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微文化—徽商—徽商发展与清代状元的关系研究(四)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59
转发:0
评论:0
微文化—徽商—徽商发展与清代状元的关系研究(四),  在徽商的鼎力襄赞下,徽州科举及第之人甚众。当时流传有“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

   在徽商的鼎力襄赞下,徽州科举及第之人甚众。当时流传有“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的佳话。三殿撰是指: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状元黄轩,休宁人;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状元金榜,歙县人;乾隆四十年乙未科状元吴锡龄,休宁人。他们三人,是连科高中一甲一名进士。四翰林指同治十年辛未科的梁耀枢、郑成章、黄崇惺、汪运纶,他们同科获进士及第,几个人的住家,分布在一条风光秀丽的溪水之滨,相距仅十数里而已。再以歙县一地而论,据北京歙县会馆观光堂“题名榜”载,歙县本籍与寄籍之“官京朝、取科第”者,共有:进士296人,其中状元5人、榜眼2人、探花8人、传胪5人、会元3人、解元13人。曾任内阁大学士者4人、尚书7人、侍郎21人、都察院都察御史7人、内阁学士15人[16]。由此我们可知,有清一代安徽出本籍状元9人、寄籍状元15人,就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了。

    其次,在商业活动中遵守儒家的道德规范,有助于提高商人的威信,推动商业经营。

    士而兼商或商而兼士的人,是带着浓厚的儒家气息混迹商界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使他们得益不浅。譬如,诚实不欺、公平守信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之一,许多徽商把它变成了自己的伦理观念与经营原则。如大盐商吴时英手下的一个“掌计”,借用他的名义向别人借了一万六千缗钱,后来还不了债。事发后,有人对吴说:“彼债彼还,尔公何与焉!”吴却答道:“诸长者挈累万而贷不知,何者?人信吾名也。吾党因而为僭,而吾以僭乘之,其曲在我。是曰倍德,倍德不祥。”后来,他还是亲自还了这笔债务[17]。不仅大商人如此,一般商人的帮手,也十分注意洁身自好。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便十分称赞徽商的伙计:“其人铢两不私,故能以身得幸于大贾而无遗。”[18]在商业贸易中,也是如此,公平守信给他们带来不少好处。

    由于儒家思想的薰陶,徽商普遍鄙夷腰缠万贯而又唯利是图的人。他们尊奉“利以义制”的信条。汪道昆曾记述这样一个徽商的事迹:“癸卯谷贱伤农,诸贾人持谷价不予,长公独与平价囷积之。明年饥,谷踊贵,长公出谷市诸下户,价如往年平。境内德长公,诵义至今不绝。”[19]这样,也使商人广揽了声誉,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

