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赣文化—文化博览—破解八大山人研究的谜团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9
转发:0
评论:0
赣文化—文化博览—破解八大山人研究的谜团,  历史上有些文化名人,其生平家世往往给后人留下一系列的谜团。如大诗人陶渊明,其
   历史上有些文化名人,其生平家世往往给后人留下一系列的谜团。如大诗人陶渊明,其生平、身世与故里,就是争论不休的话题。而明末清初大画家八大山人生平身世名号与故居,也给后人留下了一系列的谜团,有了说不完的话题。

    八大山人(1626-1705)生于江西南昌,明亡后一度为僧,并“坚佛称宗师”,后又还俗。他有很高的传统文化修养,深受儒释道影响。诗文奇奥幽涩,书法遒健秀润;绘画精妙,尤擅长花鸟、山水画,生动奇特,继承宋元以来诗书画印合一的传统,将大写意的文人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峰,成为一代宗师。近十年来,江西美术出版社矢志不舍,兀兀穷年,行程数万里,奔走十五个省市各博物馆、美术馆、画院以及私人收藏家手中,拍摄八大作品;有的则委托海外华裔学人,在国外博物馆摄得不少真迹。所有作品,均经资深书画鉴定家甄别,剔除赝品与有争议之作,务必存真求全。又经过两年集中精力的整理编辑,终于在2000年出版了《八大山人全集》,一举荣获了当年国家图书奖。我有幸读到此书,这可说是迄今为止有关八大山人最为全面、最为丰富的汇编,一至四卷为八大山人的书画诗文汇编,而我最为感兴趣的是第五卷附编论文,搜集历年发表的具有真知卓见的论文,精选50余篇,并特邀对八大研究有素的专家就其生平交游、名号、花鸟画、山水画、书法、诗文等方面撰写论文。从中可以了解到对八大山人四十年来研究的进展情况。

    八大山人的生平,随着专家们的考证,有些问题逐渐明朗并取得共识,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无法弄清楚,有待新材料的发现。1960年在江西奉新县奉先寺发现的《个山小像》上,有八大自题及他人题跋26处,为研究八大生平身世最可靠的材料,从而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兴趣。最早目睹并研究此小像的李旦先生,是八大山人纪念馆首任馆长,他发表了《八大山人丛考及牛石慧考》一文,揭开八大生平研究的序幕。此文认为八大山人就是清初修复青云谱的道士朱道朗,从而认定八大“欲觅一个自在场头”,曾隐居于此。对于八大即朱道朗之说,北京学者汪世清作《八大山人不是朱道朗》进行反驳。还有叶叶《读朱道朗〈跋癯仙筮吉肘后经〉后》一文,据此跋考证朱道朗并非八大,并将两人活动进行编年比较,找出年龄的差异与各自不同的封藩世系,以及在宗教信仰活动方面的显著区别,遂得大白于天下。只有当朱道朗与八大山人混为一谈的生平剥离开来,才能有效地解决八大生平的一些疑团,获得较为清晰的了解。

    据此,则今存南昌市郊的八大山人故居的真伪问题就有必要重新认识。的确,八大的题款也好,诗文也好,看不出他与青云谱有任何瓜葛。他自题的居所与斋号只有黄竹园、在芙山房、驴屋、歌草堂、禊堂等,究竟其地在南昌哪个地方,还难以考证;他葬哪里,至今也还是个谜,现在八大山人纪念馆内的墓,只有今人建的一座衣冠冢。

