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赣文化—文化博览—赣南悠悠古塔文化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58
转发:0
评论:0
赣文化—文化博览—赣南悠悠古塔文化, 赣南,自从唐宋梅岭驿道的凿通和客家的形成后,才得以结束“地旷人稀,世人率以荒服

  赣南,自从唐宋梅岭驿道的凿通和客家的形成后,才得以结束“地旷人稀,世人率以荒服视之”的荒茅之地的历史。

    在这个客家群体聚居的特殊土地上,他们用智慧、汗水和精神为社会和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明遗产和璀璨的文化明珠,成为观赏和研究的艺术,至今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赣南的古塔建筑名冠全国。古塔是由古代的高层建筑重楼逐渐演变而成,最早是佛教藏经和藏舍利子的地方,塔的结构可分为实心塔和楼阁式两种,其层数大都为单数。现存尚完整的有:赣州的慈云寺宋塔和明代玉虹塔,赣县的宝华寺唐塔,宁都的明代水口塔,石城的宝福院宋塔,瑞金的明代龙珠塔,兴国的明代朱华塔,大余的嘉佑寺宋塔,信丰的大圣寺宋塔,安远的无为寺塔。这些塔有的高大雄伟,有的秀丽玲珑,有的稳重挺拔,有的庄重古朴,而且构造独具风格,具有地方特色,是赣南当时文化和经济繁荣的结晶,充分显示了古代赣南人民的超群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水平。“自古名山多寺塔”。这些塔具有点缀山河、美化环境的作用,大多建造在风景秀丽的江河水边或林木苍郁的丹霞地貌中,与山水映然成趣,着实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古迹胜地。登塔可远眺秀丽的大好山水风光,极目多姿的田园村落景观,极富“登高临远”之势,宋苏轼称“绛宫明灭似蓬莱”,可见其壮丽。

    大多塔内刻有人物故事、飞禽走兽、花草古币等精美图案或佛尊、八卦图景、“福”和“寿”等浮雕,以镇宅驱邪,出入平安,洋溢着一派典型的传统宗教哲学心理文化气息,反映出古代赣南人民佛性崇拜的社会习俗和重文重教的客家精神,越来越体现出它的文物考古价值和人文观赏价值。这些塔记载着历史文化的发展,宗教的兴盛,同时又依赖于地方社会历史经济的发展,成为一种象征和标志。

    赣南古塔建筑坚固封闭,高大巍峨,自成一体,尤其墙基稳固,蕴涵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塔座有门,门首成弧形,有的塔金铃宝顶,刹链垂角,兽头檐角,斗拱交错,飞檐雕栋,设计精美,式样独特,工艺精湛,既有中原建筑文化精髓的承传,又有客家先民匠心的发扬。

