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微文化—徽商—趣谈徽商缘何称雄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69
转发:0
评论:0
微文化—徽商—趣谈徽商缘何称雄,  明清晋、陕、鲁、粤、浙、闽、湘等诸多商帮,他们虽然都艰苦创业,擅长经营,可就

  明清晋、陕、鲁、粤、浙、闽、湘等诸多商帮,他们虽然都艰苦创业,擅长经营,可就所处具体环境进行必要变通的能力,对于教育文化的重视,在礼俗方面的投入,均不如徽商。这便是徽商何以转衰为胜,称雄百年的关键。
    “一文钱”的故事
    说是有甲乙两名徽商,挟巨资来苏州贸易。两人因各迷恋上一妓女,不久,便挥霍一空。最后,他们沦落到白天行乞,夜晚寄宿古刹的地步。一天晚上,两人相对唏嘘:甲摸出仅存的1文钱要扔掉,乙急忙拦住说:“我有办法了。”不一会儿,乙怀抱着竹片、草茎、破纸、鸡鸭毛等物回来,他让甲用1文钱买来面粉,和水调成浆,两人一起将草缠在竹片上,蒙上纸,再粘鸡鸭毛,一共做了二三百件栩栩如生的禽鸟纸玩具。
    待天亮,甲乙二人携这些禽鸟纸玩具至苏州玄妙观叫卖。他们制作的禽鸟大受欢迎,每件以十数钱出售,甲乙二人当天便收入五千多文钱。这时,乙才告诉甲,竹片、草茎、破纸、鸡鸭毛皆拾于市上,那买面粉的1文钱,就是全部“本钱”。
    此后,甲乙徽商用赚来的钱添购各色纸张,并拾来鸡鸭毛,制做人物花草等纸玩具。两人夜间制作,白天出售,不到两年,便积资数万。于是,他们在苏州阊门开设一爿布店,以“一文钱”三字当店名。从此,“一文钱”名扬苏州,生意兴隆。
    徽商凭什么赚钱
    流行在徽州地区的一句俗谚最能反映成为徽商的复杂心情:“前世不休,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这至少说了两层意思:生在徽州这个地方算是倒霉,因为徽州地域偏狭,不适宜粮食耕种,人们常有饥馑之忧。特别是12世纪以后,人口激增,给徽州人的生存带来很大压力。于是徽州人被迫离开故乡,走四方经商谋生。第二层意思说做徽商从小离家,就要让他遍尝艰苦,塑造他的独立性。
    南宋建都杭州以后,南北人员大流通,对皖南地区丰富的木材、茶叶、药材,文房四宝需求增大;再加上新安江、长江、京杭大运河相互贯通,利于货物流动,于是,大部分徽商在长途贩运中发家致富。他们把江南地区的丝绸、棉布,景德镇的瓷器及徽州本地土产运销全国各地,后来徽商在扬州把持两淮盐业,开设当铺,从事货币经营,事业便彻底做大了。
中国传统把“商”视做下九流的事情。徽商即使挣了再多的钱,如果这家里没有人读书做官,也总觉“矮人一头”。因此,即使是最成功的徽商,还是把“读书”放在第一位。有钱的徽商重视子女教育,读好了书去做官,纵然没考上,对做生意也有很大帮助。
    所以,在徽州可以见到中国最强盛的宗族观念,直接表现就是大肆修建祠堂和牌坊。其中最有名的是许国牌坊,俗称“八脚牌楼”。许国是明万历年间的武英殿大学士,做过太子的老师。这座牌坊建造得巍峨壮观,雕饰华美异常。明嘉靖年间由举人入仕的胶州刺史胡文光被恩许建造的牌坊上面雕饰着32面圆形花盘。另外,丞相状元坊,父子大夫坊,三元坊,汪氏世科坊等一座座家族功名坊,都象征着读书入仕“衣锦还乡”给家族带来的荣耀。
    歙县雄村曹家就是个极端的例子。曹文植、曹振镛父子都做到一品尚书,曹氏父子发达后,他们的父祖都受到朝廷的封赠,被称为“四世一品”。因为曹振镛做过清道光皇帝的老师,他的家族便控制了两淮盐务,牟取暴利。这是一个腐败官僚的形象,可在他的家乡,依然备受推崇。
