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文化—历史溯源—回望康熙时代的雅克萨烽火
在中华民族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战争的历史上,康熙时代发生在黑龙江的雅克萨之战有着特殊的地位。它结束了沙俄对我国东北边防的侵犯,造就了黑龙江百年安定的边疆。
自清朝建立以来,沙俄就不断侵扰我东北边境,继而以雅克萨为据点不断蚕食我国领土。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5月8日康熙下令出兵。到20日,先后有3000左右清军聚结到瑷珲等地,在彭春与萨布素的率领下开始向雅克萨进军。23日清军主力抵雅克萨城下,前线指挥部设在城对面江中的小岛(今古城岛)上。当即向俄军发出用满、蒙、俄3种文字写的最后通牒,要求俄方撤出并退回俄界。遭到俄方无理拒绝,于是清军包围了雅克萨。24日,清军歼灭了从上游驶来的一股沙俄援军。26日拂晓发动总攻。清军将士奋勇作战,附近的达斡尔等族人自动参战,俄军伤亡惨重。在弹尽援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守将托尔布津被迫乞降,清军受降。被俄人掳去的索伦、巴尔虎等男女160多人得以回归故土。7月5日康熙在前往行宫途中,听到雅克萨捷讯,立即召集文武官员举行盛大庆祝仪式,。10日托尔布津率残兵撤归尼布楚,巴什里等45人要求留居中国获准。随后,清军班师回瑷珲。决定迁黑龙江将军衙门于江右岸的新瑷珲城。
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年初萨布素派硕格色率小队骑兵去雅克萨巡逻,了解到俄人复据雅克萨的情报。3月7日康熙令将军萨布素等速行剿捕俄军,收复雅克萨。萨布素统领乌喇、宁古塔官兵,驰赴黑龙江城(瑷珲)。到后,留盛京兵镇守,只率所部2000人前往攻取雅克萨,福建藤牌兵400人令建义侯林光珠率往。6月底萨布素、郎坦等率清军从瑷珲出发,再次向雅克萨进军。7月18日清军水陆会师于查干丹,进逼雅克萨城下,总兵力2100人。致书谴责俄方,不守誓言,重犯中国疆土的罪行。要求俄军立即撤离雅克萨,否则将被消灭。托尔布津命俄军放炮遥击清军。清军掘长堑,立土垒以围之,并断其水源和防止尼布楚兵的来援。23日清军开始攻城。郎坦等率兵在城北安设炮位,向城内轰击;班达尔沙等率兵由城南进攻。托尔布津派拜顿出城迎战,被清军炮火重创,被迫回城。27日清军在夜幕的掩护下,攻下雅克萨城南的制高点。29日晨,清军又打退了俄军对制高点的反扑,并将出犯的俄军全部歼灭。经连日战斗,雅克萨城内826名俄军已100多人,士气大挫,但仍依靠火力和城堡负隅顽抗。清军采取长期围困的战术。不久,托尔布津等中弹负伤而死。俄军由拜顿继为统领。沙俄尼布楚督军符拉索夫派隆沙科夫率70多名俄军乘船来援雅克萨,见清军势盛,偷偷溜回尼布楚。清军完成了对雅克萨城东、南、北3方面的长围,并在城西江中的岛屿上筑起炮垒,架设“神威无敌大将军”炮以控制和封锁江面,在上游六七里处的河湾内派军驻守,以防尼布楚方面对俄军的增援。至此雅克萨城内俄军已成为瓮中之物,只余下100多人。11月10日沙俄信使文纽科夫等一行抵达北京。次日,向清政府递交国书,并说明俄方接受清政府的和谈建议,已派大使前来谈判,经过会商,康熙答应下令前线清军,撤除雅克萨之围。12月康熙派御前侍卫马武等驰抵雅克萨,向清军宣布谕旨:“萨布素等撤回雅克萨之兵,收集一所,近战舰立营,并晓谕城内罗刹,听其出入,毋得妄行掠夺,俟鄂罗斯使至后定议”。双方进入停火待命状态。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8月22日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开始谈判。9月7日签订《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共6款,主要规定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为界,再由格尔必齐河源顺外兴安岭至海,岭南属中国,岭北属俄国;乌第河和外兴安岭之间地方存放另议。两国严禁互侵与接纳逃人。两国人民有护照者可过边界往来贸易。9月10日戈洛文派人通知拜顿双方已达成协议,命其立即拆毁雅克萨城堡,率军撤回尼布楚。同日,又下令将额尔古纳堡由河的东岸迁至西岸。12月由菲拉季耶夫等4俄商的代理人组成的商队,从尼布楚经额尔古纳堡来嫩江进行贸易。直至1903年前,该路线是俄商来华主要商路。自此中俄黑龙江边境有了长达近百年的平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