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赣文化—民歌—江西的渔歌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94
转发:0
评论:0
赣文化—民歌—江西的渔歌,   渔歌,民歌的一种。   鄱阳湖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受带有大量水气的东南季风

    渔歌,民歌的一种。

    鄱阳湖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受带有大量水气的东南季风影响,得天独厚,平均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枫红送暑归,翠竹迎飞雪"的湿润季风型气候,乃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沿湖居住的人们多以渔为业,故渔歌特别发达。唐代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云:"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用艺术手段再现了鄱阳湖渔歌的动人情景。

    《东风一吹郎船开》来自余干县鄱阳湖畔康山前村,全村以打鱼为业,出湖即唱渔歌:"东风(个)一吹(也)郎(呃)船开(也),手拿(个)金(咧)壶(喔)把酒(喔)筛。……早早(个)去了(也)早(喂)早归(也唉),莫在(个)江(咧)边(口罗)冷风(喔)吹。……"括弧中的衬词、衬腔与本地风俗民情、方言土语紧密相连,体现着一个地区民歌的纯朴浓郁风格和色彩。诸如新建县的《走船》;南昌县的《东风吹得浪花开》、《卖沙糖》等,皆渔歌中的。

    鄱阳为饶州府所在地。鄱阳湖因古鄱县的鄱阳山而得名,原称之为彭蠡泽。鄱阳县是古代鄱阳湖畔一颗明珠,渔业特别兴盛,渔歌亦极为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男女对唱的有《害我撑船都落了篙》、《这朵白莲开圆》等;女声独唱的有《问声我郎几时归》,这首歌旋律起伏大,加之句中有"嘿嘿嘿嘿"衬字的连用,有行船呼风之感,多在开船后走风时唱;《我想情歌日落山》虽多在行船走风时唱,但此歌必用假声演唱,又具另番韵味;男声独唱的有《造起船头好跑》、《我靠打渔去营生》、《红红雨子东北风》,都是行船走风时必唱的,音节明快有力,更具雄性气势。还有一种男女老少都可唱的,如《水中捞月一场空》,节奏舒缓、随意,此歌在湖中不唱,多用于岸边的晒网、织网、修船或在室内干某些渔事时唱。渔歌形式短小精悍,节奏自由明快;内容健康、乐观,具有进取精神,"鄱阳湖里水飘飘,日起东山风光好。渔民生来真强干,每日打鱼乐陶陶。"体现了鄱阳湖渔歌的本质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赣文化—民歌—鄱湖渔歌
是波阳县湖滨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歌曲,唱者多为鄱阳湖中的渔民,他偿一边划船撒网,一边引吭高歌,因而具有浓郁的水乡风情。其特点是形式短小精悍,多为四句、八句;形象生动,善于见景生情;语言通俗易懂,富有地方特色,其音调依据当地的语气及吐字、发音和气口的运用,构成了鄱湖渔歌的独特风格,并对地方戏曲产生了影响。
· 赣文化—民歌—弋阳的民歌
弋阳人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口头创作了许多形象生动、反映当地风土人情和总结生产、生活经验的民谣,大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充分体现了我县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深受人们的喜爱,代代相传。人们还用歌谣的形式,抒发心中的不平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反映风俗的歌谣,情调细腻感人。在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时期,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许多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曲调,填进了新的唱词,形成了土地革命时期流行的、为数众多的革命民歌。山歌山歌多分布在南北山区一带,烈桥、磨盘山、漆工、叠山、港口、樟树墩等地的人民群众,在长年的劳作中,把个人的情感抒发在劳动的场景中,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对歌(问)么哩开花满山白?么哩开花摘不得?么哩开花无人晓?么哩开花在外国?(答)柽子开花满山白,禾苗开花摘不得,杨梅开花无人晓,胡椒开花在外国。(问)么哩生来尖对尖?么哩生来偏对偏?么哩生来铁扫帚?么哩生来赛草镰?(答)牛角生来尖对尖,牛脚生来偏对...
· 赣文化—民歌—赣南客家民歌句句真
客家民歌是民众之歌,民众之声,是客家先民在长期劳动生息中,不矫揉造作,不修饰应景,以自然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传唱的口头文学。高尔基曾说:“从太古以来,民歌总是亲切地伴着历史,它们有自己的意见……不知道人民的口头创作是不能了解人民真正历史的。”客家民歌真实地反映和记录了客家人的爱与恨、兴与衰、情与志,如早期客家先民南迁来到赣闽粤山区,靠勤劳的双手,在荒山野岭垦荒种茶,谋求生存,过着艰苦生活,如民歌“话起茶农真可怜,半碗酸菜一撮盐;吃杯老茶算是酒,吃碗豆腐算过年。”客家人自幼热爱劳动,放牛之事则由儿童承担,那小孩赶大牛的情景在民歌中形象而逼真:“放牛崽子好吃亏,戴个笠笸坎坎累;撵得笠笸牛又走,追得牛来阵(伴)又归。”客家人还常以小修小补出门谋生,如于都民歌:“肩挑担子当呀当,挑起担子走四方;好比于都打铁佬,漂洋过海到南洋。”客家民歌虽然是口头创作,但文学性、知识性、艺术性、哲理性都很强,如以字形...
· 赣文化—民歌—赣南客家山歌概况
山歌,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且以口头传唱作为发表方式和传播手段。“山歌”一词,在清代以前是所有民间歌曲的泛称,清末渐为“民歌”一词作为各类民间歌曲的总称,山歌遂成为民歌中的一个类别。客家人爱唱山歌,称唱山歌为“打”山歌,凡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就有客家山歌。他们在山野田间,老少同唱,世代相传,历久不衰。特别是兴国山歌,一曲“哎呀勒—”唱遍祖国大江南北,成为闻名遐迩的“山歌之乡”。至今兴国县每年都有举行山歌擂台赛的传统。赣南客家山歌,是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形成并发展的,是中原移民文化与本地土著文化相融合,以及周边文化影响的产物。它产生于客家劳动人民中间,人们在山上砍柴、摘木梓、伐木放排、铲松油、挑担及田间劳动时,或为寻觅同伴,以驱野兽强盗;或为消除疲劳对歌打趣:或诉幽怨;或泄愤懑;或表男女爱慕之情等等,都用山歌的形式来表达。“唱戏一半假,山歌句句真”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是客家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
· 中州乐坛—河南民歌—河南民歌分类渔歌
渔歌着类形式在河南很少,它实际上是过去船民在欢渡新春佳节的时候,船靠岸之后所唱的一种歌。其活动形式就是在船上,和灯歌近似。但其内容却是反映船民生活的。这些民歌,曲调秀丽开阔,唱的敦厚淳朴,内容健康、传情真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