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敦煌文化—敦煌故事—张大千敦煌寻宝(二)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26
转发:0
评论:0
敦煌文化—敦煌故事—张大千敦煌寻宝(二),可辨,人物绘制工笔精细、色彩艳丽,代表了中国佛教文化艺术的顶峰。进入敦煌莫高

可辨,人物绘制工笔精细、色彩艳丽,代表了中国佛教文化艺术的顶峰。

  进入敦煌莫高窟,张大千被呈现在眼前美轮美奂、绮丽璀璨的壁画艺术惊呆了,他不禁深深地感叹道:“古人云:”一出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前看戈壁滩,后望鬼门关。‘先辈们在这人类难以生存的大漠荒滩,修建了如此宏伟壮观的建筑,创造出如此规模浩瀚的壁画艺术瑰宝以及佛教雕塑艺术,真是世界奇迹!“他暗下决心,要在此大干一场,传承中华绘画之精髓,以谢上苍,不虚此行。

  艰苦卓绝的临摹工作开始了。为避免损坏这些壁画表面,首先,由两个学生站在架子上,悬空提纸,由张大千勾描。然后,将勾描好的图案拓展到画布上,再对着壁画看一笔画一笔。整个操作程序异常繁琐,工作量非常大。特别是临摹巨大壁画的上部时,须一手提马灯,一手拿画笔,爬在梯子上,仰头仔细看一点,然后认真画一点,不能有片刻的懈怠和马虎。他一天上下爬无数次梯子,累得两眼昏花,两腿发抖,腰酸背痛;临摹到底部时,还得趴在地上勾线着色。尤其是冬天,石窟内不得生火取暖,趴俯在地上工作不到一个时辰,不仅脖子和手臂累得抬不起来,而且手脚冰麻,身板僵直,苦不堪言。张大千的学生刘力回忆道:“每日清晨入洞,从事勾摹,藉暮始归,书有未完,夜以继泛。工作姿态不一,或立、或坐、或居梯子上、或趴俯在地,因地制宜。惟仰勾极苦,隆冬之际勾不行时,气喘汗出,头目晕眩,手足摇颤,力不能支,犹不敢告退。因我师工作,较我辈尤为勤苦,尚孜孜探讨,不厌不倦,询足为我辈风范。”(刘力《敦煌随记》)

  极为艰苦恶劣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对已过不惑之年的张大千形成了很大的压力。但他与大家同甘共苦,无怨无悔。潇洒乐观的张大千挺会苦中作乐,他是戏迷,酷爱京剧,他带了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孟小冬等不少京剧名角的唱片。他常把留声机搬到洞内,放唱片给大家听,以缓解疲乏,增添乐趣。戈壁荒漠缺少蔬菜,整天羊肉、牛肉吃得大家都腻了,不仅上火,而且便秘。为给大家的盘中增添“绿色食品”,张大千空闲时常去散步,搜寻野菜、野蘑菇。后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居然被他找到了一种能食用的野蘑菇,味道极佳,给单调乏味的食谱增加了一道“美味佳肴”。

  蒙受冤屈

  张大千在敦煌,不仅临摹壁画,而且为保护、研究、利用敦煌石窟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大千到敦煌后,深感这座被埋在大漠之中的艺术宝窟,因缺乏保护已导致大量艺术瑰宝被盗、流失,且因缺少维护,大量壁画已被风沙雨雪侵蚀、脱落,若不采取必要措施加强保护与修缮的话,就会在不久的将来毁于一旦。于是,张大千在敦煌石窟,一方面与弟子认真细致地临摹壁画,一方面又抽空调查研究,搜集整理各类洞窟的原貌状况、缺损现状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等第一手材料。1942年6月初,张大千趁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院长于佑任来敦煌视察之际,向于右任建议,政府应及早建立敦煌艺术专门管理机构,并就保护、修缮、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此举得到于佑任的大力赞赏和肯定。在于等一批有识之士的奔走呼吁下,1943年2月,国民党政府在敦煌莫高窟驻地,建立了敦煌艺术研究所,全权负责敦煌石窟的管理、保护和研究等工作,并委派教育部著名教育家常书鸿担任第一任所长。常书鸿到位后,就如何管理、修缮、研究敦煌艺术等诸多问题,虚心向张大千请教,并达成了共识。张大千离开敦煌时,将三年来调查研究的成果资料和设想,全都送给了常所长,为该所后来对敦煌石窟的保护与研究打下了重要基础。

