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微文化—徽学—杏花村实属安徽贵池(七)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70
转发:0
评论:0
微文化—徽学—杏花村实属安徽贵池(七),盖用李太白淮阴书怀诗,‘沙墩至梁苑,二十五长亭。’苕溪渔隐曰:鲁直竹枝词,‘鬼门

盖用李太白淮阴书怀诗,‘沙墩至梁苑,二十五长亭。’苕溪渔隐曰:鲁直竹枝词,‘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皆相沿袭也。”(21)

    其三,明弘治十三年(1500)由卢希哲纂修的刻本《黄州府志》中记有,唐杜牧任“黄州刺史,有才名,多奇节,吏民怀服之。有诗,见艺文”。卷六“艺文”中收有杜牧诗11首,查无游歧亭杏花村的诗篇,也未见《清明》诗。在清光绪二年(1876)由郑修华修、潘颐福纂的《麻城县志》(26册)中,未见杜牧游歧亭杏花村的记载;在卷四十八的“五律”、“五排”、“集唐”、“诗余”、“赋”和“五古”、“七古”、“七绝”、“七律”等诸多诗篇中,均无杜牧《清明》诗。

     《杜牧与歧亭杏花村》文的结尾写道:“麻城人民正挖掘‘杏花村’这一重要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这也说明作者将进一步查找和挖掘“杏花村麻城说”的历史依据。   

四 

    山西的《杏花村里酒如泉》、南京的《杜牧诗吟杏花村》和湖北的《杜牧与歧亭杏花村》等书、文中,均否定“杏花村贵池说”,其实,杜牧《清明》诗吟的乃是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城西之杏花村。

    其一,古代《江南通志》、《池州府志》和《贵池县志》上均有详尽记载,《杏花村志》作为全国惟一村志被收入《钦定四库全书》系列。据志载,唐代池州又名池阳郡,辖秋浦、青阳、至德、石台等四县。贵池古为秋浦、池州府治的所在地。贵池是座历史文化名城,山川秀丽,景色宜人,素有“千载诗人地”之称。晋陶渊明曾泛舟池州,栽菊东篱;南朝梁太子萧统驻秀山、建钓台,编成《昭明文选》;李白曾“三上九华,五游秋浦”,使“九华山”始名,秋浦生辉。唐会昌四年(844)九月,杜牧由黄州刺史移任池州刺史,在池州度过了3个年头两个春天,政绩颇丰。他以文会友,游山览景,自作诗文亦多,尤其是《清明》诗,堪称千古绝唱。

