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巴蜀文化—文化遗址—大石文化遗迹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50
转发:0
评论:0
巴蜀文化—文化遗址—大石文化遗迹,  支机石、石笋、石镜、天涯石等,是古代蜀人遗留在成都城内的文化遗迹,考古学将其

   支机石、石笋、石镜、天涯石等,是古代蜀人遗留在成都城内的文化遗迹,考古学将其称之为“大石文化”。它是生活在成都平原上的古代蜀人对其先祖和生存环境崇拜的文化沉淀或信仰的综合体。大石文化是最具研究价值的古蜀文化课题之一。
  古蜀国具有对大石崇拜的传统,这与构成早期蜀王族主体因素之一的蚕丛氏世居岷江上游时的生存环境有关。而此后的开明氏蜀王国的大石文化传统,在性质上与蚕丛氏不同,是作为墓志所用,如成都著名古迹五担山的石镜之类。
  蚕丛氏的大石文化遗迹,大约是成都平原是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之一,其分布十分广阔,北达陕西南部,东至川东三峡,表现了古蜀先民生活的足迹。大石文化遗迹的分布以成都平原最为集中,最为典型,类型也最为丰富。其类型,有列石,如新繁的飞来石,双流县的八阵图;有独石,如成都市的石笋、石镜、天涯石、地角石、武丁担、支机石;有墓石,如安宁河流域的大石墓等。从分布上看,独石主要集中在成都市区;而列石分布在市区以外的周边区域;墓石则集中分布在安宁河流域的古邛都之地。
  支机石、石笋、石镜,是成都市历史上最著名的古迹之一,因其遗存年代的久远和形状的奇特,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从而被后人附会出不少优美的神话传说,如支机石即附会了[西汉]成都易学大师严君平的传说而得名。《集林》载:“有人往寻河(黄河)源,见妇人浣纱,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君平曰:‘此织女支机石也’。”[六朝]时,严君平被道士们尊奉,称为严真,他的居所──卜肆亦成名名胜,卜肆所存留的支机石亦被传说为天河上织女的故物。
  现存成都东城的天涯石,在[宋代]张世南《游宦纪闻》中描绘为“人坐其上,则脚肿不能行”的奇石。石镜,原在五担山。据《华阳国志·蜀志》载:“武都有一丈夫化为女子,美而艳,盖山精也。蜀王纳以为妃。无己物故。遣五丁之武都担士为妃作冢,盖地数亩,高七丈,上有石镜,今成都北角武担是也”。这个记载反映了古蜀国以大石作为墓表的葬俗。五担山,相传为开明氏王妃的墓冢。因此石镜应是古蜀王妃的墓表。据《蜀王本纪》,说其石“径一丈,高五尺”。《太平寰宇记》说它:“莹澈可鉴。”因此杜甫才有“独有伤心石,埋轮月宇间”(《石镜》)之喻。石笋,原在成都西门,两石对蹲,高丈余,围入九尺。据古人记载,距石笋二三尺处,每逢夏月大雨,必出小珠,青黄如粟,中有小孔,可以贯丝。杜甫《石笋行》写道:“君不见益州城西门,陌上石笋双高蹲。古来相传是海眼,苔藓蚀尺波涛痕。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难明论。恐是昔时卿相墓,立石为表今仍存。……”以为石笋为古代卿相墓表,与实际情况相去不远,表现了诗人独到的见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巴蜀文化—文化遗址—重庆岩棺葬遗迹
重庆东南门古为濮、巴部族居住地,史称“溪洞部族”或“溪洞蛮”,到处可见悬棺葬、岩棺葬之迹。石柱龙河中游两岸下路乡约40公里的石岩上尚存岩棺葬群130多处,双庆乡羊耳坡有94穴,三星乡玉皇殿有65穴,下路乡白岩有44穴,四方石有43穴。岩墓穴,一般凿在离地面5米以上的悬岩陡壁上。黔江区官渡峡、秀山自治县酉水河边、彭水自治县郁江的悬崖上都发现有岩棺葬和悬棺葬的遗迹。
· 巴蜀文化—文化遗址—下湾遗址
