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微文化—徽学—杏花村实属安徽贵池(四)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59
转发:0
评论:0
微文化—徽学—杏花村实属安徽贵池(四),源于《新修江宁府志》上“寰宇记谓即杜牧沽酒处”的错误记述。笔者查阅文渊阁《四库全

源于《新修江宁府志》上“寰宇记谓即杜牧沽酒处”的错误记述。笔者查阅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二二七、地理类《太平寰宇记》,在该书卷九十中江南东道二的升州和江宁、上元条下,只收有杜牧《泊秦淮》诗一首,均无“杏花村”和“杜牧沽酒处”的记载。所以说,关于南京杏花村“谓杜牧之沽酒处,信然”说,实属误传而不可信。

    《杜牧诗吟杏花村》肯定杜牧《清明》诗“是大和七年(833)春,三十一岁的杜牧由宣州赴扬州任上,往来于江南江北,‘予过金陵’”时所作。这一论断是受清《上元县志》的误导所致。因为该志误将杜牧《杜秋娘》诗收人“艺文”,亦即认定该诗是杜牧过南京时所作。据缪钺《杜牧年谱》考证:“杜牧三十一岁,在宣州幕中。春奉沈传师命至扬州聘淮南节度使牛僧儒,往来于润州(江苏镇江市)。四月,沈传师内召为史部侍郎。杜牧应牛僧儒之辟,赴扬州,为淮南节度推官、监察御史里行,转掌书记。”其间往来均从“京口”(即润州丹徒县,今镇江市)过。杜牧在润州,闻杜秋娘流落事,作《杜秋娘》诗。诗序指出,“杜秋,金陵女也”。又曰:“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诗中还有“我昨金陵过”句。而《杜牧诗吟杏花村》文中所言“予过金陵”,即引自此诗。清冯集梧在《樊川诗集注》中注曰:“至大《金陵志》:唐润州,亦曰金陵。”“杜牧有金陵女秋娘诗,白居易有赐金陵将士敕书,皆京口事也”。(17)因此说,该文谓“予过金陵”,不是过南京,而是过今镇江市。而杜牧在《江南怀古》诗中的“戊辰年向金陵过”,这是在唐宣宗大中二年(848)九月初,杜牧由睦州赴京城长安就任新职,路过南京时所写下的。此“金陵”为今南京市。因而说杜牧《清明》诗为杜牧在大和七年(833)春夏间游南京时所作,是对“金陵”和“南京”的历史沿革不清所致。

    《杜牧诗吟杏花村》文中还例举清嘉庆年间陈文述在其编纂的《金陵历代名胜志》中的“江南春雨梦无垠,沽酒旗亭白下门,一自樊川题句后,至今人说杏花村”诗一首,说明杜牧问酒南京杏花村。笔者翻阅前述的五部古南京方志,只见明正德十四年(1519)《江宁县志》上有倪公谦《游杏花村》长诗一首,内容未提及杜牧春游此杏花村。其实早于嘉庆百余年的康熙年间,江宁籍诗人游过贵池杏花村后,早已更改自己的看法。贵池郎遂编撰的《杏花村志》卷十二中“杂记”六页上记有:“吴园次太守(1619-1694年)《金陵萧瑟词》有《杏花村》一调。初疑杜牧问酒处在白下,及癸亥(1683)游池州,考据郡乘,访寻旧迹,因赋诗正之。有曰:“小杜曾经刺池州,佳名应自为贤候。”在卷十二中“杂记”一页上记有:“或疑杜牧所游杏花村在金陵,诗人张南村寓此,因询之。张曰:余金陵杏花村在江宁县治西,逼近城隅。第好事者,仿古种杏,因以名之耳。”张访贵池杏花村后,留诗九首。有诗云:“清明忆昔杏花村,杜牧当年迹尚存。”“金陵亦有杏花村,恨少诗传似秋浦。”“上苑(上元谐音)莺啼千万树,谁能及此杏花村。”江宁是清江南省治所所在地,在《江南通志》中未见有江宁县治西杏花村的记载,但在该志卷三十四中,却记有池州“府秀山门外里许因唐杜牧诗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得名”。

