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微文化—徽学—杏花村实属安徽贵池(三)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76
转发:0
评论:0
微文化—徽学—杏花村实属安徽贵池(三),说杜牧的“并州之游,是以一个普通旅客身份出现的,因而在并州道中‘行役苦吟’,思醉

说杜牧的“并州之游,是以一个普通旅客身份出现的,因而在并州道中‘行役苦吟’,思醉遣乏,遇雨而寻酒家,而有诗作,是情顺理合的”。

    唐诗多出于宋以后文人收辑,常有一诗互见两集的,或彼作误此者有之,或律去首尾者有之。杜牧《樊川文集》二十卷,是杜牧生前嘱托其外甥裴延翰编辑并作序的,当属可信。但《樊川别集》则是北宋田槩所辑,连同后人收辑的《外集》,因别择不严,混入了李白、张籍、赵嘏、李商隐等人之作,甚至有无名氏之作,或他人赠杜牧之作,可信度较差。据编纂杜牧年谱、《杜牧传》的缪钺教授考证:“我以前作杜牧年谱,考证杜牧生平事迹,每年行踪,历久可考,他未到过并州和边塞”。“别集中如《边上春秋》、《青冢》、《边上胡笳三首》、《并州道中》诸诗,也都可疑……可能是他人作品混入者。”(15)杜牧一生著述颇多,从未言及到过山西。从晚唐和北宋人所撰写的各种文献,以及古《山西通志》、《汾州府志》、《汾阳县志》中,从未有过杜牧涉足今山西境内的任何记载。在清乾隆《汾阳县志》的“艺文”卷中,共收有9位唐代诗人的12首诗作,但名无杜牧、诗无《清明》和《并州道中》。从《并州道中》诗的内容看,既然是“戍楼春带雪,边角暮吹云”,怎么能说杜牧“在并州道中‘行役苦吟’,思醉遣乏,遇雨而寻酒家”呢?既然是“极目无人迹”,哪里有“路上行人”,又在哪里寻到牧童,问酒杏花村呢?

    综合上述“天、地、人”等三个方面的辨析,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杜牧涉足山西、到过汾阳杏花村并作《清明》诗。而《杏花村里酒如泉》一书硬把杜牧《清明》诗吟杏花村说成是汾阳杏花村,实属穿凿附会。因此说,“杏花村汾阳说”是不能成立的。   

二 

    1989年4月南京出版社出版由陈济民主编主撰的《金陵掌故》一书,其中《杜牧诗吟杏花村》文中指出:由于《清明》诗作者杜牧“没有在诗中留下注脚和暗示,以致各地对杏花村引起纷争。已出现的有安徽贵池说、山西汾阳说、湖北麻城说,殊不知杜牧所吟的杏花村原是在南京”。(16)其主要理由:一是有历史文献佐证。宋代乐史(930-1007)《太平寰宇记》在升州江宁条下记载:“杏花村在县理西,相传杜牧之沽酒处。”清嘉庆年间《金陵历代名胜志》、清陈作霖《风麓小志》和民国年间《首都志》等,均有南京杏花村“谓杜牧之沾酒处,信然”说。二是《清明》诗为唐大和七年(833)春夏间,31岁的杜牧由宣州赴扬州任上,往来于大江南北,“予过金陵”时所作。上述理由,事出有因,论据有错。

    明正德十四年(1519)《江宁县志》、清嘉庆十六年(1811)《新修江宁府志》和同治年间续辑的《江宁府志》(光绪辛已年即1881年修成)等三种志书上均记有杏花村。其中明正德《江宁县志》“卷之六”中记有:“杏花村在京城西南隅与风凰台相近,村中人家多植杏村,间竹成林。成化年间(1465-1487)成国庄简公时,司留钥因视城经此,爱之。赏值杏花开,命驾一赏。是后游者每春群集,遂成故事。”在清嘉庆《新修江宁府志》卷之八中“古迹”记有:“杏花村在城西信府河凤凰台一带。皆是明代士大夫园亭多在此。寰宇记谓即杜牧沾酒处。陋甚。”清道光四年(1824)刻本《上元县志》和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上江两县志》均查无“杏花村”。但是《上元县志》卷二十四中,收有杜牧《泊秦淮》、《江南怀古》和《杜秋娘》等三首诗。其中个别志书,因审核不严,记载有错,误传后人。

