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徽商—历史上的徽商名人
微文化—徽商—历史上的徽商名人, 张小泉(生卒年代不详):明末清初著名制剪工匠。黟县人。明崇祯年间,张小泉带
张小泉(生卒年代不详):明末清初著名制剪工匠。黟县人。明崇祯年间,张小泉带领儿子前往杭州开设“张大隆”剪刀铺,并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嵌钢制剪技术、产品很快畅销全国,后为防假冒,以“张小泉”作为店名。“张小泉”剪刀在乾隆年间被列为贡品,1915年万国博览会获二等奖,新中国三次全国评比均获第一名。
胡光墉(1823-1885):清代著名徽商。字雪岩。绩溪县人。早年在杭州经营钱庄,后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依靠湘军势力在全国广设当铺和银号,成为富甲江南的特大官商,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为发掘中国药学遗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詹天佑(1861-1919):近代著名铁路工程专家、中国铁路事业的创始人。字春诚。婺源县人。早年家贫,后获岳父资助赴欧洲留学。1905-1909年,主持建造了中国第一条自已设计自已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创造了不少施工新法,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铁路工程专家,奠定中国铁路事业基础。
黄宾虹(1865—1955):现代著名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字相存,别号虹庐。歙县人。是现代中国画坛上成就卓著的一代宗师,为“新安画派”的现代代表。早年山水画重在师法古代大师,中年以后重在师法自然,70岁后又画风大变。作品深厚华滋,意境深远,精于墨法,善用焦墨与浓墨,与齐白石并存称为“北齐南黄”。在美术理论上,总结出“平、留、圆、重、变”五字笔法和“浓、淡、泼、焦、积、宿”七字墨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精通诗词。有《黄山画家源流考》、《古画微》、《画学通论》等多种著述和绘画作品传世。
胡 适(1891-1962):现代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字适之,绩溪县人。出身徽商之家,1910年留学美国,1915年成为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的学生,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学识渊博,曾拥有三十多个博士头衔;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会议》,揭开中国现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第一面;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并撰写现代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1919年,接替陈独秀主编《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实用主义方法论,在全国影响极大;提出过“全盘西化“论点;抗战期间曾出使过美国,代表蒋介石签订《中美互助条约》。政治上追随国民党,学术上是一代宗师,著述甚丰,治学方法上具徽派朴学遗风。
陶行知(1891-1946):著名教育家。原名文浚。乳名和尚,曾改名知行,再改名行知。歙县人。1927年创办南京晓庄师范,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后又相继创办浙江省湘湖师范,江苏淮安新安小学、山海工学团,并支持新安小学生组成新安旅行团。“一 二九”运动后,与沈钧儒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联合会,任联全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1946年与李公仆、史良等在重庆创办大学,任校长。后回上海从事反内战、反,1946年7月25日因劳累过度,患脑溢血逝世,毛泽东称赞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尊称他为“万世师表”。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诗歌集》等。
