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赣文化—文化博览—江西人与万寿宫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03
转发:0
评论:0
赣文化—文化博览—江西人与万寿宫,   江西人心中的神-许逊,许真君,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福主菩萨,江西民间十分敬仰与

    江西人心中的神-许逊,许真君,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福主菩萨,江西民间十分敬仰与崇拜他,全省各地均建有万寿宫或其相关建筑与殿祠(大都焚毁于文革),在省外乃至国外的江西会馆、同乡会仍然以”万寿宫”命名。

    至今保留完好,也是最早建成,最大的万寿宫也就是西山

玉隆万寿宫座落在新建县属的西山,东距南昌市三十公里。它创始于东晋,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悠久的历史。经历代不断修葺和扩建,形成为一处规模宏伟壮丽的著名道教宫观。

    西山古称散原山、逍遥山。万寿宫即耸立于青翠秀丽的西山之麓,前临清溪,是处山环水绕的幽境。经过长期改建装饰,使这座江南名迹拥有巍峨的殿阁重楼,相比的回廊庭院,参天的古木;重檐殿阁突冗凌霄,宫顶琉璃辉煌夺目,每逢朝拜香期,宫内钟鸣铎响,香烟缭绕,恰似一处天外玉宇琼楼。

    人们提到西山万寿宫,往往都要联系被神化了的历史人物许逊-许真君。据文献记载:许真君,原本姓许名逊字敬之,祖籍河南汝南。东汉末年,社会,其父许肃避地来南昌。至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许逊出生于南昌县长定乡益塘坡。相传许逊生性聪颖,博通经史,精医理道术。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许逊四十二岁,出任四川旌阳县令。他近贤远奸,居官清廉。经十年的精心施政,使族阳这个岁岁饥馑,野有饿俘的地方,治理得政良俗美,生产发展,社会安定,户口繁衍。当时施阳一带疫病流行,许逊为民治病,药到病除;活人无数。以此之故,当时的旌阳县民无不对许逊感恩戴德,爱之如父母。据当时流传的民话说:“人无盗窃,吏无奸欺;我君活人,病无能为。”许逊名望之高,由此可见。

    许逊辞官回归故里后,当时江西各县洪水为患,他即组织群众治水救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由于当时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的局限,以为涨大水是蛟龙出世,洪水为患,也就被认为是蛟龙为患。因此,许逊被附会成了仗剑布阵、擒斩孽蛟的法力无边的神奇人物。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历代统治者又加以渲染,更把横征暴敛、政治黑暗而带来的灾害和疫病,归咎于所谓妖孽为患,用以逃避自己的罪责,来平息群众的反抗怒潮。这样一来,许逊便日益被附会成一个充满神话传奇和迷信色彩的道长神仙了


    许逊并不是什么超凡脱俗的神仙,而是个对人民作出过很大贡献的水利专家和医药学家。正如宋代杰出的政治家王安石在为曾巩重修族阳洞落成而作《重建族阳祠祀》中所说:“巩儒生也,殆非好尚老氏之教者,殆日能御大灾,能捍大患则祀之,礼经然也。”

    许逊的一生,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许逊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便在他的故居建立了“许仙祠”,这就是西山万寿宫的前身。


    晋代的“许仙祠”,到南北朗时改名“游帷观”。据《逍遥山万寿宫志》记载,“相传真君尝以五色帷施黄堂谌母祠,及仙去,锦帷飞还,旋绕故宅之上,因立观名游帷。”这就是“游帷观”得名的由来。至唐代高宗永淳年间,曾重建道院,高宗皇帝并亲赐“游帷观”匾额。玄宗皇帝时,又曾派官给游帷观送来金帛等物资。五代南唐时,又修建过。宋代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始升观为宫,真宗皇帝赐额“玉隆”,从此名为“玉隆宫”。宋代的官制没有祠禄之官,以一些元老重臣宰辅居闲时任以提举宫观之职,当时在西山玉隆宫任过职的有一代名臣黄山谷、曾几、胡铨、洪迈等二十多人。至于宋徽宗时期,这个一心幻想得道成仙的皇帝,喜好道术,极力提倡道教。政和六年(公元lll6年),徽宗亲下诏书,以当时洛阳的豪华道宫“崇福宫”作为图样,对西山玉隆宫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工程。重建后的西山玉隆宫,拥有正殿、三清殿、老祖殿、谌母殿、兰公殿、玄帝殿等六大殿;玉皇阁、紫微阁、三官阁、敕书阁、玉册阁等五大阁;以及七门、七楼、三廊、十二小殿、三十六道堂,并改名为“玉隆万寿宫”,徽宗皇帝还亲自为此书写匾额。这次重建的“玉隆万寿宫”,殿阁楼堂,蔚为壮观,富丽堂皇,江南仅见。