    南京杏花村兴于明成化年间,到清嘉庆年间杏花村已“陋甚”矣。在《清代金陵四十八景图》(系水墨山水画影印件,每图缩至四寸黑白照片)中,有《杏花村沽酒》国画一幅。画上题有“杏村沽酒,在江宁县治西,与凤凰台接壤。旧有古杏林立,游人鳞集。后渐折为薪,过者惜之”。 因而清诗人王耆在《题杏花村》诗中叹曰:“金陵杏花村,居人亦不知。游客问遗迹,老树无孑遗。”(18)近查南京市人民政府1984年9月颁发的江苏省南京市地名委员会编制的《江苏省南京市地名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微文化―徽学―杏花村实属安徽贵池(七)
盖用李太白淮阴书怀诗,‘沙墩至梁苑,二十五长亭。’苕溪渔隐曰:鲁直竹枝词,‘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皆相沿袭也。”(21)其三,明弘治十三年(1500)由卢希哲纂修的刻本《黄州府志》中记有,唐杜牧任“黄州刺史,有才名,多奇节,吏民怀服之。有诗,见艺文”。卷六“艺文”中收有杜牧诗11首,查无游歧亭杏花村的诗篇,也未见《清明》诗。在清光绪二年(1876)由郑修华修、潘颐福纂的《麻城县志》(26册)中,未见杜牧游歧亭杏花村的记载;在卷四十八的“五律”、“五排”、“集唐”、“诗余”、“赋”和“五古”、“七古”、“七绝”、“七律”等诸多诗篇中,均无杜牧《清明》诗。《杜牧与歧亭杏花村》文的结尾写道:“麻城人民正挖掘‘杏花村’这一重要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这也说明作者将进一步查找和挖掘“杏花村麻城说”的历史依据。四山西的《杏花村里酒如泉》、南京的《杜牧诗吟杏花村》和湖北的《杜牧与歧亭杏花村》等...
· 微文化―徽学―杏花村实属安徽贵池(九)
另据贵池《茅坦杜氏宗谱》记曰:“其东南(指“杏花村”)有杜公祠,系牧之先生后裔绍先公之孙容辉、容清二人所立也。”谱中有《杏花村屋庐、树木基址记》和《杜公祠记》。祠记曰:“茅坦杜氏司勋子荀鹤之裔也”;“自唐迄今,数百年而杜氏世其诗书,代有仕宦”;“今茅坦杜氏既为池人,又属司勋之后,始足为杏花村庆也”。(23)可见,杜牧与贵池杏花村瓜葛久深,已结下不解不缘。其四,贵池“清明时节雨纷纷”。贵池地处沿江江南,依山傍水,沿江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小于50米。北纬30°51′,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带湿润季风气候。明嘉靖《池州府志》记曰:贵池“春夏亦多雨”。新编《池州地区志》的“气候”载:全区春季始于3月15日,大约70天。此期间南北冷暖气流交锋频繁,常常出现低温连阴雨天气。春温多变,雨水较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39.9天,年平均降水1499.5毫米,其中4月平均降水175.63毫米(最高...
· 微文化—徽学—杏花村实属安徽贵池(五)
在南京市“文物古迹”和“名胜游览地”的名单里,均未列“杏花村”。在江苏科技出版社1993的12月出版的由萧梦龙主编的《江南胜迹》书中,所列南京市区198处和江宁县32处“古胜迹”,均无“杏花村”之名。该书却将贵池“杏花村”和“杏花村古井”列入江南名胜古迹内,并加有文学说明。1995年3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潘百齐、赵龙祥编著的《唐诗精华365首》书中,在杜牧《清明》诗后注曰:杏花村“即安徽省贵池县西部,以产酒著名”;并称绝不是其他什么地方的杏花村。三《金陵掌故》书中的《杜牧诗吟杏花村》文中提到“湖北麻城有人提出,麻城宋埠歧亭镇北门外有杏花村遗址”,有人坚持说杜牧《清明》诗指的就是麻城歧亭之杏花村。经湖北省黄冈市委办公室帮助,送我一份《杜牧与歧亭杏花村》的署名文章。办公室同志信中称,这是作者“过去考证文章”。《杜牧与歧亭杏花村》文中首先肯定:麻城歧亭“齐梁间为赤亭县”,唐武德八年(625...
· 微文化—徽学—杏花村实属安徽贵池(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由晚唐诗人杜牧(803-852年)所作的《清明》诗,堪称一绝。杏花村也因此声誉鹊起。据悉全国有十多处杏花村,遍及江苏、安徽、湖北、山西等八省。仅以安徽来说,历史上曾有四处杏花村。究竟谁是杜牧《清明》诗指杏花村呢?地望之争古皆有之。时至现代,纷争又起。自1957年起,山西汾阳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杏花村汾阳说,后相继出现杏花村安徽贵池说、江苏南京说和湖北麻城说,各执一词,重开了《清明》诗吟杏花村归属何地之争。杏花村地望之争属历史地理学、方志学和文学等社会科学范畴。亚里斯多德曾说过:“科学具有可证明的品质。”(1)因此,对历史文化的阐释、开掘与发挥应科学有度,不能随意诠释,更不能穿凿附会。但杜牧毕竟是1150年前的古人,那就只好通过查阅古籍、文献和古代各级方志来加以考证了。胡乔木曾说过:“地方志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科学的资料...
· 微文化―徽学―杏花村实属安徽贵池(八)
清《江南通志》卷三十四记有:“国朝�O遂有杏花村志。”郎遂(1654-约1739年),贵池杏花村人。康熙时由诸生入太学,一生布衣,不求仕进。博学多才,擅长诗文。自康熙甲寅十三年(1674),年方二十岁的郎遂即起稿撰修《杏花村志》。他“苦心搜辑,不遗余力,凡夫、�|绅、韦布,无不咨询;巷议街谈,无不茹纳。朝考夕思,以成此志”。(卷首・序一)历经11年的艰辛,遂于康熙乙丑二十四年(1685)仲夏授梓成书。“为卷十二,分村中、村南、村北、村东、村西,人物、闺淑、仙释,题咏、词赋、宸汉、文章,户牒、族系,传奇、杂记,共为子目十有六,可谓富矣。”(村志・跋)除正文外,绘有总图(杏花村景图)、分图(即十二景图)和《杜牧行春图》共14幅。郎遂自撰《杏花村图序》,作了更明确的表述:“池州杏花村在郡治之西,立名不知�P于何代。自唐刺史杜牧行春后,名始著。清明一绝,凡樵夫牧竖无不取而歌咏之。或曰,村以杜牧之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