位于仁和区新生乡共和村东北约300米的大河、篦箩河汇合处二级台地上,属巴关河上游水系,台地现已垦植为农田,建有房舍。遗址文化层堆积较为集中地分布在台地高处的南坡。其地层分布:地表为农耕土层,厚约50公分;其下为山地黄壤层,再下即为文化层,厚约30~50公分。文化层中包含物有红烧土、碎陶片、磨制石器等文化遗物。伴有磨制石器十多件,常见有斧、石、凿等器型,石凿磨制较精细,代表了较高的工艺水平。
· 巴蜀文化—文化遗址—资阳人文化遗址
1951年在资阳黄鳝溪发现人头骨化石1件、骨椎1件和大量共生的化石动物群。头骨大部完整,系1个50岁以上的女性头骨。据专家分析,这具头骨具有明显的蒙古利亚人种的特征和某些原始性。古人类学家吴汝康认定“资阳人”系旧石器晚期的早期新人类型,“资阳人”远比“北京人”进步,但比“山顶洞人”原始,其生活年代距今大约在数万年至10余万年之间。1973年~1980年,在“资阳人”出土地点附近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都采集到了打制石器,仅在濛溪河支流鲤鱼桥河口东岸的发掘中,出土打制石器就有20件,都属于旧石器晚大约25000年。资阳人用天然石块略加打制,作为他们的生产工具,用以狩猎和采集活动。除资阳人旧石器文化遗址外,在铜梁县城西张二塘、汉源县富林镇、成都羊子山土台基址下层、重庆九龙坡马王场、攀枝花市仁和区回龙湾等地都先后出土了大批打制石器。这一情况表明,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生活在四川广大地区。而且,据专家...
· 巴蜀文化—民间信仰—大石崇拜
大石崇拜是蜀人宗教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的崇拜形态,它是祖先崇拜和对祖先生存环境的崇拜相结合而形成的信仰综合体,包含着社会的和自然的两种因素。在考古学文化上,新石器时代至青铜器时代的大石崇拜遗迹分布十分广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向南经地中海沿岸,从亚洲高加索经伊朗、印度到环太平洋地区的中国、东南亚、日本,以至太平洋岛屿和美洲大陆,多有分布。由于它以巨石建筑物如石棚、石圈、石台、石墙、石雕以及石室为特征,所以考古学上一般称之为“巨石文化”,亦即大石文化。但是应当指出,世界各地的大石文化,都程度不等地从属于所在地区的史前或青铜文化,并不是全世界所有的大石遗迹共同组成为一个单独的大石文化体系,这是必须首先明确的一个基本概念。根据科学分类,蜀地的大石文化遗迹可分为墓石、独石、列石三类。墓石集中分布在川西南安宁河流域,这里大量的大石墓,即属墓石之类。特点是用大石砌成墓室,顶部又覆盖以大石。大石通常重达数千斤,...
· 巴蜀文化—文化遗址—金沙遗址
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西郊苏坡乡金沙村,是民工在开挖蜀风花园大街工地时首先发现的。遗址所清理出的珍贵文物多达千余件,包括:金器30余件、玉器和铜器各400余件、石器170件、象牙器40余件,出土象牙总重量近一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陶器出土。从文物时代看,绝大部分约为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晚期和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早期,少部分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而且,随着发掘的进展,不排除还有重大发现的可能。在出土的金器中,有金面具、金带、圆形金饰、喇叭形金饰等30多件,其中金面具与广汉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在造型风格上基本一致,其他各类金饰则为金沙特有。玉器种类繁多,且十分精美,其中最大的一件是高约22厘米的玉琮,颜色为翡翠绿,雕工极其精细,表面有细若发丝的微刻花纹和一人形图案,堪称国宝,其造型风格与良渚文化的完全一致。出土的400多件青铜器主要以小型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