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赣文化—古韵悠存—钓源古村“五奇”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18
转发:0
评论:0
赣文化—古韵悠存—钓源古村“五奇”,距江西吉安城西约十几公里处,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后裔聚居的古村落———

  距江西吉安城西约十几公里处,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后裔聚居的古村落———钓源。

  走近钓源,如同观赏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明清景画;置身钓源,尤如穿越时空隧道,熔入明清时代的社会生活。远眺近观,举目所及的青山碧水,长道短巷,宅院重檐,以及深隐其中的神幽奇绝,无不令人生发出问古风之悠远,寻流韵之长传的雅兴情思…… 

    “太极八卦”布局奇

    钓源村由渭溪和庄山两个自然村组成。呈现东西走向,有如道家太极图“S”形中分线的长安岭,为钓源村南向的自然屏障。而太极图中分线的“太阳”中心区“少阴”位及“太阴”处,则分别将渭溪和庄山纳置其中。

    瑰美秀丽的钓源,不仅有天造地设的“太极图”,竟然还拥有俨然天成的“八卦形”。延绵于“太阴”处的庄山村,其北为横陈屏列的对门山,依东高西低地势一字形跌宕相连的十余口池塘贯穿全村,以二山夹一水,布成了传统八卦中象征美好吉祥的“离”卦。村中古建筑的布局,往往也依八卦成形。

    古建风格特色奇

    建筑风格的丰富多样,是钩源古建筑中最显著的特色。宅院、别墅、堂、庙宇、祠、石桥、牌坊、书舍、书院、商铺等古建筑一应俱全;一进两厢、二进四厢,以至数进数厢式民居样式各异;重檐格扇式采光,檐吞口式采光,甚或室内漏斗式采光形式多样;看门扉开处,可见直进式、门廊式,又可见前设倒座的旁进式,还能见前封后闭的侧进式。

    徜徉在钓源的蜿蜒街巷,不时可以发现钓源人在古建筑中点缀的精致小品。阁楼侧墙上,开出一方巨石砌架的长方形洞口,那是可望古戏台的家用观戏窗;而一截短巷却有一面开有方形洞口的青墙挡住出路,原来,那是为垂钓墙外的池塘而特设的钓鱼台。恍然大悟,得知真相的游客,往往禁不住击节赞叹。

    “歪门斜道”之谜奇

    尤能表达古钓源人独特思维理念,且至今尚不被人破译的古建筑之谜,就是那遍及钓源村头巷尾,触目所及,那无处不有的“歪门斜道”。钓源不存在任何一条笔直的路;没有一条直筒的巷;甚至每幢房屋的四边,也寻觅不到四方皆直的四沿。


    村民欧阳金寿居住的清初老屋,是一幢附有边厅的侧进院墙式民居。其边厅呈喇叭状,西北二向院墙则折成弯牛角形的四处转角。钓源村中一座面积达1200平方米,拥有道侧、边侧等各式建筑的三进屋,主人却要在原本平正的房屋东南方,加辟一块三角形的块状作花园,在房屋东侧修建一条斜道,可谓之用心良苦。

    雕饰鼠麟寓意奇

    在外人看来一贯循规蹈矩的钓源人,在思维方式上又往往有出人意料的惊世之举。在一幢明代建造的古宅中,窗棂下方花格板上鎏金雕饰的,竟是三只神气活现腾跃在吉祥花丛中的老鼠。通常往往被人视为厌恶之物的老鼠,何以能在这里欢快不羁?据一位专家考证,“鼠”谐音“许”,“鼠多”意为“许多”;在十二生肖中,鼠为首,以天干地支计,则为“子”,故三鼠寓意为“儿子许多”。

  同样具有深刻寓意的,是一张明代新婚床。床顶正中上方雕饰的是一只被吉祥花饰环绕的四脚朝天麒麟。新婚床饰为何竟是一只背地仰天的单麒麟?就是造诣颇深的专家学者也为之大惑不解。还是熟稔当地古风民俗的庄山老村长欧阳钟麟为人们解开了这个谜团:原来古钓源人认为麒麟无雄雌之分,以饮甘霖雨露,汲天地灵气而成孕。故此新婚床上麒麟造像,乃寓意承甘沐露,孕育麟儿。

    中西合壁别墅奇

    在庄山村东,隔着一字连排池塘。与“钓源欧阳氏祠”相望的,是一座清代乾隆年间兴建的别墅庄园。这座因其主人曾任安徽宁国知府而称为“宁国府”的庄园,被建筑专家认定为吸收了西方文化特色而建成的中西合壁式别墅。在占地达2亩的长方形院墙内,建有歇山式瓦顶的二层主楼位居后方,以“前院后庭”一反中国传统住宅的“前庭后院”式建筑特点。先前广植花木的大院虽已颓败,但一株径约一尺的四季桂依然亭亭玉立,不时散逸出花香。


