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文化—历史形态—孔子恭敬迎乡傩
《论语·乡党》记载说:“乡人傩,(孔子)朝服而立于阼阶。”意思是:在宫廷举行大傩的那天,各地百姓也分别举行沿门索室的傩礼,到各家各户去赶鬼。人们都真诚的迎候傩队,哪怕是大学者孔子也会站在东门台阶上,恭恭敬敬地迎接傩队到家里来驱疫。
在周代一年三次傩礼中,春傩和秋傩是为上层(天子和诸侯)设置的,百姓不能举办。但季冬大傩,全国从上到下都要举行傩礼。除夕这天夜里,全国各地会有许许多多的傩队,在各自的乡村或街坊,到各家各户去索室驱疫。简称“沿门驱疫”。
我们知道,古代文献资料主要是记载官方事迹,民间材料很少收录。所以,有关周代民间傩事活动,虽然只这十个字的记载,便显得格外重要。它说明,周代民间的傩事十分兴盛,而且受到全社会各个阶层的重视。这是定期的傩事活动。
周代民间还有另一种临时性的傩事活动——驱赶强死鬼的禓礼。《礼记·郊特牲》有十三个字的记载说:“乡人禓,孔子朝服立阼。存室神也。” 意思是说:某一百姓家有人非正常死去,成为鬼。于是,乡人傩队为他举行礼。人们以为,由于死得很冤,他的灵魂特别不安分,会给活人带来伤害,所以,禓礼比傩礼更为激烈,舞者会比驱傩狂夫方相氏更狂。这则记载也很重要。禓礼是不定期的,只有出现了强死鬼才会举行。禓礼同样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此时孔子又会恭恭敬敬地站在东门台阶上口,恭恭敬敬地迎接队从门口经过(禓队不进别人家门)。与敬重乡人傩不同,人们对乡人则是敬畏。孔子恭敬地迎候禓队,是害怕禓队的激烈喊声和狂躁举动会惊动自己家的祖宗亡灵——室神。
孔子“不屑于神”,为什么又如此恭恭敬敬地迎侯乡人傩队和乡人禓队呢?按照宋代大学者朱熹的说法,那是因为他特别尊崇礼制,才会如此重视民间的傩事活动。
周代民间的禓礼,继承着夏代商族上甲微所创“禓五祀”的传统,但已有变化,“禓”早与“五祀”分离。
还有一点,民间傩队和禓队都没有方相氏。因为,按照血缘宗族等级制规范,方相氏是宫廷专有的,他们是宫廷里的专职驱鬼军官,其他任何级别都不准配置方相氏。否则便是违礼。民间傩礼、禓礼的领头人,应当是由社区主事人或宗族内的强壮子弟担任,但绝不会有方相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展开-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