    “峥嵘古塔崇尊久,长与山灵共嵯峨。”古塔风流,古塔悠悠,古香盎然,意韵绵长,是古人演绎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是古人述说的一幕幕难忘的历史。赣南古塔屹立,与现代文明相辅相依,烘托出一种深厚文化底蕴与蓬勃生机活力互补的潜质,一种历史荣光与现代辉煌交灿的完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赣文化—文化博览—黄姓入赣传奇
北宋太史黄庭坚作为华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黄姓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黄帝。那么,这个姓氏是怎样进入江西的呢?又是如何在江西流传和延续到180万人之众呢?对此,本报了我省黄庭坚文史研究专业委员会(下简称黄研会)的有关专家,试图梳理出黄姓入赣的脉络。江西黄氏来自湖北据金溪县《江坊黄氏宗谱》和金溪县《溪头黄氏宗谱》记载,舜帝57年(公元前2257年),黄帝之八世孙惠连(号南陆),受封黄姓,在封地建黄国(今河南潢川),历时1609年。至公元前648年,黄国为楚所灭之后,子孙奔逃他乡,大部分向楚国腹地内迁,分别定居于湖北的黄冈、黄陂等地,逐步形成黄氏不同分支,黄歇就是跨过鸭绿江逃到新罗(今朝鲜)的黄国子孙。“黄研会”副会长、《江西黄氏通史》主编黄时璋介绍,黄姓得以重新聚集的关键人物便是黄歇。公元前298年,黄歇由新罗迁居到楚国后受封为相,人称“春申君”。随后,流离各地的黄姓族人也纷纷向楚国靠拢,聚集在江夏...
· 赣文化—文化博览—赣文化的时空座标
赣文化最古老的文字记载,据邵鸿先生考证,是《山海经。海内经》里“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见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又有黑人,虎首鸟足,两手持蛇,方日啖之。”这种神话,虽然只有曲折地反映江西的上古历史,但从1983年江西新干大洋州出土的三千多年前的立鸟双尾青铜器的考证看,当时江西已有极为发达的青铜文化,“虎”、“鸟”已作为一种图腾,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专家们认为,赣文化发源的时间上限,目前所知至少可追溯到四、五万年前。赣东北乐平、安义、新余等地一系列的考古发现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距今一万年前,江西的先民,就已经掌握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骨角器等技术,而此类技术在全国发现尚少。公元前六千年至四千年,江西的农作文化就比较发达,约三千年前,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使许多学者提出,南方文明史需要重写。这一见解,已为众多学者所接受。从大的时段看,赣文化发展与演化,可分为几个阶段:上古先秦...
· 赣文化—文化博览—如何界定“赣文化”
一个区域文化系统的确立,首先在于这个区域文化概念的合理性,也就是区域文化概念的界定。“赣文化”,作为一个江西家喻户晓的名称,它的概念应如何确定,这是赣文化热中论说最多,歧见最大,至今尚未见解一致的话题。按照考古学定名常规,凡考古发现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相同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且具有共同特征的某群遗存,可称之为一种“文化”,它一般首先以发现地命名,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先秦以来,以该地域或当时立国的名称,命名一种较大区域范围的“文化”,更为人们所常用,如“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因此,“赣文化”,首先应是一种较大范围区域文化的概念。作为区域文化概念,“赣文化”的界定,至今难得统一。因为,既然是作为区域文化,那么,该文化圈内人们的语言、习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应有相对的稳定与统一。然而,以今天江西的行政区划而论,这诸多界定文化概念的要素,...
· 赣文化—文化博览—赣文化海纳百川
■秦军为何可长驱直入江西?14日,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傅修延说“赣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海纳百川”,此话出自11年前发起赣文化研究的专家之口,大有石破天惊之势。“赣文化”究竟是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或者符号?江西人终于在11年之后再次遭遇文化激情的大碰撞?傅修延认为,“赣文化海纳百川”是真实存在的。这位学者给记者展示了一个大秦帝国时荡气回肠的历史片断:赣南兴国的崇山峻岭中,百越人惊诧地发现了有一群人正将一段段巨大的金丝楠木排推入赣江,他们不知道,这些人来自遥远的中原,目的是为了为秦始皇修建具有传奇色彩的阿房宫。接下来,晨雾里若隐若现溯江而上的四五万楼船,船上的士兵个个手持青铜武器,眉目间透出肃杀之气。此时,百越人感觉到了心头挥之不去的惊恐,因为不久前的一个夜晚,百越人向一个北方人的营地发起偷袭,秦将军屠睢和他的几万北方士兵就死在他们的刀光剑影之下。江风凛冽,战旗猎猎,前来增援的楼船水师终于打败了百...
· 赣文化—文化博览—赣菜味型之我见
一个菜系,代表一个地方的风味特色,一个地方风味,代表当地人们的饮食口味。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气候和人们饮食习惯不尽相同,各省区人们都有其特殊的口味偏爱和要求,如山东、东北多喜咸,江苏、浙江多喜甜,山西、陕西多喜酸,四川、湖南多喜辣,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时,这些饮食口味的偏爱是形成地方风味特色的根本原因。江西简称赣,江西菜又称赣菜。它的形成有其社会、经济、文化、物产资源各方面因素,气候环境、饮食习俗更是其主要因素。江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四季气候为春多梅雨、夏炎热、秋干燥、冬潮冷。山区地带更为湿润,由于特殊的环境气候所致,江西人的饮食习惯中也是多喜香辣和偏爱咸鲜,口味注重浓郁,菜肴形成的特色颇具鲜明。赣菜菜品品种多样,赣菜调味丰富多采。它的调味和其它地方菜肴一样,也是充分利用当地调味用料,在菜肴烹制过程中,巧妙配合,使不同的调料相互扩散,相互渗透,并融为一体,产生滋味。同时,利用各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