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客家文化—客家文艺—兴国秆龙灯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08
转发:0
评论:0
客家文化—客家文艺—兴国秆龙灯,   舞龙灯是中华民族每逢新春时节或国庆盛典的一项重大文娱活动。闹秆龙灯则是兴国

    舞龙灯是中华民族每逢新春时节或国庆盛典的一项重大文娱活动。闹秆龙灯则是兴国县北山区客家村落的传统民间文艺项目。

    每一年的大年初一刚过,客家山民们就会挑选出村中十几名强壮的年轻后生组成龙灯团。龙灯团一旦成立,凡在头一年里做了新房的、喜生贵子的农户,当天

就会接到“有龙灯参拜”的大红帖子,告知这家东道主到时应做好喜接秆龙灯的准备工作。一般要准备好的是:红包、鞭炮、香烛、茶酒等一些食品、果物。

    秆龙灯规定在村中的祠堂或祖堂内由男人经手制作,女人不得沾边。它以竹篾、稻草为主要材料,分别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十余段组成。

    等到初三日夜晚,大家吃过晚饭,秆龙灯在后生们举起的手中伴着鞭炮声,从宗族祠堂内慢慢地欢“游”出来。一路上,随着锣鼓唢呐的节奏,秆龙灯上下左右翻腾嬉戏。来到村中的大草坪上,插满全身香烛的秆龙发出片片磷光,舞动时如流星起落。吹打完一个曲牌后,来回穿插,调换方向,耍完东西南北,方可告一段落。等大家吃完出灯酒后,才向另一个祖堂或屋场“游”去。

    秆龙灯在每游完、舞完一个地方后都有几分钟的休息时间,舞龙者可请到东道主家吃上一顿酒肉。秆龙灯身上插的每炷香都会被东道主妇人或邻家主妇争先恐后地拔去,换上新点燃的香烛。她们把拔去的每一炷香都分别插在自家的厅堂大门、谷仓门上、猪牛栏门上……