    由于李旦在《丛考》一文中谈到:当时“胡亦堂由新昌(即奉新县)调临川为知县,他听说八大很有名,便以延请为词,邀去作客,诱他为清廷效功,这使他十分愤怒,遂佯为疯癫,独自走回南昌,不久他乃回到青云谱,并在这里度过花甲华诞。”中外不少学者鉴于八大山人的王孙身世,宗教地位,孤高愤世的性格,多从民族主义立场推敲八大与胡亦堂的关系,认为两者必当如仇敌。叶叶撰文反对此一推论,认为与事实真相相距尚远。他以大量的资料论证胡亦堂是一关心民生、重视文化的好官。考证八大应邀居留临川的时间是在康熙十八年春夏之际,八大曾在新昌(今宜丰县)就与时任知县的胡亦堂相识,此时受到礼遇,并与胡亦堂邀来的一批文人相与唱和,情真意挚,并无受逼的迹象。八大绝非处于充满敌意的环境里,反之,他花了不少时间访古探胜,结交诗友。一定要把八大加工为参加过反清运动的民族英雄人物,并无根据。至于他为什么在临川时发狂,乃是因为宗教虔诚与家国之痛二者间的矛盾无法解决所至。

    关于八大山人之号的含义也有不同看法,清代张庚《国朝画征录》说:“每观山人书画,款题八大二字,必联缀其画,山人二字亦然,类哭之笑之,字意盖有在也。”此说流传甚广。但在八十年代,蔡星仪据其书迹考证,八大早年与晚年的有不少题款并不联缀而写,并无哭笑之义(《关于八大山人研究的几个问题》)。而龙科宝《画记》所说:“尝持八大人园觉经,遂自号曰八大”的说法,似更符合八大思想心理发展的历程。饶宗颐先生则认为哭之笑之,可从“道谛”方面加以观察,他从《五灯会元》等书中找出禅林中忽哭忽笑的例子来印证,如百丈祖师“适来哭,如今笑”等。而八大在胡亦堂座上“忽痛哭、忽大笑竟日,”应是一种顿悟后的心理变态,并非精神错乱。至于其印章“掣颠”、“刃庵”之义与《个山像赞》所云“白刃颜庵”之语都出自洞宗法门。也有的学者根据八大山人自书“山人陶八”,认为此语是指道士。而萧燕翼则认为“陶”为朱字的隐语。因范蠡功成后隐居经商累家产钜万,自号陶朱公,并以八大《陶颂》一诗为证:“小陶语大陶,各自一宗祖。烂醉及中原,中原在何许。”(《八大山人之名号》)

