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徽文化—徽学—安徽作家与新时期文学的崛起(一)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9
转发:0
评论:0
徽文化—徽学—安徽作家与新时期文学的崛起(一),新时期文学的崛起新时期文学的崛起,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开始。新时期文学特指文

新时期文学的崛起
新时期文学的崛起,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开始。
新时期文学特指终结之后,从197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的文学。而新时期文学的崛起,特指一个阶段的文学,即指新时期文学初期,大约从1977-1983年由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和部分新潮文学共同创造的第一个文学高潮。
正是这一阶段的文学,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的崛起。崛起时期的文学为整个新时期文学,乃至21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来浪潮般向前涌进的文学的所有发展,几乎都是从这里出发的,都可以在这里看到它们的影子,找到各自思想的、观念的和精神的源头。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新时期文学的崛起是一个划时代的文学事件。在这之前,文学被愈演愈烈的的意识形态完全收编,沦落为阶级斗争工具的“非文学”;“非文学”时代的文学,已经等同于极端化的政治而彻底败坏了。新时期文学从废墟上崛起,体现了双重意义:一是使文学回到自身,在恢复它的本性之时又获得合法性地位,由此而开始了一个文学复兴的时代——一个有别于此前“非文学”时代的新的文学时代。
然而,新时期文学的崛起又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文学事件,实际上,它是“新时期”这个巨大的历史形象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新时期”着意打造的现代性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新时期文学始于对一个时代的批判与否弃,与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等方面都发生急剧变化的社会变革紧密呼应,或者说,前者是后者的产物,是后者集中而先锋的表现。在新时期初期,社会变革先以思想革命开路,思想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批判人妖颠倒的年代,指认并反思由变态的政治和登峰造极的封建思想联手制造的种种悲剧,意在拨乱反正,倡导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在这场由思想革命为先锋的社会变革中,文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种性质决定了新时期初期直至整个80年代是中国拨乱反正的年代,启蒙的年代。这种性质自然也以同质的规定性决定了“崛起”阶段的文学乃至整个80年代中国文学具有启蒙的特点。
启蒙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最大特色;启蒙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逻辑起点。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有两次启蒙高潮。
第一次启蒙高潮发生在五四时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作为其重要一翼的文学,主动地担负起“启蒙”的重任,“用科学和民主来启封建之蒙”。①新文化运动主将之一的陈独秀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②其目的是用西方现代先进的科学和民主的新文化、新思想来批判中国封建腐朽的旧文化、旧思想,把文化、文学和人从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建设新鲜的属于现代中国的新文化、新文学。文学的启蒙思潮成就了文学革命,从而实现了文言文向白话文、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转变。
浪漫的文学在社会变革之际,总是力求扮演“天降大任于一身”的角色,试图承担起社会变革的全部重任。这是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学的启蒙思想在作用于思想革命、文化革命和政治革命等方面,显然没有在文学革命方面这么成功。文学对社会民众的启蒙,主要是思想上和观念上的,这是由它的功能和性质所决定的。而社会-文化结构整体性的变革,首先从思想和观念层面展开,然后再进入社会-文化结构的实质性层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五四新文学的启蒙思潮在新文化运动及社会变革中起着先锋呐喊的作用。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只在少数知识阶层发生影响,启蒙思想未能渗透到包括执政者在内的全民族意识中,再加上经济上、政治上缺乏对封建主义准确而致命的打击,致使五四启蒙的反封建还停留在思想意识的一般层次上。五四新文学和新文化运动最有价值的贡献,就是启蒙主义的确立。
新文化运动高潮过后,其启蒙宗旨便自然而然地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题之中,成为反帝反封建的内容。由于其时反帝的主题高于一切,使得反封建的思想革命主动为其让道。“‘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启蒙准备了一份不无完整的启蒙谱系版图,但是其科学与民主的外在要求与伦理革命的内在要求之间,发生了抵牾,并没有同步深入,也过早地发生了转向。30年代中期的‘新启蒙运动’并没有完成‘扬弃’与综合创造的任务,反而从文化启蒙转向救亡运动,并最终转向反启蒙。”③
历史失去了一次机会,不能再失去第二次机会,但在此后的几十年里,由于我们放松了对封建思想意识的警觉性,竟然使它侥幸潜存下来。在新中国,它曾改头换面、乔装打扮,以迂回的方式极力开拓自己的疆土,当它膨胀到顶极状态时,终于酿成了,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徽文化―徽学―安徽作家与新时期文学的崛起(二)
而对及几十年以来的思潮的批判与反思,又成为新时期文学崛起的逻辑起点――20世纪中国文学第二次启蒙高潮的逻辑起点。这次启蒙高潮是对五四启蒙主义的继承,同时在现代性与全球化构建的现实语境中,又赋予了启蒙主义以新的内容,二者在思想和精神上有着同构性,呈现为逻辑演进的关系。“为了完成‘反专制’、追求西方现代性的表述,‘新启蒙主义’以‘文学’这个否定性的‘他者’作为自己的逻辑起点。”④新时期文学崛起阶段的文学及整个80年代文学的启蒙主义思潮及其启蒙叙事,如同五四新文学的启蒙思潮,是对当时社会思潮的反应,与思想文化界所倡导的思想解放,以及对民主、人性、现代化、社会变革与重建政治文化秩序的要求是一致的。具体而言,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所体现的启蒙在性质上偏重于思想-政治启蒙,而改革文学则偏重于社会变革启蒙,二者在启蒙水平上正好构成递进关系。在启蒙语境中,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对十年浩劫的政治批判及对思潮、路线的...
