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桐城文化—名篇评注—数峰亭记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8
转发:0
评论:0
桐城文化—名篇评注—数峰亭记,余性好山水,而吾桐山水奇秀1,甲于他县2。吾卜居于南山3,距县治二十余里4,前后

余性好山水,而吾桐山水奇秀1,甲于他县2。吾卜居于南山3,距县治二十余里4,前后左右皆平岗,逶迤回合5,层叠无穷,而独无大山;水则仅陂堰池塘而已6,亦无大流。至于远山之环绕者,或在十里外7,或在二三十里外8,浮岚飞翠9,叠立云表。吾尝以为看远山更佳,则此地虽无大山,而亦未尝不可乐也。
出大门,循墙而东10,有平岗,尽处土隆然而高11。盖屋面西南12,而此地面西北,于是西北诸峰,尽效于襟袖之间13。其上有古松数十株,皆如虬龙14,他杂树亦颇多有。且有隙地稍低15,余欲凿池蓄鱼种莲,植垂柳数十株于池畔。池之东北,仍有隙地,可以种竹千个16。松之下筑一亭,而远山如屏17,列于其前,于是名亭曰“数峰”,盖此亭原为西北数峰而筑也18。计凿池构亭种竹之费,不下数十金19,而余力不能也,姑预名之20,以待诸异日。

[注释]

