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桐城文化—桐城人物—龙汝言的奇特遭际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75
转发:0
评论:0
桐城文化—桐城人物—龙汝言的奇特遭际,科举时代考中状元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是无比荣耀的,这不仅表现在所获得的名望上,

  科举时代考中状元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是无比荣耀的,这不仅表现在所获得的名望上,更表现在状元所昭示的光明前途上。在当时人的心目中,中状元可以说是一个读书人飞黄腾达的最好的开端,而一般来说状元的仕途也比其他进士要顺利便捷。但清嘉庆十九年(1814)的状元龙汝言却是个例外,他的遭际可以说是历科状元中最为奇特的。

  龙汝言是安徽人,未发迹时,以秀才身份在京师某都统(八旗都统,掌一旗政令)家当家庭教师,适逢嘉庆皇帝生日,都统嘱托龙汝言撰写祝寿词以备“小贡”。当时宫廷的惯例是,每遇皇帝的生日及重要节日,一二品大臣及翰林都有“小贡”,所谓“小贡”,即所作的祝贺性的诗、词、序、颂之类,缮写成小册子进献给皇帝。龙汝言受到都统的委托,就从康熙和乾隆的御制诗中集出了二百句组成一首长诗,由都统进献给了嘉庆。集别人诗作中的句子组合成一首诗的做法当时叫做“集句”,难度比自己创作要大得多,而仅从康熙和乾隆的诗中集句,其难度就更大了。康熙和乾隆都喜欢作诗,乾隆所作的诗多达四万多首,几乎与《全唐诗》的数量相当,这样大批量的创作其艺术性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读书人中并没有多少人真去读这些诗。嘉庆对这种情况是了解的,所以当他看到都统进献的集句诗后非常高兴,特召都统给予奖励。都统不敢隐瞒,就坦白禀告说诗是龙汝言代作。嘉庆知道后非但没有责怪都统,反而更高兴了,说:“南方士子往往不屑读先皇诗,此人熟读如此,具见其爱君之诚。”当即赏龙汝言举人出身,让他第二年随其他举人一起参加会试。

  次年春季会试,龙汝言落榜,主考官考试结束后回奏,在召见时受到皇帝的申斥,说这一科的文章很不好。主考官出来后私下询问近侍太监:“这一科的文章很好呀,为什么皇上不满意?”近侍太监告诉他:“因为龙汝言落第,不便明言而已。”于是大臣们都记住了这件事。下一科即嘉庆十九年,主考官领会到皇帝的心意,设法将龙汝言取中。嘉庆看到会试录取的题名录非常高兴。殿试后,阅卷官找到龙汝言的考卷,将他定为第一名,连同其他九份考卷进呈皇帝最后定夺。嘉庆私自拆开第一名试卷的弥封,见是龙汝言,没有说什么,仍旧封好放回原处。到当众公布名次时,拆封唱名,第一名报龙汝言,嘉庆面带喜色说:“朕所赏果不谬也。”随即任命龙汝言为南书房行走、实录馆纂修等清要之职。

  龙汝言走马上任后,嘉庆对他颇为宠任,赏赐频频,举朝官员都很歆羡。但好景不长,不久龙汝言却突然被革职。事情的起因有点令人啼笑皆非。龙汝言幼年孤贫,靠岳父保护周济,所以他很惧内,而他妻子也很泼悍,两人时常反目。龙汝言做官后,这种情况也没有多少改变。一天二人再次发生争吵,龙汝言无奈之下到朋友家借居躲避,好几天不敢回家。不幸的是,实录馆的吏员在此期间送《高宗实录》到龙汝言家请他校勘,龙汝言之妻收下后搁在了一边,隔天吏员来取,龙汝言之妻就原样交回了。而龙汝言对此一无所知。有一天,忽然皇帝降旨将龙汝言革职。龙汝言非常吃惊,多方打听,才知道是因为那天让他校勘的《高宗实录》中,“高宗纯皇帝”(乾隆皇帝的庙号)的“纯”字被书吏误写为“绝”,没有被校正。虽然他实际上并没有校勘,但呈给皇帝的《高宗实录》上所贴的黄签上写着“臣龙汝言恭校”,无可辩解。

  皇帝的庙号出错本身已经很严重,加之“绝”字字义又很不好,按当时法律属于“大不敬”,应该给予严厉处罚。嘉庆因宠任龙汝言,不忍加罪,惋惜良久,最后下旨:“龙汝言精神不周,办事疏忽,着革职,永不叙用。”这种处理已经是格外宽大了。后来嘉庆去世时,龙汝言入宫哭吊,哀痛逾于常人,道光皇帝认为他有良心,特赏他为内阁中书(内阁中负责起草抄写文件的低级官员),道光十八年(1838),还曾任会试同考官一次,不久去世。