戴 震(1723-1777):清代大学者,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徽派朴学的创建及领袖 人物。字东原。屯溪人。徽商出身,1762年曾中举人,后六次考进士,因皆思想与程朱理学不符未中。曾参加《四库全书》修纂,授翰林院庶吉上。学识渊博,在哲学、天文、历算、历史、地理、经学、训话、音韵等领域均有重大贡献,为一代通儒和宗师,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其哲学思想是程朱理学之后反理学的启蒙思潮的重要代表;朴学思想是作为了在中国学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乾嘉学派中的皖派领袖人物,并由之开创徽派朴学。著作甚丰,主要著作有《原善》、《孟子字义疏证》、《仪礼考正》、《考工图记》、《古历考》、《水地记》、《勾股割圜记》等50余种。《清史稿》有传。
程十万
徽商程承津、程承海兄弟合称。程承津、程承海为宋初时祁门善和乡人,因经商至富。乡人号为“程十万”,每称津为“十万大公”,海为“十万二公”,言其家资以万计也。(《祁门善和程氏谱·足征录·书四府君派后》)。程氏兄弟是徽州早期拥有巨资的商人。
马 曰(1687-1755)
清代著名盐商、藏书家。字秋玉,号轥谷。祁门县城人。马曰从小侨居扬州,经营盐业,为清代前期扬州徽商的代表人物之一。马曰家庭豪富,但为人慷慨,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曾捐资开掘扬州沟渠,筑渔亭孔道等。马曰喜爱考校典籍,家中专设刻印坊,不惜费资刻印书籍,当时称这一批书为“马版”。小玲珑山馆又是马氏藏书楼名称,藏书多达10余万卷。1772年四库全书馆设立,马曰的儿子振伯献藏书776种,为全国私人献书之冠,受乾隆皇帝褒奖,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清史稿·文苑传》有马曰传。
鲍漱芳(?-1807)
清代著名徽商。字惜分。歙县富竭乡棠樾村人。棠樾鲍氏家族世代经商,在两淮官商中具有较大影响。鲍漱芳从小跟随父亲在扬州经营盐业,是当时扬州著名的富商之一。鲍漱芳热心参加社会活动,也比较有政治头脑,1803年在川、楚、陕三省的最后平乱中,他组织富商们捐输军饷有功,被任命为盐运使,成为握有两淮盐业大权的显要人物。整个嘉庆一朝,鲍漱芳多次捐款为朝廷济困。
胡光墉(1823-1855)
清代著名徽商。字雪岩。绩溪县湖里村人。胡光墉早年家境贫苦,经同乡引荐,前去杭州阜康钱庄当学徒,由于工作勤恳、言行稳重,而且善于经营,颇受钱庄主人赏识。庄主临死之前,考虑到自己没有后代,决定将钱庄赠送给胡光墉,他于是一变而成富商。此后,胡光墉开始以商人身份涉足政治活动。1861年,当太平军与杭州清军激战时,他组织一批人从上海采运军火和粮食运往杭州。1862年,他协助左宗棠与法国人联组“常捷军”。1866年,又协助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并为左宗棠办理采运事务,代借内外债1250多万两。由于胡光墉为左宗棠及湘军竭心尽力,因而在左宗棠等人的推荐下,被授于江西候补道职务,并且依靠湘军的势力,在全国广设当铺和银号,成为富甲江南的特大官商。1872年,胡光墉在杭州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不惜重金聘请江南名医和著名药剂研制专家,精心配制400多种中成药,并雇人穿上“胡庆余堂”字号的甲马,停立杭州名要道,施药于百姓。胡光墉的这一系列活动,使“胡庆余堂”名声大振,药店所制“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胡氏辟瘟丹”等药品畅销全国,与北京“同仁堂”一起平分中国药业秋色,成为驰名中外的中药老店铺。1884年,在外国资本的倾轧和冲击下,胡光墉破产。
王文典(1882-?)
