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安徽山水—感受神奇绩溪荆州饭甑尖
微文化—安徽山水—感受神奇绩溪荆州饭甑尖,饭甑尖,海拔1349.6米,位于绩溪荆州公路顶端,峰顶突兀一巨石,状如饭甑,
饭甑尖,海拔1349.6米,位于绩溪荆州公路顶端,峰顶突兀一巨石,状如饭甑,独居于群山之上巍巍壮观,周围众峰耸立,遥相呼应,怪石奇松,一个角度一层画,风景绝胜。
绩溪民间有许多饭甑尖的神奇传说。去年深秋时节,与同校的十多位教师结伴前往揽胜,怡然心醉,感受颇丰。
汽车从县城出发,行驶一小时后盘旋上了山云岭,我们的视线在窗外搜寻,山峦在秋雾中欲隐若现,眼前的山色完全是一副动态水墨画。
站在山云岭头,云彩淡淡,清风徐徐,林鸟悠悠,大家渐醉山趣。楚目高望,视线中一块巨石直插云霄,顺着向导的指向,那就是绩溪第二高峰——饭甑尖。
钻进丛林,我们跋涉在崎岖狭窄的山路上。大伙儿一路欢歌,给幽深宁静的山林顿添了几分难得的活力。望着眼前陡立的刀削石壁,我们屏住气息攀爬,半小时后,终于达到了饭甑尖。顶端平滑呈椭圆面,面积约百平方米,兴致上我们一起合影留念。
“看,这儿有水”,边缘处三口水池呈现在游人眼前。天顶之上,这水从何而来?真是神奇!据《绩溪县地名录》中介绍:“饭甑尖顶有三个小天池,终年积水不枯”。带着好奇,我们纷纷伸手争先滔水,果真不见水浅,大家惊奇不已,时至今日,仍然说明不了这水源来自何方。小时侯常听村里老人说,饭甑尖高耸入云有接天之水,天池久旱不竭,被人看似神圣之水,这神水不竭可保风调雨顺百姓安康。在过去没有气象预报的日子,每遇大旱禾苗几近绝收的情景,就会有人前去饭甑尖求雨,故事讲的十分感人。一些老农不约而同地攀上饭甑尖,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举竹筒,爆晒在烈日中祈祷求神。若遇当日天神不显,则背一筒天池水下山,期盼神水引来甘雨,有时还真能够感动天神带来好运。
走到巨石中央,一条大裂缝将巨石一分为二,引起人们特别关注。裂口有一米余宽,十多米长,深不见底。民间相传,裂缝一直延伸到山下数里之外的胡村口,据说曾有人在饭甑尖往大裂缝中倒麦壳,却见麦壳从胡村口石洞中漂流而出。此说虽未曾证实,但我们试探着抛下空易拉罐,终究听不到回音却是事实。这时,胆小的已经双脚打起颤来,没了勇气俯视裂缝,胆大者跨到了裂缝的那边,体验了探险的快乐。
饭甑尖,巍峨挺拔,风光旖旎,是无声的诗,是无言的画。仰望高天澄碧,丽日相迎,送以清辉;俯撖沟壑丘峦,秀水入眼,古木蔽荫;纵览山冈峰岭,顿觉气壮豪漫,横视流云如烟,忽感兴致倍增。站在天顶之上遥望四周,山气扑鼻,沁人心脾,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和。难怪数百年前就有僧人在这儿隔世修炼,在这儿建庙传习佛法。有民间流传:“先有饭甑和尚,后有荆州小九华,再有青阳大九华”。至于这种说法的真伪,我们无趣考证,但“空山不见人但闻松涛响”的绝寂,能使苦修者早成正果却是不容怀疑的。
有传说:饭甑尖山高路险攀爬道路艰难,佛教信徒的虔诚感动了上帝,上帝派来仙人搭建天桥,又不知何故天桥至今尚未搭成。又有传说,饭甑尖是天目山脉蜿蜒徽州的要寨关口,徽州有“三担三斗芝麻官”是卧龙藏虎之地,古代朝廷怕徽州山民谋反,派岳飞斩断了天桥。虽是一个古老的谣传无法考证,但从县城乘车去胡家,在登源头的绩溪岭凹眺望成功山,山腰间的“仙人搭桥”残址至今尚存,成为绩溪特色景观,这也是事实。
