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微文化—徽商—明清徽商和谐精神解读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0
转发:0
评论:0
微文化—徽商—明清徽商和谐精神解读,徽商执明清商界牛耳长达300余年,在经商处世的过程中形成的自身独具特色的和谐

  徽商执明清商界牛耳长达300余年,在经商处世的过程中形成的自身独具特色的和谐精神,主要体现在价值理念、制度文化、乡土文化三个层面:

  在价值理念层面,徽商从观念和伦理的角度对和谐的思考和实践,为其崛起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支撑,从思想理念层面推动了徽商的繁荣发展。

  一是贾儒结合。“贾而好儒”是徽商的最大特色。翻开徽州的方志及相关文献,徽商贾而好儒,亦贾亦儒,贾儒结合的例子,举不胜举,正如汪道昆所言:“新安三贾一儒,要之文献国也。夫贾为厚利,儒为名高。夫人毕事儒不效,则驰儒而张贾;既侧身飨其利矣,及为子孙计,宁驰贾而张儒。一弛一张,迭相为用,不万钟则千驷,犹之转毂相巡,岂其单厚计然乎哉,择术审矣。”(汪道昆《太函集》卷52《海阳处士金仲翁配戴氏合葬墓志铭》)。徽商在经营中注意吸收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促进商业的发展,这二者的互动,有利地推动徽州,乃至整个经商乔寓地的和谐发展。

  二是义利相兼。重利是商人的天性,但是徽商力图使“利”和“义”和谐存在,追求重利与保义的完美结合。每一个成功的徽商既是“善于择地通时”的高手,同时也是“富而好行其德”的代表。如休宁汪处士“与诸子弟约,居他县毋操利权;出母钱毋以苦杂良,毋短少;收子钱毋入奇羡,毋以日计取盈。”结果人人归市如流,“里中富人无出处士右者。”(汪道昆《太函副墨》卷4《汪处士传》)

  三是诚信为本。诚信是和谐的重要基础,徽商尤其重视诚信的作用。徽商诚信为本,恪守商业道德的观念,主要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诚”,主要是诚实不欺,体现在徽商诚意敬业,诚心待人上。歙县商人许宪在总结自己的经商致富经验时,就特别强调以诚待人的重要作用,认为“惟诚心待人,人自怀服;任术御物,物终不亲”,正因为如此,“其经商也,湖海仰德”,“出入江淮间,而资益积”。(《新安歙北许氏东支世谱》卷3)诚信的另一层涵义是“信”,是指徽商“以信接物”,讲信用、重然诺、重视商业道德。如歙商梅庆余的经营原则是:“诚笃不欺人,亦不疑人欺”(《岩镇志草·里礼乡贤纪律》),因而人到中年时就已积累了数千金的家产,并以诚厚闻名于乡里。

  如果说徽商价值观念在内部给徽商经营以支撑的话,那徽商所形成的一些合理和谐的制度文化,就是徽商在商海中顺利崛起的外部保障。

  第一,协力同心的管理制度。

  从明朝中期开始,一些徽州籍的行商坐贾,针对经营范围广泛、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难以对每处店铺进行直接管理的情况,设立了严密的管理体系,控制资本运营。在整个管理体系中,从业人员大致分为四等,即代理人、副手、掌计、店伙或雇工等。徽商牢牢地控制住资本的所有权,把经营权交给代理人。代理人在其授权范围内经营支配资产,无权对盈利进行任意分配。这种具有两权分离特征的治理结构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特点,是一种比较科学的管理方法。而副手对其他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代理人、掌计等人的不轨行为,保证了委托人的资产不会任意流失,起到了资产保全的作用。除此之外,徽商还在企业管理中渗透宗族因素,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徽商对企业的管理形成一个和谐的系统,从体制上保证了徽商事业的顺利发展。

  除了企业内部,各地徽州会馆和同行业公所的建立也是徽州商帮内部和谐精神的突出表现。明清时期,凡徽商聚集之处,大至都市,小至集镇都建有徽州会馆,正如徽人许承尧说:“吾徽人笃于乡谊,又重经商,商人足迹所至,会馆义庄,遍行各省。”(《歙事闲谭》第11册《北京歙县义庄》)这些会馆、公所及其他公益慈善机构的建立,起到了“敦睦桑梓,声应气求”的作用,既可为徽商提供议事之所,又可为徽商排忧解难,增加了徽商之间的凝聚力,发扬光大了徽商同舟共济、以众帮众的和谐精神。