现代著名实业家。以名维清、扬清,遂安芹川人。东文专修科毕业。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反对袁世凯。曾任中俄交涉专门委员长、全国商会联合副会长、全国国货提倡总会会长、京师总商会会长。主张关税自主,修改不平等条约,退还庚子赔款,收回中东铁路。提倡使用国货,实业救国。创办了物华铁机织绸厂、苏州电气厂、海外贸易隆泉公司。他重视教育文化事业,创办了南洋女子大学。曾建议教育部添设世界语一科,1912年还与蔡元培发起建立世界语学校。
吴荣寿(1873-1934)
现代著名茶商。又名俊德,字永柏。歙县岔口乡人。吴荣寿童年时代随同父亲来到屯溪,学习茶叶经营,以精通制茶工艺和善于鉴别毛茶著称。1901年父亲病故后,他大胆拓展业务,在屯溪阳湖开办吴怡和茶号,专门制作外销高档茶。数年后,又创立吴怡春、吴永源、华胜等茶号,进一步扩大外销茶的产量,每年制销高档屯绿数千担,最多年份高达2万担,占屯绿外销半数以上,成为徽州现代第一大茶商。吴荣寿决心对茶业经营进行革新,企望创出新品名牌茶叶,他以重金聘婺源制茶名家汪汉梁为总管,在选料与配方上融婺、歙两家为一体,制成了色、香、味焕然一新的“抽芯珍眉”和“特贡”等茶,在上海一举夺得绿茶评比魁首。1927年前后,茶叶价格狂跌,加上朱富润火烧屯溪商业街,几度大损失使吴怡和等茶号一蹶不振。
程霖生(1888-1943)
现代著名民族资本家。又名源铨,字龄孙。歙县富碣乡人。程霖生的父亲程谨轩在上海经营房地产,家资千万,他继承父业后在上海发展,数年以后,资金累积达白银6000万两,成为上海滩上屈指可数的巨商,时称“地皮大王”。晚年,程霖生企图操纵上海黄金市场,结果受到以孔家和宋家为代表的官僚买办资本的围攻,加上时局不稳,金价和房地价大幅下降而破产,靠变卖家财度日。
康达(1877-1946)
近代瓷商、社会活动家。字特璋。祁门县礼屋村人。康达1888年入县学就读,1893年进入安庆大书院,1896年转读于北平通艺学堂,21岁以拔贡资格担任内阁中书。不久,因为同维新变法派有牵连,被贬往江西景德镇监制御瓷。1904年,在许世英的资助下赴日留学,并在日本参加了同盟会。1907年,协助于右任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1909年,参与筹建景德镇总商会,担任第一任会长。1910年,康达先后创办了江西省瓷业公司和中国窑业学堂,培养新型技术人员,并且采用机器制瓷方法,为景德镇的陶瓷业作出了革命性的贡献。辛亥革命爆发后,被推举为饶州知府,并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南北议和谈判和孙中山领导的讨袁战争,因疲劳过度,不久双目失明。康达晚年曾任国务院谘议和安徽省省长名誉顾问等职1946年病逝于景德镇。
徽商在南宋崛起之后,到明朝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商界和晋商并举的一支劲旅,到清朝中叶,徽商一跃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所谓“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尤其是在盐茶业贸易方面,徽商独执牛耳。康熙、乾隆年间,“钻天洞地遍地徽”,“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徽商进入鼎盛时期,直到清末,徽商才开始走向没落。
胡光墉(1823-1885):清代著名徽商。字雪岩。绩溪县人。早年在杭州经营钱庄,后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依靠湘军势力在全国广设当铺和银号,成为富甲江南的特大官商,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为发掘中国药学遗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詹天佑(1861-1919):近代著名铁路工程专家、中国铁路事业的创始人。字春诚。婺源县人。早年家贫,后获岳父资助赴欧洲留学。1905-1909年,主持建造了中国第一条自已设计自已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创造了不少施工新法,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铁路工程专家,奠定中国铁路事业基础。
黄宾虹(1865—1955):现代著名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字相存,别号虹庐。歙县人。是现代中国画坛上成就卓著的一代宗师,为“新安画派”的现代代表。早年山水画重在师法古代大师,中年以后重在师法自然,70岁后又画风大变。作品深厚华滋,意境深远,精于墨法,善用焦墨与浓墨,与齐白石并存称为“北齐南黄”。在美术理论上,总结出“平、留、圆、重、变”五字笔法和“浓、淡、泼、焦、积、宿”七字墨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精通诗词。有《黄山画家源流考》、《古画微》、《画学通论》等多种著述和绘画作品传世。