还有传说:饭甑尖有三尺长的韭菜,这是原先寺庙中特有的财富。韭菜在沙土中不停地长,小僧人不停地用新土埋,直至长到了三尺长。相传至今,可谁也没有见过三尺长的韭菜,是真是假,现在考证已无意义。但是,山下人常以“三尺长的韭菜自己割”来形容自信,现在仍然经常挂在乡民的嘴边。
从饭甑尖顶下来,一个奇怪景象让人难以忘怀。岗上有一块裸露地表高约二米,顶面丈余的花岗石岩,光溜溜的表面上无一粒沙土,一颗矫矮的黄山松,竟然插石而生,威风凛凛,让人顿生神奇。几位老师激动起来:这就是生命!与天斗,与地斗,百折不挠!想那些因小事而轻生之辈,与这颗餐风饮露却生机郁郁的劲松相比是多么渺小、无知、浅薄。
我们继续前行,饭甑尖顶在我们的视线中渐渐远去,然而,身后奇松的阿娜多姿显的格外招人喜爱,松美石美山色美,与黄山相比没有哪点显的逊色,身临其境,真为家乡有这样的秀色美景而感到自豪,回程的路上余兴未消。
如今,饭甑尖虽未列入绩溪旅游开发规划,却已经成为许多登山爱好者向往的目标。节假日结伴同行,健身,休闲,探险,猎奇,远离闹市喧嚣,独享山涧幽静,世间的烦恼和工作的疲惫荡然无存,调节了身心,陶冶了情操,赏心悦目,其乐何及。
饭甑尖——徽州的山,家乡的山。从绩溪县城出发当天往返,你何不抽闲前去体验一番攀登的乐趣。
绩溪民间有许多饭甑尖的神奇传说。去年深秋时节,与同校的十多位教师结伴前往揽胜,怡然心醉,感受颇丰。
汽车从县城出发,行驶一小时后盘旋上了山云岭,我们的视线在窗外搜寻,山峦在秋雾中欲隐若现,眼前的山色完全是一副动态水墨画。
站在山云岭头,云彩淡淡,清风徐徐,林鸟悠悠,大家渐醉山趣。楚目高望,视线中一块巨石直插云霄,顺着向导的指向,那就是绩溪第二高峰——饭甑尖。
钻进丛林,我们跋涉在崎岖狭窄的山路上。大伙儿一路欢歌,给幽深宁静的山林顿添了几分难得的活力。望着眼前陡立的刀削石壁,我们屏住气息攀爬,半小时后,终于达到了饭甑尖。顶端平滑呈椭圆面,面积约百平方米,兴致上我们一起合影留念。
“看,这儿有水”,边缘处三口水池呈现在游人眼前。天顶之上,这水从何而来?真是神奇!据《绩溪县地名录》中介绍:“饭甑尖顶有三个小天池,终年积水不枯”。带着好奇,我们纷纷伸手争先滔水,果真不见水浅,大家惊奇不已,时至今日,仍然说明不了这水源来自何方。小时侯常听村里老人说,饭甑尖高耸入云有接天之水,天池久旱不竭,被人看似神圣之水,这神水不竭可保风调雨顺百姓安康。在过去没有气象预报的日子,每遇大旱禾苗几近绝收的情景,就会有人前去饭甑尖求雨,故事讲的十分感人。一些老农不约而同地攀上饭甑尖,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举竹筒,爆晒在烈日中祈祷求神。若遇当日天神不显,则背一筒天池水下山,期盼神水引来甘雨,有时还真能够感动天神带来好运。
走到巨石中央,一条大裂缝将巨石一分为二,引起人们特别关注。裂口有一米余宽,十多米长,深不见底。民间相传,裂缝一直延伸到山下数里之外的胡村口,据说曾有人在饭甑尖往大裂缝中倒麦壳,却见麦壳从胡村口石洞中漂流而出。此说虽未曾证实,但我们试探着抛下空易拉罐,终究听不到回音却是事实。这时,胆小的已经双脚打起颤来,没了勇气俯视裂缝,胆大者跨到了裂缝的那边,体验了探险的快乐。