   秆龙灯一般闹满七天就结束,最后一晚闹完后就将秆龙灯化灰送至河边,让它顺着河道流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赣文化—地方特色—兴国秆龙灯
舞龙灯是中华民族每逢新春时节或国庆盛典的一项重大文娱活动。闹秆龙灯则是兴国县北山区客家村落的传统民间文艺项目。每一年的大年初一刚过,客家山民们就会挑选出村中十几名强壮的年轻后生组成龙灯团。龙灯团一旦成立,凡在头一年里做了新房的、喜生贵子的农户,当天就会接到“有龙灯参拜”的大红帖子,告知这家东道主到时应做好喜接秆龙灯的准备工作。一般要准备好的是:红包、鞭炮、香烛、茶酒等一些食品、果物。秆龙灯规定在村中的祠堂或祖堂内由男人经手制作,女人不得沾边。它以竹篾、稻草为主要材料,分别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十余段组成。等到初三日夜晚,大家吃过晚饭,秆龙灯在后生们举起的手中伴着鞭炮声,从宗族祠堂内慢慢地欢“游”出来。一路上,随着锣鼓唢呐的节奏,秆龙灯上下左右翻腾嬉戏。来到村中的大草坪上,插满全身香烛的秆龙发出片片磷光,舞动时如流星起落。吹打完一个曲牌后,来回穿插,调换方向,耍完东西南北,方可告一段落。等...
· 客家文化—客家文艺—客家情诗
客家情歌有它悠久的传统。这个享有盛誉的民间艺术品种,在福建、广东、江西及湖南,四川,广西一部分地区,流传极广。客家情歌是中国南方艺术宝藏中的一颗硕大而珍贵的钻石。深沉的情思大胆的,热烈的追求,美好的想望,这一切都以劳动者的本色相见,毫无虚饰和矫情。而浓烈的泥土气息,鲜艳的山区色彩和娴熟的比兴手段,构成了它突出的艺术特色。兹列举部分客家传统情诗:1.山歌越唱越出来山歌越唱越出来,好比青龙翻云海;云海翻腾龙张口,珍珠八宝吐出来。山歌要唱琴要弹,人无二世在人间;人无二世在人间,花无百日红在山。日日唱歌润歌喉,睡觉还靠歌垫头;三餐还靠歌送饭,烦闷还靠歌解愁。山歌唔唱忘记多,大路唔行草成窝;快刀唔磨会生锈,胸膛唔挺背会驼。2.唱个情妹对情郎客家山歌名声扬,首首山歌情义长;句句唱出郎心事,字字唱出妹心肠。客家山歌最出名,首首山歌有妹名;首首山歌有妹份,一首无妹唱唔成。要我唱歌我就唱,唱个金鸡对凤凰;唱...
· 客家文化—客家文艺—赣南客家山歌概况
山歌,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且以口头传唱作为发表方式和传播手段。“山歌”一词,在清代以前是所有民间歌曲的泛称,清末渐为“民歌”一词作为各类民间歌曲的总称,山歌遂成为民歌中的一个类别。客家人爱唱山歌,称唱山歌为“打”山歌,凡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就有客家山歌。他们在山野田间,老少同唱,世代相传,历久不衰。特别是兴国山歌,一曲“哎呀勒—”唱遍祖国大江南北,成为闻名遐迩的“山歌之乡”。至今兴国县每年都有举行山歌擂台赛的传统。赣南客家山歌,是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形成并发展的,是中原移民文化与本地土著文化相融合,以及周边文化影响的产物。它产生于客家劳动人民中间,人们在山上砍柴、摘木梓、伐木放排、铲松油、挑担及田间劳动时,或为寻觅同伴,以驱野兽强盗;或为消除疲劳对歌打趣:或诉幽怨;或泄愤懑;或表男女爱慕之情等等,都用山歌的形式来表达。“唱戏一半假,山歌句句真”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是客家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
· 客家文化—客家文艺—赣南客家民歌句句真
客家民歌是民众之歌,民众之声,是客家先民在长期劳动生息中,不矫揉造作,不修饰应景,以自然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传唱的口头文学。高尔基曾说:“从太古以来,民歌总是亲切地伴着历史,它们有自己的意见……不知道人民的口头创作是不能了解人民真正历史的。”客家民歌真实地反映和记录了客家人的爱与恨、兴与衰、情与志,如早期客家先民南迁来到赣闽粤山区,靠勤劳的双手,在荒山野岭垦荒种茶,谋求生存,过着艰苦生活,如民歌“话起茶农真可怜,半碗酸菜一撮盐;吃杯老茶算是酒,吃碗豆腐算过年。”客家人自幼热爱劳动,放牛之事则由儿童承担,那小孩赶大牛的情景在民歌中形象而逼真:“放牛崽子好吃亏,戴个笠笸坎坎累;撵得笠笸牛又走,追得牛来阵(伴)又归。”客家人还常以小修小补出门谋生,如于都民歌:“肩挑担子当呀当,挑起担子走四方;好比于都打铁佬,漂洋过海到南洋。”客家民歌虽然是口头创作,但文学性、知识性、艺术性、哲理性都很强,如以字形...
· 客家文化—客家文艺—赣南客家曲艺概况
众所周知,在赣南最负盛名的民间曲艺是采茶戏,这是一个在江西土生土长的古老剧种,距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江西采茶戏是中国采茶戏的始祖,赣南采茶戏是江西采茶戏的始祖,采茶戏与秧歌戏是中国南北两大民间戏曲。赣南采茶戏传统音乐润色加工的歌曲则流传更广,很受欢迎,如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里的“送郎当红军”;“麻窝草鞋一双双”、“八月桂花遍地开”、“十送红军”;电影《闪闪的红星》里的“小小竹排江中流”、“映山红”;电影《地道战》里的“毛泽东思想闪金光”,以及唱片“井冈山上太阳红”、“井冈山下种南瓜”、“为咱亲人补军装”等等。一首《请茶歌》让赣南客家山歌家喻户晓,赣南所属的十九个县(市)除赣州市外,其余十八个县份,绝大部分家语。赣南各县的客家多人唐宋移民。这一地区的民歌历史悠久,丰富多彩。东河戏,是廷生于赣南的古老剧种之一,因发源于赣南贡江流域故称"东河戏"。明代嘉靖年间,在赣县与兴国交界的田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