    “宁国府”主体为木结构建筑,然而其登上楼房的阶梯却在房屋的后方,以一尺多宽,近2米长的巨型青石板充当踏步,此类即属西洋风格无疑。楼层的左右及前方均有骑楼,以糯米砂浆铺在楼板上并划成方格的“地砖”,往往使人误以为是现代用的水泥砌成。而站在楼中央的“地砖”上往上看,则更加使人疑窦丛生:镶嵌螺旋纹的藻井上方,从侧面可以看到如同“木牛流马”般的重重叠叠木架杆,不仅不着只钉片铁,其结构也毫无规律可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赣文化—古韵悠存—安义千年古村群
南昌北郊、梅岭西麓,安义县的罗田、水南、京台三自然村遥相毗邻、鸡犬相闻,村中保存着大量较为完整的古民居建筑,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令人驻足流连、叹为观止,被誉为是继婺源晓起、乐安流坑后发现的更具赣商文化特色的千年古村群。游览古村群,就像踏入了历史的门坎,一条蜿蜒曲折的古石板路越野连村,穿街串巷,曲曲弯弯地牵引你探寻着那昔日古集镇的繁华、古民居的艺术宝库。古街道上商铺林立,私宅犹如迷宫,墨庄书香四溢,戏台古韵犹存,古樟遮天蔽日,古井爽口清甜......,一派田园古村的沁人风韵。中科院地理研究所旅游规划中心、东南大学旅游研究所、南昌大学旅游学院、江西师大旅游系等多位专家、学者及新闻界的记者,相继来安义考察了罗田、水南、京台的古民居建筑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古屋群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是南昌市继滕王阁、西山万寿宫后的又一个旅游亮点。为了进一步加快古村群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江西省...
· 赣文化—古韵悠存—千年古村蒲塘(二)
百年古宅还原先祖功勋时间走过几百年,那些昔日的繁荣是否还会留在大宅子里,固守着家族曾经的辉煌?走在古宅的青石小道上,一道道寸余深的凹槽抚摩着脚底,它仿佛在告诉我们,时间在每一处弥漫着它的张力,只是安静的小巷里依稀还能听到曾经绕梁的笑声。金溪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吴定安说,这些凹槽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因为古人为了使土车子耐用,轮子都要用铁皮包上。而土车子是当时出行的必备品,所有的东西都是用土车子从家推出来,也是用土车推进家门。就连妻子回娘家,也是丈夫用土车将妻子、孩子推回家的。如今的村落已找不到土车子的身影,但从青石板上深陷的凹槽上,可以想象,蒲塘村在鼎盛时期,漂亮的土车子推着有钱人家的小姐,去岳家的丈夫推着妻子、孩子,欢歌笑语一遍遍回荡在窄窄的巷间,这一切是多么动人的画面。岁月是残忍的,在青石砖堆砌的墙上雕刻出一道道班驳的痕迹。数百年来精工巧匠在门框、窗户上一刀一凿的杰作,早已变得模糊与残破,就...
· 赣文化—古韵悠存—千年古村蒲塘(一)
坐落于抚州市金溪县琉璃乡的千年古村蒲塘村,历史上曾有“文武世家”之誉。学文者,出过进士21人,官居高位者曾任过知府、枢密副使、监察御史,参与修撰明朝的《永乐大典》。学武者,有在明朝“因抗倭立功而官至参将”者。至明朝,蒲塘村发展到鼎盛时期,号称“千烟之厦”。至今在村里,除了造型精美的60多幢明清古建筑外,还随处可见珍贵的千年古树,无一处不折射出村落的古老与繁茂。这个村庄的古宅,蕴藏流传了数百年的神灵故事。2006年冬,我们走进蒲塘村,并留宿其间,试图从这些古老的建筑和千年古树中还原当初的繁华,同时,感受其中的神秘.世代严守“禁伐令”“久居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是蒲塘村给人的第一感觉,用葱茏烟树、恬静古朴来形容蒲塘村一点也不为过。进入村口,两棵参天古樟映入眼帘,两棵老树都过了550岁的“高龄”,至今一枝一叶都保存得完好。沿着泥泞小路步行入村,我们来到一棵1200岁“高寿”的罗汉松面前,老树虽...
· 赣文化—古韵悠存—宁都千年东龙古村
从宁都县城驱车东行50公里,再沿着崎岖山道蜿行数里,便来到了延绵千年之久的客家古村,清初著名文学家、“宁都易堂九子”之一的李腾蛟的家乡宁都东龙。东龙村坐落在宁(都)、石(城)交界的一片海拔500米左右的山间盆地上,四周青山环抱,清溪环流。据考,东龙村始建于北宋乾德五年(967),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该村最大的特点是其“以人为本”的村落布局及“天人合一”的传统建筑理念。自建村伊始,李氏先祖们便依据周围环境的特点,在诸多山岭中选择了来路最长、山势最为雄伟的东龙岭、南桥岭作为该村的两大龙脉。其中一处,依照龙脉走势,高低错落地建成连片屋场,屋场中开掘出上百口大小不一的池塘,穿插其中。同时还从南、北两面的高山上引出两条清溪,弯弯曲曲地从村边流过,形成“山环水绕”之势,从而把整个村落融会在一片青山绿水之中。另一处就是宗祠。与宗祠相对应的是村中最大的神庙:玉皇宫。东龙村的另一大特色是其多姿多彩的古代...
· 赣文化—古韵悠存—探访宁都东龙古村
600多米高山上的村落遍布抵御外贼的隘口,罕见的百间大屋建筑群揭示着先人居民的显赫身份,如同香火般代代相传的村落私塾,使得这里走出了闻名一时的文人学士。然而,古村落走过千年一路至今,不经意间,经历了从鼎盛发达到平凡孤寂的历史演变,三千繁华后回归宁静。12月初,记者走进宁都县东龙古村探寻古迹。■山间盆地中的百间大屋记者乘车在宁都县田埠乡的山路上蜿蜒前行,路径越行越高且崎岖不平,突然间车子一滑车轮下迸出一块石头,掉往山涧半天听不到声响,司机嘘了一口气:“真险!”半个多小时的颠簸之后,终于来到东龙古村——这个海拔600至900米的山间盆地,果然阡陌纵横,两条小溪将村子分成了上、中、下三部分。“‘东里一望’是村里遗留下来最大的建筑了,因为它有100间房间又被称做百间大屋,如此大的规模在其他村落十分少见。”东龙小学年满60岁的李良锦老师手指上村说。记者在远处观看,这座黑瓦白墙的古宅大门朝东,即使是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