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东巴文化—东巴艺术—神秘的东巴绘画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86
转发:0
评论:0
东巴文化—东巴艺术—神秘的东巴绘画,东巴卷轴画纳西语叫“普劳幛”,是东巴经师的一种重要绘画,大多在麻布或白布上作

  东巴卷轴画纳西语叫“普劳幛”,是东巴经师的一种重要绘画,大多在麻布或白布上作画,有的也用纸张。卷轴画有长方形和长卷。长方形画画幅大约都在1米长、0.7米宽,常用来画神或是人,东巴教教主丁巴什罗画像在长方形画中时常可见,此种卷轴画,主要挂于祭坛之上。长卷画则有著名的《神路图》,观赏此画者,无不惊叹。 
  早期东巴卷轴画体现出粗犷奔放,无拘无束的画风,画上神、人大多跣足散发,衣帻飘飞,狂态毕现,放任情性之风溢出画面;飞禽走兽则更是信笔挥就,结构比例好似并不准确,却生动传神。卷轴画发展到后期,又大量吸收了藏传佛教画细腻工整的绘画形式,人物造型渐渐趋于准确,构图紧凑,色彩艳丽丰富,有些神画还以金银线勾勒,画面显得华贵富丽。但在这种绘画形式影响下,也掩盖不住东巴画的原始风格,精细的描绘中不时会流露出几笔奔放的笔法。于是,这个时期的卷轴画就出现了一种精细与奔放的画风并存,艳丽的色彩与浓重的宗教色彩相互融汇,原始宗教的山野蛮荒气息与藏传佛教的细腻典雅和谐统一,使得东巴卷轴画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神路图》是东巴卷轴画中一幅最长的直幅画卷,是东巴画中的代表作品。《神路图》是一幅非常奇特的宗教绘画,不仅大量地反映了东巴教神话故事,还有许多苯教、藏传佛教,汉族神话、婆罗门教的内容,表现手法上也吸收了多种宗教、多种民族的绘画形式,是一幅典型的多元文化相混融的作品,由此也可以看出,纳西族是一个既善于保存自己古老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如海绵吸水般吸附融汇外来先进文化的民族。
  《神路图》长约15米、宽约0.3米。卷中构图场面宏大,描绘了大量的人、鬼、神、兽,共涉及360多个不同人物、佛神、牛头马面之人以及70多个奇禽怪兽。这幅画是东巴经师为人举行开丧超度祭仪时用的,整幅画讲述着“灵魂不死”、“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道理。《神路图》分地狱、人类世界、自然天国和天国四个部分,画面色彩鲜艳,人物造型生动、个性鲜明,既受藏传佛教“唐卡”画细腻风格的影响,又有纳西族传统绘画风格和特色。
  在东巴文化的发源地云南丽江,如今有一批纳西族青年画家如张春和等,他们潜心于对东巴绘画的研究,并将其古为今用,发扬光大,逐渐形成既有东巴绘画特点,又有现代绘画理念的“现代东巴画”。“现代东巴画”以纳西族象形文字或经书故事、民间传说为其绘画主体,运用油画、工笔重彩等表现手法,摆脱三维空间影响而创作的一种绘画形式。“现代东巴画”注重线条的运用,要求粗细有致,特别有趣的是,所表现的人或是动物,只突出头和动作特征,其余的忽略或是虚化,着色强调主观随意性,许多作品在国内外展出受到好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巴文化—东巴艺术—东巴绘画
东巴画东巴画是保存于纳西族东巴教的古代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东巴画以其古朴、拙稚、粗犷而不失流畅、舒展的风格取胜。东巴画艺术的主要形式有木牌画、纸牌画和卷轴画。其中以卷轴画最有名,又以表现天堂、人间和地狱的《神路图》为其代表。纳西语称其为“恒丁”,意为神卷,因该画旨在引导死者步入神灵之路,故名“神路图”。它是东巴画中的珍品,是世界上最长的卷轴画。画面分“地狱”、“人间”、“天堂”三部分,表现了人的生命轮回过程。它用连环画式的画面,反映了纳西先民的生命意识,被誉为原始宗教第一绘画长卷。木牌画:分尖头形和平头形。尖头木牌画,一般画神的形象,插于上方神坛前,平头木牌画,画鬼的形象,插于下方鬼寨中。木牌用宽约10公分、长约60公分的薄木板绘成。按东巴教传统说法,木牌画尖头形状像蛙头,牌底形状像蛇尾,这是古代原始崇拜意识的反映。木牌画起源悠久,古时可能用自制竹笔作画,不着色;近代用毛笔勾描,普遍用红、...