    捧红“扬州八怪”
徽商起源于东晋,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如果说以前出去做生意是为了养家糊口,到了清代,徽商的钱已经可以玩艺术了。一个著名事件就是捧红“扬州八怪”。
    支撑扬州繁华的是盐务和槽运,这两项业务都由徽商垄断。“八怪”之一的汪土慎出身于贫寒人家,30岁到扬州时,几乎无法立足。当时,由于扬州商业繁盛,消费水平很高,且大批诗人、画家来到扬州,竞争十分激烈。幸运的是,汪士慎到扬州不久,就得到了盐商马曰琯、马曰璐兄弟的热情接待与支持。当时,能进入马氏兄弟的街南书屋或小玲珑山馆,对任何学者、诗人、画家来说都是一种荣誉和慰藉。汪土慎正是在马氏兄弟的支持下,才得以声名远扬。
    马氏兄弟在扶持艺术上,不吝金钱,长期不懈,乐此不疲,还带动了一批好此道的徽商,使“扬州八怪”的作品被大量收藏,最终走向市场。
    “扬州八怪”并不是徽商手中的股票,许多支持“八怪”的商人是出于真正的喜好。这也反映出徽商对文化的重视,体现出众多徽商的儒商风范。
    与皇家关系密切
    大盐商江春是歙县江村人,担任两淮总商,督征盐课,查禁私盐。乾隆每次下江南江春都在场伺候,跑前跑后,花钱如流水,江春担任两淮总商前后达四十多年,他多次率领众商捐资助赈、助饷、很得乾隆赏识。
    有一个形容江春神通广大灵活应变的传说。一次游览扬州的晚宴上,乾隆随便问:“瘦西湖有没有白塔?”在场众人无言以对,只有江春马上说有。乾隆随即降旨第二天要去瘦西湖观塔。其实湖边并没有塔,见皇帝真要前往观塔,江春心急如焚,情急之间,他灵机一动,连夜派人搬运食盐,用盐堆起一座假塔。第二天,瘦西湖上大雾弥漫,乾隆在画舫上透过朦胧的雾气,隐约间看见了巍然矗立的白塔,非常高兴。乾隆离开扬州后,江春怕事情败露,就在盐塔的基础上赶建厂一座白塔。事实上,朝廷也待他不薄,不仅屡赐宴赏,还加授布政之衔,有一次还特拨银30万两,供他周转。江春与官府关系之深,可见—斑。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都是由徽州盐商接待的。为伺候得皇帝舒服,他们花钱极为慷慨,博得龙颜大悦,出尽风头。正因为花钱结交官府,徽商不遗余力,才会有徽商控制两淮盐业,垄断茶叶经营的局面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微文化―徽商―趣谈徽商缘何称雄
明清晋、陕、鲁、粤、浙、闽、湘等诸多商帮,他们虽然都艰苦创业,擅长经营,可就所处具体环境进行必要变通的能力,对于教育文化的重视,在礼俗方面的投入,均不如徽商。这便是徽商何以转衰为胜,称雄百年的关键。“一文钱”的故事说是有甲乙两名徽商,挟巨资来苏州贸易。两人因各迷恋上一妓女,不久,便挥霍一空。最后,他们沦落到白天行乞,夜晚寄宿古刹的地步。一天晚上,两人相对唏嘘:甲摸出仅存的1文钱要扔掉,乙急忙拦住说:“我有办法了。”不一会儿,乙怀抱着竹片、草茎、破纸、鸡鸭毛等物回来,他让甲用1文钱买来面粉,和水调成浆,两人一起将草缠在竹片上,蒙上纸,再粘鸡鸭毛,一共做了二三百件栩栩如生的禽鸟纸玩具。待天亮,甲乙二人携这些禽鸟纸玩具至苏州玄妙观叫卖。他们制作的禽鸟大受欢迎,每件以十数钱出售,甲乙二人当天便收入五千多文钱。这时,乙才告诉甲,竹片、草茎、破纸、鸡鸭毛皆拾于市上,那买面粉的1文钱,就是全部“本钱”。...
