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徽文化—徽商—徽商的悲喜剧(三)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58
转发:0
评论:0
徽文化—徽商—徽商的悲喜剧(三),三、        辉煌背后的辛酸“红顶商人”江春徽商的辉煌,到乾隆年间达到高峰

三、         辉煌背后的辛酸

“红顶商人”江春

徽商的辉煌,到乾隆年间达到高峰。江春可以算做其中的一个代表。

江春是歙县江村人。他出身于盐商家庭,年轻的时候也曾经致力于科举考试,但在22岁时,因为乡试不利,遂放弃科举,协助父亲在扬州经营盐业。因为“练达明敏,熟悉盐法”,被推举为总商。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江春竭力承办迎接,很得乾隆皇帝的赏识。乾隆皇帝曾两次临幸江春的康山草堂园林,并赏赐给江春内务府奉宸苑卿、布政使的官衔,还赏戴孔雀翎;新的两淮巡盐御史上任的时候,他就叮嘱:“江广达人老成,可与咨商。”一个商人,能够得到皇帝这样的宠幸,的确是史无前例的。

乾隆皇帝为什么对江春如此器重?并非没有缘故。因为他要借江春敛财。在江春担任总商的40余年间,朝廷事情不断,修建工程、赈济灾害、军需开支,乃至皇太后的生日庆典,以及他本人的六次南巡,这些事情必须开支大量的银两,但国库银两有限,就要在盐商身上打主意,两淮盐务为了给朝廷筹措各种经费,都要找江春商议咨询。从乾隆三十八年到四十九年间,江春和其他商人捐献给朝廷的银两达1120万两。

“抑商”政策

中国历来是以农耕为主的农业社会,农业是社会经济的根本。因此,“重农抑商”是封建政府的基本国策,政府出台各种法规法令限制经商,千方百计要把劳动力人口固定在土地上。商贾也因此成为社会的最低层。商贾尽管能够拥有较多的财富,但是他们获得的社会地位却与他们拥有的财富始终不成正比。一旦身为商人,甚至连穿衣服都要受到限制。朱元璋曾经颁布法令:“加意重本抑末,下令农民之家,许穿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许穿布。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亦不许穿绸纱。”

“贱商”观念

政府采取种种“抑商”政策,社会上也由此产生一种“贱商”的社会观念。商人在物质上极度丰富,但是精神上却倍感压抑。日常生活中,商人被称作“贾竖子”,被视为逐利小人,甚至连商人自己也把商业视为“贱业”。徽商发家后多弃贾从儒,这种“贱商”的观念的影响应该占有很大比重。

官吏的欺压

国家政策明确规定商贾是四民之末,处于社会的最低层,因此,对商人的大肆盘剥、横征暴敛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商人因为拥有大量的财富,被各种势力视为敲诈对象。明清两代关税沉重,商人长途往来贩运往往受到关卡的重重刁难。税吏“倚势作奸、垄断取利,鱼肉商民。”据小说《石点头》描述:一个汪姓徽商从苏杭一带买了数千金的绫罗绸缎到四川去贩卖,只是因为没有顺从关卡税吏的勒索交十两白银,最后不仅被税吏打了五十大板,而且所有绸缎都被税吏恶意的从中一剪两半,货物全部被破坏,损失殆尽。

