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赣文化—文化博览—黄姓入赣传奇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63
转发:0
评论:0
赣文化—文化博览—黄姓入赣传奇,北宋太史黄庭坚     作为华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黄姓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黄帝

  北宋太史黄庭坚  

    作为华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黄姓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黄帝。那么,这个姓氏是怎样进入江西的呢?又是如何在江西流传和延续到180万人之众呢?对此,本报了我省黄庭坚文史研究专业委员会(下简称黄研会)的有关专家,试图梳理出黄姓入赣的脉络。

    江西黄氏来自湖北

    据金溪县《江坊黄氏宗谱》和金溪县《溪头黄氏宗谱》记载,舜帝57年(公元前2257年),黄帝之八世孙惠连(号南陆),受封黄姓,在封地建黄国(今河南潢川),历时1609年。至公元前648年,黄国为楚所灭之后,子孙奔逃他乡,大部分向楚国腹地内迁,分别定居于湖北的黄冈、黄陂等地,逐步形成黄氏不同分支,黄歇就是跨过鸭绿江逃到新罗(今朝鲜)的黄国子孙。

    “黄研会”副会长、《江西黄氏通史》主编黄时璋介绍,黄姓得以重新聚集的关键人物便是黄歇。公元前298年,黄歇由新罗迁居到楚国后受封为相,人称“春申君”。随后,流离各地的黄姓族人也纷纷向楚国靠拢,聚集在江夏地区(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于是江夏便成为黄氏家族的一个主要繁衍中心,黄姓堂号“江夏堂”便由此而来。这支黄姓宗族世居江夏,至东汉时,有以孝闻名天下的黄香,才倾天下,黄琼、黄琬位列三公,名震宇内,时人誉称“江夏黄氏,天下无双”。因此,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黄姓华人,都认定自己的祖先来自江夏,尊东汉尚书令(即宰相)黄香为大始祖。

    魏晋至隋唐时期,社会动荡,民族迁徙,黄氏开始了第二次大的分流,众多黄姓族人向东南迁徙拓展,有的踏出国门,移居海外,“江夏黄”自此分流,江西的黄姓也由此而来。

    入赣黄氏的中转站

    据公安部统计,黄姓在全国姓氏中排第八位,人口有2700多万,其中江西的黄姓人口有1798714人,在江西姓氏中排第五位。

    “黄研会”副会长黄云仙介绍说,距今1800多年前,就有黄氏族人活跃在南昌这块宝地上。公元164年,黄香的曾孙黄琬倾慕徐公(徐孺子)贤德高风,偕同不少乡绅一起带着家人来到南昌,落脚在洗马池,这也是有记载以来最早来到南昌的黄姓族人,其后代迁移散布于江西庐陵(今吉安、抚州、宜春地区)、丰城及信州(今上饶地区)等地。

    江西省谱牒研究会副秘书长黄泽民告诉记者,经过考证,入赣黄氏绝大多数都由南昌杏花村中转。据丰城家谱记载,距今1200多年前,金华始祖黄保义长子黄萦由金华迁豫章洗马池杏花村居住,成为杏花村始祖。

    元代皇庆年间(公元1312~1313年),丰城伯善、仲美二公思念祖地“复来于此”,与经学名士陈仲易为邻,并以家藏图书文献互相研讨,一时间杏花村崇尚文化学术风气,颇有“百家争鸣”盛象。明洪武年间,由二公后人德文,继业在此地构建一屋,楣匾书杏(花村),杏花村便在南昌各地口碑盛传,当时屋藏诗文数百卷,黄氏子孙日读于此,对当时南昌的文化学术交流水平提高和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此后,迁徙至赣的黄氏宗亲多先来到杏花村,再迁入江西各地或外地开基创业。杏花村成为迁入江西的黄氏族人的中转站,而江西也最终成为福建、浙江、湖南、四川、重庆等黄氏族人的中转站。在黄氏大迁徙的历史上,其发源地在河南潢川(古黄国),中心地为湖北江夏,江西则是黄氏宗亲迁徙途中的发散地。