胡 适(1891-1962):现代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字适之,绩溪县人。出身徽商之家,1910年留学美国,1915年成为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的学生,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学识渊博,曾拥有三十多个博士头衔;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会议》,揭开中国现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第一面;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并撰写现代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1919年,接替陈独秀主编《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实用主义方法论,在全国影响极大;提出过“全盘西化“论点;抗战期间曾出使过美国,代表蒋介石签订《中美互助条约》。政治上追随国民党,学术上是一代宗师,著述甚丰,治学方法上具徽派朴学遗风。
陶行知(1891-1946):著名教育家。原名文浚。乳名和尚,曾改名知行,再改名行知。歙县人。1927年创办南京晓庄师范,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后又相继创办浙江省湘湖师范,江苏淮安新安小学、山海工学团,并支持新安小学生组成新安旅行团。“一 二九”运动后,与沈钧儒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联合会,任联全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1946年与李公仆、史良等在重庆创办大学,任校长。后回上海从事反内战、反,1946年7月25日因劳累过度,患脑溢血逝世,毛泽东称赞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尊称他为“万世师表”。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诗歌集》等。
戴 震(1723-1777):清代大学者,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徽派朴学的创建及领袖 人物。字东原。屯溪人。徽商出身,1762年曾中举人,后六次考进士,因皆思想与程朱理学不符未中。曾参加《四库全书》修纂,授翰林院庶吉上。学识渊博,在哲学、天文、历算、历史、地理、经学、训话、音韵等领域均有重大贡献,为一代通儒和宗师,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其哲学思想是程朱理学之后反理学的启蒙思潮的重要代表;朴学思想是作为了在中国学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乾嘉学派中的皖派领袖人物,并由之开创徽派朴学。著作甚丰,主要著作有《原善》、《孟子字义疏证》、《仪礼考正》、《考工图记》、《古历考》、《水地记》、《勾股割圜记》等50余种。《清史稿》有传。
程十万
徽商程承津、程承海兄弟合称。程承津、程承海为宋初时祁门善和乡人,因经商至富。乡人号为“程十万”,每称津为“十万大公”,海为“十万二公”,言其家资以万计也。(《祁门善和程氏谱·足征录·书四府君派后》)。程氏兄弟是徽州早期拥有巨资的商人。
马 曰(1687-1755)
清代著名盐商、藏书家。字秋玉,号轥谷。祁门县城人。马曰从小侨居扬州,经营盐业,为清代前期扬州徽商的代表人物之一。马曰家庭豪富,但为人慷慨,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曾捐资开掘扬州沟渠,筑渔亭孔道等。马曰喜爱考校典籍,家中专设刻印坊,不惜费资刻印书籍,当时称这一批书为“马版”。小玲珑山馆又是马氏藏书楼名称,藏书多达10余万卷。1772年四库全书馆设立,马曰的儿子振伯献藏书776种,为全国私人献书之冠,受乾隆皇帝褒奖,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清史稿·文苑传》有马曰传。
鲍漱芳(?-1807)
清代著名徽商。字惜分。歙县富竭乡棠樾村人。棠樾鲍氏家族世代经商,在两淮官商中具有较大影响。鲍漱芳从小跟随父亲在扬州经营盐业,是当时扬州著名的富商之一。鲍漱芳热心参加社会活动,也比较有政治头脑,1803年在川、楚、陕三省的最后平乱中,他组织富商们捐输军饷有功,被任命为盐运使,成为握有两淮盐业大权的显要人物。整个嘉庆一朝,鲍漱芳多次捐款为朝廷济困。
胡光墉(1823-1855)
清代著名徽商。字雪岩。绩溪县湖里村人。胡光墉早年家境贫苦,经同乡引荐,前去杭州阜康钱庄当学徒,由于工作勤恳、言行稳重,而且善于经营,颇受钱庄主人赏识。庄主临死之前,考虑到自己没有后代,决定将钱庄赠送给胡光墉,他于是一变而成富商。此后,胡光墉开始以商人身份涉足政治活动。1861年,当太平军与杭州清军激战时,他组织一批人从上海采运军火和粮食运往杭州。1862年,他协助左宗棠与法国人联组“常捷军”。1866年,又协助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并为左宗棠办理采运事务,代借内外债1250多万两。由于胡光墉为左宗棠及湘军竭心尽力,因而在左宗棠等人的推荐下,被授于江西候补道职务,并且依靠湘军的势力,在全国广设当铺和银号,成为富甲江南的特大官商。1872年,胡光墉在杭州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不惜重金聘请江南名医和著名药剂研制专家,精心配制400多种中成药,并雇人穿上“胡庆余堂”字号的甲马,停立杭州名要道,施药于百姓。胡光墉的这一系列活动,使“胡庆余堂”名声大振,药店所制“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胡氏辟瘟丹”等药品畅销全国,与北京“同仁堂”一起平分中国药业秋色,成为驰名中外的中药老店铺。1884年,在外国资本的倾轧和冲击下,胡光墉破产。
王文典(1882-?)