  第二,尊崇规范的法制传统。

  徽商大多从小就受到“安分守法”的训诲,有凡事“立字为据”的习惯,善于依靠“约”和“法”来维护权益、协调关系。当地流传的《士商十要》中就把守法作为“十要”之首,规定:凡出门,先告路引为凭,关津不敢阻滞。投钞不可隐漏,诸人难以挟制。”强烈的契约意识和法制观念为徽商经营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市场氛围,维护了自己的商业利益。

  第三,急公好义,热心公益事务。

  徽商的和谐精神还表现在徽商对家乡以及经商乔寓地的社会公益事务的贡献上。徽商在致富后往往广置族田、义田,救济本族或家乡穷人;他们还赞助家乡的各种建设,在修城、筑路、架桥、修建书院等方面都有许多贡献。如婺源商人王光秀,“独立经商江淮间。业稍羡,适贩米舟返,遇淮民饥,辄倾舟济之,活多人。……又凡修祠宇、桥路、平粜、解纷,悉输金无吝色”。(光绪《婺源县志》卷38《人物·质行》)徽商不仅在家乡的公益事业中留下了美好的“名声”,而且还把“膏泽”洒遍经商社区。

  在乡土文化层面,徽州也有诸多文化建树,人们常把徽剧、徽菜、新安医学等冠以“新安”和“徽派”之称,首先就是承认它们是作为地域文化或者称之为乡土文化的成果,这些学术思想、文化成果和教育风尚极大地体现了徽商追求文化和谐的精神。

  徽商追求文化和谐体现在其自身人文主体精神弘扬,实用主义意识的实践和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境界等方面,也体现在徽剧、徽菜等艺术形式和饮食文化中。这种精神通过徽商多种活动和努力,渗透在徽文化成果的方方面面。例如徽商资助和影响下的徽派建筑和徽州古村落、徽州园林风格自然古朴,与自然保持和谐,其选择和构建就是以传统的风水理论与“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作为指导,体现了人居环境和自然完美结合的境界。

