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赣文化—民歌—赣南客家民歌句句真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77
转发:0
评论:0
赣文化—民歌—赣南客家民歌句句真,   客家民歌是民众之歌,民众之声,是客家先民在长期劳动生息中,不矫揉造作,不修

    客家民歌是民众之歌,民众之声,是客家先民在长期劳动生息中,不矫揉造作,不修饰应景,以自然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传唱的口头文学。高尔基曾说:“从太古以来,民歌总是亲切地伴着历史,它们有自己的意见……不知道人民的口头创作是不能了解人民真正历史的。”客家民歌真实地反映和记录了客家人的爱与恨、兴与衰、情与志,如早期客家先民南迁来到赣闽粤山区,靠勤劳的双手,在荒山野岭垦荒种茶,谋求生存,过着艰苦生活,如民歌“话起茶农真可怜,半碗酸菜一撮盐;吃杯老茶算是酒,吃碗豆腐算过年。”

    客家人自幼热爱劳动,放牛之事则由儿童承担,那小孩赶大牛的情景在民歌中形象而逼真:“放牛崽子好吃亏,戴个笠笸坎坎累;撵得笠笸牛又走,追得牛来阵(伴)又归。”

    客家人还常以小修小补出门谋生,如于都民歌:“肩挑担子当呀当,挑起担子走四方;好比于都打铁佬,漂洋过海到南洋。”

    客家民歌虽然是口头创作,但文学性、知识性、艺术性、哲理性都很强,如以字形或笔划加减为内容的民歌:“白字加水就是泉,车加走鸟嫩娇连;门字肚里加月字,搭信妹妹 唔 ;化字加草一枝花,言字加舌妹有话;马字上面两个口,归去就怕爷娘骂。”

   还有把普通而平凡的动物或用具,根据其性能、特征放到大自然中去,从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使人们在平凡中见伟大,在普通中见特殊。感悟知识,撷取教益:“什么上山尾拖拖,什么上山穿绫罗;什么上山溜溜走,什么上山会唱歌;狐狸上山尾拖拖,鹧鸪上山穿绫罗;南蛇上山溜溜走,画眉上山会唱歌。”

   用歇后语组成的民歌,虽然数量不多,但哲理性强,质量很高:“咸菜入缸‘屈了心’,三弦唔和‘走了音’;六月老酒‘反了脚’,情妹子‘反了心’。”

   客家人不仅具有勤劳勇敢、团结务实、艰苦朴素的美德,而且性格幽默诙谐,风趣乐观,如民歌:“早上爬起食颗米,打只山歌来充饥;以为唱歌唱得饱,唔晓越唱越肚饥。”

   客家民歌中情歌居首,数量最多,运用最广,有以歌抒情,以歌寄情,以歌赞情,以歌逗情,以歌思情和以歌成亲之多,往往触景生情,随口而唱,直抒其情,如民歌唱道:“山歌好唱口难开,杨梅好吃树难栽;白米好吃田难种,鲜鱼好吃网难开。十七十八唔唱歌,风流日子几多;再过两年打一老,欢喜少来愁较多。”

   产生爱情的媒体,大山是溶汇爱情的摇篮,只要有情就有歌,也因唱歌才知情。以歌唱表达心意,传递心声,如:“大河涨水小河清,唔晓河下有几深;撩个石头试深浅,唱支山歌试妹心。”

   人的本能,但客家人不但注重貌美且重视人品。如:“南风唔当北风凉,兰花唔当桂花香;老妹好比桂花树,大风一吹满村香。”

   男女逗情能增加乐趣,加深了解,是发展感情的手段之一:“阿哥砍柴就砍柴,唔要回头来看;手上砍刀锋锋利,割到手指莫怨。”

   思念之情,思念之真,思念之切,直言不讳,寄于歌唱:“想你想你真想你,请个画匠来画你;把你画在眼珠上,看在哪里都有你。”

   客家情歌中,相互表白,生死相依,永结同心,以歌唱把感情推向高潮,如《藤树歌》出语天真,想像奇特,把坚贞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崖系山中长年树,你系山中百年藤;树死藤生缠到死,树生藤死死也缠。”

