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微文化—徽学—一个思考者眼里的徽州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97
转发:0
评论:0
微文化—徽学—一个思考者眼里的徽州,  两年前的深秋,我与赵焰结伴同游徽州,到西递已是暮色苍茫时。白天的喧嚣与纷杂像

   两年前的深秋,我与赵焰结伴同游徽州,到西递已是暮色苍茫时。白天的喧嚣与纷杂像潮水般地退去,一种古意盎然,绵长悠远的韵味不经意地在村前庄后弥漫开来。晚上,我们就投宿在一栋老宅里。庭院深深,曲廊回转,赵焰执意要住在二楼的一间厢房里,那里面有一张雕花画梁的徽式老床,像个小房间。夜半时分,风携着秋雨不期而至,豆大的雨滴有节奏地敲打着黑色的方瓦,更衬出夜之深沉与寂静。大床的床板很硬,赵焰辗转侧翻不停。我们知道,他一定是又是在为《思想徽州》长醒不眠吧。

    终于有了结果,《思想徽州》近日问世了。一如作者平日的低调作风,赵焰认为只是一本文化随笔而已。书海浩瀚,大约也泛不起几丝涟漪。的确,这几年来,写徽州的书太多了:大部头的丛书,小开本的游记;溯源、解读、记叙、考证、述略……林林总总,眼花缭乱,汗牛充栋。此书在出版前,我曾断断续续地读过其中的大部分篇章。也许我是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徽州土著",阅读时那种形而上或形而下的相通常使我愉悦不已,这种感觉当年在读叶显恩先生的《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与王振中先生的《夕阳残照徽州梦》时也曾有过。前者是一本几十万字的学术专著,后者则是一篇类似文化散文的文章。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把握住了徽州的某种内核、或者称之为"精、气、神"的东西。赵焰也是"该出手就出手",一下子就铺陈出洋洋洒洒十几篇"徽文章"。从"最后的翰林"许承尧到"清明"的胡适;从《书院春秋》到《婺源随想》,挥笔便抖落诸多风雅,惯看秋月春风。

    《思想徽州》对徽州的拿捏是相当准确的。作者在徽州的生活经历无疑使该书在感性的层面上显得亲切与平和。他幼年行走在曲折幽静的渔梁街,"自己清脆的足音就像啄木鸟在用尖喙撞击树干"。这声音,或许就开启了对徽州某种天问式的思考;仰望老屋"四水归堂"的天井里露出的那方蓝天,大概也能激发出关于这块土地的缕缕遐想……。该书是对徽州文化的一次有选择的解读,赵焰对史料的摄取并无新颖之处,由于观点的独到,却又使全书流溢着一种"且听新翻杨柳枝"的气韵。我以为,《徽州人》是全书写得最有光彩的篇章。这方水土曾是避难离祸的世外桃源,多少高贵的种子撒落在此,斗转星移,长成了青山绿水间的寻常人家。他们聚族成村,耕读经商,诗书传家,形成了独特的人格与气质:外表谦和,骨子里却充满了倨傲和提防;低调处事,做的永远比说的多;入世很深,洞若观火,却没有玩乾坤于鼓掌之上的王者之气。竹山书院正壁有一副对联:竹解心虚、学然后知不足;山由篑进、为则必要其成。,既无"唯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张扬与霸气,亦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胸襟与气魄,徽州人的人生境界大抵如此。没有了阔大的人生走向和终极关怀,内敛便成了保守,守拙就落为平庸,而节俭则滑向了吝啬。作者无不叹息地写道:后期的徽州人,很难有轻灵之气,既难产生超凡脱俗的陶渊明,也难产生愤世嫉俗的八大山人,整体变得实在而功利。这多少也印证了在当下徽州这块土地上,难见舞风弄潮的大贾巨商。徽州人是要走出去的,哪怕是"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走出大山,便是鲲鹏扬翼,长风鼓帆,成就一番事业。