因为地位低微,很多徽商不惜巨资,买官买爵,从而改换身份,不再遭受欺辱。他们要顺从朝廷,甚至巴结朝廷。江春上交天子,实际上也是寻求保护伞。

徽商在明清两代可谓风光一时,但在他们上交天子、享受奢华的背后,依然隐藏着“四民之末”的自卑、遭受欺压的屈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微文化―徽商―徽商的悲喜剧(三)
三、辉煌背后的辛酸“红顶商人”江春徽商的辉煌,到乾隆年间达到高峰。江春可以算做其中的一个代表。江春是歙县江村人。他出身于盐商家庭,年轻的时候也曾经致力于科举考试,但在22岁时,因为乡试不利,遂放弃科举,协助父亲在扬州经营盐业。因为“练达明敏,熟悉盐法”,被推举为总商。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江春竭力承办迎接,很得乾隆皇帝的赏识。乾隆皇帝曾两次临幸江春的康山草堂园林,并赏赐给江春内务府奉宸苑卿、布政使的官衔,还赏戴孔雀翎;新的两淮巡盐御史上任的时候,他就叮嘱:“江广达人老成,可与咨商。”一个商人,能够得到皇帝这样的宠幸,的确是史无前例的。乾隆皇帝为什么对江春如此器重?并非没有缘故。因为他要借江春敛财。在江春担任总商的40余年间,朝廷事情不断,修建工程、赈济灾害、军需开支,乃至皇太后的生日庆典,以及他本人的六次南巡,这些事情必须开支大量的银两,但国库银两有限,就要在盐商身上打主意,两淮盐务为了给朝廷...
· 徽文化―徽商―徽商悲喜剧
“新安江是钱塘江的上游。我们徽州姑娘的水是下游西施洗脸的水。”两年前,记者在黄山市采访的时候,一位当地人指着不远处并不壮阔的新安江夸耀。现在的黄山市就是以前的徽州。在新城市从徽州时代遗留下来的细长的老街上闲逛,看着两边略显破败、有明清遗风的老铺子和铺子里兜售的那些与全国各地旅游景点雷同的纪念品,这样的夸耀至多让你当成有点阿Q味道的笑话。然而如果你知道徽州辉煌的往昔,这笑话就会显得别有一番味道。10月,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的电视片《徽商》再现了徽商和徽州昔日的显赫。在遥远的明清时代,从徽州流出去的不止是水。黄山脚下那些掩映在树丛里的小村子曾经孕育了长江中下游一个又一个繁华的城镇。“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当徽商的财富传奇完结之后,只留下那些隐藏在山坳里的老屋作为曾经的繁华的见证。“徽商是中国社会转型300年间的悲喜剧。”《徽商》的总策划、总撰稿杨晓民说。无徽不成镇“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
· 徽文化—徽商—徽商的悲喜剧(四)
四、重读“儒商”“儒商”身影徽商被誉为“儒商”。他们的确“贾而好儒”,与山陕商人有着明显的差异。且看一份历史记录:郑生名作,字宜述,号方山子。尝读书方山中,已,弃去为商。挟束书,弄扁舟,孤琴短剑,往来宋梁间。……识者谓郑生虽商也,而实非商也。商人因为和钱打交道,所以形象往往带有铜臭气。可是这位叫郑作的明代徽商却大不一样。他号方山子,虽然四处经商,却“挟束书,弄扁舟,孤琴短剑,往来宋梁间”,这倒是一个书生的形象,哪里像一个商人!难怪熟悉他的人都说:“郑生虽商也,而实非商也。”这正是徽商留下的历史背影。传统的熏陶由于徽州教育一直很发达,不少人小时候都读过书,但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走上经商的道路。清代婺源县的董邦直就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徽商的人生道路:先“业儒”——读书,后不得不经商,在经商的同时仍然读书不辍,最后在文化上还小有建树。他弟兄五人,本来都读书,但家庭生计需要他经商,在奔走之余,他没有丢...
· 微文化—徽商—徽商悲喜剧
“新安江是钱塘江的上游。我们徽州姑娘的水是下游西施洗脸的水。”两年前,记者在黄山市采访的时候,一位当地人指着不远处并不壮阔的新安江夸耀。现在的黄山市就是以前的徽州。在新城市从徽州时代遗留下来的细长的老街上闲逛,看着两边略显破败、有明清遗风的老铺子和铺子里兜售的那些与全国各地旅游景点雷同的纪念品,这样的夸耀至多让你当成有点阿Q味道的笑话。然而如果你知道徽州辉煌的往昔,这笑话就会显得别有一番味道。10月,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的电视片《徽商》再现了徽商和徽州昔日的显赫。在遥远的明清时代,从徽州流出去的不止是水。黄山脚下那些掩映在树丛里的小村子曾经孕育了长江中下游一个又一个繁华的城镇。“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当徽商的财富传奇完结之后,只留下那些隐藏在山坳里的老屋作为曾经的繁华的见证。“徽商是中国社会转型300年间的悲喜剧。”《徽商》的总策划、总撰稿杨晓民说。无徽不成镇“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
· 微文化—徽商—徽商的悲喜剧(二)
二、创业与开拓徽州人终于走出了徽州。跋山涉水的艰难越过了,他们本着“徽骆驼”的顽强意志,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与开拓。说起徽商的创业,有很多动人的故事。从徽州走出去的大学者胡适曾经总结道:“一般徽州商人多半是以小生意起家,刻苦耐劳,累积点基金,逐渐努力发展,有的就变成富商大贾了。”徽商的创业,大多是两条途径,一是小本起家,二的从学徒开始。十两银子起家明代婺源李魁,在未发迹之前,因为家计贫寒曾经仰天呼叫:大丈夫难道真的要为有个上千两的钱财而犯难吗?经商是贱行,大丈夫不屑为之,但也不能永远贫贱呀!于是,他和祖母商量,想筹措点经商本钱,却一点都筹措不出来。他想了一想,家里只剩下了卧室一间,就将它出卖给族人,只得到十两银子。他就带着这点银子前往南京营商,一点点地积攒,“不惮烦劳”,终于有了积余,也终于能够买田宅了。从学徒到富翁清代歙县的大盐商鲍志道,11岁时就离家到鄱阳为别人作会计,不久转到金华,后来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