕取材于云南古哀牢夷族“龙生十子”的传说,有童男女坐大树上,喜怒哀乐,造型逼真,生活气息浓郁,为汉阙石刻之。建于东汉建安10年。樊敏碑高2.53米,为国内现存较完整的汉碑之一.其上雕双龙,拱卫着“汉故领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12个隶书;其下为558字的碑文,记录对樊敏一生事迹,涵义广博,书法精湛,具有甚高的学术、艺术价值,北宋以来,赵明诚、杨升庵、孙星衍、康有为、郭沫若、任乃强等名人学者备加赞颂。樊敏墓前神兽二具(镌刻于公元205年),均高1.45米,长2米,宽0.63米。一具为雄性,前爪抚蟾蜍;一具为雌性,前爪抚蟹。二具神兽首似虎,有双翼,做挺胸昂首迈步向前的雄姿,风格浑厚质朴,具有娇健威猛之气势。二具神兽造型取材于《山海经》。其前爪所抚之蟾蜍、蟹源出“嫦娥化蟾蜍”、“女丑有大蟹”。樊敏...
· 巴蜀文化—文物瑰宝—川王宫
川王宫是大邑县文物保护单位,在县城西16公里许的新场虎跳河畔,明代初为纪念先秦李冰而修建,以后演变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庙宇。全庙分为3殿。前殿供奉川王李冰雕像。配殿供奉文殊、普贤、吕纯阳、张三丰塑像。左右偏堂均供民间移送的祖宗灵牌。庙内有不少赞颂李冰的楹联、诗文。""中,塑像、墨迹被毁。殿宇及塑像今已修复。
· 巴蜀文化—文物瑰宝—白鹤梁题刻
白鹤梁上刻出的石鱼是古代水文观测标志。梁上的石刻文字题记记录了从唐广德元年以来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水文数据,提供了历史上七十二个石鱼水标以下的枯水水文年份。据当地水文部门测算,唐代所见鱼的腹高,大体相当于涪陵地区的现代水位的平均值;清代双鱼的眼高(即中线),大体相当于川江航道部门当地水位的零点。石鱼水标的镌刻,是古人长期以来对枯水现象认识的结晶。白鹤梁是一砂岩质天然石梁,位于重庆所辖的涪陵市城北的长江之中。石梁自西向东延伸,与江流平行,呈14.5度的坡度向江心倾斜。常年伏没江中,只在每年冬春之季水位较低时才部分露出江面。梁上由石刻碑文160余幅(尚有一些题刻湮没水中),书法艺术绝妙,刻工精湛,给我国书法艺术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实系不可多得的水下碑林。由于砂岩厚度仅1—2米,其下即为较软弱的泥质页岩,加以节理裂隙切割、江水冲刷、长期风化以及人为的破坏等等,已使题刻遭受到较为严重的损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