    尽管《思想徽州》文字轻灵、飘逸,但并没有减弱该书理性思考的深沉与厚重。无论是《历史的隐痛》对王直的评述,还是《何处是归园》对赛金花生前身后的论及,乃至《婺源随想》中对一个小村落的观察,无不烁闪着作者潜心思考的光芒。这种思考是独立的、自我的、深入的,而非人云亦云的随波逐流。有了这种坚守,因而也就有了扬弃与反省的力度。这一可贵之处,在《徽商之路》里表现的尤为明显。"成也好儒、败也好儒",当价值观和理念已经承载不了财富的积累,缺乏坚定的内心力量和坚定的商业人格,逃避和退让就成了必然的选择。徽商大把大把的银子,没有催生蒸汽机、光与电,却衍化为青山绿水间的牌坊祠堂、古居楼阁;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泛黄的族谱、典籍、字画。那些盛极一时的徽商们就这样慢慢黯淡了。他们如流星一般,在天宇上划过一道道闪亮的痕迹,然后就一切归于沉寂。"吃在杭州、玩在苏州、死在徽州",安静的徽州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坟场,埋葬着无数归根的幽灵。尽管已是热风拂拂的初夏,读到这些文字,我和作者一样,透彻着一种入骨的悲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徽文化―徽学―一个思考者眼里的徽州
两年前的深秋,我与赵焰结伴同游徽州,到西递已是暮色苍茫时。白天的喧嚣与纷杂像潮水般地退去,一种古意盎然,绵长悠远的韵味不经意地在村前庄后弥漫开来。晚上,我们就投宿在一栋老宅里。庭院深深,曲廊回转,赵焰执意要住在二楼的一间厢房里,那里面有一张雕花画梁的徽式老床,像个小房间。夜半时分,风携着秋雨不期而至,豆大的雨滴有节奏地敲打着黑色的方瓦,更衬出夜之深沉与寂静。大床的床板很硬,赵焰辗转侧翻不停。我们知道,他一定是又是在为《思想徽州》长醒不眠吧。终于有了结果,《思想徽州》近日问世了。一如作者平日的低调作风,赵焰认为只是一本文化随笔而已。书海浩瀚,大约也泛不起几丝涟漪。的确,这几年来,写徽州的书太多了:大部头的丛书,小开本的游记;溯源、解读、记叙、考证、述略……林林总总,眼花缭乱,汗牛充栋。此书在出版前,我曾断断续续地读过其中的大部分篇章。也许我是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徽州土著",阅读时那种形而上或...
· 微文化—徽学—徽学与徽州
[摘要]徽学即徽州学。徽州,是徽学的命,徽学的魂,徽学的根。离开徽州,徽学必将丧其命,丢其魂,断其根。徽学即徽州学,它是以徽州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徽州是一个历史的地理的文化单元。徽州文化是中华文化大系统中的区域性文化,研究对象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徽学是一门区域性的学科。徽州区域社会是中国封建的农村社会,宋元以来,特别是明清民国中央政府的一系列土地赋税制度政策,在这一区域得到了忠实的贯彻执行,并留下了丰富的贯彻执行的原始性的文书档案材料。因此,深入研究解剖徽州区域这个个别,将清晰地揭示出中国宋元以来特别是明清民国中国封建农村社会的一般。徽州区域社会是以宗族制度为社会基础,自觉地以朱子之学为指导思想,高度重视教育,极力培养族人读书,儒贾仕三结合,以科举仕途谋求高官为最高价值追求目标,用以扩大宗族的社会地位和政治特权。这是徽州区域社会的精神理念,那些“父子尚书”、“一门八进士”、“连科三殿...
· 微文化―徽学―徽州文化的来源
当然,严格意义上的"徽州文化"概念与"徽州历史文化"概念是不同的,后者的外延更为广阔,而前者只是后者发展的一个阶段。我们要清晰"徽州文化"的概念,了解徽州历史文化的过去及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徽州历史文化应是指所有发生、存在于徽州地域内的文化,它渊源流长,其发展至少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早期江南越文化阶段,时间当为从远古至春秋战国。徽州早期生活的是越人,越人一般是指那些善于使用"这种劳动工具的人的群体,他们是由华夏的炎黄族系和东夷的太少嗥族系中分离出来的,最初生活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后与炎黄、东夷部落争斗,形成大小不一、互不相属?百越"部落。徽州大地上的越人是属于哪一支越,目前还难考,但他们在徽州土地上生活并创造了文化这是肯定的。我们考察徽州历史文化的发展就是把徽州历史文化从母体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分离出来。从目...
· 微州文化—徽州文学—微州文化—徽州文学—(2)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更趋火热,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徽州位于黄山脚下,古称新安,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建徽州府,遂得名。范围包括今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及黄山区的一部分,以及现属于安徽省宣州地区的绩溪县、属于江西省的婺源县。徽州社会和文化是在南宋以后崛起,明清时达到鼎盛与繁荣,清末以后衰退的。历史上有纷呈的学派与流派,内容几乎涵括文化的所有领域。其文风昌盛、教育发达、人才辈出,自宋至清,徽州共建有书院、精舍等260多所;社学明初有462所,...
· 微文化—徽学—品读徽州民居窥视徽州文化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难怪有人说:要了解中国古代帝王生活到北京,要了解中国明清平民生活到徽州。徽州昌盛百年的水路码头、交通要津,是中国商业的发源地。类似于长城建筑风格的新安古道,是徽商往返徽州的必经之道。江南不可无山,有了山,视野里就有了动感和韵律;江南不可无水,有了水,天地间就多了灵气和节奏。远处的群山如墨如黛,近处的民居青瓦白墙,错落有致,还有辛勤的农夫点缀其间,宛如置身在一幅写意的山水画长卷里徜徉。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诗句。登上游船,泛舟江上,清澈的水面形成一面明镜,两岸微山的倒影历历在目,连艄公也很不情愿地去打破它的宁静与平和。这仿佛是一个凭吊的季节,天空里飘着缠绵的春雨,徽州也带着几分惆怅,几分伤感。那麻石铺地的老街古埠,那漫山遍野的贞节牌坊,和靠着天井透着几丝光线的老民居和祠堂,都让思绪久久不能平静。信步走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