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徽文化—徽学—徽州文书的留存及抢救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07
转发:0
评论:0
徽文化—徽学—徽州文书的留存及抢救,   徽州文书是徽学这门学科得以成立的前提与条件之一。其大规模的发现并获得确认是

    徽州文书是徽学这门学科得以成立的前提与条件之一。其大规模的发现并获得确认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事,被誉为是20世纪中国文献史上继甲骨文、汉晋简帛、敦煌文书、明清档案之后的第五大发现。研究徽学首先就要对徽州文书的总体情况有所了解和掌握。这里,笔者以自己最新掌握的资料及长期在徽州生活、工作的体验与调查,就徽州文书留存的数量及抢救问题,谈一点看法。
  徽州文书留存至今的数量到底有多少?据最新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收藏编纂《徽州文书类目》一书(黄山书社2000年10月版)的前言推测“流传至今的徽州文书的总数当不会少于20万件。”这一推测,指的是“流传至今”的徽州文书总数;而周绍泉先生发表在《历史研究》2000年第一期上的《徽州文书与徽学》一文则估计“已被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收藏的徽州文书,以卷、册、张为单位计算,恐怕不下20余万件。”这一估测,指的是“已被”“收藏”的徽州文书总数。两个都是估测,数值相同,所指却不一样,必然存在歧义。
  实际上,关于徽州文书数量的问题,笔者认为至少有五个层次的概念需要区分:
  其一,徽州文书本身的数量。这是指历史上所有真实形成的徽州文书的数量全部,可以说它数量之巨大是今人乃至后人永远都无法统计与估测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其数量远远大于以后留存和已发现的数量。
  其二,留存下来的徽州文书数量。这是指经过了多少年的风风雨雨而被徽州人一代代地保存、保护下来,至今还客观存在的徽州文书的数量,它们有的已被发现,有的还未被发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它的数量必然大于已发现了的和已收藏的数量。<br>
  其三,能够发现的徽州文书数量,它包括已发现和尚待发现两种情况。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即能够发现的徽州文书的数量总是要大于已发现和已收藏的数量。
  其四,已发现的徽州文书数量。这又包括过去已发现的和新发现的两种。所谓过去已发现的徽州文书往往是指已发现且已被登记收藏的文书,它的数量应该说是比较确定的;而所谓新发现的徽州文书则是指暂时还没有被收藏单位登记收藏但已获得社会确认其存在的文书,它的数量尽管还不能十分确切具体,但也能大致确定。可以肯定,已发现的徽州文书的数量必定是大于已收藏登记及公布的徽州文书的数量。
  其五,已收藏登记和公布的徽州文书数量,这又包括组织结构的收藏登记和民间个人的收藏公布两种情况。被一些组织结构收藏登记的文书,其数量是明确的;个人收藏的文书,只要其公布,数量也应该明确。因此,在以上五个徽州文书数量的概念中,只有这个概念的数量理论上最为确定,但数值量也最小。
  那么,到底至今还留存的徽州文书数量是多少呢?
  笔者认为,徽州文书留存至今的实际数值是远超过20万件的。首先,就已发现的徽州文书看,其数量除了我们已知的有20万件左右外,近几年来新发现的还在不断涌现。依笔者的估测,这些新发现的徽州文书的总数当不少于5万件。因此,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徽州文书的数量实际已达到不少于25万件。其次,就能够发现的徽州文书看,目前还散落在民间的数量还十分可观。它主要有三种分布:第一,一些个人收藏者收藏有不少徽州文书而没有公布。据笔者的调查及掌握的情况估测,目前收藏规模超百件的个人收藏者所收藏的徽州文书总数当在2-3万件左右。此外,黄山市作为一个有国际性影响的重要旅游城市,每年有大量的海内外游客,他们在徽州民间还购走部分徽州文书,其数量多少不得知。第二,一些社会商贩手上拥有不少文书。据笔者的估测,至少是至本文发稿时止,这些文书的数量当在万件以上,不知以后花落谁家。第三,到目前为止还藏在文书户主家里的文书数量当最大,保存较为完好、可资研究利用的,至少的估计也还有7-10万件。这些文书的归宿,一部分是徽州人自己要留住,至少原件永远留在民间;大部分恐怕还是要流落出来,不知飘向何方。总之,依笔者所见,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徽州文书的数量当至少不下于25万件;还散落在民间、可资研究利用的徽州文书又该有10-13万件,两者相加就是35-38万件,35—38万件,这是不是徽州文书在今天的全部留存,无法肯定,但至少是理论上我们可以发现的徽州文书的数量上下限,由之,也可知徽学这门学科得以成立的基础厚实。
  已经发现的徽州文书是我们可资利用和研究的珍贵历史资料,它们大多都已得到妥善的保存与保护。而大量散落在民间的徽州文书,境遇却十分令人担忧。一方面,它们由于得不到保护,正在遭受自然和人为的损耗、损坏,许多已失去研究利用的价值。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关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徽州文书大量流入市场,被一些人贩买贩卖,其后果:第一,文书大量流失,应有的归宿和地位得不到实现。第二,破坏了徽州文书本身就具有的整体归户性。原本是统一一户的文书,卖者总是要挑选分开卖,而买者又总是要挑捡几件的买,整体性破坏,归户性丧失,从而使文书的研究价值大大降低。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现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微文化―徽学―徽州文书的留存及抢救
徽州文书是徽学这门学科得以成立的前提与条件之一。其大规模的发现并获得确认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事,被誉为是20世纪中国文献史上继甲骨文、汉晋简帛、敦煌文书、明清档案之后的第五大发现。研究徽学首先就要对徽州文书的总体情况有所了解和掌握。这里,笔者以自己最新掌握的资料及长期在徽州生活、工作的体验与调查,就徽州文书留存的数量及抢救问题,谈一点看法。徽州文书留存至今的数量到底有多少?据最新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收藏编纂《徽州文书类目》一书(黄山书社2000年10月版)的前言推测“流传至今的徽州文书的总数当不会少于20万件。”这一推测,指的是“流传至今”的徽州文书总数;而周绍泉先生发表在《历史研究》2000年第一期上的《徽州文书与徽学》一文则估计“已被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收藏的徽州文书,以卷、册、张为单位计算,恐怕不下20余万件。”这一估测,指的是“已被”“收藏”...