    迁居江西的七大宗派

    黄时璋向记者介绍说,江西黄氏有10余支宗派,其中主要有分宁、丰城、盱江、南丰双井、安义罗田、沙港和信州7大宗派,绝大多数都是江夏黄的后代。

    分宁黄氏来自金华,是宋元时期黄姓中最优秀的一支,为金华五大族之一。分宁黄氏的始祖黄?,是黄香的第二十七代孙。五代南唐末年,黄?因子黄瞻迎养徙居分宁,到第七世宋代大文豪黄庭坚时,江西黄氏达到鼎盛时期。

    丰城古代属于豫章郡下的一个县。丰城黄氏始祖黄瑕(另一始祖由南昌迁去),为江夏黄香的第二十七代,为避战乱,五代时从浦阳迁至丰城沇江。丰城黄氏是曾辉煌一时,史载有“九子十尚书”的佳话。

    与金华、邵武两黄都有很深的渊源的盱江黄氏,是在唐代中期兴起的。盱江位于今南城县东南。盱江黄氏的始祖黄孟僯原籍江夏安陆,是江夏黄香第十六代孙。唐玄宗天宝丙戌年(公元746年),黄孟僯以七十岁高龄考中进士,不久,他在奉命南巡的途中病逝于盱江,后葬于盱江麻姑山。为了守护祖先的坟陵,黄孟僯的子孙落籍盱江,盱江黄氏由此形成。

    邵武黄氏始祖黄峭山是黄香之后很重要的一支,江西许多地区的黄姓子孙也属其支派。后周广顺元年(公元951年),他的第二十个儿子井公遵父命举家由福建邵武禾坪,迁至南丰县龙池乡二十七都双井头,缔造了南丰双井黄氏。

    另一大支为安义罗田黄氏。江夏黄香第十六代孙克昌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为避乱由蕲罗迁至安义县石鼻镇约五里许,亦称“罗田”,其后裔昌盛,有“小小安义县,大大罗田黄”之说。

    沙港黄氏,也是江夏入赣的重要一支,始祖黄俊伯自唐代迁徙江西以来,人才兴旺,有“一门五进士”美名,现后裔主要聚居在江西都昌、九江、彭泽等县市。

    至于信州黄氏,则由黄琬曾孙广公东晋时躲避战祸迁居上饶开创。

    这些黄氏宗派,有的传入闽粤,有的传入浙江金华、浦江等地,各自成为当地黄氏的重要一支。在江西填湖广时,又有许多回迁至湖南、湖北,再后又传入四川。据考证,湖南省的黄姓始祖便是江西人。

    黄庭坚缔造分宁旺族

    江西黄氏史上分量最重的一支是分宁黄氏,它因宋代诗词、书法界的翘楚黄庭坚而闻名于世。

    黄时璋介绍说,分宁双井地属修水县,作为金华五大族之一的分宁黄氏,继开基始祖黄?以来,屡有光显门楣之人。第五代时,同族兄弟十三人中,竟有十人成为进士,时誉为“十龙”分宁黄氏至此辉煌荣显一时,而至黄庭坚时分宁黄氏达到极盛,两宋时分宁黄氏共有52人中进士。

    据文献、族谱记载,黄庭坚出自分宁黄氏第5代黄湜之后。黄庭坚自幼受父亲和舅父的熏陶,深得黄氏家学渊源,他虽在宦海浮沉,仕途坎坷,却在书法与诗歌创作上有着杰出成就,是宋代最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之一,与苏轼、米芾、蔡襄齐名,同被誉为“书法四大家”。

    黄庭坚不仅书法自成一家,还创造了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宋诗钞·山谷诗钞〉序》称赞黄庭坚的诗“自成一家,虽只字半句不轻出,为宋诗家宗祖,江西诗派皆师承之”。黄庭坚去世后,被赐谥号“文节”,史称“黄文节公”。后人学习黄庭坚的诗文风格,并形成风格相似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

    黄庭坚死后,分宁黄氏从此衰落,但却人丁兴旺,至今居于修水的分宁黄氏子孙,已传至黄庭坚的第三十六、三十七代孙。由分宁黄氏分派出来的支系,不计其数。后世对于黄庭坚诗文、书法的研究,也是我国北宋时代文史研究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如今江西黄氏的研究也大多从黄庭坚出发。

