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桐城文化—名家荟萃—戴名世罹难《南山集》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61
转发:0
评论:0
桐城文化—名家荟萃—戴名世罹难《南山集》,康熙四十八年(1709),戴名世在殿试中高中一甲第二名,即“榜眼”,官授翰林

  康熙四十八年(1709),戴名世在殿试中高中一甲第二名,即“榜眼”,官授翰林院编修。戴名世素喜放言高论,指斥朝政,臧否人物,朝中诸公皆畏其口,心存疑忌。康熙五十年,御史赵申乔参奏戴名世“妄窃文名,恃才放荡”,“私刻文集,肆口游谈,语多狂悖,逞一时之私见,为不经之乱道”。其直接证据就是戴名世门人尤云鄂于康熙四十年(1701)为其刊刻的《南山集》中所收《与余生书》。在这封信中,戴名世沿用了南明诸帝的年号。此外,书中还引述了同乡方孝标《滇黔纪闻》中有关南明的史实。康熙帝览奏,勃然大怒。他本就有“朕临御多年,每以汉人为难治”的感觉,现天下承平,正可借此整饬“异端”,以收监谤防口之效,遂下旨严查,时达两年之久,最后御裁:戴名世处斩,方孝标剖棺戮尸,凡为《南山集》作序、刊刻、贩卖者,均处流刑或入旗籍。此案株连数百人,为有清一代最大文字狱。自此,天下文人噤若寒蝉,避谈国事,以免招杀身之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桐城文化—名家荟萃—说戴名世
自古文人总是视自己民族的文化为自己生命的重要构成,不管历史如何变迁,总是守着自己尊奉的文化不放,甚至不惜性命地千方百计传民族文化于后世,奉孔子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为立身之铭,若曹子恒视文为“不朽之盛事”,这种思维和固执的精神害苦了历史上不少文人。有清一代桐城多出仕人,有方以智、方苞、张廷玉流的腾达飞黄,亦有戴名世辈的可悲厄运。以戴名世与方苞而言,俩人自康熙三十年在京师同贡于太学相识,其后近二十年,俩人交往甚密,在颠沛的生涯中,互为知音,于古文创作相与切磋亦相互推崇,并盛名于时。然而后来,在清统治者对汉族士大夫笼络与威压并举的政策下,一个飞黄腾达至君侧,一个蒙罪惨死于刀下,命运相迥,判若云泥,这是为何呢?这恐怕要从人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心态方面去找原因。明朝的覆亡震憾了汉族士大夫的心灵,使他们陷入沉痛的反思,对有明一代的政治、哲学重予检验和批判。他们或希望通过翊护程朱理学以挽救颓败...
· 桐城文化—名家荟萃—马其昶
马其昶(1855-1930),字通伯,晚号抱润翁,桐城派末期代表作家。少学古文辞,师事桐城派作家方存之、吴汝纶,其文日工。同治十三年(1874),由吴汝纶介绍,谒风池书院山长张裕钊,赋诗一首,庄谐杂出,谓"得之桐城者,宜还之桐城"。张大喜,赋诗为答,时年才21岁。其昶意气迈往,旁列众说,潜思求学,屡得新益。为文不逾桐城先辈所传之法,辑《桐城古文集略》,既而名且高。光绪二十一年(1895),授经安庆藩司署中。二十三年(1887),主讲庐江潜川书院。二十七年(1901),授经合肥李仲仙家。三十年(1904),力襄吴汝纶办学,出任桐城中学堂堂长。三十四年(1908),清迁招举人才。民国元年(1912),曾主安庆高等学堂。民国三年(1914)入都,简充京师大学堂教习。参与纂修清史。撰《桐城耆旧传》12卷,采录明清500年史这,900余人物,实桐城一重要文献。<BR>他30岁以前,以古文...
· 桐城文化—名家荟萃—[桐城派三祖]方苞简介
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年号望溪,安徽桐城人。苞自幼聪慧,24岁至京城,入国子监,以文会友,名声大振,被称为"江南第一"。大学士李光地称赞其文章是"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方苞32岁考取江南乡试第一名。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考取进士第四名。时母病回乡,未应殿试。后因给《南山集》作序案发,被株连下江宁县监狱。不久,解到京城下刑部狱,定为死刑。在狱中两年,仍坚持著作,著成《礼记析疑》和《丧礼或问》。康熙五十二年,因重臣李光地极力营救,始得康熙皇帝亲笔批示"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遂免死出狱,以平民身份入南书房作皇帝的文学侍从,后来又移到养蒙斋编修《乐律》,康熙六十一年,充武英殿修书总裁。雍正九年(1731年)解除旗籍,授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次年迁翰林院侍讲学士。雍正十一年,提升为内阁学士,任礼部侍郎,充《一统志》总裁。雍正十三年,充《皇清文颖》副总裁。清乾隆元年(...
· 桐城文化—名家荟萃—方苞因才脱祸
方苞与同邑戴名世交往甚密。他曾自言“从事朋游间颇得数人,其倜傥而不肯苟同于流俗者,则或庵王生(王源),潜虚宋生(戴名世)。”当戴名世刊《南山集》时,方苞欣然为之作序。康熙五十年(1711)《南山集》案发,戴名世被处腰斩,方苞亦受株连被打入刑部大狱,初拟定为“立决”。但他认为“朝闻道,夕死可也!”坦然自若,以待死之身,读书著书不辍。大学士李光地,一向对方苞推掖备至,当其初入狱时,即有心相救,又恐康熙帝正处盛怒之下,若竣言谏止,有触怒天颜之虞。两年后,事态稍平,一日,康熙帝叹息汪汾(系当时古文名家)病死,能为古文者甚少。李光地正一旁随待,乘机进言方苞能为古文,康熙帝说“联亦闻之”,遂朱笔批示:“戴名世案内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可召入南书房。"方苞因此免死出狱,编入汉中旗,后累官至礼部侍郎。清代文字狱至为酷烈,方苞能有惊无险地死里逃生,度过大难,实在是因其名闻天下,才华超卓使然。
· 戴名世与桐城派文学戴名世的作品有哪些
戴名世生活在顺治与康熙年间,是当时的文学大家,著有《南山集》等,戴名世的散文成就非常的高,戴名世是安徽桐城人,所以后来与同是安徽桐城人的方苞、刘大櫆、姚鼐三人一起被称为桐城派“四祖”,桐城派在清朝时期的文学成就是非常高的,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的巨大,桐城派可以说领导了清朝期间二百年的文流。戴名世塑像戴名世是桐城派的奠基人,堪称是桐城派的鼻祖。后来师事、私淑或膺服桐城派的作家,遍及全国19个省市总共计1211人,流传下来的桐城派作品达到了2000余种,纵横清代文坛200余年,延及近代。戴名世的作品之中充满了对丑恶社会现实的厌恶,同时也积极的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人性和自由的向往和追求,这一点实在是是非常值得称道的。但是戴名世生活在对钳制比较厉害的封建王朝,他有悖于王朝的“大逆”,只能是招来杀身之祸,这是戴名世的悲哀之处。从戴名世流传下来的282篇作品来看,戴名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属于思想内容健康向上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