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微文化—安徽山水—婺源:粉墙青山盈水间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12
转发:0
评论:0
微文化—安徽山水—婺源:粉墙青山盈水间,我的婺源之行,思绪总被行程拖累。山光水色、葱茏烟树,残苔霾碑、黛瓦粉墙,处处

  我的婺源之行,思绪总被行程拖累。山光水色、葱茏烟树,残苔霾碑、黛瓦粉墙,处处让人陶然忘返。奈何步履太过匆匆,古徽州带来的绵长回味因为仅有一天的逗留,而总被“兰舟催发”。内心的怅然可想而知。

  按照现在的行政区划,婺源属于江西省的上饶管辖。但在先前,这是皖南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从唐中叶,一直到明清,范围大体如此,极少变动。和皖南的其他地方一样,因为“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极少受到现代文明的侵害,婺源至今还保留着传统徽州的风貌。进入婺源,遥望矗矗粉墙,鳞鳞鸳瓦;环顾四周,目光所及,都是那清澈逶迤的碧水和夹岸绵延的翠阴,风景与毗邻的景德镇、德兴迥然有异。“我是安徽徽州人!”胡适先生晚年口述自传时,劈头就是这句话。不知是什么,让胡适之先生这么恭敬自豪?

粉墙黛瓦

  马头墙是高高的,小巷是幽幽的。鳞次栉比的黛瓦粉墙像星星一样,如棋子一般,五里,十里,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聚落、绵延,世代相袭。

  隔着绿色而广袤的田野望去,连片的白墙,跳跃的黑瓦,一层层重叠,一进进着墨,在青山绿树和翠竹的映衬下点睛着不可言说的清新、明朗。如果是阳春三月的婺源,那更是最美的时候,油菜花怒放,一丛丛、一簇簇、一陇陇、一畦畦,漫山遍野泼辣辣地开,大地晕染成一片金黄,象一床无边无际的金黄和明黄的地毯,整个天地成了清丽明快、春意盎然的桃源之地。

  婺源的民居,是一色“曲径连墙”的老房子。因为地狭人稠的缘故,一般都是二层或三层的结构。为了预防洪水不期而至,同时避免地气和人的直接接触,房子的一层都比较矮,而二层比较高。墙身是通体的白色,据说是为了防止雨水侵蚀而涂抹了白灰。岁月流逝,斑驳的印痕渐渐爬满白墙,柔弱的蔓草在砖瓦的间隙中探出了头。尤其是邻水的石墙,饱受雨水浸润,青苔暗生,黑绿相间,如同一幅饱蘸艳色的油画。踩着宽大厚实的青石板路,不经意抬头,黝黑的房瓦,一排排整齐有序,伴随着飞挑的檐角,与白墙相映,造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婺源的老房子,大多比邻相连,为了邻居失火不致殃及自家,房子普遍是高低错落的封火山墙。这是一种实用的设计。托山墙的福,屋顶的马头墙随之像韵律一般,展示着抑扬顿挫的变化,加上脊饰吻兽,使得山村的民居出一份写意的山水画卷。         

  徽州人相信“暗室生财”,老房子大多四周高墙围护,惟有狭小的天井和高高的小窗采光、通风,所以,走进老房子,总有一种幽暗凄迷的落寞,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现在,这些黛瓦粉墙的老房子成了婺源“中国最美乡村”的卖点,传承因循的生活暴露在“旅游”、“经济”的口号下,吸引着各地厌烦了钢筋水泥的都市背包人群,这多少让婺源人有点无所适从。就好像随着吱呀一声门开,从里面蹒跚而出的老人,突然被烈烈散布的太阳刺得睁不开眼。也许只有眯上眼,等慢慢适应强烈的光线后,老人才能打量这个新奇的世界。

黄村百柱宗祠

  宗祠,是追忆阀阅旧族的最好场所。这座造于康熙年间的宗祠,虽名为“百柱”,实际上共有九十九根柱子。按照当地宣传手册的介绍,百柱宗祠曾“作为我国古代宗祠建筑艺术的范本,于1982年在法国巴黎展出”。宗祠就在清清的溪水边上,今天已经落寞荒凉,惟剩下了残存的骨架,让后辈回忆昔日精美的雕梁画栋,凭吊祖先的荣光。