  无论是在徽州本地还是经商的乔寓地,徽商对私塾、义学、官学和书院,都进行过全方位的资助,促使商业贸易和文化风俗之间产生良性互动。据康熙《徽州府志》记载,辖区不大的徽州府社学达562所,书院有54所。(见康熙《徽州府志》卷7“学校”)重视教育在多层面对当地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据统计,徽州明代共有举人298名、进士392名,清代有举人698名,进士226名。重视教育也极大地提高了徽商的文化素质,许多徽商本身就是理学鸿儒、诗人、画家、金石篆刻家、书法家、戏曲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微文化―徽商―明清徽商和谐精神解读
徽商执明清商界牛耳长达300余年,在经商处世的过程中形成的自身独具特色的和谐精神,主要体现在价值理念、制度文化、乡土文化三个层面:在价值理念层面,徽商从观念和伦理的角度对和谐的思考和实践,为其崛起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支撑,从思想理念层面推动了徽商的繁荣发展。一是贾儒结合。“贾而好儒”是徽商的最大特色。翻开徽州的方志及相关文献,徽商贾而好儒,亦贾亦儒,贾儒结合的例子,举不胜举,正如汪道昆所言:“新安三贾一儒,要之文献国也。夫贾为厚利,儒为名高。夫人毕事儒不效,则驰儒而张贾;既侧身飨其利矣,及为子孙计,宁驰贾而张儒。一弛一张,迭相为用,不万钟则千驷,犹之转毂相巡,岂其单厚计然乎哉,择术审矣。”(汪道昆《太函集》卷52《海阳处士金仲翁配戴氏合葬墓志铭》)。徽商在经营中注意吸收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促进商业的发展,这二者的互动,有利地推动徽州,乃至整个经商乔寓地的和谐发展。...
· 微文化—徽商—徽商精神与现代经济
徽商发展的历史,能否为现代经济提供一些值得重视的借鉴?回答是肯定的。第一,内涵丰富的徽商精神,为现代商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什么是“徽商精神”?胡适曾把徽商比喻成“徽骆驼”,因此有人把徽商精神概括为“骆驼精神”,这当然是对的。但徽商精神还不仅仅是“骆驼精神”,“徽商精神”有着更丰富的内涵。一是赴国急难、民族自立的爱国精神。明朝建立之初,北境未安,漠北蒙古残余势力时时入犯,明政府不得不在北方沿边驻扎重兵。为解决军粮问题,政府制定开中法,号召商人输粮于边,政府发给盐引,到内地支盐行销。这是巩固边防、保卫国土安全的一项重大政策。不少徽州人千里迢迢不辞劳苦,运粮输边,早期的徽商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他们能够将个人逐利与赴国急难结合起来,正体现了一种爱国精神。徽商的爱国精神,还突出表现在明中叶的抗倭斗争中,他们或者捐资筑城,募勇抗倭;或者出谋划策,领导抗倭;或者弃商从戎,直接深入杀敌战场。到了近代,...
· 微文化―徽商―明清徽商在杭州
明清时期,寓居杭州的徽州商人活跃于商品流通领域,一方面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另一方面则对杭州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明清时期的杭州与苏州并称为江南二大都会。以杭州为中心,把太湖南端的杭嘉湖平原以及附近地区的经济联系起来。浙江各地的商品通向杭州,通过大运河把它输送到国内各地。“杭州物产之富,……商贾货财之聚,为列郡雄”。“舟行水塞,车马陆填,百货之委,商贾贸迁。”而杭州的市场,正如聂心汤所云:“五方辅辏,无窳不售,盖物盛所聚,何必自其地产哉!“来自全省各地的主要商品有:“湖之丝,嘉之绢,绍之茶之酒,宁波之海错,处之磁,严之漆,衢之桔,温之漆器,金(华)之酒,皆以地得名。”正如《(万历)歙志》卷十《货殖》所说,杭州是与两京、广州等并列的全国大都会之一,而苏、扬、临清等则列为次等都会。明宣德间全国仅有七处抄关,杭州北新关即为其一,税额超过扬州。杭州又是丝织、棉布、锡箔等手工业生产中心之...
· 微文化—徽商—明清徽商在杭州
明清时期,寓居杭州的徽州商人活跃于商品流通领域,一方面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另一方面则对杭州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明清时期的杭州与苏州并称为江南二大都会。以杭州为中心,把太湖南端的杭嘉湖平原以及附近地区的经济联系起来。浙江各地的商品通向杭州,通过大运河把它输送到国内各地。“杭州物产之富,……商贾货财之聚,为列郡雄”。“舟行水塞,车马陆填,百货之委,商贾贸迁。”而杭州的市场,正如聂心汤所云:“五方辅辏,无窳不售,盖物盛所聚,何必自其地产哉!“来自全省各地的主要商品有:“湖之丝,嘉之绢,绍之茶之酒,宁波之海错,处之磁,严之漆,衢之桔,温之漆器,金(华)之酒,皆以地得名。”正如《(万历)歙志》卷十《货殖》所说,杭州是与两京、广州等并列的全国大都会之一,而苏、扬、临清等则列为次等都会。明宣德间全国仅有七处抄关,杭州北新关即为其一,税额超过扬州。杭州又是丝织、棉布、锡箔等手工业生产中心之...
· 微文化—徽商—徽商精神成功背后的精神因素
著名的徽州籍学者胡适,称其家乡的商人为“徽骆驼”,意指他们具有吃苦耐劳、勇往直前、不惧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透视徽商成功的背后,我们发现徽商精神的确是个关键性的因素。徽州恶劣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他们拼搏自强的奋斗精神和敬业精神;小本起家的磨炼历程,锻炼了他们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和勤俭精神;儒风独茂的人文环境,培养了他们贾而好儒的文化精神和团队精神、济世安民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长期的商海泛舟养成了他们趋时逐利的创新精神和竞争精神。总之,贫困的现状、徽州历史人文环境加上独特的经商历程造就了徽商精神。现在就让我们通过一系列小小的事例来展现他们奋斗的历程,以此透视一下他们成功背后的精神因素,权当窥一斑而知全豹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