现代著名实业家。以名维清、扬清,遂安芹川人。东文专修科毕业。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反对袁世凯。曾任中俄交涉专门委员长、全国商会联合副会长、全国国货提倡总会会长、京师总商会会长。主张关税自主,修改不平等条约,退还庚子赔款,收回中东铁路。提倡使用国货,实业救国。创办了物华铁机织绸厂、苏州电气厂、海外贸易隆泉公司。他重视教育文化事业,创办了南洋女子大学。曾建议教育部添设世界语一科,1912年还与蔡元培发起建立世界语学校。
吴荣寿(1873-1934)
现代著名茶商。又名俊德,字永柏。歙县岔口乡人。吴荣寿童年时代随同父亲来到屯溪,学习茶叶经营,以精通制茶工艺和善于鉴别毛茶著称。1901年父亲病故后,他大胆拓展业务,在屯溪阳湖开办吴怡和茶号,专门制作外销高档茶。数年后,又创立吴怡春、吴永源、华胜等茶号,进一步扩大外销茶的产量,每年制销高档屯绿数千担,最多年份高达2万担,占屯绿外销半数以上,成为徽州现代第一大茶商。吴荣寿决心对茶业经营进行革新,企望创出新品名牌茶叶,他以重金聘婺源制茶名家汪汉梁为总管,在选料与配方上融婺、歙两家为一体,制成了色、香、味焕然一新的“抽芯珍眉”和“特贡”等茶,在上海一举夺得绿茶评比魁首。1927年前后,茶叶价格狂跌,加上朱富润火烧屯溪商业街,几度大损失使吴怡和等茶号一蹶不振。
程霖生(1888-1943)
现代著名民族资本家。又名源铨,字龄孙。歙县富碣乡人。程霖生的父亲程谨轩在上海经营房地产,家资千万,他继承父业后在上海发展,数年以后,资金累积达白银6000万两,成为上海滩上屈指可数的巨商,时称“地皮大王”。晚年,程霖生企图操纵上海黄金市场,结果受到以孔家和宋家为代表的官僚买办资本的围攻,加上时局不稳,金价和房地价大幅下降而破产,靠变卖家财度日。
康达(1877-1946)
近代瓷商、社会活动家。字特璋。祁门县礼屋村人。康达1888年入县学就读,1893年进入安庆大书院,1896年转读于北平通艺学堂,21岁以拔贡资格担任内阁中书。不久,因为同维新变法派有牵连,被贬往江西景德镇监制御瓷。1904年,在许世英的资助下赴日留学,并在日本参加了同盟会。1907年,协助于右任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1909年,参与筹建景德镇总商会,担任第一任会长。1910年,康达先后创办了江西省瓷业公司和中国窑业学堂,培养新型技术人员,并且采用机器制瓷方法,为景德镇的陶瓷业作出了革命性的贡献。辛亥革命爆发后,被推举为饶州知府,并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南北议和谈判和孙中山领导的讨袁战争,因疲劳过度,不久双目失明。康达晚年曾任国务院谘议和安徽省省长名誉顾问等职1946年病逝于景德镇。
徽商在南宋崛起之后,到明朝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商界和晋商并举的一支劲旅,到清朝中叶,徽商一跃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所谓“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尤其是在盐茶业贸易方面,徽商独执牛耳。康熙、乾隆年间,“钻天洞地遍地徽”,“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徽商进入鼎盛时期,直到清末,徽商才开始走向没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微文化—徽商—徽商文化与新徽商的崛起
一、徽商的历史概况1、何为徽商?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称“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代有发展,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明朝喜靖至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徽州自古以来,山多田少,土地瘠薄,农业收入不足以自给,这种生存条件的不足使他们只有经商一条路。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贩运盐、茶、山货,经营文房四宝,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作为古代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所以能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徽商之所以能称雄商界数百年是与它“贾而好儒”的特点分不开的。植根于厚实新安文化土壤之上的徽商,为了获得与经济地位相称的社会地位需要以"儒"为外...