  像浙江、安徽、江西等南方的许多祠堂一样,百柱宗祠也是合院式的建筑。大门、享堂、寝室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配上两边的廊庑,组成一个完整的组群。

  祠堂的轴线不偏不倚正对一座小山,据说这是风水上的文笔峰,以它作为宗祠的朝山,可以带来宗族在科第上的发达。步入祠堂,压迫的建筑递次跃入眼帘,目光向深处探及,静穆的气氛幽然而生。享堂上方悬挂的匾额,写着浑厚的大字“经义堂”,如同祖先慈祥的眼神,温情脉脉地打量着家族每一位骨肉。

  祠堂共有五进。最里是供奉祖宗牌位的“寝室”。和各地的皇家陵寝一样,寝堂台基高度均在前几进建筑之上,虽然现在里面空空如也,但矗立门口,人不由屏息凝神,仿佛随时都要注意谛听祖先的教诲。复旦大学王振忠教授说的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殿庭雄伟,非承以较高的基座,不能满足视觉上的凝重感,更无从表达中国人对慎终追远的虔诚。”

  寝室堂前的天井狭长而方正,四面屋顶的雨水,通过水枧,导入其中,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是也,徽派建筑称之为“四水归堂”。从家族的角度来说,还意味着家族人丁兴旺、绵延不绝。

  以家族为基础的宗族,长时期来是中国的社会基础。所谓“宗法制度”,就是依附其上的。人伦秩序、国家结构都由此展开。徽州背景下的婺源,是个宗族制度盛行的地方。虽然“商人重利轻别离”,虽然“一世夫妻三年半(一对夫妻一辈子生活时间不过三年半)”,但无论走多么远,飘多少年,叶子落了,最终还是要落在树根的脚边的。

  遥想那个弥漫着氤氲香火的仪式,祖先与后昆,是怎么的心灵交流?年迈的百柱宗祠,维系着黄氏的以前、承担着黄氏的现在,默默望着遥远的未来……

大鄣山-卧龙谷

  去大鄣山-卧龙谷,纯粹是压缩行程后的意外收获。在原先和朋友阿干拟定的路线中,黄村百柱宗祠之后,是驱车去清华镇,看看那个无数驴友推荐的“彩虹桥”。车过岔口时,瞥见路边“大鄣山-卧龙谷”4A级景区的展示牌,见天色略暗,临时善巧方便,动议去看大鄣山-卧龙谷。

  “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如果说人文是一个乡土的生命,历史依靠人文而延续,那山水则是乡土的灵性所在。青山绿水、彩池连环的大鄣山,就是这样一个外消烦躁、内证清凉,可以安静地聆听大自然天籁的地方。

  卧龙谷是2003年当地开发的一处景点。进大鄣山,就是从卧龙谷开始的。循着淙淙的山泉,山间的清凉顺着沁人心脾的空气径直闯进身体,人顿时为之一振,溪回路转,突然间,景致就像冲决的洪水,在眼前倾泻而下。跌拓轰鸣的水声隔绝了尘世的喧嚣,瀑布溅飞的水雾扑面袭来。杜鹃、兰草、青藤、樱树,还有俯拾可见的尖笋,随时放肆地从路边、从石缝中、从山岩沟壑里,甚至从路中间探出头来,不知名的小花、落叶芊芊莽莽、挨挨挤挤,调皮地随着徐来的山涧清风飞扬轻舞,缤纷地撒在石径、小道、乱石上,甚至驻足在你带着浅笑的鼻尖。石径蜿蜒逶迤,时而小桥、时而碎石,不断挑逗着你深入。溯溪而上,水色或墨绿,或澄碧,或青翠,或蔚蓝,随植物山色的变幻而变色。奔泻的清泉,一会儿缓游漫吟,一会儿湍急轰雷,激情自在地穿行于硕大的花岗岩石之间,经历了千万年的冲蚀,不经意间形成众多的深潭、彩池。