· 东巴文化—东巴艺术—何谓东巴艺术
东巴艺术是指生活在中国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纳西族的原始宗教文化所衍生的艺术。纳西族主要居住在滇(云南)西北和川(四川)西南的金沙江、无量河和雅砻江流域一带,自治区芒康县的白盐井等地也有少量纳西族居住。纳西族共有人口30多万,其中20余万聚居在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境内。纳西族的原始宗教──东巴教,因其宗教祭司被族人称作「东巴」而得名。在纳西族远古社会,东巴教这种原始宗教的礼仪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贯穿在纳西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于人们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纳西族文化中,以东巴教为轴心的各种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称为东巴文化。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对纳西族的社会历史发展产生过巨大作用和影响。它包含了纳西族社会组织的、科学的、道德的,以及艺术的内容。东巴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艺术瑰宝,如东巴文字、东巴经卷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还有东巴文学、东巴音乐、东巴舞、东巴绘画等,五彩缤纷...
· 东巴文化—东巴艺术—东巴艺术品
东巴艺术品是指东巴在宗教祭祀仪式中制作使用的木偶、面偶、泥塑和各种竹木编扎品,造型独特,生动逼真,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东巴雕塑艺术集中反映在木偶、面偶、泥偶和木雕的制作上。用树木雕刻成的木偶,是东巴在宗教仪式中制作所用神鬼泥面偶时参考的模型。东巴们都有一双具有艺术灵性的巧手,个个能雕会塑,所雕出的各种神木偶,有的凝神沉思,有的举手远眺,有的张口欲鸣。东巴木偶则头戴法帽、胸挂神珠、端坐自如、轮廓粗犷、线条刚劲。在东巴教的三十多种仪式中,都要使用神、鬼及动物的面偶,它用青稞面或大麦面捏,总计约有两百个之多。面偶一般须在举行宗教仪式的头天晚上捏制完成,一个东巴一夜能捏出上百个。每个面偶都有固定形象,但是神态各异。在仪式活动中,神面偶置于上方神坛上,鬼面偶放于下方鬼寨中。同一类型的鬼面偶,其形状也互有差异,如生有蛇头、鸡头、牛头、马头、羊头等等。此外还有用泥捏塑的泥偶。这些泥面偶都是东巴信手捏制...
· 东巴文化—东巴艺术—东巴泥塑
东巴教中用泥作材料塑造宗教形象,远没有面塑那样普遍。面团造像在宗教中有多重的含意中。首先它是食物,以食物来招引神鬼聚拢,是先民们认为行之有效的手段,特别在招鬼行为中表现尤为突出。东巴取面团在所有祭祀主人身上吸几下,在所有房屋圈舍门窗上吸几下,其目的是让看不见摸不着的鬼魂,从人们身上诱引而出中,吸附于香味四溢的面团之上,这是功能一,有招引神鬼之功效。然后将面团造成神象,让被祭祀者形象化,使参与祭祀的众人感受到鬼神的存在,亲眼看到恶鬼(鬼偶)被破杀或被抛向深渊。此乃功能二,使玄乎而神秘的宗教观念变成一出情节生动,并可参与可体验的戏剧。最后,神偶被焚烧,诸神随烟升天而去,鬼偶被砍杀后扔向深谷。完美的结局让人振奋,这便是功能三了。用泥造像没有这许多功能,首先它不能引导神鬼的到来,神鬼缺场,祭祀何用。其次,泥为贱物,不恭,所以泥是决对不能用来塑像的。然造鬼无所不可,但只能造些居于远处的鬼王。仪式之目...
· 东巴文化—东巴艺术—东巴木牌画
纳西先民共设计出了30多个不同的祭祀活动,以解决种种他们认为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这些仪式中广泛地使用着一种原始的绘画形式,即在一各简单制作的木牌,被竖在祭场四周,东巴祭司们时而跪拜于木牌前,诵经文、献酒茶、奉上热血鲜肉。时而又在木牌前跳神弄鬼,吹号角举刀枪,劈碎木牌抛向远方。这样的绘画形式,是纳西族独有的。这种木牌,还是纳西族最早的文字载体。今天人们,可在一册册的破旧古籍中,看到一种原始古怪的图画象形文字,古籍所用的是一种自制的土纸。然而,这种土纸产生较晚。桦树皮、牛羊皮也曾被作为载体,承载过纳西族古老的文字与优美的图画。可这些载体,在历史的进程中,被无情地淘汰了。而木牌这一原始的载体,却被沿用至今。纳西族的图画式古文字,称之为“森究鲁究”。“森”为木要,“鲁”为石,“究”为痕迹,即木石之上的痕迹。可知,东巴文最早是刻写在木石之上的。纳西族原是古羌人的一支,以游牧为业,居于祖国西北地区,是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