饭甑尖,巍峨挺拔,风光旖旎,是无声的诗,是无言的画。仰望高天澄碧,丽日相迎,送以清辉;俯撖沟壑丘峦,秀水入眼,古木蔽荫;纵览山冈峰岭,顿觉气壮豪漫,横视流云如烟,忽感兴致倍增。站在天顶之上遥望四周,山气扑鼻,沁人心脾,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和。难怪数百年前就有僧人在这儿隔世修炼,在这儿建庙传习佛法。有民间流传:“先有饭甑和尚,后有荆州小九华,再有青阳大九华”。至于这种说法的真伪,我们无趣考证,但“空山不见人但闻松涛响”的绝寂,能使苦修者早成正果却是不容怀疑的。
有传说:饭甑尖山高路险攀爬道路艰难,佛教信徒的虔诚感动了上帝,上帝派来仙人搭建天桥,又不知何故天桥至今尚未搭成。又有传说,饭甑尖是天目山脉蜿蜒徽州的要寨关口,徽州有“三担三斗芝麻官”是卧龙藏虎之地,古代朝廷怕徽州山民谋反,派岳飞斩断了天桥。虽是一个古老的谣传无法考证,但从县城乘车去胡家,在登源头的绩溪岭凹眺望成功山,山腰间的“仙人搭桥”残址至今尚存,成为绩溪特色景观,这也是事实。
还有传说:饭甑尖有三尺长的韭菜,这是原先寺庙中特有的财富。韭菜在沙土中不停地长,小僧人不停地用新土埋,直至长到了三尺长。相传至今,可谁也没有见过三尺长的韭菜,是真是假,现在考证已无意义。但是,山下人常以“三尺长的韭菜自己割”来形容自信,现在仍然经常挂在乡民的嘴边。
从饭甑尖顶下来,一个奇怪景象让人难以忘怀。岗上有一块裸露地表高约二米,顶面丈余的花岗石岩,光溜溜的表面上无一粒沙土,一颗矫矮的黄山松,竟然插石而生,威风凛凛,让人顿生神奇。几位老师激动起来:这就是生命!与天斗,与地斗,百折不挠!想那些因小事而轻生之辈,与这颗餐风饮露却生机郁郁的劲松相比是多么渺小、无知、浅薄。
我们继续前行,饭甑尖顶在我们的视线中渐渐远去,然而,身后奇松的阿娜多姿显的格外招人喜爱,松美石美山色美,与黄山相比没有哪点显的逊色,身临其境,真为家乡有这样的秀色美景而感到自豪,回程的路上余兴未消。
如今,饭甑尖虽未列入绩溪旅游开发规划,却已经成为许多登山爱好者向往的目标。节假日结伴同行,健身,休闲,探险,猎奇,远离闹市喧嚣,独享山涧幽静,世间的烦恼和工作的疲惫荡然无存,调节了身心,陶冶了情操,赏心悦目,其乐何及。
饭甑尖——徽州的山,家乡的山。从绩溪县城出发当天往返,你何不抽闲前去体验一番攀登的乐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徽文化―安徽山水―感受神奇绩溪荆州饭甑尖
饭甑尖,海拔1349.6米,位于绩溪荆州公路顶端,峰顶突兀一巨石,状如饭甑,独居于群山之上巍巍壮观,周围众峰耸立,遥相呼应,怪石奇松,一个角度一层画,风景绝胜。绩溪民间有许多饭甑尖的神奇传说。去年深秋时节,与同校的十多位教师结伴前往揽胜,怡然心醉,感受颇丰。汽车从县城出发,行驶一小时后盘旋上了山云岭,我们的视线在窗外搜寻,山峦在秋雾中欲隐若现,眼前的山色完全是一副动态水墨画。站在山云岭头,云彩淡淡,清风徐徐,林鸟悠悠,大家渐醉山趣。楚目高望,视线中一块巨石直插云霄,顺着向导的指向,那就是绩溪第二高峰――饭甑尖。钻进丛林,我们跋涉在崎岖狭窄的山路上。大伙儿一路欢歌,给幽深宁静的山林顿添了几分难得的活力。望着眼前陡立的刀削石壁,我们屏住气息攀爬,半小时后,终于达到了饭甑尖。顶端平滑呈椭圆面,面积约百平方米,兴致上我们一起合影留念。“看,这儿有水”,边缘处三口水池呈现在游人眼前。天顶之上,这水从...