  龙汝言:字锦珊,安徽桐城人。嘉庆年间中一甲一名(状元),历官修撰,继任内阁中书。著有《赐砚斋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桐城文化—桐城人物—一拆一建盛汝谦
桐城老城西区有条古旧的巷子叫做“操江巷”,就在我所上小学的围墙外面。幼年时,每天上学都要经过那条巷口,巷中也住着几个我的儿时伙伴,所以下学之后,也常常去那小巷里玩耍。小巷内藏有几处大院,院中曲径通幽,房舍高大俨然。我们在其中穿梭游戏时并不知道这巷名的来历。城里许多人包括这巷中的住户也都不能确切地知道这巷何以名为操江巷。大家含混地叫它“操家巷”,想当然的以为其中住着些姓“操”的人士。其实“操江”是官名,乃明朝设置的长江提督,领上下江防事。到了清朝顺治时干脆兼了安庆、徽州等地巡抚事,真到康熙年间,置安徽巡抚,才废了操江一职。此“操江巷”实是得名于住在此巷中的操江大人盛汝谦。盛汝谦,字亨甫,号古泉。明嘉靖二十年进士。官至佥都御史,以御史衔领操江之职。在操江任上打击江匪水盗,多有建树。后升任户部右侍郎,在侍郎任上致仕回乡,其时已是年过七旬。史载汝谦为官清廉,为人刚直。堪称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在他仕...
· 桐城文化—桐城人物—桐城“异士”陈澹然
1928年春末,一位老人踏着厚厚的绿荫走进了国立安徽大学的校园,他的到来让学子们长长地兴奋了一阵子,这不仅因为他一身的学问,还因为他所经历的那无数的传奇。他就是陈澹然,一位在仕与隐之间漂泊了大半辈子而最终又回归到学问上来的杰出诗人和经史学家。这次,他是应国立安徽大学校长杨亮功教授之请,来此主讲“中国通史”。在清末民初的学术界,陈澹然素有“异士”之称。他早年曾师从著名学者桐城方宗诚先生,按理应该恪守桐城派的文理教义,但他却自破桐城家法:做学问竭力主张调和汉宋,写文章则喜欢用一些性灵言语。他还曾公开讥讽桐城文章为“寡妇之文”,对稍早于他的桐城派最后一位大师吴汝伦他也有自己的学道:“吴挚甫(汝伦)依曾涤笙(国藩)成名,造诣如何,我不敢妄议,他自命为桐城正宗,我疑其未必然也”。吴汝伦的文章学术在当时的影响非常大,他与薛福成、黎庶昌、张裕钊并立于曾国藩门下,被誉为“曾门四弟子”,而作为四弟子中唯一的...
· 桐城文化—桐城人物—汪志伊
汪志伊,字稼门,安徽桐城人。乾隆三十六年举人,充四库馆校对,议叙,授山西灵石知县。除徵粮扰累,刻木为皁隶书里分粮数,以次传递,民遵输纳。调榆次,迁霍州直隶州知州。代州民孟木成杀人,已定谳情实,其弟代呼冤,巡抚勒保檄志伊往按,平反之。承审者护前失,不决,命大臣临鞫,重违众议,志伊坚执与争,孟木成竟得免死。志伊以此负强项名。擢江苏镇江知府,调苏州,连擢苏松粮道、按察使。五十八年,迁甘肃布政使,调浙江。江、浙漕重积弊,由官吏规费多。志伊历任,皆先除规费之在官者,然后以次裁革,严设科条。嘉庆元年,以杭州、乍浦驻防营养赡钱三月未放,被劾,议降二级调用,诏以志伊平日操守尚好,加恩授江西按察使。二年,迁福建布政使,未数月,就擢巡抚。时海盗方张,仁宗於闽事特加意。志伊屡疏陈水师人材难得,请宽疏防处分,变通选补章程,副参以上,兼用本省之人;以下,两省通融拨用。又州县徵粮处分过严,升调要缺难得合例,请人地相需...
· 桐城文化—桐城人物—方以智
侯方域是复社四公子(冒辟疆,侯方域,陈贞慧,方以智)并称中才华最突出的,他的散文当时推为第一,但却也是唯一不能全节而终的。这自然是因为其他三公子的表现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比较才有鉴别。冒襄一生平平无奇,除了能文,能广为人知,确实是因为他大名鼎鼎的小妾董小宛。另外一位公子方以智,则是四公子中立场最坚定的一个,也是四人当中唯一参加过反清复明活动的人。方以智为复社领袖之一,毕生以气节、学问自许。他从小由母亲和姑姑一起抚养长大。姑姑方维仪是明大理少卿方大镇之女,姚孙棨之妻,少年寡居。方维仪颇有才气,是当时有名的女诗人。方以智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龙眠愚者、泽园主人、浮山愚者、宓山子、鹿起山人,桐城(在今安徽)人。少时参加复社活动,成为著名的四公子之一。方以智的父亲方孔炤任湖广巡抚时被杨嗣昌弹劾下狱,方以智怀血疏讼冤,方孔炤这才得释。一时传为佳话崇祯十三年(1640年)春,方以智中进士,选为庶吉士。...
· 桐城文化—桐城人物—陈所巨先生
陈所巨(1947、7——2005、9)1947年7月出生于安徽桐城乡村,2005年9月因癌症病逝于桐城。生前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编剧职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诗歌创作,兼写散文、小说等。一生著作颇丰,创作发表诗歌2000余首,散文小说等其他文学作品600余万字。作品被收入《中国新文艺大系》、《中华百年诗歌精华》、《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年文学名作文库》、《20世纪诗歌诗典》等各类诗歌选本,是我国新时期以来创作成就和贡献突出的诗人之一。出版诗集《乡村诗草》、《在阳光下》、《阳光·土地·人》、《玫瑰海》、《回声与岸》等五部,散文集《陈所巨旅行散文选》、《文都墨痕》,长篇小说《明宫奇冤》、《黑洞幽幽》、《父子宰相》等十余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