  据说大鄣山有88道“冲”、888条瀑、8888个潭。所谓“冲”,就是十米以上的瀑布。这当然是虚指。但峡谷内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瀑布、潭水之多,令人匝舌。这些深潭、彩池湛蓝清澈,透明见底,纯净地不染一点瑕疵,就像一块块的翡翠和珍珠,埋藏在这个被列为联合国植物基因库的原始次森林之中。一路过来,总有人抵不住清泉的,不时蹲子掬一捧水濯洗嬉戏。

  大龙瀑,在卧龙谷的最高处,落差240米,据介绍是“华夏第一高瀑”。飞瀑犹如悬崖边勒缰未及的奔马,发着震天的吼声,突然从空中猛扑而下,碰上嶙嶙的乱石,幻化出漫天的银雾,如同万斛银珠漫天泼撒。人在谷中仰望,只见飞流直上云霄,根本无法想见大龙瀑的全貌。“水欲立兮山欲崩,撼地轴兮翻天根”,这样的造化,怎么能窥见她的奥妙?

  遥相呼应的白龙泉也不逊色。因为母亲的鼓舞,脚力疲乏的我们振作精神,沿石径再行几百米,突见巨石挡路,小心折过,拾阶再上十几米,白龙泉凌空现身。说是泉,其实还是瀑布冲积而成。白龙瀑从海拔640米的岩壁间直击潭底,轰鸣之声震彻幽谷。阳光下,紫雾迷蒙,氤氲弥漫,炫人眼目。看指示牌,说白龙泉因为地险水急,至今无人能够攀爬靠近。此情此势,看来只能和明朝的汪循一样,徒生“谁识本来真面目,乍晴乍雨几时休?”的感慨了。