· 微文化―徽商―徽商文化与新徽商的崛起
一、徽商的历史概况1、何为徽商?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称“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代有发展,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明朝喜靖至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徽州自古以来,山多田少,土地瘠薄,农业收入不足以自给,这种生存条件的不足使他们只有经商一条路。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贩运盐、茶、山货,经营文房四宝,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作为古代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所以能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徽商之所以能称雄商界数百年是与它“贾而好儒”的特点分不开的。植根于厚实新安文化土壤之上的徽商,为了获得与经济地位相称的社会地位需要以"...
· 微文化―徽商―亦贾亦儒的徽商
徽州文化以灿烂多姿、博大精深而著称于世。解读徽州文化,应该首先认识它的始作俑者―――称雄明清时期商界300余年的徽商。徽商,指以乡族关系为纽带所结成的徽州商人群体。徽州与长江三角洲相毗邻,处于万山丛中,四面险阻,既是避难的安全所,也是外出经商的理想之地。徽州的自然环境,虽有利于种植和因地制宜地发展手工业生产,但山多田少的格局,几乎无发展农业的潜力。受当地经济资源的局限,促使徽州人利用自身的优势从外出经商中寻找生活出路。“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民谣,正是这种经商习俗的真实写照。尽管在晋以后,徽州渐萌经商习俗,但主要还是散兵游勇,真正形成人众资巨、颇具特色的商业集团是从明中叶开始的。明成化、弘治年间,中国东南地区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城镇日趋繁荣,中国的传统商业随之发生转型,其标志是从以贩运奢侈品和土特产为社会上层集团为主的商业,向贩卖日用百货、面向庶民百姓的商业转化。正在这时...
· 微文化—徽商—亦贾亦儒的徽商
徽州文化以灿烂多姿、博大精深而著称于世。解读徽州文化,应该首先认识它的始作俑者———称雄明清时期商界300余年的徽商。徽商,指以乡族关系为纽带所结成的徽州商人群体。徽州与长江三角洲相毗邻,处于万山丛中,四面险阻,既是避难的安全所,也是外出经商的理想之地。徽州的自然环境,虽有利于种植和因地制宜地发展手工业生产,但山多田少的格局,几乎无发展农业的潜力。受当地经济资源的局限,促使徽州人利用自身的优势从外出经商中寻找生活出路。“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民谣,正是这种经商习俗的真实写照。尽管在晋以后,徽州渐萌经商习俗,但主要还是散兵游勇,真正形成人众资巨、颇具特色的商业集团是从明中叶开始的。明成化、弘治年间,中国东南地区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城镇日趋繁荣,中国的传统商业随之发生转型,其标志是从以贩运奢侈品和土特产为社会上层集团为主的商业,向贩卖日用百货、面向庶民百姓的商业转化。正在这时...
· 微文化—徽商—徽商探源
1、何为徽商?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成“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商人成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明喜靖以降至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徽州素称“东南邹鲁”,生于斯、长于斯的徽商,一个显明的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徽商的本质是儒商。徽商研究是徽州文化研究中的不配课题,向为海内外学者所关注。徽商作为一支重要的商帮,其商业资本之巨,活动范围之广,经商能力之强,从业人数之多,在商界首屈一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