· 微文化―徽商―徽商特性:缘何徽商多儒商
历史上,徽州商人不仅很会做生意,而且不乏好读书者。明代歙商郑孔曼,出门必携书籍,供做生意间隙时阅读。他每到一个地方,商务余暇当即拜会该地文人学士,与其结伴游山玩水、唱和应对,留下了大量篇章。同乡人郑作,也嗜书成癖,他在四处经商时,人们时常见他“挟束书,而弄舟”。所以认识郑作的人,背后议论说:他虽然是个商人,但实在不象商人的样子。还有同县西溪南的吴养春,是明代万历年间雄资两淮的显赫巨贾,祖宗三代书香袅袅,家筑藏书阁,终岁苦读。日本侵入高丽(朝鲜)时,朝廷出兵援助,其祖父吴守礼输银三十万两,皇赐“徵任郎光禄寺署正”;其父吴时俸,皇赐“文华殿中书舍人”;他和兄弟三人也同被赐赠,史书曾有“一日五中书”之称。清代绩溪县人章策,自幼爱读圣贤书。成人后,在浙江兰溪随父习贾行商,并因经商得法致富。他的爱好是买集善书,因而积聚书册万卷,并孜孜以读,每日商务再忙也从不间断。明代休宁人汪应诰;出身于盐商世家,诗...
· 微文化—徽商—徽商特性:缘何徽商多儒商
历史上,徽州商人不仅很会做生意,而且不乏好读书者。明代歙商郑孔曼,出门必携书籍,供做生意间隙时阅读。他每到一个地方,商务余暇当即拜会该地文人学士,与其结伴游山玩水、唱和应对,留下了大量篇章。同乡人郑作,也嗜书成癖,他在四处经商时,人们时常见他“挟束书,而弄舟”。所以认识郑作的人,背后议论说:他虽然是个商人,但实在不象商人的样子。还有同县西溪南的吴养春,是明代万历年间雄资两淮的显赫巨贾,祖宗三代书香袅袅,家筑藏书阁,终岁苦读。日本侵入高丽(朝鲜)时,朝廷出兵援助,其祖父吴守礼输银三十万两,皇赐“徵任郎光禄寺署正”;其父吴时俸,皇赐“文华殿中书舍人”;他和兄弟三人也同被赐赠,史书曾有“一日五中书”之称。清代绩溪县人章策,自幼爱读圣贤书。成人后,在浙江兰溪随父习贾行商,并因经商得法致富。他的爱好是买集善书,因而积聚书册万卷,并孜孜以读,每日商务再忙也从不间断。明代休宁人汪应诰;出身于盐商世家,诗...
· 微文化—徽商—富可敌国徽商称雄中国三百年
中国历史上两个著名商帮:徽商与晋商皆处贫困山区,种地无以生存,必须另谋他路。这种生存条件劣势造就了他们只有华山一条道:经商。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从实力上来看可以与山西商帮相抗衡。中国历史学家傅衣凌先生解释:所谓徽商,盖指以新安江流域为中心的安徽徽州府的商人。主要包括徽州地区的歙县、祈门、休宁、绩溪、黟县五县以及与之相邻的江西婺县。从地域上看,这个地区属于贫瘠的山区,山多田少。多数学者认为,徽商始于南宋,发展于元末明初,形成于明代中叶,盛于嘉靖,清代乾隆年间达到鼎峰,至嘉庆、道光年间日趋衰败,前后达六百余年,称雄三百年,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盐业、典当与布米茶徽商崛起于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其后历经三百余年的辉煌,成为中国商界的奇迹。明朝中叶,社会经济有长足的进展,在中国东南部出现了许多贸易重镇。徽商除了将本地的竹、木、瓷土和生漆、茶叶等土产运销外,也以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
· 微州文化—微州印象—徽商特性:缘何徽商多儒商
历史上,徽州商人不仅很会做生意,而且不乏好读书者。明代歙商郑孔曼,出门必携书籍,供做生意间隙时阅读。他每到一个地方,商务余暇当即拜会该地文人学士,与其结伴游山玩水、唱和应对,留下了大量篇章。同乡人郑作,也嗜书成癖,他在四处经商时,人们时常见他“挟束书,而弄舟”。所以认识郑作的人,背后议论说:他虽然是个商人,但实在不象商人的样子。还有同县西溪南的吴养春,是明代万历年间雄资两淮的显赫巨贾,祖宗三代书香袅袅,家筑藏书阁,终岁苦读。日本侵入高丽(朝鲜)时,朝廷出兵援助,其祖父吴守礼输银三十万两,皇赐“徵任郎光禄寺署正”;其父吴时俸,皇赐“文华殿中书舍人”;他和兄弟三人也同被赐赠,史书曾有“一日五中书”之称。清代绩溪县人章策,自幼爱读圣贤书。成人后,在浙江兰溪随父习贾行商,并因经商得法致富。他的爱好是买集善书,因而积聚书册万卷,并孜孜以读,每日商务再忙也从不间断。明代休宁人汪应诰;出身于盐商世家,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