  对于看惯“山水浙江、诗画江南”的我们,一直以为山水数浙江最好。去大鄣山-卧龙谷,刚开始内心不乏一些轻慢。但一趟子下来,却忘了时辰,直到夜幕降临才作为最后的几位游客被保安“礼貌”地请下山。这种宰获不知是否属于意外。不禁想起祖师的一个禅话。古时有一位学者曾经向隐居在南山的禅师请教。禅师以茶相待,他将水倒进杯子里面,水满了但他还是继续倒。学者喊了出来:“师父!水已经满出来了,不能再倒了!”禅师道:“你就像这只茶杯一样,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想法、看法,如果不先把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怎么跟你说禅?”同样的,风景处处殊胜,旅行怎能抱有成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徽文化―安徽山水―婺源:粉墙青山盈水间
我的婺源之行,思绪总被行程拖累。山光水色、葱茏烟树,残苔霾碑、黛瓦粉墙,处处让人陶然忘返。奈何步履太过匆匆,古徽州带来的绵长回味因为仅有一天的逗留,而总被“兰舟催发”。内心的怅然可想而知。按照现在的行政区划,婺源属于江西省的上饶管辖。但在先前,这是皖南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从唐中叶,一直到明清,范围大体如此,极少变动。和皖南的其他地方一样,因为“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极少受到现代文明的侵害,婺源至今还保留着传统徽州的风貌。进入婺源,遥望矗矗粉墙,鳞鳞鸳瓦;环顾四周,目光所及,都是那清澈逶迤的碧水和夹岸绵延的翠阴,风景与毗邻的景德镇、德兴迥然有异。“我是安徽徽州人!”胡适先生晚年口述自传时,劈头就是这句话。不知是什么,让胡适之先生这么恭敬自豪?粉墙黛瓦马头墙是高高的,小巷是幽幽的。鳞次栉比的黛瓦粉墙像星星一样,如棋子一般,五里,十里,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聚落、绵延,世代相袭。隔着绿色而广袤的田...
· 微文化—安徽山水—池州:青山绿水让人“诗意地栖居”
自唐朝以来,李白、杜牧等文人墨客先后涉足池州,留下不少千古绝唱,池州亦因此赢得“千载诗人地”的美名。因为诗歌,池州这座江南城市有着别样的诗情画意。近日,记者走进池州,只见整个城市处于一片青山绿水之中,市民在这座现代园林城市中“诗意地栖居”。位于长江之南,池州在历史上就是清秀的,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咏“清溪清我心”中的清溪河就横贯池州城区。曾几何时,池州,这座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园林城市,竟然被市民取绰号为“灰州”、“泥州”,清溪河也变成了池州城区最大的一条“龙须沟”。面对着这一池黑水,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眼里怎么也看不出诗意。为改变这一情况,近年来,池州投资3亿元启动清溪河治理工程,建成了清溪河沿岸长4公里、宽120米的开放式带状公园,公园配备坐椅,免费对市民开放,启动清淤工程,还清溪河碧波荡漾。在清溪河的两岸,市财政掏钱建设了文化长廊,长廊上镌刻了历代文人雅士咏叹池州的诗词歌赋,穿行其中,犹如...
· 微文化—安徽山水—寿县安徽古城
安徽是一个有双重性格的地方,集皖南小家碧玉的灵秀清丽和皖北大家闺秀的端庄厚重于一身。中国四个封建王朝的“太祖”,三国魏太祖曹操、五代十国时吴太祖杨行密、后梁太祖朱温和明太祖朱元璋均出自安徽。叱咤风云的著名将领、名满天下的文化才俊,更是如银河星座数不胜数。寿县古城奇迹多坐在古城墙上登上寿县保存完好的东门城楼就可以望见淝水之战古战场。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领的“投鞭于河,足可断流”的90万大军,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最后却在淝水之滨被东晋谢石、谢玄指挥的8万之众打败,连对岸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在苻坚惊惧的眼里成了东晋的兵马。这是中国战争史上爆出的大冷门!寿县古城墙这座据说是全国七大古城墙中唯一保存较完好的宋代城墙周长达7147米,墙体内以粘土夯筑,外壁石基砖墙,砖石缝隙以桐油、糯米汁和石灰为浆泥,墙壁向内层层收分,的确固若金汤。寿县古城有四门,东为宾阳门、南为通淝门...
· 微文化—安徽山水—安徽绩溪概况介绍
绩溪是皖南山区县,地处皖赣通衢.绩溪县东与浙江省临安县交界,北与宁国县、旌德县毗邻,西与旌德县、太平县、歙县接壤,南与歙县相连,东西长59.5公里,南北宽42公里,总面积1126公里。绩溪原属徽州地区,1988年1月起划入宣州地区。全县辖21乡、2镇,1个居民委员会,186个村民委员会,1265个村民小组;934个自然村,1个片村,34个农居点。总人口179468人,其中农业人口150831人,平均每平方公里159人。少数民族15个,129人,余皆汉族。215个姓氏。人口增长率1.02%。社会总产值22961万元(1987年价),人均1279.4元。绩溪县是含中山的低山丘陵山区,西部为黄山支脉,东部为西天目山脉,崇山峻岭,重峦叠嶂,主要山峰皆在千米以上。境内大鄣、大会、大獒三山鼎立,从东北向西南、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的清凉峰海拔1787.4米,是绩溪的最高处;南端的江村环海拔125米,是绩...
· 微文化—安徽山水—中国安徽万佛山
万佛山位于舒城西南,距合肥140公里,距舒城万佛湖景区60公里,总面积5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5%,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国家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峰老佛顶海拔1539米,为舒(城)、桐(城)、潜(山)众山之祖,南与天柱山(1485米)遥相对峙。万佛幽境万佛山因主峰老佛顶似弥勒大佛西南盘座,气势宏伟,群峰拱卫其四周,形成诸佛拜祖之景观,上有诸佛寺,有石匾曰“万佛名山”,因而得万佛山名;还有因万佛山中,悬崖绝壁之上拥有天然“万佛山”三字奇观而得山名之说。万佛山地处安徽森林旅游的黄金线上,景区内层峦叠嶂、峻峰林立、奇松怪石、流泉飞瀑,自然风光极其优美。日出、晚霞、霜枫、雪景、雾松、佛光等时令景观频添美色,各显其意,如入仙境。神驼石山峦叠嶂,群峰竞秀,怪石嶙峋是万佛山的特色之一。风景区内有老佛顶、天门峰、双剑峰、神驼峰、美女峰、丹顶峰、四方尖、三天门等大小三十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