    《八大山人全集》的确是二十世纪有关八大山人研究里程碑式的建构,标明其研究领域在不断扩大并纵深发展。就其生平家世、名号的真伪问题也就是在不断排除谬见的迷雾,走向庐山真面目,使人们逐渐对八大有一较清醒的认识。但还不能说是一切问题有了最后定案,有的只是孤证,有的至今毫无线索,还继续有待新资料的发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赣文化—文化博览—破解庐陵城起源之谜
2006年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白口城,位于泰和县城西南3公里处,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汉代城址,虽经千年风雨侵蚀,但土城墙依然雄伟壮观,古城轮廓清楚,内外城分明,护城河明晰,面积达23万平方米,是江西省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址。近年来,通过文物专家对其发掘和研究,不仅探明了它何年所筑,而且确认了它即汉庐陵县的县治及庐陵郡、西昌县建置前期的郡、县治,从而破解了困扰人们千百年来古称庐陵的吉安源头之谜。养在深闺人未知的国宝泰和县博物馆馆长肖用桁介绍,因“地产嘉禾,和气所生”而得名的泰和,历属吴越,西汉为古庐陵县地,为著名的“西汉十八县”之一。东汉为西昌县,为庐陵郡治,历来就是江西一方政治文化中心,尤其是汉晋以来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代表赣文化风貌的最基本文化因子。泰和地处水陆要冲,其“咽喉荆广、唇齿淮浙”由来已久。昔秦皇汉武的两次征伐岭南(南越),数十万浩浩大军均由此经过。公元550年,南朝陈霸...
· 赣文化—文化博览—赣文化的时空座标
赣文化最古老的文字记载,据邵鸿先生考证,是《山海经。海内经》里“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见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又有黑人,虎首鸟足,两手持蛇,方日啖之。”这种神话,虽然只有曲折地反映江西的上古历史,但从1983年江西新干大洋州出土的三千多年前的立鸟双尾青铜器的考证看,当时江西已有极为发达的青铜文化,“虎”、“鸟”已作为一种图腾,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专家们认为,赣文化发源的时间上限,目前所知至少可追溯到四、五万年前。赣东北乐平、安义、新余等地一系列的考古发现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距今一万年前,江西的先民,就已经掌握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骨角器等技术,而此类技术在全国发现尚少。公元前六千年至四千年,江西的农作文化就比较发达,约三千年前,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使许多学者提出,南方文明史需要重写。这一见解,已为众多学者所接受。从大的时段看,赣文化发展与演化,可分为几个阶段:上古先秦...
· 赣文化—文化博览—黄姓入赣传奇
北宋太史黄庭坚作为华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黄姓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黄帝。那么,这个姓氏是怎样进入江西的呢?又是如何在江西流传和延续到180万人之众呢?对此,本报了我省黄庭坚文史研究专业委员会(下简称黄研会)的有关专家,试图梳理出黄姓入赣的脉络。江西黄氏来自湖北据金溪县《江坊黄氏宗谱》和金溪县《溪头黄氏宗谱》记载,舜帝57年(公元前2257年),黄帝之八世孙惠连(号南陆),受封黄姓,在封地建黄国(今河南潢川),历时1609年。至公元前648年,黄国为楚所灭之后,子孙奔逃他乡,大部分向楚国腹地内迁,分别定居于湖北的黄冈、黄陂等地,逐步形成黄氏不同分支,黄歇就是跨过鸭绿江逃到新罗(今朝鲜)的黄国子孙。“黄研会”副会长、《江西黄氏通史》主编黄时璋介绍,黄姓得以重新聚集的关键人物便是黄歇。公元前298年,黄歇由新罗迁居到楚国后受封为相,人称“春申君”。随后,流离各地的黄姓族人也纷纷向楚国靠拢,聚集在江夏...
· 赣文化—文化博览—赣菜的本色与魅力
赣菜到底有多少道菜?现在尚无精确的统计。1986年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江西名菜谱》一书中,收集介绍了209道菜肴,实际上可能只是沧海一粟,景德镇一位厨师编撰的一本《豆腐菜400例》就记载了四百余种。赣菜之中,又有南昌、鄱阳湖、赣南等几种不同风味,虽然具有同样的赣菜特点,但种类更多,烹饪方法也不尽相同。原汁原味是赣菜的最大特色,这是所有赣菜厨师和研究者的共识,也是赣菜巨大魅力之所在。赣菜所选用的原料,大都产于本地,江西丰富的物产为赣菜的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山青水秀的江西,历来都是富庶的鱼米之乡。鱼米乃菜之基,江西不但盛产粮食,而且稻米品种繁多,"万年贡"、"冷水粳"、"袁州黑糯"、"奉新血糯".....不同的米会做出不同的菜,没有冻米自然也就没有"遂川冻米鸡",没有好米磨出的粉,哪里会有粉蒸肉、粉蒸鱼的香?江西的菜品原料据统计不下500种,仅鄱阳湖的鱼就有170多种,兴国有红鲤,婺源有...
· 赣文化—文化博览—如何界定“赣文化”
一个区域文化系统的确立,首先在于这个区域文化概念的合理性,也就是区域文化概念的界定。“赣文化”,作为一个江西家喻户晓的名称,它的概念应如何确定,这是赣文化热中论说最多,歧见最大,至今尚未见解一致的话题。按照考古学定名常规,凡考古发现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相同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且具有共同特征的某群遗存,可称之为一种“文化”,它一般首先以发现地命名,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先秦以来,以该地域或当时立国的名称,命名一种较大区域范围的“文化”,更为人们所常用,如“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因此,“赣文化”,首先应是一种较大范围区域文化的概念。作为区域文化概念,“赣文化”的界定,至今难得统一。因为,既然是作为区域文化,那么,该文化圈内人们的语言、习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应有相对的稳定与统一。然而,以今天江西的行政区划而论,这诸多界定文化概念的要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