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东巴文化—东巴文字—纳西族记事的刻划符号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72
转发:0
评论:0
东巴文化—东巴文字—纳西族记事的刻划符号,刻划符号文字起源于原始社会,成熟于阶级社会,纳西语自称为"纳"或"纳汝"的纳西族
刻划符号文字起源于原始社会,成熟于阶级社会,纳西语自称为"纳"或"纳汝"的纳西族地区流行着一种用来记事的刻划符号。根据文字产生的一般历史发展规律推测,这种刻划符号的产生很可能早于东巴文。这种刻划符号按其内容可分为方位符号、记事符号和占有符号三类。

  1、方位符号
  是为了适应建筑木楞房的需要产生的。木楞房是由原木垒成的,一般建成长方形,每个方位的原木上都用方位符号标出自己的方位。东方多用O,也有用V、X的南方用或纳西人对方位十分重视,以太阳出没的方向定东西,以大河的流向定南北。他们称落下去的方向";但也有"O"(太阳)标示"南方"的现象。

  2、记数符号
   纳西人计算数字,通常以石子、粮粒和串珠作木楞房上所使用的数字均用刻划符号作标记。如长方形的木楞房,分东西南北,除标志不同的方位外,每面由18至23根原木垒成,所以需要标出不同的数字。由于木楞房由下往上垒,数字符号也自下而上,即最睛边的一根原木为∣,第二根原木为∣∣,顺此类推,第几根,就刻划上几条竖道,这说明古纳西人的简单数学知识,是为了适应建筑上的需要上发明的。 这数字符号虽然形式还不完全所代表的意义,如∣读作dz33意为"一"; ∣∣读作ζi33,意为"二", ∣∣∣读作so33,意为"三"; ∣∣∣∣读作IV55意为"四"; ∣∣∣∣∣读作?,意为"五"; ∣∣∣∣∣∣读作tξhua55,意为"六"; ∣∣∣∣∣读作ξr33,意为"七", ∣∣∣∣∣∣∣∣读作xo13意为"八";∣∣∣∣∣∣∣∣∣读作ηgv33,意为"九"; ∣∣∣∣∣∣∣∣∣∣(或"十")读作tshe33,意为"十"; ∣∣∣∣∣∣∣∣∣∣∣读作tshe31dЩ33,意为"十一"; ∣∣∣∣∣∣∣∣∣∣∣∣∣∣∣∣∣∣∣∣读作ni33tsщ33,意为"二十"等。
 