    北宋政和时重建的玉隆万寿宫,至元代中期又因残破而重修,于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兴工,致和元年(公元1328年)落成,前后经三年,面貌为之一新。但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三月,红巾军起义,全部殿宇焚毁殆尽,所有建筑荡然无存。至明代,于洪武初年在原址上重建正殿。又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嘉靖26年(公元1547年)两度重修。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又扩建了三清殿、三官殿、万寿宫门等建筑。清代时,又经多次重修、扩建,基本上恢复了旧日的宏伟壮观。然至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宰军驻西山,与清军展开激战,殿宇又焚为灰烬。到同治七年(1868年)又动工兴建,用了几年时间,耗费大量银两,始克重复旧观。这是继北宋政和六年后第二次大规模重建,据载:“凡向来所有,无不兴复。即仙衢、道岸两坊及四周垣墙,向所未有者,亦肇造而新之。”抗日战争期间,日寇盘踞西山万寿宫达七年之久,他们拆毁殿宇修碉堡,砍伐风景林作燃料,盗走宫内的文物,使这处江南名迹蒙受了巨大的破坏。

    西山万寿宫现存的正殿、三清殿、三官殿、谌母殿、关帝殿等,均为同治、光绪年间的建筑。正殿前的古柏,相传晋代所植。宫门之内许真如塑像端坐中央,坐像头部为黄铜铸成,重500斤。12真人分列两旁,吴猛、郭璞站立坛前。高明殿等三殿之前,6株参天古柏苍老遵劲,四季常青,相传最大一株为许真君铸铁为柱,链钩地脉,以绝水患。宫前的八角古井,民间盛传的“真君锁孽蛟于井底”,指的就是这口古井,至今泉水澄碧,保存完好。

    清代同治年问《重建逍遥山玉隆万寿宫记》中说:“吾乡逍遥山玉隆万寿宫,殿宇之隆,香烟之盛,海内周知。虽代远年湮,迭兴迭废,而四方人士奔趋朝拜者,历千载如一日。”历史悠久的江南名迹——西山万寿宫,至今仍令人神往。