· 微文化—安徽山水—安徽绩溪概况介绍
绩溪是皖南山区县,地处皖赣通衢.绩溪县东与浙江省临安县交界,北与宁国县、旌德县毗邻,西与旌德县、太平县、歙县接壤,南与歙县相连,东西长59.5公里,南北宽42公里,总面积1126公里。绩溪原属徽州地区,1988年1月起划入宣州地区。全县辖21乡、2镇,1个居民委员会,186个村民委员会,1265个村民小组;934个自然村,1个片村,34个农居点。总人口179468人,其中农业人口150831人,平均每平方公里159人。少数民族15个,129人,余皆汉族。215个姓氏。人口增长率1.02%。社会总产值22961万元(1987年价),人均1279.4元。绩溪县是含中山的低山丘陵山区,西部为黄山支脉,东部为西天目山脉,崇山峻岭,重峦叠嶂,主要山峰皆在千米以上。境内大鄣、大会、大獒三山鼎立,从东北向西南、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的清凉峰海拔1787.4米,是绩溪的最高处;南端的江村环海拔125米,是绩...
· 徽文化―安徽山水―安徽绩溪概况介绍
绩溪是皖南山区县,地处皖赣通衢.绩溪县东与浙江省临安县交界,北与宁国县、旌德县毗邻,西与旌德县、太平县、歙县接壤,南与歙县相连,东西长59.5公里,南北宽42公里,总面积1126公里。绩溪原属徽州地区,1988年1月起划入宣州地区。全县辖21乡、2镇,1个居民委员会,186个村民委员会,1265个村民小组;934个自然村,1个片村,34个农居点。总人口179468人,其中农业人口150831人,平均每平方公里159人。少数民族15个,129人,余皆汉族。215个姓氏。人口增长率1.02%。社会总产值22961万元(1987年价),人均1279.4元。绩溪县是含中山的低山丘陵山区,西部为黄山支脉,东部为西天目山脉,崇山峻岭,重峦叠嶂,主要山峰皆在千米以上。境内大鄣、大会、大獒三山鼎立,从东北向西南、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的清凉峰海拔1787.4米,是绩溪的最高处;南端的江村环海拔125米,是绩...
· 微文化—安徽山水—绩溪“四胡”:文化旅游必知的经典
胡姓在绩溪是一个大族。县境内胡氏宗祠及其分支祠甚多。这些宗祠由于始迁祖入境年代、落户地点、建祠时间和后来显宦名臣因素不一,称谓也就各异。故曾一直流传绩溪“三胡”。经考证,绩溪胡氏,共有四大宗脉,即北门金紫胡、龙川(坑口)尚书胡、城东遵义胡、湖里(含上庄)明经胡。因宗脉纷繁,不仅外籍人士如蔡元培先生在为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作序时,曾错把胡适作为“三胡礼学”的后裔。就连本县的异姓人士,也常会辨识不清。其实,从绩溪各胡姓宗谱考其宗脉渊源,各宗奉祀始祖虽然不同,但在统宗谱序言中都有“胡姓,虞舜后裔”的记载。“金紫胡”,宗唐散骑常侍宓为始祖,由青州濮阳板桥村迁歙之乌聊山,南唐时迁绩溪。南宋时建祠,以宋名臣胡舜陟赠金紫光禄大夫得名。“尚书胡”,宗东晋胡焱为始祖,焱仕东晋官监察御使以散骑常侍出歙州,举家从青州濮阳板桥村迁歙,再迁龙川。建祠于宋。以明弘治、嘉靖间先后有名臣胡富、胡宗宪官至工部、兵部尚书...
· 微文化—安徽山水—灵山秀水如诗如歌如画的绩溪
是历史,让绩溪变得如此厚重;是文化,让绩溪变得如此殷实。灵山秀水间,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着灵性;小桥窄巷中,每一截道路都仿佛用文化来铺平。绩溪如诗如果把历史比作风雨中飘来荡去的孤舟,那么,徽州就是静静的港湾,而眼前的小邑绩溪,则称得上港湾中最为耀眼的一处岩石垒成的码头。岩石上,有热情奔放的映山红和低头无语的野山兰。不过,绩溪城郊梓潼山后,确实有一块神奇独特的岩石,它的名字叫石镜,山也因石得名。多少年来,闲游石镜山,成了人们的一种雅趣。石镜二丈见方,平滑晶莹,光可鉴人,传说为“女娲补罢情天漏,堕向人间作镜台”之遗石,能照透人世,能让人们看到自己的前世和来生。你的前世是仙是佛,你的来生是富是穷,都可映在这块魔幻的石镜之中。如此神奇的地方,古往今来,不知惊动过多少好奇的人,吓倒了多少贪婪的官绅。1000多年前,最早来瀛洲仁里定居的唐金乡令程药公,在游历石镜山后曾赋《石镜》诗一首:天上何年悬玉镜,山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