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文化—地方特色—江西的道情戏
赣文化—地方特色—江西的道情戏, 道情戏是在道情说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晋北说唱道情就是与当地方言结合的曲艺形
道情戏是在道情说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晋北说唱道情就是与当地方言结合的曲艺形式。演唱时,主唱者怀抱渔鼓、手持简板击节说唱。并有五六人以竹笛、四胡、板胡等乐器伴奏和伴唱。它用曲牌连缀,进行各种抒情和叙事表演。
江西道情也称渔鼓戏或小曲渔鼓。湖北渔鼓也与此相近。在江西尚有南昌道情、宁岗渔鼓、抚州道情、上饶渔鼓等。宁都道情唱腔来源于乞讨者所唱小调“过街溜”和算命腔调。湖口渔鼓吸收了当地的渔歌和小调,具有浓厚的水乡风味。鄱阳渔鼓吸收了当地的大鼓书、山歌、渔歌、小调等旋律,别具一格。江西道情有两种演唱形式。一种是演唱者左手持渔鼓,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拍击鼓面;另一种则不用渔鼓而以二胡伴奏,但均为一人坐唱。道情曲目以神话故事及当地史事为多。
据说,道情起源于唐代道教在道观内所唱的“经韵”,文体为诗赞体。后来吸收词调、曲牌,演变为民间布道的演唱。据明人研究,道情的渔鼓简板始于宋朝,至南宋出现曲白相间的说故事的道情。其中曲牌体的一支流布于北方,并在陕西、甘肃、河南、山东等地发展为戏曲道情。道情戏剧目有四类:①升仙道化戏,宗教色彩比较浓厚;⑧修贤劝善戏;②民间生活小戏;④历史故事和传奇公案戏。山西道情戏还曾有职业戏班,分为四路:晋北道情、临县道情、洪洞道情、永济道情。陕西道情戏源于皮影戏,关中地区有皮影道情。道情坐班戏是广场的演出形式,在坐班清唱的基础上吸收晋剧、皮影等发展为戏曲。甘肃鲁东道情皮影戏已发展为陇剧。河南道情戏则由渔鼓道情吸收河南坠子发展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0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106cf47a-2bf9-43b3-8b6f-76bb2958edd9.png)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赣文化—地方特色—南昌道情
![](https://imgs0.zupu.cn/news/201911251626/1/1238/001b5578-59da-4e9c-aabf-d7c80dd6966a.jpg)
1958年8月1日在北京开幕的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于在,江西省代表团团员李万寿演唱的道情《八一万能拖拉机》(新华社资料图片)(注:李万寿先生南昌县冈上镇合山人,自小勤劳苦练,开展说书,唱戏活动,成为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理事,是江西民间曲艺大师,他创作了闻名省内外的南昌采茶戏《辜家记》,该戏剧发源于冈上境内。)流行于南昌地区乡间的南昌道情,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问(公元1744年),清末传入南昌城,是南昌酒馆、茶楼常有的民间说唱艺术。南昌道情由一个人演唱。演唱者一手持简板,一手打渔鼓,边打边唱。后经民间艺人加工,加入一面小钹,与简板、渔鼓构成“三响”,由“三响”构成的南昌道情演唱时更为群众喜爱,它不仅丰富了演员的情感表达,也使南昌道情更具民间风味。它保留的传统曲目有“南瓜记”、“辜家记”、“贤德记”、“花轿记”、“四十八寡妇闹江西”等。(
· 赣文化—地方特色—东河戏
是江西古老剧种之一,集高腔、昆腔、乱弹多种声腔,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发展并流行于江西东河(即贡水)流域,故名为东河戏。明嘉庆年间,赣县一带的高腔“坐堂班”逢吉庆节日,酬神还愿时,演唱一种受弋阳腔影响的“土高腔”(亦称“道士腔”)。清顺治年间,昆曲艺人进入该地区,高、昆腔互相渗透,正式形成东河戏。清乾隆年间,各种地方戏曲传入赣州,还吸收了江西宜黄腔(老二簧)和安徽石牌腔(安庆调),因而增加了乱弹班,东河戏得到进一步发展。清咸丰年间,又受到桂剧影响,始演唱西皮,东河戏形成了高、昆、乱“三合班”的体制,进入全盛时期。东河戏的剧目约有四百多种,高腔主要演弋阳腔连台大戏,如《目连传》、《三国传》、《封神传》、《铁树传》等。昆腔整本戏有《金印记》、《金雀记》、《渔家乐》等,皮簧戏在东河戏中占多数,如《九江为王》等。高腔的《双斗猴》,皮簧的《九江为王》等剧目,在其他剧种中已很少见。东河戏的戏曲语言用赣...