   《杜牧诗吟杏花村》文中所提《太平寰宇记》在升州江宁条下记有,“杏花村在县理西,相传杜牧之沽酒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微文化―徽学―杏花村实属安徽贵池(三)
说杜牧的“并州之游,是以一个普通旅客身份出现的,因而在并州道中‘行役苦吟’,思醉遣乏,遇雨而寻酒家,而有诗作,是情顺理合的”。唐诗多出于宋以后文人收辑,常有一诗互见两集的,或彼作误此者有之,或律去首尾者有之。杜牧《樊川文集》二十卷,是杜牧生前嘱托其外甥裴延翰编辑并作序的,当属可信。但《樊川别集》则是北宋田�⑺�辑,连同后人收辑的《外集》,因别择不严,混入了李白、张籍、赵嘏、李商隐等人之作,甚至有无名氏之作,或他人赠杜牧之作,可信度较差。据编纂杜牧年谱、《杜牧传》的缪钺教授考证:“我以前作杜牧年谱,考证杜牧生平事迹,每年行踪,历久可考,他未到过并州和边塞”。“别集中如《边上春秋》、《青冢》、《边上胡笳三首》、《并州道中》诸诗,也都可疑……可能是他人作品混入者。”(15)杜牧一生著述颇多,从未言及到过山西。从晚唐和北宋人所撰写的各种文献,以及古《山西通志》、《汾州府志》、《汾阳县志》中,从未有...
· 微文化―徽学―杏花村实属安徽贵池(七)
盖用李太白淮阴书怀诗,‘沙墩至梁苑,二十五长亭。’苕溪渔隐曰:鲁直竹枝词,‘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皆相沿袭也。”(21)其三,明弘治十三年(1500)由卢希哲纂修的刻本《黄州府志》中记有,唐杜牧任“黄州刺史,有才名,多奇节,吏民怀服之。有诗,见艺文”。卷六“艺文”中收有杜牧诗11首,查无游歧亭杏花村的诗篇,也未见《清明》诗。在清光绪二年(1876)由郑修华修、潘颐福纂的《麻城县志》(26册)中,未见杜牧游歧亭杏花村的记载;在卷四十八的“五律”、“五排”、“集唐”、“诗余”、“赋”和“五古”、“七古”、“七绝”、“七律”等诸多诗篇中,均无杜牧《清明》诗。《杜牧与歧亭杏花村》文的结尾写道:“麻城人民正挖掘‘杏花村’这一重要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这也说明作者将进一步查找和挖掘“杏花村麻城说”的历史依据。四山西的《杏花村里酒如泉》、南京的《杜牧诗吟杏花村》和湖北的《杜牧与歧亭杏花村》等...
· 微文化―徽学―杏花村实属安徽贵池(九)
另据贵池《茅坦杜氏宗谱》记曰:“其东南(指“杏花村”)有杜公祠,系牧之先生后裔绍先公之孙容辉、容清二人所立也。”谱中有《杏花村屋庐、树木基址记》和《杜公祠记》。祠记曰:“茅坦杜氏司勋子荀鹤之裔也”;“自唐迄今,数百年而杜氏世其诗书,代有仕宦”;“今茅坦杜氏既为池人,又属司勋之后,始足为杏花村庆也”。(23)可见,杜牧与贵池杏花村瓜葛久深,已结下不解不缘。其四,贵池“清明时节雨纷纷”。贵池地处沿江江南,依山傍水,沿江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小于50米。北纬30°51′,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带湿润季风气候。明嘉靖《池州府志》记曰:贵池“春夏亦多雨”。新编《池州地区志》的“气候”载:全区春季始于3月15日,大约70天。此期间南北冷暖气流交锋频繁,常常出现低温连阴雨天气。春温多变,雨水较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39.9天,年平均降水1499.5毫米,其中4月平均降水175.63毫米(最高...
· 微文化—徽学—杏花村实属安徽贵池(五)
在南京市“文物古迹”和“名胜游览地”的名单里,均未列“杏花村”。在江苏科技出版社1993的12月出版的由萧梦龙主编的《江南胜迹》书中,所列南京市区198处和江宁县32处“古胜迹”,均无“杏花村”之名。该书却将贵池“杏花村”和“杏花村古井”列入江南名胜古迹内,并加有文学说明。1995年3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潘百齐、赵龙祥编著的《唐诗精华365首》书中,在杜牧《清明》诗后注曰:杏花村“即安徽省贵池县西部,以产酒著名”;并称绝不是其他什么地方的杏花村。三《金陵掌故》书中的《杜牧诗吟杏花村》文中提到“湖北麻城有人提出,麻城宋埠歧亭镇北门外有杏花村遗址”,有人坚持说杜牧《清明》诗指的就是麻城歧亭之杏花村。经湖北省黄冈市委办公室帮助,送我一份《杜牧与歧亭杏花村》的署名文章。办公室同志信中称,这是作者“过去考证文章”。《杜牧与歧亭杏花村》文中首先肯定:麻城歧亭“齐梁间为赤亭县”,唐武德八年(625...
· 微文化—徽学—杏花村实属安徽贵池(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由晚唐诗人杜牧(803-852年)所作的《清明》诗,堪称一绝。杏花村也因此声誉鹊起。据悉全国有十多处杏花村,遍及江苏、安徽、湖北、山西等八省。仅以安徽来说,历史上曾有四处杏花村。究竟谁是杜牧《清明》诗指杏花村呢?地望之争古皆有之。时至现代,纷争又起。自1957年起,山西汾阳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杏花村汾阳说,后相继出现杏花村安徽贵池说、江苏南京说和湖北麻城说,各执一词,重开了《清明》诗吟杏花村归属何地之争。杏花村地望之争属历史地理学、方志学和文学等社会科学范畴。亚里斯多德曾说过:“科学具有可证明的品质。”(1)因此,对历史文化的阐释、开掘与发挥应科学有度,不能随意诠释,更不能穿凿附会。但杜牧毕竟是1150年前的古人,那就只好通过查阅古籍、文献和古代各级方志来加以考证了。胡乔木曾说过:“地方志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科学的资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