    谈池州、贵池的历史、文化,不能不提及杜牧春游城西杏花村。据地理专著《广舆记》载:“池州古迹曰‘杏花村’,在府城秀山门外。杜牧诗‘遥指杏花村’即此。”杜牧《清明》诗所指杏花村,就笔者所阅读的清《江南通志》(1829)、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两部《池州府志》和清道光年间、光绪年间两部《贵池县志》,以及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本《杏花村志》、民国四年(1915)《杏花村续志》都从不同角度认定:杜牧《清明》诗吟的就是贵池西郊之杏花村。其中清道光八年(1828)修、二十六年(1846)刻本《贵池县志》,归纳各种志书作了综合表述:“杏花村,府志:在秀山门外里许,有古井、阑刻‘黄公清泉’四字。明天启间,顾太守元镜作‘杏花亭’于此地。邑人郎遂有《杏花村志》。《江南通志》:因唐杜牧诗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得名。《南畿志》:有古井石圈刻‘黄公广润玉泉’六字。”该志载有清康熙十四年(1675)池州同知《周疆筑杏花亭碑记》、《又募杏花村种杏树檄》和蒋韶《杏花村记》。上述三文分别写道:“自有杜牧之清明诗,后村遂以杏花名,且筑亭于中,为游人止息地”;“照得杏花村,自杜公留句而后遂成千古名区,闻其风者多深卧游之”;“杏花村者乃唐杜司勋刺池时,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之句而因以名焉”。在上述三文后,刻有《唐杜牧清明》和《宋曹天祐杏花村》诗二首(均见该志卷八“舆地志”、“古迹”第20-2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微文化―徽学―杏花村实属安徽贵池(七)
盖用李太白淮阴书怀诗,‘沙墩至梁苑,二十五长亭。’苕溪渔隐曰:鲁直竹枝词,‘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皆相沿袭也。”(21)其三,明弘治十三年(1500)由卢希哲纂修的刻本《黄州府志》中记有,唐杜牧任“黄州刺史,有才名,多奇节,吏民怀服之。有诗,见艺文”。卷六“艺文”中收有杜牧诗11首,查无游歧亭杏花村的诗篇,也未见《清明》诗。在清光绪二年(1876)由郑修华修、潘颐福纂的《麻城县志》(26册)中,未见杜牧游歧亭杏花村的记载;在卷四十八的“五律”、“五排”、“集唐”、“诗余”、“赋”和“五古”、“七古”、“七绝”、“七律”等诸多诗篇中,均无杜牧《清明》诗。《杜牧与歧亭杏花村》文的结尾写道:“麻城人民正挖掘‘杏花村’这一重要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这也说明作者将进一步查找和挖掘“杏花村麻城说”的历史依据。四山西的《杏花村里酒如泉》、南京的《杜牧诗吟杏花村》和湖北的《杜牧与歧亭杏花村》等...
· 微文化―徽学―杏花村实属安徽贵池(九)
另据贵池《茅坦杜氏宗谱》记曰:“其东南(指“杏花村”)有杜公祠,系牧之先生后裔绍先公之孙容辉、容清二人所立也。”谱中有《杏花村屋庐、树木基址记》和《杜公祠记》。祠记曰:“茅坦杜氏司勋子荀鹤之裔也”;“自唐迄今,数百年而杜氏世其诗书,代有仕宦”;“今茅坦杜氏既为池人,又属司勋之后,始足为杏花村庆也”。(23)可见,杜牧与贵池杏花村瓜葛久深,已结下不解不缘。其四,贵池“清明时节雨纷纷”。贵池地处沿江江南,依山傍水,沿江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小于50米。北纬30°51′,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带湿润季风气候。明嘉靖《池州府志》记曰:贵池“春夏亦多雨”。新编《池州地区志》的“气候”载:全区春季始于3月15日,大约70天。此期间南北冷暖气流交锋频繁,常常出现低温连阴雨天气。春温多变,雨水较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39.9天,年平均降水1499.5毫米,其中4月平均降水175.63毫米(最高...
· 微文化—徽学—杏花村实属安徽贵池(五)
在南京市“文物古迹”和“名胜游览地”的名单里,均未列“杏花村”。在江苏科技出版社1993的12月出版的由萧梦龙主编的《江南胜迹》书中,所列南京市区198处和江宁县32处“古胜迹”,均无“杏花村”之名。该书却将贵池“杏花村”和“杏花村古井”列入江南名胜古迹内,并加有文学说明。1995年3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潘百齐、赵龙祥编著的《唐诗精华365首》书中,在杜牧《清明》诗后注曰:杏花村“即安徽省贵池县西部,以产酒著名”;并称绝不是其他什么地方的杏花村。三《金陵掌故》书中的《杜牧诗吟杏花村》文中提到“湖北麻城有人提出,麻城宋埠歧亭镇北门外有杏花村遗址”,有人坚持说杜牧《清明》诗指的就是麻城歧亭之杏花村。经湖北省黄冈市委办公室帮助,送我一份《杜牧与歧亭杏花村》的署名文章。办公室同志信中称,这是作者“过去考证文章”。《杜牧与歧亭杏花村》文中首先肯定:麻城歧亭“齐梁间为赤亭县”,唐武德八年(625...
· 微文化—徽学—杏花村实属安徽贵池(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由晚唐诗人杜牧(803-852年)所作的《清明》诗,堪称一绝。杏花村也因此声誉鹊起。据悉全国有十多处杏花村,遍及江苏、安徽、湖北、山西等八省。仅以安徽来说,历史上曾有四处杏花村。究竟谁是杜牧《清明》诗指杏花村呢?地望之争古皆有之。时至现代,纷争又起。自1957年起,山西汾阳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杏花村汾阳说,后相继出现杏花村安徽贵池说、江苏南京说和湖北麻城说,各执一词,重开了《清明》诗吟杏花村归属何地之争。杏花村地望之争属历史地理学、方志学和文学等社会科学范畴。亚里斯多德曾说过:“科学具有可证明的品质。”(1)因此,对历史文化的阐释、开掘与发挥应科学有度,不能随意诠释,更不能穿凿附会。但杜牧毕竟是1150年前的古人,那就只好通过查阅古籍、文献和古代各级方志来加以考证了。胡乔木曾说过:“地方志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科学的资料...
· 微文化―徽学―杏花村实属安徽贵池(八)
清《江南通志》卷三十四记有:“国朝�O遂有杏花村志。”郎遂(1654-约1739年),贵池杏花村人。康熙时由诸生入太学,一生布衣,不求仕进。博学多才,擅长诗文。自康熙甲寅十三年(1674),年方二十岁的郎遂即起稿撰修《杏花村志》。他“苦心搜辑,不遗余力,凡夫、�|绅、韦布,无不咨询;巷议街谈,无不茹纳。朝考夕思,以成此志”。(卷首・序一)历经11年的艰辛,遂于康熙乙丑二十四年(1685)仲夏授梓成书。“为卷十二,分村中、村南、村北、村东、村西,人物、闺淑、仙释,题咏、词赋、宸汉、文章,户牒、族系,传奇、杂记,共为子目十有六,可谓富矣。”(村志・跋)除正文外,绘有总图(杏花村景图)、分图(即十二景图)和《杜牧行春图》共14幅。郎遂自撰《杏花村图序》,作了更明确的表述:“池州杏花村在郡治之西,立名不知�P于何代。自唐刺史杜牧行春后,名始著。清明一绝,凡樵夫牧竖无不取而歌咏之。或曰,村以杜牧之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