    历经沧桑的江西总祠

    在江西黄姓的发展历史中,不得不提到一座祠堂,那就是江西黄氏总祠。据已故的黄昌保会长考证,原坐落在南昌市中山路段黄家巷江西黄氏总祠(现渊明南路、渊明北路交会处附近),建于清代乾隆丙子年间(公元1756年),经崇仁、南昌、丰城等地十多位黄族前辈首议筹集巨款,在杏花村祖地兴工建造宗祠,占地7.25亩,主房面积近5000平方米,拥有气势磅礴的大楼群,为当时南昌五大建筑之一。

    新建地区黄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家苻给记者拿出了8本发黄的《黄氏祠谱》,这些都是民国时期的旧谱,上面记录了建祠的目的:“一以春秋湮祀德共报祖宗功德之隆,一以考试临期且堪为子孙寄住之便”。可见,建宗祠有缅怀祖先,联络黄氏宗亲亲谊,以及为本族后裔考生免费提供食宿学习之便。几百年来,江西黄氏总祠为江西的文化教育发展、人才选拔做出了不小贡献。

    不幸的是,1938年日寇入侵南昌城,黄氏总祠被飞机炸去大部分,所剩部分又被日寇占用为兵工修理站。抗战胜利后,黄氏总祠进行了返修,解放后又被征用充公,后又被企业接管,最终难逃拆迁,如今变成了酒家、居民房等建筑。

    延续百年的祭祖团拜活动

    每个宗族都有自己特有的祭祖朝拜方式。“黄研会”常务理事黄进平说,解放初期,家谱、宗谱被视为“封建遗毒”,很多祭祖修谱的活动一度被迫中止。如今人们重新审视姓氏宗谱的意义,它蕴含着大量人文历史资料及丰富的风土人情,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亟待发掘的一部分,随着江西的经济发展,各地的祭祖活动也逐渐热闹了起来,并在新时代赋予了积极的意义。

    “黄研会”副会长黄建庭和常务理事黄百文说,延续了百年的豫章六团冬至祭祖活动,最具代表性,它在1949年一度中断,2005年恢复。如今的冬至祭祖大会也有了新的时代特征,祭祖大会也变成了动员创业大会。

    新建地区的黄氏人丁兴旺,68个村中黄姓宗亲约有两万多人,是江西黄氏家族祭祖活动最为活跃的一支。新建地区黄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家苻告诉记者,1991年又开始兴起的团拜会活动,十几年来从未间断过。每逢正月初八,新建地区(包括蒋巷等地)所有村的黄氏宗亲代表都聚集起来参加团拜会。活动的内容有庆祝丰年,为来年祈福,也有互相交流致富经验,解决宗亲之间的矛盾,适应了国家提倡的建设和谐社会要求。