· 赣文化—地方特色—婺源地戏
![](https://imgs0.zupu.cn/news/201911251626/1/1238/e3914d2c-057b-4b24-b8ff-1474305ac0b8.jpg)
婺源地戏是婺源民间的一种由乡民穿戴戏衣,化装成人们熟悉的一组组戏剧人物亮相的敬神与娱乐相统一的传统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初、三月三、四月八和迎秋打醮时,不少地方都会演出地戏。地戏有地戏、马戏、抬阁和高跷等形式。扮演者穿戴戏衣,饰成生、旦、丑、末、净等角色,依次亮相。在地上行走者称地戏;乘马而游者,谓马戏;抬阁帽是由四至八个人抬着一张大型台桌,台桌分高低层和前后区。扮演者(多位灵巧的儿童)各饰某一戏剧中的角色,穿戴考究。形态或站、或坐、或倒立、或悬空,组成一个个精彩画面。如《桃园三结义》、《闹天宫》、《单刀赴会》、《打金枝》、《三岔口》、《拾玉镯》等。上述三种,只配以锣鼓丝弦,扮演者不演不唱。而高跷则是脚上绑定木棍,短的一尺,长的一尺半。扮演者边走边演,一般多为插科打诨,逗人嬉笑。艺高者甚至表演武术、或劈叉、或空翻。
· 赣文化—地方特色—宁河戏
是江西地方大种剧。发源于江西修水县,流行于赣北及湘、鄂、赣交界一带。修水县旧为宁州州治,民间旧俗多敬傩神,每当酬神还愿,傩歌傩舞盛极一时。明隆庆年间即有专业班社,唱高腔。清初又从徽剧中吸收吹腔、昆腔,从汉剧中吸收皮簧,从宜黄戏中吸收二犯。逐渐形成一种以唱皮簧腔为主体的剧种宁河戏,俗称“宁州大班”。宁河戏剧目可查者有四百多种,多系整本戏,有弋阳腔的《征东传》、《西游记》等,吹腔和昆曲的《四国齐》、《大香山》、《六国封相》等,来自宜黄腔的《贩马记》、《双贵图》等和唱西皮的《莲台山》、《茶阳关》等。过去艺人多为傩神的崇奉者,班主又多为傩主,演出前后都要演习具有宗教色彩的唱傩歌,请傩神和辞神等关目。因演出主要是为了敬神,一般没有奸淫凶杀的剧目和表演。传统剧目中《文公走雪》、《铜桥渡》、《采石矶》等剧,是别的剧种罕见的剧目。宁河戏的表演别具一格,如有时不用马鞭,仅以蟒袍前摆作马头,后摆作马尾,生动地...
· 赣文化—地方特色—星子西河戏
西河戏流行于赣北的星子、德安、九江一带,又名“弹腔戏”。因赣江分东、西两河、其西河流经星子境内,故又名“西河戏”,俗称“星子大戏”。早在清代嘉庆年间,西河流域各县就活跃着一支专唱皮黄的弹腔戏班,到清代道光年末年,便在星子县成立了第一个“义和班”。从此形成了一种以星子为活动中心,以二黄、西皮为主要声腔,杂以青阳高腔和当地民间小调的弹腔剧种。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剧本结构冗长,内容崇尚忠、义、廉、孝,台词念白多用乡音俚语,服装道具也古色古香。现有传统剧目约150多种,许多乡村尚有业余剧团,逢年过节,她以特有的风韵,备受群众欢迎。
知识互答
关于我们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