   常言道:“唱戏一半假,民歌句句真。”客家民歌就是这样真实地伴随着客家人劳动生息与繁衍发展,成为客家人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客家文化—客家文艺—赣南客家民歌句句真
客家民歌是民众之歌,民众之声,是客家先民在长期劳动生息中,不矫揉造作,不修饰应景,以自然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传唱的口头文学。高尔基曾说:“从太古以来,民歌总是亲切地伴着历史,它们有自己的意见……不知道人民的口头创作是不能了解人民真正历史的。”客家民歌真实地反映和记录了客家人的爱与恨、兴与衰、情与志,如早期客家先民南迁来到赣闽粤山区,靠勤劳的双手,在荒山野岭垦荒种茶,谋求生存,过着艰苦生活,如民歌“话起茶农真可怜,半碗酸菜一撮盐;吃杯老茶算是酒,吃碗豆腐算过年。”客家人自幼热爱劳动,放牛之事则由儿童承担,那小孩赶大牛的情景在民歌中形象而逼真:“放牛崽子好吃亏,戴个笠笸坎坎累;撵得笠笸牛又走,追得牛来阵(伴)又归。”客家人还常以小修小补出门谋生,如于都民歌:“肩挑担子当呀当,挑起担子走四方;好比于都打铁佬,漂洋过海到南洋。”客家民歌虽然是口头创作,但文学性、知识性、艺术性、哲理性都很强,如以字形...
· 赣文化—民歌—赣南客家山歌概况
山歌,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且以口头传唱作为发表方式和传播手段。“山歌”一词,在清代以前是所有民间歌曲的泛称,清末渐为“民歌”一词作为各类民间歌曲的总称,山歌遂成为民歌中的一个类别。客家人爱唱山歌,称唱山歌为“打”山歌,凡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就有客家山歌。他们在山野田间,老少同唱,世代相传,历久不衰。特别是兴国山歌,一曲“哎呀勒—”唱遍祖国大江南北,成为闻名遐迩的“山歌之乡”。至今兴国县每年都有举行山歌擂台赛的传统。赣南客家山歌,是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形成并发展的,是中原移民文化与本地土著文化相融合,以及周边文化影响的产物。它产生于客家劳动人民中间,人们在山上砍柴、摘木梓、伐木放排、铲松油、挑担及田间劳动时,或为寻觅同伴,以驱野兽强盗;或为消除疲劳对歌打趣:或诉幽怨;或泄愤懑;或表男女爱慕之情等等,都用山歌的形式来表达。“唱戏一半假,山歌句句真”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是客家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
· 赣文化—民歌—弋阳的民歌
弋阳人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口头创作了许多形象生动、反映当地风土人情和总结生产、生活经验的民谣,大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充分体现了我县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深受人们的喜爱,代代相传。人们还用歌谣的形式,抒发心中的不平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反映风俗的歌谣,情调细腻感人。在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时期,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许多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曲调,填进了新的唱词,形成了土地革命时期流行的、为数众多的革命民歌。山歌山歌多分布在南北山区一带,烈桥、磨盘山、漆工、叠山、港口、樟树墩等地的人民群众,在长年的劳作中,把个人的情感抒发在劳动的场景中,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对歌(问)么哩开花满山白?么哩开花摘不得?么哩开花无人晓?么哩开花在外国?(答)柽子开花满山白,禾苗开花摘不得,杨梅开花无人晓,胡椒开花在外国。(问)么哩生来尖对尖?么哩生来偏对偏?么哩生来铁扫帚?么哩生来赛草镰?(答)牛角生来尖对尖,牛脚生来偏对...
· 赣文化—民歌—鄱湖渔歌
是波阳县湖滨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歌曲,唱者多为鄱阳湖中的渔民,他偿一边划船撒网,一边引吭高歌,因而具有浓郁的水乡风情。其特点是形式短小精悍,多为四句、八句;形象生动,善于见景生情;语言通俗易懂,富有地方特色,其音调依据当地的语气及吐字、发音和气口的运用,构成了鄱湖渔歌的独特风格,并对地方戏曲产生了影响。
· 客家文化—客家渊源—赣南客家渊源
赣南史称“南抚百越,北望中洲,据五岭之要会,扼赣闽粤湘之要冲”,故秦汉时便建有县治,至汉末已设有府一级的行政机构。唐末五代时,中原衰乱,赣南因地广人稀,相对偏僻安静,因此,成为避乱者的理想栖身之所,大量中原难民拥入赣南,到北宋初年人口剧增十倍,外来移民已远远超过原有的土著居民,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当时居民的成分和文化传统结构,于是,在此特定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中,慢慢地孕育出一个新的特殊民系——客家。同时及此后,从中原迁入赣南的客家先民或客家人,又不断往闽西、粤东迁徙。赣南比同为客家人聚居地的闽西、粤东地区,建县建州时间都要早的多,秦代时便设有南墅县(今南康或大余县内)。据《淮南子》载,秦世皇为统一祖国南疆,曾令大将屠唯率五十万大军,分五路进军百越,成功之后,其中便留“一军守南墅之界”。这是史书上最早所见中原汉人进入赣南的记载。自唐末黄巢起义后,五代分争,中原丧乱,北方汉民以及原居江江淮、荆湖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