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文化—文化博览—珍贵的遗产:铅山连史纸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开创了世界文明的新篇章,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人类伟大发明之一,造纸技术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的繁荣。而在这些纸中,尤以连史纸最负盛名。连史纸产自江西、福建,尤以江西铅山县所产为佳,素有“千年寿纸”的美称。2006年6月2日,铅山连史纸技艺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铅山的连史纸虽然已传承1200多年,但它仍然使用着古老的造纸法,不论原料、工具、操作技术、工艺流程,几乎和1200多年前完全相同!虽然连史纸造纸技法陈旧古老,但现在懂得该项技术的人已寥若晨星。如何保护这份珍贵的遗产,成为众多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
最老的“土纸”
铅山县天柱山乡25岁的张家苟拾起了父辈的造纸技术,一做就是20年。
在他的记忆中,当时土纸很好做,因为当地群众的祭祀需求,不但价钱好,竹子也多,石灰还可以自己烧,所有的原材料都很便宜。那时他平均一天能做1600张纸,有8块钱的收入。今天,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竹子不能大量采伐,石灰等辅料也越来越贵,土纸虽然还有广泛的销路,但他已经感到维持生产有些困难了。在张师傅眼里,土纸制作工艺几乎是没有污染的,因为除了石灰,所有的原料都来自天然植物,而石灰也在长时间发酵过程中丧失了它的破坏性。通过造纸致富一直是他的梦想,可在子女上学的压力与原材料短缺的现实中,张师傅有了更多的无奈。
2006年7月,复旦大学手工造纸科学研究课题组到铅山县考察手工造纸。课题组专家认为铅山手工纸的生产工艺在闽浙赣三省中最“土”,最具原生态;铅山的手工造纸作坊,是原始造纸工艺的“活化石”。
古老的技艺
3月5日,记者来到铅山县天柱山乡采访,当地一位姓陈的村民告诉记者,这里的造纸作坊是以家庭为单位,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参加。关于当地造纸技术的传承,虽然没有任何资料可以考证,只是在父辈的口口相传中传承着。
记者在张师傅家中看到,张师傅家土纸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其原料以嫩竹为主,一般是在农历正月伐竹,此时的嫩竹还没长叶,纸浆丰富。原材料采伐晒干后,用石灰水发酵,两三个月后捞出洗净晒干,然后用清水泡,去除杂质,晒干,舂细,放入准备好的池子里搅拌均匀,经过滤网将泥浆排净后,加入一种叫滑根水的植物液体(起凝固作用),便成为造纸的纸浆了。张师傅见我听得入神,便很有兴致地演示给我看。紧接其后的“抄纸”是造纸的关键。“抄纸”的工具是一件用极细的竹丝编成的簾,用抄纸簾在纸浆池中轻轻一荡,便“抄”起来,簾子滤掉水,剩下一层薄薄的纸浆膜,干了就是一张纸了。松纸是另一道关键工序,即把本来粘连在一起的纸坯分页。这道工序技术性很强,弄不好纸张就破损报废,所以,松纸和抄纸两门手艺要学好几年才可以出师。接下来就是晒纸了。据史料记载,精制纸张要一张张地用烘箱烘干,但对于这些粗纸,只需放在阳光下晒干就算大功告成。
在张家苟拥挤的杆栏式楼房里,我们见到了晒着的土纸。这是一个贫困的家庭,楼下,不到20平方米的地方,用木板分隔,一边关牛一边用作厨房;楼上,一张张分开的纸挂满了床前的每个角落。土纸如此制作,连史纸工艺也是如此制作。
昔日的辉煌
连史纸历史,有过怎样的辉煌?铅山连史纸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我国许多鸿篇巨制、名贵典籍、字画、印谱、拓本等多采用铅山连史纸。如明代的《十七史》、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等。连史纸对于传承和传播中华文明发挥过极大作用。
自古“铅山唯纸利天下”,因造纸业历史悠久、工艺领先、品种齐全而为江南五大手工业区之一。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铅山南部的武夷山区就出现了连史纸。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元代的铅山纸已名播天下了。明高濂在《遵生八笺》论及元代纸品,称铅山连史纸为“妍妙辉光,皆世称也”的。明宋应星在《天工开物》记述了连史纸的制作工艺。明、清两代的书画名家、文人骚客能得到皇上御赐的铅山正品连史纸,是荣膺乡里的大事,官府、文人墨客都将连史纸作为友好交往的礼品相赠。
直至上世纪80年代,铅山连史纸仍然是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等指定的专用品,并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
濒危的现状
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外国机制纸进入中国,铅山连史纸生产开始萎缩。虽然宣纸出现在明代,较连史纸晚,但到了近、当代,宣纸进行了工艺改良,逐渐占领了市场。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铅山县天柱山乡浆源村最后一张纸槽也停止生产了。
3月5日,记者来到坚守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最后一张连史纸纸槽的铅山县天柱山乡浆源村采访。该村村支书熊居渭说,新中国成立前和解放初期,浆源村家家户户从事连史纸生产,生产出的连史纸由陈坊的连史纸号收购。后来各地成立了供销合作社,连史纸便由天柱山供销合作社包收购。上个世纪80年代中,供销合作社撤走,浆源村深处武夷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就再也没有人来收购连史纸了,连史纸只好停产。
据了解,有着1200多年连史纸生产历史的铅山,现在只有浆源村还有三人懂得连史纸制作技艺。
未来的路途
保护连史纸,路在何方?有关人士说,改进工艺,降低成本,开拓市场,是连史纸传承下去的关键。
铅山县原文化局局长俞怡生在接受记者采访说,连史纸是品质上乘的文化纸,素有“寿纸千年”之誉。连史纸比宣纸品质更佳,宣纸以树木为主要原材料,而连史纸是以毛竹为主要原材料。铅山是毛竹产地,连史纸主要原材料充足,主要原材料的成本较宣纸低,若对它复杂的72道工序进行改良,降低成本,恢复连史纸生产,有可能与宣纸在书画界和古籍印刷等领域平分“天下”,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也仍然会有市场。多年来,常有全国各地的文化人士来铅山寻访连史纸。
2006年4月,江西省造纸学会常务理事长管步军、秘书长雷建民等一行,到铅山考察了浆源村等手工造纸村。省造纸学会的专家说,如今,铅山南部山区还存有一批手工造纸作坊,其生产工艺还在民间流传,连史纸的传人还健在,具备抢救的条件。他们表示,将组织有关方面人员对连史纸的品质、市场和工艺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帮助铅山尽快恢复连史纸生产,使这一优秀传统工艺得以传承。
何谓连史纸
连史纸厚薄均匀、洁白如玉、吸水易干、着墨鲜明、久不变色。旧时,凡贵重书籍、碑帖、契文、书画、扇面等多用此纸。连史纸产自江西、福建,尤以江西铅山县所产为佳,素有‘千年寿纸’的美称。铅山的连史纸已传承1200多年了,采用嫩竹做原料,碱法蒸煮,漂白制浆,手工竹帘抄造,是我国传统的手工纸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