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桐城文化—桐城掌故—六尺巷·父子宰相·和谐社会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60
转发:0
评论:0
桐城文化—桐城掌故—六尺巷·父子宰相·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新型的邻里关系,几百年前的古人们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

  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新型的邻里关系,几百年前的古人们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表率——

  桐城“六尺巷”,位于市区西后街与五亩园之间。巷道南侧原为清朝大学士张英府邸,北边为一方姓人家。张英在京居官期间,家人修治府第,因地界不清,与邻居方家发生争执,告到官府。插一句,这事儿要搁现在,其实就是土地产权不清,要是那时候要实产证制度就好了。因双方都是高官望族,县令不敢贸然断决。张英接读家信,得知事情原委,便赋诗寄归,诗云:

一纸书来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遵嘱立即让出三尺土地,以示不再争执。方氏感其义亦让三尺,故成六尺巷。此事传为佳话,至今不绝。

图为六尺小巷。


  六尺巷原貌已不复存在,1999年,桐城市政府拨款在其遗址上复原了一条象征性巷子,属于现代化的产物。



  在这个故事中,人们都在称颂张英大学士的高尚品格,“懿德流芳”是给他的最高褒奖。



  后人们不管是出于纪念还是旅游的目的,将这个古老的故事镌刻在屏风上。



  老子的名气不如儿子的名气大。作为老子,也应该欣慰。

  张英(1637~1708)与张廷玉(1672~1755)号称父子双宰相,张廷玉是康雍乾三朝重臣,上书房行走,是个副总理,称为宰相还是当之无愧。其父张英康熙三十八年十一月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充其量就是个书记处书记,虽可称为中央领导同志,但离宰相还差了一些。



  我们在这条小巷中努力地寻找张氏父子当年的留风。

  《周礼》记载,“五家为邻,四邻为里。”邻里关系作为乡土社会的地缘关系,是社会结构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

  网络时代,家家户户搬进了社区,其构成发生了变化,新的社区主要由陌生人构成,邻里关系变成了形式上的靠近,也就是地理上靠近的关系。但实际情况是人们之间不认识,心理上不亲切,能互动的就更少。在城市里建设新的社区时,考虑到的是让人住进去,而没有考虑如何真正地让人们融合在一起。

