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岭南文化—岭南典籍—方志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5
转发:0
评论:0
〔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四十卷)明·戴璟戴璟字孟光,号石屏,浙江奉化人。明嘉靖五年(1526)进士,曾任佥都御史、广东巡抚。此书为第一部《广东通志》,编纂于嘉靖十四年(1535)。由于戴璟工作调动,只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匆匆编成,未免草率。内容有分野、山川、纪政、行次、疆域、形胜等50多门,颇重经济,对田赋、课科、差役、均平、粮饷、仓库、驿传、盐法、屯田、珠池、铁冶、番舶、水利等部门均有记载,并访述广州情况。)〔嘉靖〕《广东通志》(七十卷)明·黄佐黄佐字才佰,号泰家,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明正德十六年(1520)进士。曾任江西佥事、广西提学、南京图子监祭酒。此书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修纂、嘉靖四十年(1561)付部。内容有图经、事记、职官表、选举表、舆地志、民物志、政事志、礼乐志、艺文志、列传、外传等11门69目。人物门的内容约占全书三分之一。(方历)《广东通志》(七十二卷)明·郭裴...

〔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四十卷)明·戴璟


戴璟字孟光,号石屏,浙江奉化人。明嘉靖五年(1526)进士,曾任佥都御史、广东巡抚。此书为第一部《广东通志》,编纂于嘉靖十四年(1535)。由于戴璟工作调动,只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匆匆编成,未免草率。内容有分野、山川、纪政、行次、疆域、形胜等50多门,颇重经济,对田赋、课科、差役、均平、粮饷、仓库、驿传、盐法、屯田、珠池、铁冶、番舶、水利等部门均有记载,并访述广州情况。)

〔嘉靖〕《广东通志》(七十卷)明·黄佐


黄佐字才佰,号泰家,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明正德十六年(1520)进士。曾任江西佥事、广西提学、南京图子监祭酒。此书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修纂、嘉靖四十年(1561)付部。内容有图经、事记、职官表、选举表、舆地志、民物志、政事志、礼乐志、艺文志、列传、外传等11门69目。人物门的内容约占全书三分之一。(方历)《广东通志》(七十二卷)明·郭裴、王学曾、袁昌祚。


郭裴字笃因,广东南海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曾任四川提学、云南右布政使、光禄寺正卿。王学曾字唯吾,广东南海人,明万历五年(1577)进士,曾任南京刑部尚书。袁昌祚字茂文,广东东莞人,明隆庆五年(1571)进士,曾任四川参议。此书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修纂,万历三十年(1602)付印。内容有潘省志十三卷、郡县志四十九卷、艺文志三卷、外志七卷。下分舆图、分野、沿革、气候、事记、学校、风俗、城池、公署、坊都、驿铺、桥渡、水利、户口、盐铁、赋役、兵防、坛庙、亭榭、古迹、坟墓、土产、职官、选举、名宦、流寓、人物、艺文外志等35门。

〔康熙〕《广东通志》(三十卷)清·金光祖


金光祖,汉军正白旗人。曾任两广总督。此书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修纂,因“三藩之乱”,至康熙三十六年(1697)才付印。内容有星野、疆域、山川、建置沿革、城池、公署、学校、祠祀、贡赋、盐法、驿传、兵防、职官、名宦、选举、人物、孝义、隐逸、流寓、列女、风洁、物产、古迹、陵墓、寺观、仙释、艺文等30门。其中经济史料丰富。

〔雍正〕《广东通志》(六十四卷) 清·郝玉麟


郝玉麟,汉军镶白旗人。曾任云南提督及广东、浙闽总督,官至吏部尚书。此书修于清雍正八年(1730),次年付印。内容有典谟、星野、舆图、疆域、沿革、编年、礼乐、海防、山川、城池、水利、学校、公署、坊都、贡赋、兵防、屯田、盐法、职官、选举、封荫、名宦、谪官、人物、列女、风洁、物产、古迹、坛祠、茔墓、仙释、岭蛮、外蕃、艺文、杂事共35门。其中外蕃门记述清朝广州外贸盛况。

〔道光〕《广州通志》(三百三十四卷) 清·阮元


阮元字佰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清乾隆进士,曾任浙江、江西、河南巡抚,湖广、两广、云贵总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此书修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道光二年(1822)付印。内容有词典、郡县沿革表、职官表、选举表、封建表、舆地略、山川略、关隘略、海防略、建置略、经政略、前事略、艺文略、金石略、古迹略、宦绩录、谪宦录、列传、杂录等19门68目。体例渊雅,征引宏富,被视为清代通志之典范。


吴中,字时中,江西乐平人,明天顺进士,历任广东东莞知县、广州知府、贵州布政使等职。此书于明成化九年(1473)出版,内容分职官、宦迹、人物、寺观、艺文、叙杂、诸藩等门。其中寺观门收入多篇关于岭南宗教方面的文章;诸藩门叙述交址、占城、林邑、扶南、暹罗、锡兰等国风土人情以及与中国通商情况。现仅残存九卷。


〔嘉靖〕《广州志》(七十卷) 明·黄佐


此书于明嘉靖六年(1527)出版。内容分事纪、职官、山川、沟恤、户口、贡献、公署、学校、宫室、台榭、关梁、词庙、陵墓、古迹、礼乐、艺文、选举、流寓等门。其中记叙明正统十四年(1449)南海人黄萧 率众10多万、船1000多艘起义,以及广州政事兴废、灾异变化等颇详。现存明刻本37卷。