    南昌城内也有一处著名的南昌万寿宫,但可惜毁于文革,现在的南昌翠花街二十一中学内,即是此万寿宫旧址。很多南昌市民都热切要求重修万寿宫,由此可见许逊在江西人民心中的地位之高,目前江西各地仍然保留了不少万寿宫,但很多未得到保护,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了。像福建人在各地修建天后宫供奉妈祖作为福建会馆一样,江西人在全国和世界各地修建的江西会馆-万寿宫,供奉许真君,据老人讲凡在全国经商的江西人,去万寿宫居住均为免费。 目前新加坡仍然有万寿宫江西会馆系江西丰城人1935年所修建,还有菲律宾碧瑶市万寿宫,保存比较完好的省外万寿宫是云南省曲靖会泽县的万寿宫,湖南凤凰古城的万寿宫,四川成都洛带万寿宫古时均为江西会馆,现在已经僻为当地著名古迹游览地。而且四川成都洛带的万寿宫-江西会馆,现在还是不少古装剧拍摄地呢。江西的朋友如果出外旅行遇到了江西会馆-万寿宫,千万别忘记朝拜一番,告诉大家“我是江西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赣文化—文化博览—江西客家与万寿宫
一、江西居民的习俗变化据近年考古发掘和古籍记载,距今4600年前的炎黄时代,赣鄱大地已有居民种植水稻,却乏氏族记载。到距今4500年前的尧舜时期始有三苗居民,被夏禹征服,不知去向。公元前1766年,商汤时期百越族兴起,江西有"越沤剪发文身",即古越族,使用青铜器和印纹陶器,水耕火种。公元前1122年,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周公定东夷之后,于其地设监。据考古者推测,江西省有两邑。一是艾邑,在今修水渣津一带,称为艾监,为杨越族居民中心;一是番邑,在余汗县地,称为应监,为干越族居民中心。西周晚期,周穆王伐越,"大起九师,东至九江",可能到达赣鄱地区,只是蜻蜒点水,随即退回。春秋战国时期,楚为南蛮大国,楚成王(公元前671-公元前616)时"楚地千里",伸入江西境内。当时江西东邻吴、越两国,处于吴头楚尾。楚昭王三十二年(公元前504)吴"伐楚取番",统治江西31年;吴王阖闾十一年(公元前473)越王...
· 赣文化—文化博览—一位老者与1300座万寿宫的对话
今天,在江西尤其在南昌,提起万寿宫,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在新建县西山的苍松翠柏间,在城南象湖的波光潋滟处,万寿宫巨大的牌坊和宫宇仍巍然屹立。但当有人告诉你,在江西、在中国、甚至在国外,类似这样的万寿宫曾有1300多座时,你在惊讶的同时或许更多的是疑问。万寿宫为何遍布世界各地?煌煌千年,是什么让一座宫宇的光芒传承不息?又是谁人在寻寻觅觅,一次次洞开万寿宫迁衍繁盛的谜底?本期《地理人文》带你走近一位名叫章文焕的八旬老人,让我们聆听一位老者与1300座万寿宫的对话,并一起去解开万寿宫背后的悬谜——1600多年前,为供奉与纪念一位泽被万灵、德在人心的江西杰出人物——许逊许真君,江西始建万寿宫。时光更迭,岁月轮回,一千多年过去了,历史的洪流在沧桑中曲折延续,但万寿宫这个名字,却在江西乃至中华大地深深扎根,并渐渐成为一种人文精神的象征。万寿宫文化作为赣文化的一个部分,也被不少专家学者广泛关注并发掘整理,...
· 赣文化—文化博览—赣菜的本色与魅力
赣菜到底有多少道菜?现在尚无精确的统计。1986年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江西名菜谱》一书中,收集介绍了209道菜肴,实际上可能只是沧海一粟,景德镇一位厨师编撰的一本《豆腐菜400例》就记载了四百余种。赣菜之中,又有南昌、鄱阳湖、赣南等几种不同风味,虽然具有同样的赣菜特点,但种类更多,烹饪方法也不尽相同。原汁原味是赣菜的最大特色,这是所有赣菜厨师和研究者的共识,也是赣菜巨大魅力之所在。赣菜所选用的原料,大都产于本地,江西丰富的物产为赣菜的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山青水秀的江西,历来都是富庶的鱼米之乡。鱼米乃菜之基,江西不但盛产粮食,而且稻米品种繁多,"万年贡"、"冷水粳"、"袁州黑糯"、"奉新血糯".....不同的米会做出不同的菜,没有冻米自然也就没有"遂川冻米鸡",没有好米磨出的粉,哪里会有粉蒸肉、粉蒸鱼的香?江西的菜品原料据统计不下500种,仅鄱阳湖的鱼就有170多种,兴国有红鲤,婺源有...
· 赣文化—文化博览—黄姓入赣传奇
北宋太史黄庭坚作为华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黄姓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黄帝。那么,这个姓氏是怎样进入江西的呢?又是如何在江西流传和延续到180万人之众呢?对此,本报了我省黄庭坚文史研究专业委员会(下简称黄研会)的有关专家,试图梳理出黄姓入赣的脉络。江西黄氏来自湖北据金溪县《江坊黄氏宗谱》和金溪县《溪头黄氏宗谱》记载,舜帝57年(公元前2257年),黄帝之八世孙惠连(号南陆),受封黄姓,在封地建黄国(今河南潢川),历时1609年。至公元前648年,黄国为楚所灭之后,子孙奔逃他乡,大部分向楚国腹地内迁,分别定居于湖北的黄冈、黄陂等地,逐步形成黄氏不同分支,黄歇就是跨过鸭绿江逃到新罗(今朝鲜)的黄国子孙。“黄研会”副会长、《江西黄氏通史》主编黄时璋介绍,黄姓得以重新聚集的关键人物便是黄歇。公元前298年,黄歇由新罗迁居到楚国后受封为相,人称“春申君”。随后,流离各地的黄姓族人也纷纷向楚国靠拢,聚集在江夏...
· 赣文化—文化博览—赣文化的时空座标
赣文化最古老的文字记载,据邵鸿先生考证,是《山海经。海内经》里“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见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又有黑人,虎首鸟足,两手持蛇,方日啖之。”这种神话,虽然只有曲折地反映江西的上古历史,但从1983年江西新干大洋州出土的三千多年前的立鸟双尾青铜器的考证看,当时江西已有极为发达的青铜文化,“虎”、“鸟”已作为一种图腾,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专家们认为,赣文化发源的时间上限,目前所知至少可追溯到四、五万年前。赣东北乐平、安义、新余等地一系列的考古发现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距今一万年前,江西的先民,就已经掌握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骨角器等技术,而此类技术在全国发现尚少。公元前六千年至四千年,江西的农作文化就比较发达,约三千年前,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使许多学者提出,南方文明史需要重写。这一见解,已为众多学者所接受。从大的时段看,赣文化发展与演化,可分为几个阶段:上古先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