  3、占有符号
  纳西族早已进入阶级社会,他们在山上砍好的原木上所刻划的占有符号当是纳西族社会出现私有制后的产物。纳西族建盖的木楞房需要事先准备大量的原木,把树砍倒砍成原木后,就地架在树上或山石上,待其晾干。同时为了防止遗失或拿错,主人就在原木上砍上一定的符号作为标记,不让他们触动,此种符号一般称为占有符号。占有符号没有一定的规律,各家砍各家的标记,只要自己认得即可。他们通常使用的占有符号,有的是方位符号或记数符号,如o、x、↑、11等,有的则是随意砍的,以上三类刻划符号,一般是用斧子在原木上砍成的,但也有用鸡毛和处竹管制成的毛笔书写在原木上的。他们书写用的墨则是由锅底烟和酒调制而成。这种刻画符号流行于宁蒗、盐源、木里等县的纳西族地区,当地普米族中也普遍使用。据调查,普米族使用的刻画符号是"从摩梭木匠那里学来的"。 这种刻画符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这种刻画符号专用于建筑行业,有明显的行业特点。②笔画简单,便于辩认。③使用范围不广。④有较大的随意性。如方位符号或占有符号,都可以各人随意砍刻。只有记数符号已基本走向统一。 ⑥ 教会文字 天主教和基督教于1730年到1877年先后传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后,外国传教士为了传教上的需要,先后以民族语言为基础设计了一些拉丁母形式的拼音文字。并用它译印经书,有的一直沿用到现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巴文化—东巴文字—神奇的东巴文字
当时一个普通居民每天的粮食配给且只有两片面包,四个土豆和二两米。面对着百废待兴的困难局面,战后联帮德国第一任总理阿登纳,居然同意西柏林国立图书馆以重金从意大利东方研究所购回一部东方奇书,虽然他们谁也不知道这书中写着什么,但仍然把它郑重地收藏在图书馆内这就是中国纳西族的象形文字《东巴经》。为何《东巴经》从中国的横断山中取洋过海,流传到意大利呢?这与一个叫洛克的美藉奥地利人有关。他1884年出生于奥地利,1962年卒于夏威夷。13岁开始便自学汉字,18岁离家漫游欧非,1913年入美国籍。本世纪20年代初,洛克应美国农业部之聘,来到泰缅等国寻找药用植物,却意外地在玉龙山下,发现了纳西族和纳西文化。从此一见钟情,在丽江一住二十年,足迹遍及玉龙山和沪沽湖地区,收集了大量的东巴经书,后来在西方出版过《中国西南的古纳西王国》、《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等著作。当时为了筹集出书的经费,便把一部份经书卖给了意大...
· 东巴文化—东巴文字—东巴象形文字
东巴象形文字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从文字形态发展的角度看,它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最早是写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象,后来发明了纸,才把这些符号图象写在纸上,成为东巴文经典。由于东巴掌握这种文字,故称东巴文。随着纳西族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在明末清初,丽江的一些东巴,创造了格巴文。格巴是弟子的意思,格巴文的意思是东巴什罗后代弟子创造的文字,格巴文是对东巴文的改造和发展。纳西族创造了两种古文字,而且至今还使用着这两种古文字,这在世界文字发展史上的确是个奇迹。东巴文被称之为目前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它既有对人类古文字起源、发展、应用研究方面很高的学术价值,又在书画艺术方面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东巴经是古代纳西族东巴祭司用东巴文和格巴文书写的数以万计的东巴经书,这些经书是记录了古代纳西族先民的语言、文字、社会、历史、经济...
· 东巴文化—东巴文字—东巴文字书法
东巴书法,指东巴们用竹笔、铜笔书写的东巴文字所体现出来的艺术价值。图画象形文字是东巴文字中的主体部分,这类图画文字既可以归人“东巴画”的范畴,又可以归入“东巴文字”的范畴。因为它是以高度概括的图画来记事。可以这样说,东巴图画文字本身就是一幅幅反映纳西先民古代生活的绝妙图画;可她同时又担当着文字的记事功能,书写记载下纳西民族的历史。由于东巴文字的特殊性,她具备了极高的美学价值。好经历数千年历史的洗礼,她接受过数以万计的极艺术天才的东巴大师们的锤练,她由文字的记事功能升华到富有美感的书法艺术。我们知道,凡说及书法艺术,人们不由地想到中国的汉字以及她的前身甲骨文。她的点、横、顿、挫,她的龙腾凤舞可融化人们万千情感,给人以力量,给人以联想。那么,使得汉字具有美感的原因何在?除去毛笔与宣纸的功劳外,那便是文字本身的魅力------“象形”与“表意”。为表现这形与意,文字需作出无数的变化,变化给书家与...
· 东巴文化—东巴文字—文字活化石·东巴文
在雄峻圣洁的玉龙雪山脚下,有一座美丽神秘的玉水寨。她是丽江古城的水系源头,风光独特的国家级旅游景区,更是云南丽江纳西族东巴教的圣地、一年一度的东巴教法会场所。这里有东巴教最高、最神圣的宗教殿堂——玉水缘,供奉着纳西族的始祖和东巴教三朵神、自然神三兄弟等诸位神灵。这里有古老的神门、神树、神龙三叠水、月亮池,有高大壮观的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纪念碑,有东巴教比法场、祭自然神场、祭风场、祭天场、东巴壁画走廊和东巴文化博物馆等等这些自然、人文景观,古老、悠久、神奇,文化底蕴深厚。它不仅是纳西族东巴教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绚丽瑰宝。其中,最有价值、最有吸引力的,则是东巴文化博物馆里神秘有趣的象形文字——东巴文。据专家考证,此种富有浓郁画图品味的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仅存并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堪称文字活化石。何为东巴文呢?据丽江纳西族东巴文化学专家介绍,纳西族的“东巴”...
· 东巴文化—东巴文字—纳西族原有四种文字东巴文、哥巴文、玛萨文和阮可文
纳西族原有四种文字,即东巴文、东哥文、玛丽玛萨文(以下简称玛萨文)和阮可文。其中东巴文是图画象形文字,哥巴文是音节文字,玛萨文和阮可文则是东巴文的变体文字。上述文字的共同特点是字形都比较原始,使用面窄,不论哪种文字都没有具备发展成全民族共同的书面交际工具的条件。因此,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有效地适应新时期纳西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需要和要求,帮助纳西族创制了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此外,这里有两点需要略加说明:(1)以宁蒗县永宁为中心的纳西语东部方言地区流行着一种用来记事的刻划符号,这种刻划符号可能创始于东巴文以前。(2)大约在1932年荷兰籍传教士苏淑添(女)为了在纳西族地区传教,根据丽江大研镇纳西语的语音曾设计过一种拉丁字母颠倒形式的拼音文字。但这种文字未能在纳西族居民中推广。1、东巴文纳西族过去使用的图画文字以及由这种图画文字演变出来的象形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