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文化—徽学—安徽作家与新时期文学的崛起(三)
这些文章先后对“三突出”、“三陪衬”、“根本任务论”、“反真人真事论”、“主题先行论”及所谓的“文艺黑线专政论”、“黑八论”等的文艺理论、文艺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这里要特别指出李文群(苏中)和雨东(段儒东)两位批评家针对当时文艺界思想混乱现状而发表的两篇文章。李文群的文章《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安徽文艺》1977年7期),针对上海某大报发表的《评反革命两面派姚文元》的长篇论文在立场、立论和例证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错误,指出不能用“”的观点批判“”,不能为批判姚文元而拉上一批优秀作家陪其挨批,更不能把姚文元仅仅定性为追随别人的两面派、墙头草,不能在拨乱反正中。此文被视为新时期文学崛起之时的第一篇争鸣之文。雨东的文章《一个值得注意的原则问题》(《文艺报》1982年5期),针对《时代的报告》杂志发表的一组混乱了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区别,从而抹煞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历史意义的文章,做出了针锋相对的批评,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与广泛的讨论。
检索当时全国报刊发表的这一类文章,可以进一步证明:在新时期文学崛起之初,安徽的理论界走在全国的最前列,他们以其尖锐的批判,为新时期文学的崛起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二、文学创作的贡献
作为的意识形态附庸的文艺理论,曾经是文学最高的立法者。它最可怕的危害,是把古今中外的文学彻底摧毁之后,再打造出一种完全政治化、军事化直至妖魔化的文学作品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将文学异变为阴谋文学。理论批评对“阴谋文艺”及其文艺理论的批判,与整个社会的思想革命的方向和要求一致,既是对“阴谋文艺”及其文艺理论的否定,更是对一个文学时代的葬送。这样就为文学创作突破政治的禁忌、思想的禁区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也许是压抑太久的缘故,一旦找到了突破口,沉潜于无言的文学便喷发而出而迅速崛起了。
如同理论批评一样,在文学创作方面,安徽作家也是直奔潮头。小说创作方面的祝兴义、鲁彦周、张弦、刘克、肖马、曹玉模、石楠、张锲等作家,诗歌创作方面的公刘、梁小斌、严阵、韩瀚、刘祖慈、张万舒、梁如云等诗人的作品相继轰动全国或影响文坛,并产生了群体效应。这些作家的作品在突破文学禁区、拨乱反正、反对现代迷信、推动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是安徽作家以它卓越的成就为新时期文学的崛起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其标志有四:其一,在新时期文学崛起阶段,安徽作家获全国性文学大奖的人数之众、作品之多,在全国尤为突出。祝兴义的《抱玉岩》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获1977-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一等奖,该小说被改编成电影上映后引起轰动,并获得金鸡奖和百花奖;张弦的《记忆》和《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分别获1979年和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首届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新诗奖(1978-1980年),在全部获奖的34人中,安徽就占了6人,位列第一名的是张万舒的《八万里风云录》,依次是公刘的《深思》、梁如云的《湘江夜》、韩瀚的《重量》、梁小斌的《雪白的墙》、刘祖慈的《为高举的和不举的手臂歌唱》;公刘的诗集《仙人掌》获首届全国新诗(集)奖(1979-1982年)一等奖。
其二,在新时期文学崛起阶段,安徽作家创作了众多在文坛产生了轰动与广泛影响的优秀作品,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优秀之作只有一部分获得了全国性文学大奖,与获得全国性文学大奖处于相同水平,甚至高于获奖作品的优秀之作,至少还有祝兴义的《杨花似雪》、刘克的《飞天》《康巴阿公》《古碉堡》、张弦的《挣不断的红丝线》、曹玉模的《桂花庵来信》、肖马的《钢锉将军》、石楠的《张玉良传》(后改为《画魂》)、张锲的《改革者》等小说;公刘的多首“归来的歌”、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韩瀚的《虫豸之类》等诗歌。
其三,在构成文学主潮的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朦胧诗以及“归来诗人”等文流和文学流派的代表性作家中,都有安徽作家,如伤痕小说、反思小说的代表性作家鲁彦周、张弦、刘克、祝兴义,朦胧诗派代表性诗人梁小斌,“归来诗人”公刘。
其四,以人性的审美的叙写接通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或以批判的反思的叙写蕴含人道主义精神。安徽作家在这一阶段的创作,无论是以批判现实、反思历史为主旨的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朦胧诗,还是极力彰显变革意识,以确立“现代化”与“社会变革”合法性的改革小说,或是“归来诗人”的“归来的歌”,究其质,都属于批判现实主义这一大的文学范畴。在五四新文学中发展起来的批判现实主义已经凝定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传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安徽作家一直关注现实,持守现实主义,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中,由于文学与现实、历史、人性的负面价值取一种对抗的态度,故作家们不约而同地直取批判现实主义这种最有效的文学形式。这种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足踏厚实的大地,心系中国的现实、人生,也时常作新潮先锋的营构,形成了于人性、审美的叙写中传达出强烈的现实批判和深刻的历史反思的旨意,或于批判、反思的叙写中蕴含着向善向美的人性内容的特色。这种文学特色,在小说家鲁彦周、张弦、刘克、祝兴义和诗人公刘、梁小斌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走进安徽作家
新时期文学崛起阶段,最能体现安徽作家创作成就与特色的作家,无疑是小说家鲁彦周、张弦、刘克、祝兴义和诗人公刘、梁小斌。其中,又以鲁彦周最具代表性,说得夸张一点,走进了鲁彦周,也就等于走进了安徽新时期文学。此外,我还要走进另一位特殊性的作家,他就是新时期文学初期以独标高格的创作震惊文坛,如今被文坛渐渐遗忘的作家刘克。走进他,既是为了唤醒文学史的记忆,更是为了显示安徽作家的另一份独特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