· 徽文化―徽学―徽学与徽州
[摘要]徽学即徽州学。徽州,是徽学的命,徽学的魂,徽学的根。离开徽州,徽学必将丧其命,丢其魂,断其根。徽学即徽州学,它是以徽州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徽州是一个历史的地理的文化单元。徽州文化是中华文化大系统中的区域性文化,研究对象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徽学是一门区域性的学科。徽州区域社会是中国封建的农村社会,宋元以来,特别是明清民国中央政府的一系列土地赋税制度政策,在这一区域得到了忠实的贯彻执行,并留下了丰富的贯彻执行的原始性的文书档案材料。因此,深入研究解剖徽州区域这个个别,将清晰地揭示出中国宋元以来特别是明清民国中国封建农村社会的一般。徽州区域社会是以宗族制度为社会基础,自觉地以朱子之学为指导思想,高度重视教育,极力培养族人读书,儒贾仕三结合,以科举仕途谋求高官为最高价值追求目标,用以扩大宗族的社会地位和政治特权。这是徽州区域社会的精神理念,那些“父子尚书”、“一门八进士”、“连科三殿...
· 微文化—徽学—徽学与徽州
[摘要]徽学即徽州学。徽州,是徽学的命,徽学的魂,徽学的根。离开徽州,徽学必将丧其命,丢其魂,断其根。徽学即徽州学,它是以徽州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徽州是一个历史的地理的文化单元。徽州文化是中华文化大系统中的区域性文化,研究对象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徽学是一门区域性的学科。徽州区域社会是中国封建的农村社会,宋元以来,特别是明清民国中央政府的一系列土地赋税制度政策,在这一区域得到了忠实的贯彻执行,并留下了丰富的贯彻执行的原始性的文书档案材料。因此,深入研究解剖徽州区域这个个别,将清晰地揭示出中国宋元以来特别是明清民国中国封建农村社会的一般。徽州区域社会是以宗族制度为社会基础,自觉地以朱子之学为指导思想,高度重视教育,极力培养族人读书,儒贾仕三结合,以科举仕途谋求高官为最高价值追求目标,用以扩大宗族的社会地位和政治特权。这是徽州区域社会的精神理念,那些“父子尚书”、“一门八进士”、“连科三殿...
· 徽文化—徽学—徽州文化的来源
当然,严格意义上的"徽州文化"概念与"徽州历史文化"概念是不同的,后者的外延更为广阔,而前者只是后者发展的一个阶段。我们要清晰"徽州文化"的概念,了解徽州历史文化的过去及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徽州历史文化应是指所有发生、存在于徽州地域内的文化,它渊源流长,其发展至少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早期江南越文化阶段,时间当为从远古至春秋战国。徽州早期生活的是越人,越人一般是指那些善于使用"这种劳动工具的人的群体,他们是由华夏的炎黄族系和东夷的太少嗥族系中分离出来的,最初生活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后与炎黄、东夷部落争斗,形成大小不一、互不相属?百越"部落。徽州大地上的越人是属于哪一支越,目前还难考,但他们在徽州土地上生活并创造了文化这是肯定的。我们考察徽州历史文化的发展就是把徽州历史文化从母体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分离出来。从目前我们已掌握的材料以及众多徽州新石器时代遗址如新洲遗址、下冯塘遗址、桐子山遗址,...
· 微文化—徽学—品读徽州民居窥视徽州文化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难怪有人说:要了解中国古代帝王生活到北京,要了解中国明清平民生活到徽州。徽州昌盛百年的水路码头、交通要津,是中国商业的发源地。类似于长城建筑风格的新安古道,是徽商往返徽州的必经之道。江南不可无山,有了山,视野里就有了动感和韵律;江南不可无水,有了水,天地间就多了灵气和节奏。远处的群山如墨如黛,近处的民居青瓦白墙,错落有致,还有辛勤的农夫点缀其间,宛如置身在一幅写意的山水画长卷里徜徉。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诗句。登上游船,泛舟江上,清澈的水面形成一面明镜,两岸微山的倒影历历在目,连艄公也很不情愿地去打破它的宁静与平和。这仿佛是一个凭吊的季节,天空里飘着缠绵的春雨,徽州也带着几分惆怅,几分伤感。那麻石铺地的老街古埠,那漫山遍野的贞节牌坊,和靠着天井透着几丝光线的老民居和祠堂,都让思绪久久不能平静。信步走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