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巴蜀文化—文化遗址—“米仓道”南江段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3
转发:0
评论:0
巴蜀文化—文化遗址—“米仓道”南江段,   常言"米仓道",乃古代陕西汉中翻越米仓山入蜀之古道,人称"米仓道"。"

    常言"米仓道",乃古代陕西汉中翻越米仓山入蜀之古道,人称"米仓道"。
  "米仓道"从汉中入蜀至巴中共240多千米,其中南江境内150多千米,据文献载南江境内的"两角山"、"截贤岭"等处有古人题刻:《通鉴》胡三省对"两角山"注云:"兴无之南有大行路通于巴州,其路险峻,三日而达山顶,其绝高处谓之孤云两角"。按文献记述的"孤云两角"实考其地理位置,"孤云两角"即南江的两角山,两角山西侧略低处,有大小三峰依次递减,各孤云山或孤云岭,山有古道,古为汉(中)巴(州)军事、文化、商贾要道。《南江县志》又云:"自治城西韩溪上至孤云山,经兴隆寨、平河场、中坝、城墙岩,按南郑界,复经庙坝,喜种坝而入南郑县,为汉时自汉入川要道"。据考"米仓道"自开发始至今使用时间长达三千多年。《南江县志》又云:"隋大业三年,因此道交通便利,难江(南江)划属汉川郡(郡治今汉中)"。又云:"有张飞碑,其文'运飞率精卒万人,大破张□於八□,立马勒铭, 弃马缘山,与麾下十余人从米仓道退还南郑'"。
  "米仓道"除文献记述以外,古人类还留下不少石刻墨迹,相传:南江"截贤岭"上有"萧何追韩信到此"碑;琉璃关探梅石刻云:"绍兴三年(1133年)二月十五日,金贼犯兴元府(汉中)帅程亟趋米仓道遁入阆中"。此题刻位于南江县琉璃关探梅石上,保存完好。
  "米仓道"起于陕西汉中南郑,翻大、小巴山,过米仓山进入蜀地南江县境,穿越南江县150多千米后跨入巴中,又沿巴河、渠江南下重庆,此乃水陆交融之"米仓道"之一,又其陆路,经蓬州(蓬安)顺庆(南充),再下合州(合川),直抵江州(重州),此乃南米仓道所经之路线矣。沿南方丝绸之路经南部、三台、中江沿线抵成都。此乃米仓道西线矣,此线其北乃接广元入蜀古道。
  "米仓道"入南江后又东分,经贵民关入通江"汉壁道"、"洋万涪道",抵终点地重庆、成都。
  "米仓道"古文献记载不多,对于它的研究,仅以古道沿线的关隘题刻,出土的古钱、银器、陶、瓷器、古文化遗址等有时代性的实物进行简考,在古时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条件下,位于 米仓山南麓的南江境内长达150千米的古道上残留和出土如此多和珍贵的实物,足以证明,米仓古道在我国交通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巴蜀文化—文化遗址—汉中古道遗址
所谓汉中古道,从字面上看,即陕西汉中通往四川的古道。此路从汉中经通江过平昌(古时称江口)由水陆两路抵绥定(今达州市)再下重庆。在古时候,中原进蜀道路崎岖,攀崖凿壁,历经艰险,正如李白诗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现在残存的道路痕迹还历历在目,不少题纪佐证了古人开山劈石修路造桥的丰功伟绩。在平昌境内古代题刻尤多:如西兴乡天堂村北1.5千米,明万历乙卯年(1615年)咸安袁雪庵书刻的高1.18米、宽0.7米,笔划宽0.9米的"长安古道"和位于江口镇,清光绪(1883)廖纶题书的"群山开路让人行"及《石峡颂》:"天开灵奇,重峦叠嶂,岗抱双环,路开一线,树老石悬,竹修烟暗,宿鸟晨飞,流萤夕璨,水汇岷江,云连秦栈,剑阁夔门,东西相间,玉垒铜梁,秀分厥半,拾级连登,置身霄汉"。由此可以说明古代的平昌境内有中原进蜀的古道。
· 巴蜀文化—文化遗址—南腰界黔东特区遗址
位于渝黔边境酉阳自治县南李溪区南界乡。清朝后期,川黔边区土家、苗、汉各族人民曾在此举行“猫猫山起义”。1934年6月,贺龙率领红三军进驻南腰界,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3个月就组建7个游击队,有队员近700人,建立17个区的苏维埃,100多个乡的苏维埃政权,其影响纵横100多公里,人口近20万,涉及酉阳、秀山、沿河、松桃、印江、德江等县毗邻地域。10月下旬,红二、六军团于此会师,挺进湘西,建立湘鄂川黔革命苏区,策应红军主力长征。在此建立军事指挥中心,创建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建立南腰界苏维埃区,二、六军于此会师,为创建湘鄂川黔苏区奠定基础。这里的余家桶子是红三军司令部旧址,贺龙在院内亲手栽植一株红花树,至今挺拔傲立,郁郁葱葱。南腰界尾巴山上茅草坪是南腰区苏维埃成立大会遗址。南腰界乡场前猫洞大田,是二、六军团会师大会场遗址,红军游击队也参加了会议,计8000多人。南腰界黔东特区遗址已被四川省、...
· 巴蜀文化—文化遗址—下湾遗址
位于仁和区新生乡共和村东北约300米的大河、篦箩河汇合处二级台地上,属巴关河上游水系,台地现已垦植为农田,建有房舍。遗址文化层堆积较为集中地分布在台地高处的南坡。其地层分布:地表为农耕土层,厚约50公分;其下为山地黄壤层,再下即为文化层,厚约30~50公分。文化层中包含物有红烧土、碎陶片、磨制石器等文化遗物。伴有磨制石器十多件,常见有斧、石、凿等器型,石凿磨制较精细,代表了较高的工艺水平。
· 巴蜀文化—文化遗址—金沙遗址
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西郊苏坡乡金沙村,是民工在开挖蜀风花园大街工地时首先发现的。遗址所清理出的珍贵文物多达千余件,包括:金器30余件、玉器和铜器各400余件、石器170件、象牙器40余件,出土象牙总重量近一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陶器出土。从文物时代看,绝大部分约为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晚期和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早期,少部分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而且,随着发掘的进展,不排除还有重大发现的可能。在出土的金器中,有金面具、金带、圆形金饰、喇叭形金饰等30多件,其中金面具与广汉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在造型风格上基本一致,其他各类金饰则为金沙特有。玉器种类繁多,且十分精美,其中最大的一件是高约22厘米的玉琮,颜色为翡翠绿,雕工极其精细,表面有细若发丝的微刻花纹和一人形图案,堪称国宝,其造型风格与良渚文化的完全一致。出土的400多件青铜器主要以小型器...
· 巴蜀文化—文化遗址—宕渠城遗址
宕渠城遗址又名城坝遗址,位于渠县土溪乡渠江东岸城坝村,距县城26公里,遗址总面积1820亩,1991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华阳国志·巴志》等书记载:秦灭巴蜀后于此建宕渠县。东汉时,车骑将军冯绲增修,俗名车骑城。"东晋末,地为'蛮獠'所侵而邂,遂以荒废"(《太平环宇记》),其城兴废长达700余年,其间屡为州、郡、县治。现城坝触地动土均可发现汉代遗物遗迹,可以确定的汉井有16口,其中3口现仍在使用。在多处地方文化堆积下层,还发现春秋战国时期荟萃城墙并出土精美青铜器100多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