    此外,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黄氏宗亲还会聚集在瑶湖,拜庙、划龙舟,家家户户拿出自己酿的酒给大家品尝,以纪念封神榜中的四大天王之一——黄飞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赣文化—文化博览—赣文化的时空座标
赣文化最古老的文字记载,据邵鸿先生考证,是《山海经。海内经》里“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见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又有黑人,虎首鸟足,两手持蛇,方日啖之。”这种神话,虽然只有曲折地反映江西的上古历史,但从1983年江西新干大洋州出土的三千多年前的立鸟双尾青铜器的考证看,当时江西已有极为发达的青铜文化,“虎”、“鸟”已作为一种图腾,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专家们认为,赣文化发源的时间上限,目前所知至少可追溯到四、五万年前。赣东北乐平、安义、新余等地一系列的考古发现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距今一万年前,江西的先民,就已经掌握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骨角器等技术,而此类技术在全国发现尚少。公元前六千年至四千年,江西的农作文化就比较发达,约三千年前,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使许多学者提出,南方文明史需要重写。这一见解,已为众多学者所接受。从大的时段看,赣文化发展与演化,可分为几个阶段:上古先秦...
· 赣文化—文化博览—赣菜味型之我见
一个菜系,代表一个地方的风味特色,一个地方风味,代表当地人们的饮食口味。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气候和人们饮食习惯不尽相同,各省区人们都有其特殊的口味偏爱和要求,如山东、东北多喜咸,江苏、浙江多喜甜,山西、陕西多喜酸,四川、湖南多喜辣,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时,这些饮食口味的偏爱是形成地方风味特色的根本原因。江西简称赣,江西菜又称赣菜。它的形成有其社会、经济、文化、物产资源各方面因素,气候环境、饮食习俗更是其主要因素。江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四季气候为春多梅雨、夏炎热、秋干燥、冬潮冷。山区地带更为湿润,由于特殊的环境气候所致,江西人的饮食习惯中也是多喜香辣和偏爱咸鲜,口味注重浓郁,菜肴形成的特色颇具鲜明。赣菜菜品品种多样,赣菜调味丰富多采。它的调味和其它地方菜肴一样,也是充分利用当地调味用料,在菜肴烹制过程中,巧妙配合,使不同的调料相互扩散,相互渗透,并融为一体,产生滋味。同时,利用各种...
· 赣文化—文化博览—如何界定“赣文化”
一个区域文化系统的确立,首先在于这个区域文化概念的合理性,也就是区域文化概念的界定。“赣文化”,作为一个江西家喻户晓的名称,它的概念应如何确定,这是赣文化热中论说最多,歧见最大,至今尚未见解一致的话题。按照考古学定名常规,凡考古发现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相同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且具有共同特征的某群遗存,可称之为一种“文化”,它一般首先以发现地命名,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先秦以来,以该地域或当时立国的名称,命名一种较大区域范围的“文化”,更为人们所常用,如“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因此,“赣文化”,首先应是一种较大范围区域文化的概念。作为区域文化概念,“赣文化”的界定,至今难得统一。因为,既然是作为区域文化,那么,该文化圈内人们的语言、习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应有相对的稳定与统一。然而,以今天江西的行政区划而论,这诸多界定文化概念的要素,...
· 赣文化—文化博览—赣菜的本色与魅力
赣菜到底有多少道菜?现在尚无精确的统计。1986年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江西名菜谱》一书中,收集介绍了209道菜肴,实际上可能只是沧海一粟,景德镇一位厨师编撰的一本《豆腐菜400例》就记载了四百余种。赣菜之中,又有南昌、鄱阳湖、赣南等几种不同风味,虽然具有同样的赣菜特点,但种类更多,烹饪方法也不尽相同。原汁原味是赣菜的最大特色,这是所有赣菜厨师和研究者的共识,也是赣菜巨大魅力之所在。赣菜所选用的原料,大都产于本地,江西丰富的物产为赣菜的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山青水秀的江西,历来都是富庶的鱼米之乡。鱼米乃菜之基,江西不但盛产粮食,而且稻米品种繁多,"万年贡"、"冷水粳"、"袁州黑糯"、"奉新血糯".....不同的米会做出不同的菜,没有冻米自然也就没有"遂川冻米鸡",没有好米磨出的粉,哪里会有粉蒸肉、粉蒸鱼的香?江西的菜品原料据统计不下500种,仅鄱阳湖的鱼就有170多种,兴国有红鲤,婺源有...
· 赣文化—文化博览—赣文化海纳百川
■秦军为何可长驱直入江西?14日,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傅修延说“赣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海纳百川”,此话出自11年前发起赣文化研究的专家之口,大有石破天惊之势。“赣文化”究竟是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或者符号?江西人终于在11年之后再次遭遇文化激情的大碰撞?傅修延认为,“赣文化海纳百川”是真实存在的。这位学者给记者展示了一个大秦帝国时荡气回肠的历史片断:赣南兴国的崇山峻岭中,百越人惊诧地发现了有一群人正将一段段巨大的金丝楠木排推入赣江,他们不知道,这些人来自遥远的中原,目的是为了为秦始皇修建具有传奇色彩的阿房宫。接下来,晨雾里若隐若现溯江而上的四五万楼船,船上的士兵个个手持青铜武器,眉目间透出肃杀之气。此时,百越人感觉到了心头挥之不去的惊恐,因为不久前的一个夜晚,百越人向一个北方人的营地发起偷袭,秦将军屠睢和他的几万北方士兵就死在他们的刀光剑影之下。江风凛冽,战旗猎猎,前来增援的楼船水师终于打败了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