    第三,学风称盛于世,许多商贾士人以弘扬儒家文化为最大的志趣。

    由于中国经济文化重心南移,徽州自南宋以后,文风日盛,“彬彬多文学之士,其风埒于邹鲁”[20]。加之安徽是理学家朱熹的故里,更使芸芸士子以名教相砥砺。茗州《吴氏家典》云:“我新安为朱子桑梓之邦,则宜读朱子之书,取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以邹鲁之风自待,而以邹鲁之风传之子若孙也。”由于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许多徽商及其子弟把志趣集中在藏书、著述及与学者文人的交流方面。其中一个典型的人物,便是巨商鲍廷博。据载:“鲍廷博,字以文,安徽歙县人。少习会计,流寓浙中,因家焉。以冶坊为世业,而喜读书,载籍极博。乾隆三十八年诏求天下遗书。廷博独得三百余种,赍浙江学政王杰上进,奉旨以内府所刻《图书集成》一部赐廷博,乡里荣之。廷博尝校刻《知不足斋丛书》二十四集,嘉庆二十年流传禁中,仁宗见之,传谕抚臣曰:‘朕近日读鲍氏丛书,亦名知不足斋,为语鲍氏勿改,联帝王家之知不足,鲍氏乃读书人知不足也。’迨廿五至廿八集进呈,有旨赐举人,传为盛事。”[21]这位鲍廷博,平日购书以养志,裒然成大藏书家,因进献图书而受知于乾隆、嘉庆两朝,名闻当时。他获举人头衔时,已年逾八旬。还有记载说他:“居恒好学,耽吟咏,不求仕宦,天趣清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微文化―徽商―徽商发展与清代状元的关系研究(四)
在徽商的鼎力襄赞下,徽州科举及第之人甚众。当时流传有“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的佳话。三殿撰是指: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状元黄轩,休宁人;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状元金榜,歙县人;乾隆四十年乙未科状元吴锡龄,休宁人。他们三人,是连科高中一甲一名进士。四翰林指同治十年辛未科的梁耀枢、郑成章、黄崇惺、汪运纶,他们同科获进士及第,几个人的住家,分布在一条风光秀丽的溪水之滨,相距仅十数里而已。再以歙县一地而论,据北京歙县会馆观光堂“题名榜”载,歙县本籍与寄籍之“官京朝、取科第”者,共有:进士296人,其中状元5人、榜眼2人、探花8人、传胪5人、会元3人、解元13人。曾任内阁大学士者4人、尚书7人、侍郎21人、都察院都察御史7人、内阁学士15人[16]。由此我们可知,有清一代安徽出本籍状元9人、寄籍状元15人,就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了。其次,在商业活动中遵守儒家的道德规范,有助于提高商人的威信,推动商业经营。...
· 微文化―徽商―徽商发展与清代状元的关系研究(六)
主仆之严,虽数十世不改,而宵小不敢肆焉。”[27]这番话,道出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组织的典型情况。徽商与宗族势力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徽商经营的原始资本,大多与宗族有关;徽商所雇佣的伙计,大多为族人;由于宗族势力在资金与人力上的支持,使徽人经商之势历久不衰;徽商在竞争中的进一步发展,如建立商业龚断、展开商业竞争、控制从商伙计等等,更是离不开宗族势力的支持。宗族势力促进了徽商的发展,徽商资本反过来也强化了宗族势力,支持了宗族组织的许多种事业与活动[28]。在众多的江南家族中,普遍保持有一种重视文化的传统,有浓厚的尚文风气,它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这种传统与风气,得到了徽商的鼎力襄赞。首先,广置族田。族田是家族的公共财产,包括义田、祭田、祠田、学田等,它除了为祭扫祠墓、迎神赛会、增修族谱提供费用,为赡济贫族、解决其衣食之困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项,便是资助开办义塾,解决族人子弟的笔墨膏火之资,并...
· 微文化—徽商—徽商发展与清代状元的关系研究(二)
徽商,即徽州商人,一般指明清时代徽州府所属歙县、休宁、绩溪、黟县、祁门、婺源等六县经营商业的人。因隋唐年间曾在此置新安郡,故亦习称“新安商人”。从明代中期开始,由于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加快,商品流通范围日益扩大,商人资本日趋活跃起来。当时,全国出现了多种商人集团,其中,以徽商和晋商的势力为最雄厚。明人谢肇淛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山右,即山西。明中叶至清中叶的三百余年间,是徽商活动的鼎盛时期。关于徽商兴起的历史背景,史家的说法不尽一致,见仁见智。不过以下几点,是可以肯定的:(1)徽州是一个峰峦重叠的山区,人多田少,难以为业,许多人不得不外出经营工商业以谋生。谢肇淛说:“吴之新安,闽之福唐,地狭而人众。四民之业,无远不届,即遐陬穷发,人迹不到之处,往往有之。诚有不可解者,盖地狭则无田以自食,而人众则射利之途愈广故也。”[①]类似记载,比比皆是,这是徽州多商贾的主要原因...
· 微文化―徽商―徽商发展与清代状元的关系研究(一)
本文从研究徽商的兴起及其特征入手,探讨了徽商与儒家文化的关系。作者指出,具有强劲经济实力的徽商,通过宗族组织的途径,推崇儒家文化和重视功名仕进,这是清代安徽多状元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原因。一康熙御制诗《示江南大小诸吏》有云:“东南财赋地,江左人文薮。”江左,即江东,指长江下游一带,包括安徽。清代状元的地域分布,证实了这个情况。清代的会试,始于顺治三年丙戌科。止于光绪三十年甲辰科,共举行112次。由于顺治九年壬辰科和顺治十二年乙未科为满、汉分榜,每科有2名状元,故112科中,共取一甲一名进士114名。这些有幸游历魁台的宿学之士,分布在全国16个省区及系统中,密度极不平衡,地区间差异极大。其中,江苏人数最多,凡49名;浙江次之,凡20名;安徽居第三位,凡9名,他们是:黄轩(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金榜(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吴锡龄(乾隆四十年乙未科)、赵文楷(嘉庆元年丙辰科)、洪莹(嘉庆十四年己巳...
· 微文化―徽商―徽商发展与清代状元的关系研究(三)
这里是说,商人及其子弟要取得官衔,一方面是靠“急公议叙”,即“捐纳”。当时,每逢遇到自然灾害或政府需要大量经费之际,商人就纷纷解囊,捐资助赈,实际是向政府买官。他们只图荣衔,一般不求实职,目的是在取得虚职空衔后,在经营上、社会地位上获得大量好处。另一方面是“读书登第”,由科举跻身仕途,这可以谋得实职。清代盐商荣膺官衔者,遍及江南。乾隆帝时多次南巡,扬州是主要落脚地,众商筹款集资,颇称上意。乾隆二十二年上谕:“联翠华南巡,……两淮商众,皆未登仕版之人,其承办差务,踊跃急公,宣沛特恩,以示奖励。伊等本身原有职衔,如已至三品者,俱著赏其奉宸苑卿衔。其未至三品者,俱各加顶带一级。”[⑧]有的盐商甚至直接上交天子,得到乾隆帝的隆遇。如歙商郑鉴元,在扬州“总司鹾事十余年,诰授通议大夫候选道。乾隆五十五年入京祝万寿,加一级,召预千叟宴,赐御制诗及粟帛,又以输军饷一万两以上,议叙加五级,覃恩诰封中宪大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