张嗣衍,山西浮山人,监生,清乾隆十八年(1753)任广州知府。此书纂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内容有星野、疆域舆图、建置沿革、城池、山川、海防、关津、古迹、风结、贡赋、仓贮、兵制、盐政、学校、词坛、公署、职官、名宦、选举、人物、列女、物产、艺文、杂录共24门47目。


〔同治〕《广州府志》(一百六十三卷) 清·戴肇辰


戴肇辰,江苏丹徒人,监生,清同治八年(1869)代理广州知府。此书纂于清同治八年(1869),叙事至同治十三年(1874),光绪五年(1879)出版。内容有词典、沿革表、舆图、舆地略、职官表、选举表、封建表、建置略、经政略、前事略、古迹略、艺文略、金石略、宦绩略、寓贤录、列传、杂录共17门,史料丰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岭南典籍—历史地理
《广州府》明·解缙等解缙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明洪武年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奉命主持编修《永乐大典》。此书《永乐大典》第1905卷至1907卷,内容为建置沿革、道里、城池、桥梁、关津、坊里、风结形势、户口、田赋、课利、土产、山川、宫室、祠庙、寺观、坛壤、公署、学校、兵防、古迹、宦迹、人物、文章、题咏、碑刻等门。《广州府部汇考》清·蒋廷锡等蒋廷锡字扬孙、酉君,号西谷、南沙、青桐居士。清康熙年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兼领兵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清康熙时,陈梦雷等辑《古今图书集成》。雍正年间,蒋廷锡等重辑。此书即摘自《古今图书集成》,内容为广州府建置沿革考、疆域图、疆域考、星野考、山川考、城池考、关梁考、公署考、学校考、户口考、田赋考等。《南越王主传》(三卷)清·梁廷丹梁廷丹字章冉,号藤花亭主人,广东顺德人,列贡生,曾任澄海训导、广州越华书院监院、学海堂堂长。此书记载西汉初年南越国王...
· 岭南文化
由来一般称有三大主要来源,构成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固有的本土文化。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迹地。地处亚热带的五岭之南,依山傍海,珠江流域,河汊纵横,生活在这里的古百越族先民,从早期的渔猎文明、稻作文明到后来的商贸文明,都离不开江海水运,喜流动,不保守,便是区别于内陆文明或河谷文明的南越文化本色。秦朝开通灵渠及潇贺古道,使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沟通,中原文化随之而传入岭南。广府人于辽阔的大海上,视大海为世界的起点,广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两千多年前至更久,这里有世界最发达的造船业,形成“以海为商”的海洋文明。构成本土文化珠江流域地处亚热带的五岭之南,依山傍海,河汊纵横。古百越族从早期的渔猎、稻作到后来的商贸,都离不开江海水运,喜流动,不保守,便是区别于内陆文明或河谷文明的南越文化。广府文化广府文化是指以广州为中心、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的粤语文化。由于自古以来广府
· 岭南文化―岭南画派―居
居��(1828-1904)字古泉、士刚,晚年号“隔山椎子”、“隔山老人”、“罗浮散人”。是居巢堂弟,均以山水齐名,并称“二居”。擅画花鸟、草虫、人物,设色妍丽,笔致工整。能用指头作画。很善于博采众长,虚心吸收前人作画优点。一生创作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为岭南画派先驱,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皆为其门下。
· 方志学
发展简史萌芽期中国宋代之前关于修志的论述很少,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自序中提到书志有“收地保势胜之利”,以“佐明王扼天下”的功能。宋、元、明代有关修志的论述的内容增多,如南宋景定年间的《建康志》序对志书提出较全面的要求。到明代的《句容县志》序、《泉州府志》序、《猗氏县志》序等一反过去的方志属于地理书的传统,提出志书属于史的见解。形成期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所撰的《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和顾祖禹所撰的《读史方舆纪要》,开创了综合利用和研究地方志的先河。同时顾炎武在《营平二州史事序》中对编修地方志提出了系统的见解,为以后修志指明了方向。清朝中叶,修志成风,名家辈出,产生了探讨方志学方面的专论,形成了以戴震为代表的纂辑派(又称地学派),和以章学诚为代表的撰著派(又称史学派)。两派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和自身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展开广泛讨论,争论的焦点是地理沿革和地方文献孰重孰轻的问题。清朝末期,孙诒让总结出...
· 岭南文化―岭南画派―岭南画派简介
近代以来,广东美术界英雄辈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以一批国画家群体所形成的“岭南画派”及其代表人物。他们在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东洋、西洋画法,自创一格,着重写生,多画中国南方风物和风光,章法、笔墨不落陈套,色彩鲜艳,学者甚众,它与京津派、海派三足鼎立,成为20世纪主宰中国画坛的三大派系。岭南画派是本世纪初首先从广东兴起,以岭南三杰为代表,主张吸取古今中外尤其是西方绘画艺术之长以改造传统国画,使之朝着现代化、民族化、大众化方向发展,而提高审美教育效能的一个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美术流派。其表现形式是折衷中西,融汇古今;最终目的则是通过艺术美的陶冶以“改造国魂”。高剑父曾一再对他的学生谆谆嘱咐:“我的所谓艺术革命,系外艺术与人生观点上作起,并不是从艺术方法上作起。”正应当这样去理解。岭南画派原称为“折衷派”,是中华民族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民族绘画流派。岭南画派的形成和发展是与岭南画派的创始人、被誉为“岭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