  老社区里也住进了许多外面的人,他们进入社区后变成了陌生群体,没有太强的动力和热情与社区里的其他群体进行交往。这些因素使邻里关系变得更加疏远了。

  我们对于六尺巷的守望,近乎于对“远亲不如近邻”的渴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桐城文化―桐城掌故―六尺巷・父子宰相・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新型的邻里关系,几百年前的古人们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表率――桐城“六尺巷”,位于市区西后街与五亩园之间。巷道南侧原为清朝大学士张英府邸,北边为一方姓人家。张英在京居官期间,家人修治府第,因地界不清,与邻居方家发生争执,告到官府。插一句,这事儿要搁现在,其实就是土地产权不清,要是那时候要实产证制度就好了。因双方都是高官望族,县令不敢贸然断决。张英接读家信,得知事情原委,便赋诗寄归,诗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遵嘱立即让出三尺土地,以示不再争执。方氏感其义亦让三尺,故成六尺巷。此事传为佳话,至今不绝。图为六尺小巷。六尺巷原貌已不复存在,1999年,桐城市政府拨款在其遗址上复原了一条象征性巷子,属于现代化的产物。在这个故事中,人们都在称颂张英大学士的高尚品格,“懿德流芳”是给他的最高褒奖。后人们不管是出于纪念还是旅游的...
· 桐城文化—桐城掌故—桐城掌故之传说
婆媳塘桐城有句歇后语:婆媳塘的水——清浑照人心。城南七里的魏家嘴,有一口水塘,相传从前有户王姓人家住在塘边。王某去世后,王妻虽年逾四十,但仍姿色媚人,能说会道,善弄风骚,常与小伙子打情骂俏。媳妇为一教书先生之女,文静端庄,勤劳贤惠。她谨遵父教,天天起早摸黑,*持家务,下田劳动,但对婆婆的伤风败俗行为十分厌恨。婆婆深知媳妇对自己不满,便时常找岔子跟媳妇作对,婆媳之间的予盾日益加深。一天,婆婆见儿子、媳妇下地劳作,家中无人,便约其侄子来家。两人正在调情时,不料媳妇中途回家烧水沏茶。婆婆和其侄子见丑事败露,决意一不做,二不休,合谋陷害媳妇,以保全自己。她从媳妇的箱柜中找出媳妇出嫁时娘家堂姐所赠的罗帕,交给侄子,赖为媳妇给的情物,尔后在儿子面前添油加醋地诉说一番。媳妇明知是这对奸夫的蓄谋陷害,却无法说得清楚。为证明自己的清白,洗刷冤屈,她头也不回地走出大门,到塘东头投水自尽。恶婆见丑事败露,也到塘...
· 桐城文化—桐城掌故—桐城掌故之民俗
拉饭习俗旧时桐城山区少水田,粮食以小麦、玉米、山芋等为主,大米显得珍贵。山里人待客热诚,每逢客至,总要热情劝客人多吃饭,长此以往,相沿成拉饭习俗。解放后,随着山区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拉饭不再是仅仅让客人吃饱肚子,而已成为一种逗乐行为。大凡家里来有贵客,特别是新亲、稀客,一般都要极力劝饭,甚至抛饭取乐。席间不兴劝酒,极力劝饭。劝饭者多为姑娘、小媳妇们,她们不仅巧言善劝,且有一手抛饭绝活。不管客人如何防备,她们都能趁客人一不留心的瞬间,于一米开外处将饭准确地抛入客人碗中。按乡俗,盛在碗里的饭一般不能剩留,客人既要吃掉碗里的饭,又要时时提防再有饭抛来。抛与防之间,斗智斗巧,场面十分热闹有趣。除山区外,县内不少乡村也有拉饭习俗,但仅在招待新姑爷的宴席上拉饭。新姑爷初到丈人家,村里姑娘、嫂子们轮番盛饭,硬要新姑爷吃下去。碗里上为米饭,下为辣椒糊,往往辣得新姑爷大汗淋漓,连声告饶,以此为乐。乡村宴规宴...
· 桐城文化―桐城掌故―“桐城歌”
1、《火亮虫,夜夜飞》:火亮虫,夜夜飞,爹爹叫我捉乌龟。乌龟没有长毛,爹爹叫我扯毛桃;毛桃没有开花,爹爹叫我扯黄瓜;黄瓜没落地,爹爹叫我去唱戏;唱戏没搭台,爹爹叫我去爬柴;爬柴不够爹爹烧,爹爹把我头上打一个包。我跟奶奶讲(感),奶奶把我头打一个眼(俺)......2、《小麻鸡,上草堆》:小麻鸡,上草堆。爹爹驮棍子打,奶奶烧水泡麻鸡。爹爹吃(七)肉(育),奶奶啃骨,儿子喝汤,媳妇闻香。小伢小伢你莫哼,锅里还有一块小鸡肫,拿去和你(恩)小姑俩个人分。吃半边,留半边,留给奶奶床里边。老猫含(扛)到踏板上,老鼠含(扛)到屋檐边,老哇叼到树头尖。奶奶好吃(七)哭三天,眼(俺)睛哭之灯盏大,嘴巴哭之歪半边。(踏板:床前放鞋的隔板;老哇:乌鸦)3、《肚子痛》:肚子痛,找老盛;老盛不在家(ga),找老张;老张家(ga)里起着火,不找旁人就找我......4、《小女伢节韶撩撩》小女伢节韶撩撩,蚂英子夹(嘎)...
· 桐城文化—桐城掌故—“桐城歌”
1、《火亮虫,夜夜飞》:火亮虫,夜夜飞,爹爹叫我捉乌龟。乌龟没有长毛,爹爹叫我扯毛桃;毛桃没有开花,爹爹叫我扯黄瓜;黄瓜没落地,爹爹叫我去唱戏;唱戏没搭台,爹爹叫我去爬柴;爬柴不够爹爹烧,爹爹把我头上打一个包。我跟奶奶讲(感),奶奶把我头打一个眼(俺)......2、《小麻鸡,上草堆》:小麻鸡,上草堆。爹爹驮棍子打,奶奶烧水泡麻鸡。爹爹吃(七)肉(育),奶奶啃骨,儿子喝汤,媳妇闻香。小伢小伢你莫哼,锅里还有一块小鸡肫,拿去和你(恩)小姑俩个人分。吃半边,留半边,留给奶奶床里边。老猫含(扛)到踏板上,老鼠含(扛)到屋檐边,老哇叼到树头尖。奶奶好吃(七)哭三天,眼(俺)睛哭之灯盏大,嘴巴哭之歪半边。(踏板:床前放鞋的隔板;老哇:乌鸦)3、《肚子痛》:肚子痛,找老盛;老盛不在家(ga),找老张;老张家(ga)里起着火,不找旁人就找我......4、《小女伢节韶撩撩》小女伢节韶撩撩,蚂英子夹(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