· 徽文化―徽学―安徽作家与新时期文学的崛起(八)
一个美丽善良的生命就这样过早地消失了!她最终是在人性的感召下结束了生命,但将她一步步逼向绝境的,却是反人性的强大的现实力量的使然。说到底,曲珍的悲剧是其活佛小老婆的身份与“革命”不相容的结果,尽管她曾经也是个农奴,后来嫁给活佛完全是迫于无奈,尽管她单纯善良,为古热村多数人所同情,但革命内部对她身份的定性却是难以改变的,这就决定了她难逃悲剧的命运。同情受苦受难受的不幸者,是人道主义最基本的命题,这篇反思中国当代历史的小说,正是对人道主义这一命题所作的新的演绎。在人道主义长期被防范、被监控,直至新时期文学初期仍然没有完全被解禁的情况下,刘克于1981年写出了这样一篇思想尖锐,并且充满着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实在令人敬佩。《古碉堡》已经成为新时期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滥觞之作,文学史应该记住《古碉堡》和《康巴阿公》等小说,以及它们的作者刘克。①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引自王...
· 徽文化―徽学―安徽作家与新时期文学的崛起(九)
与听众互动一、王教授,你讲座中讲到的作品都是优秀作品,你认为阅读优秀作品对于大众有何意义?答:阅读优秀作品,特别是经典作品,对我们有何意义?关于这个问题,人们谈论的很多,其中,作家余华对其的看法具有普遍性。他说:经典作品对于我们的意义,我想就是父亲的经历对于儿子,母亲的经历对于女儿一样。经典作品对于我们并不是意味着完美,而是意味着忠诚。这里面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种种偏见和缺点,但是这里绝对没有欺骗。它们会和我们坦诚相见,让我们体验到了思维的美好和感受的亲切。经典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人类灵魂的漫长旅程,阅读它,会使我们贫乏的人生和灵魂变得宽广和丰富。当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就开始阅读经典作品,那么他成年以后就会发现人类共有的智慧和情感在自己身上得到了延续。我的看法是,传达或表现了人类之爱、情感之真、人性之善、精神之美的优秀作品和经典作品,具有高雅的审美取向,长期阅读这些作品,会影响并塑造一个人、一个...
· 徽文化—徽学—安徽作家与新时期文学的崛起(三)
这些文章先后对“三突出”、“三陪衬”、“根本任务论”、“反真人真事论”、“主题先行论”及所谓的“文艺黑线专政论”、“黑八论”等的文艺理论、文艺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这里要特别指出李文群(苏中)和雨东(段儒东)两位批评家针对当时文艺界思想混乱现状而发表的两篇文章。李文群的文章《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安徽文艺》1977年7期),针对上海某大报发表的《评反革命两面派姚文元》的长篇论文在立场、立论和例证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错误,指出不能用“”的观点批判“”,不能为批判姚文元而拉上一批优秀作家陪其挨批,更不能把姚文元仅仅定性为追随别人的两面派、墙头草,不能在拨乱反正中。此文被视为新时期文学崛起之时的第一篇争鸣之文。雨东的文章《一个值得注意的原则问题》(《文艺报》1982年5期),针对《时代的报告》杂志发表的一组混乱了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区别,从而抹煞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历史意义的文章,做出了针锋相对的...
· 微文化—徽学—安徽作家与新时期文学的崛起(六)
刘克也是不幸的,文学史对他的不公正不应该成为永远的历史,就凭《康巴阿公》、《古碉堡》、《暮巴拉•雾山》、《采桑子》这四部出色的“系列小说”,⑦刘克也应该进入文学史。刘克是以《飞天》登上新时期文坛的,这篇发表后引起广泛争论的小说,叙写了一个名叫“飞天”的姑娘在20世纪60年代从遭受生活的苦难到被军区政委奸污而倍感屈辱并最终毁灭的故事。小说对强权的揭露和谴责,对被被侮辱的女性的同情,渗透着道德和正义的力量,但它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真正显示出刘克出色的创作才华的作品,是“系列小说”。反思思想,坚持人道主义立场,从个体被毁灭的悲剧来反观整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思想状态和生存状态,是它们共同的思想指向。其中的《康巴阿公》和《古碉堡》写于新时期文学崛起阶段。《康巴阿公》发表后,以其题材的独特、问题的尖锐和思想的深刻而震撼文坛。它叙述了一个真实而传奇故事:康巴阿公原是红四方面军一个特务连连长,1935...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