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文化—东巴文字—象形字活化石东巴文
秀美如画的云南丽江是茶马古道中的重镇,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古城旅游,随处可见一种文字,一字一图,像是幼儿园里“看图识字”。
这种图形文字叫东巴文。它是世界古文字的活化石。大家知道,曾经流行于西亚、北非等地的古代象形文字,早在公元前后,就被埋在滚滚黄沙和断垣残壁之下了。而东巴文字至今还为纳西族同胞应用,不能不说是个奇迹。纳西族语称东巴文为“森究鲁究”,意木石之标记,即见木画木,见石画石。后被纳西族民间宗教东巴教经师用来书写经书,人们便叫它东巴文。《么些(纳西)象形文字字典》的作者李霖灿先生认为,东巴文产生于明代或更早。清朝余远庆在《维西闻见录》里说:“么些,有字迹,专象形,人则图人,物则图物,以为书契。”东巴文直观、质朴。有的依类象形;有的显著特征;有的标示物态;有的附益他文;有的比类含意;有的依声托事……翻开东巴文字典,就会发现,东巴文是以画图的方式,用简单的笔画勾勒出事物轮廓。如虎字,基本上绘成一只老虎,头、身、尾、四肢,样样俱全(也有的只绘虎头),再如牛字,东巴文标出整个牛头,有耳、有眼、有嘴、有角,甚至还画出身子。
东巴文虽然笔法流畅,书写规范,但在文字发展阶段上却比丁头字、圣书字、甲古文早,它是一种从不成熟文字到成熟文字中表现出来的过渡性文字。它正好揭示出取义于形的文字发生学道路,不仅对于了解人类文字的起源和原始文字很有参考价值,而且也是一部古纳西民族的百科全书。它里面蕴藏有许多纳西族古代宗教、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信息。人们可以从文字里面找到纳西先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他们的思想、道德、民俗、语言的遗迹。如“人”字,东巴文画成人形,而“鬼”则在“人”字上竖立三根头发,意思是披头散发。此两字反映纳西同胞包头、护发的习俗。造字者把裹头与披头,绾发与披发作为人鬼的区别,十分贴切而富有想象力。
如今东巴文已成为文字学和民族文化领域里的热门课题,中外研究方兴未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