  更为可贵的是,后来张大千在敦煌临摹、创作的壁画艺术,在内地和香港等地展出,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不仅使社会上的一大批有志青年受到感召,投奔献身到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敦煌文化—敦煌故事—张大千敦煌寻宝(一)
一代书画大师张大千先生,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画荷花的佼佼者,而且也是中国当代描绘人物及仕女画的一代宗师。张大千的人物及仕女画,之所以华丽高雅、雅俗共赏、耐人咀嚼,这固然与其在平时生活中细心观察并精心刻画密不可分。但更重要的是,在年轻时他受恩师启发,中年时远涉戈壁荒滩三载,临摹敦煌壁画,汲取古人绘画精髓,“借古开今”,方才使其人物、仕女画达到了惟妙惟肖的高层次境界,并在中国当代绘画史上占据了重要而突出的位置。可以说,敦煌之行是张大千人生艺术中最具风采和最为激越的重要篇章,对其人物、仕女绘画艺术的创新升华和独树一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张大千先生敦煌之行的起因、过程、工作以及其中的曲折和艰辛,却为世人所鲜知。出行敦煌张大千早期绘画,师从曾农髯、李瑞清两位艺术前辈,从他们那里初晓敦煌艺术,得知那儿有难得一见的佛经和唐宋人物画像,并告诉他有机会一定要到那儿拓宽眼界,见识一番。抗战初期,30多岁的...
· 敦煌文化—敦煌故事—敦煌鬼故事(二)
事的。所以我从小就对佛有感情,自然也信佛了。呵呵扯远了......言归正传莫高窟洞子靠南边上有个小洞子,里边的菩萨是送子观音,在没有进行保护前,敦煌的老百姓都去那里拜她求子。我的大舅结婚5年了没有孩子,他比我妈结婚早两年,后来我都2岁了他还没子女,急的不行,他和我舅妈什么方都试了,医院检查,吃药,就是没动静。注:大舅在兰州工作。有次回敦煌过年,跟我奶奶说起这个事,奶奶说,我带你去拜拜送子观音吧,大舅特高兴,和舅妈一起去了。是大年初几啊,洞子里很冷,而且地上都是沙土,舅舅和舅妈进去就跪在土里了,很虔诚的上香,拜佛,奶奶就在边上看着,当时奶奶听见舅舅嘴里念叨:菩萨保佑赐我对龙凤胎吧......挺贪心的哈......结果过了年到下半年,舅妈就怀孕了,于是我的表妹诞生了,呵呵,舅舅说当时他太贪心了,当时只要个男孩就好了。不过他对我这个表妹疼的不行,表妹也特粘她爸,舅妈老吃他俩的醋。我的表妹很乖很听...
· 敦煌文化—敦煌故事—索叔彻占梦
索沈[水旁为纟旁],字叔彻,是西晋时期的敦煌人。他从小就在京师读书,曾在太学任过职。学识渊博,特别是对阴阳、天文、术数颇为精通,造诣很深,有先见之明。早在晋武帝时,他就预测中原要发生内乱,便离开中原回到敦煌故里。当时的敦煌人笃信梦的预兆,相信凡是人做梦,都能在生活中得到印证。索叔彻是位占梦大师,所以,来找他占梦问吉凶的人特别多。人来车往,就像赶集那样热闹。有位老人名叫令狐策,梦见自己站在冰面上,与冰下面的人谈话,感到奇怪,不知吉凶,来找索叔彻圆梦。索叔彻说:“冰上为阳,冰下为阴,这一定是阴阳(男女)之事了。诗经上说:‘士如归妻,追冰来伴’(士人娶妻,开冰以前),这是指婚姻方面的事。你在冰上与冰下人谈话,为阴阳语。这个梦预示你将要为人说媒,到开冰的时节,婚事就成了。”“我已经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会给别人做媒呢?”令狐策摇着头走了。时间不久,敦煌太守田豹请令狐策当媒人,为儿子说亲。女方是本乡人...
· 敦煌文化—敦煌故事—张资试病
敦煌人张资,自小喜爱读书,聪颖好学,成年后博览群书,满腹经纶,精通文略。五凉时,被吕光征召入仕,官拜中书监,为他出谋划策,人称温雅之士,很受器重。一天,张资突然重病缠身,卧床不起。吕光心中非常焦急,想尽办法为他治病。并出榜悬赏,谁能医好张资的病,重金赏赐。有个外国道人名叫罗叉,揭榜进见,说能治好张资的病。吕光大喜,当即赏赐了重金。谁知,这事被西域来的高僧鸠摩罗什知道了,急忙去见吕光和张资,说外道罗叉言能治病乃是为了骗取赏金,并无真本事。张资的病,要用一种方法先试验一下,看是否能治好?能治好就治,治不好谁治也无用。这就是敦煌民间盛行的试病习俗,当时在古天竺和西域龟兹等地也广为流传。鸠摩罗什是吕光请来的传经大师,对他十分信任,当即便让他试病。鸠摩罗什找来五色丝线拧为彩绳,又端来一盆水,将彩绳烧成灰投入盆中,说:“彩绳灰若融入水中,张资的病就能治好,绳灰若不融化,复出水面,病就治不好了。这个方法...
· 敦煌文化―敦煌研究―敦煌飞天研究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据常书鸿先生在《敦煌飞天大型艺术画册・序言》中说,“总计4500余身”。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敦煌飞天的名称由来如下: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天界的神庆人物称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唐藏《金光明经疏》中云:“外国呼神亦为天。”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话人物称为“仙”,如“领先仙”、“天仙”、“赤脚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仙。宋《太平御览》卷622引《天仙品》中云:“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仙。”飞仙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