1吾桐:桐,指桐城。作者桐城人,故称桐城为吾桐
2甲:冠,超过。
3卜居:择地而居。卜,选择。
4治: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如府治、县治。
5逶迤:绵延曲折。   
6陂:池塘。指戴氏砚庄前的“清水塘”。堰:人工筑坝蓄水的小水塘、水渠。此指戴氏砚庄西冲的水渠。
7十里外:指十里外的县北投子山。
8二三十里外:指二三十里外的县西北的龙眠、碧峰、考老诸山。
9浮岚:山中浮动的雾气。飞翠:青山好像在飞动。
10循:顺着、依照。
11隆然:突起。
12面:朝,面向。
13效:致、到。“尽效”句:意谓西北诸峰,历历在望,好像都招到自己的襟袖之中了。
14虬龙:形状盘曲如龙。
15隙地:空闲的土地。
16个:株。
17远山如屏:远山排列像屏风一样。
18盖:发语词,用在句首。
19金:一两银子曰“一金”。
20姑:姑且、暂且。
[导读)
  戴氏仕进无望,大有归隐故园的意向。于是以自己十五年教书所得,约千两银子,委托友人赵良冶购田十五亩、筑新宅一区,叫做“砚庄”(今属桐城市孔城镇清水村)。
  不久,戴氏卜居南山岗,著书之余,登岗远眺,“西北诸峰”,历历在目,给予他无穷乐趣,于是提前预写了《数峰亭记》一文。
《数峰亭记》,全文共分两段。
  一段,写居南山岗,喜得闲看远山的乐趣。
  开篇明义,提出“余性好山水”,与山水有缘、与大自然有缘。接着叙述“山水奇秀,甲于他县”的桐城故乡。作者“卜居”的南山,“独无大山”,“亦无大流”,但是幸有“逶迤”的平岗,“环绕”的远山,能弥补自然环境的不足。接着作者便以浓墨重彩写出“看远山”的佳趣:“浮岚飞翠,叠立云表”,在读者面前展示一幅“远山”山水画卷。作者接受大自然的抚慰,感情和大自然和谐融合,从内心深处感到“此地虽无大山,而亦未尝不可乐也”,肯定了“看远山”的乐趣。
  二段,写拟构“数峰亭”,将营造幽雅怡人的佳境。
   先叙述宅东岗顶“隆然”,适宜建亭,再叙述岗顶“面向西北”,“于是西北诸峰,尽效于襟袖之间”。岗上已有“古松数十株”,盘曲苍劲;岗下“隙地”再“种竹千个”,清影摇风。作者尚恐不能极其清幽,拟在“隙地”上“凿池蓄鱼种莲。”、“植垂柳数十株于池畔”,精心谋划,拟营造一个幽雅怡人的环境。最后一句“余力不能也”“以待诸异日”,点出作者毕竟是“数十金”不能支付的寒士,空有一番宏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桐城文化—名篇评注—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人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人,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人,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
· 桐城文化—名篇评注—河墅记
江北之山1,蜿蜒磅礴,连亘数州,其奇伟秀丽绝特之区2,皆在吾县3。县治枕山而起4,其外林壑幽深,多有园林池沼之胜。出郭循山之麓5,而西北之间,群山逶逦6,溪水潆洄7,其中有径焉,樵者之所往来。数折而入,行二三里,水之隈8,山之奥9,岩石之间,茂树之下,有屋数楹10,是为潘氏之墅11。余褰裳而入12,清池湫其前13,高台峙其左,古木环其宅。于是升高而望,平畴苍莽14,远山回合,风含松问,响起水上。噫!此羁穷之人15,遁世远举之土16,所以优游而自乐者也,而吾师木崖先生居之。夫科目之贵久矣17,天下之士莫不奔走而艳羡之,中于膏盲,人于肺腑,群然求出于是,而未必有适于天下之用。其失者,未必其皆不才;其得者,未必其皆才也。上之人患之18,于是博搜遍采,以及山林布衣之士,而士又有他途,捷得者往往至大官。先生名满天下三十年,亦尝与诸生屡试于有司19。有司者,好恶与人殊,往往几得而复失。一旦弃去,专精覃...
· 桐城文化—名篇评注—游双溪记
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余邀左世琅一青,张若兆应宿,同人北山,观乎双溪。一青之弟仲孚,与邀而疾作,不果来。一青又先返。余与应宿宿张太傅文端公墓舍,大雨溪涨,留之累日,盖龙溪水西北来,将人两崖之口,又受椒园之水,故其会曰双溪。松堤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处于环中,以四望烟雨之所合散,树石之所拥露,其状万变。夜共一镫,凭几默听,众响皆人,人意萧然,。当文端遭遇仁皇帝,登为辅相,一旦退老,御书“双溪”以赐,归悬之于此楣,优游自适于此者数年乃薨,天下谓之盛事。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亟去”,蚤匿于岩窭,从故人于风雨之夕,远思文端之风,邈不可及。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于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导读]作者首先扼要交代了出游经过以及留宿双溪张英墓舍的缘由。由于“大雨溪张,留之累日”,故得以从容观赏双溪景色:“松堤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茂密的松树郁郁葱葱,苍绿色的山岩...
· 桐城文化—名篇评注—游碾玉峡记
去桐城县治之北六里许,为境主庙。自境主庙北行,稍折而东,为东龙眠。山之幽丽出奇可喜者无穷,而最近治、最善为碾五峡。峡形长二十丈。溪水自西北奔人,每往益杀,其中旁掐迫束,水激而鸣,声琮然,为跳珠喷玉之状。又前行,稍平,乃卒归于壑。旁皆石壁削立,有树生石上,枝纷叶披,倒影横垂,列坐其荫,寒人肌骨。予与二三子扪萝陟险,相扳联以下,决丛棘,芟秽草,引觞而酌。既醉,瞪目相向,恍惚自以为仙人也。噫!方余客勺园时,张君渭南为余言此峡之胜,因约与游。余神往,以不得即游为憾。今之游,渭南独不与,人生之会合,其果有常乎?桐虽予故里,然予以饥驱,方欲奔走四方,则其复来于此,不知在何?今未逾年遂两至,盖偶也,而独非兹山之幸与![导读]这是一篇游记。作者以深厚的感情,美了家乡碾玉峡这一自然胜景。第一段,交代了碾玉峡的位置。它处于县治之北,是靠近县城最秀丽的景点。第二段,写碾玉峡风景优异。先用“奔入”、“益杀”、“旁...
· 桐城文化—名篇评注—观披雪瀑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人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人,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人,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