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微文化—安徽名人—新安画派创始人之一渐江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77
转发:0
评论:0
微文化—安徽名人—新安画派创始人之一渐江,  渐江(公元1610——1663年),俗姓江,名韬、舫,字六奇、鸥盟,为僧后名

   渐江(公元1610——1663年),俗姓江,名韬、舫,字六奇、鸥盟,为僧后名弘仁,自号渐江学人、渐江僧,又号无智、梅花古衲,歙县人,是新安画派的开创大师,和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为“海阳四家”。
  弘仁擅长诗书画,有“三绝”之誉。书法学颜真卿楷书,倪云林的行书,还会隶书和篆书。诗多为五、七言绝句,常题画上,死后友人收辑成《画偈》。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则是其画学。他从小就爱文学,绘画,既向古代人学,又向当代人学,更重要的是向大自然学——直师造化,从而继承和发展了绘画的传统技法,在山水画中独树一帜。
  博采众长的弘仁,曾师从孙无修、肖尺木(云从),但对他影响最大的则是元季四家(倪云林、黄子久、吴镇、王蒙),尤其是倪云林。云林长期生活在太湖,习见平远山水,因此多画小山竹树,疏村远岫,表现一种天真疏淡的意境,真实表达了太湖一带风景的特色,具有高度艺术性。渐江法师而不泥师,学倪瓒(云林)的精神,直师造化,别开生面。他长期居于黄山、白岳之间,习见层峦陡壑,老树虬松,并加以概括和提炼,表现了一种伟峻沉厚的意境。渐江从摹仿、借鉴转变为直师造化,师法自然,一举破了倪瓒远山平水、缓坡疏林的规范,形成了“笔如钢条,墨如烟海”的气概和“境界宽阔,笔墨凝重”的独特风格。他的绘画作品,既有元人超隽的意境,又有宋人精密的特点,回出时流之上,使他成为“新安画派”的壮丽大纛,矗立于中国近代画坛之上。

  渐江的作品之所以构图新奇,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与他对大自然的深刻观察和刻苦实践分不开的。他虽家贫,仍藏有倪瓒的书画卷和王蒙的山水轴,朝夕摩挲,苦练不辍。他早年游武夷山,晚年游庐山,长期住黄山、白岳,终年生活于山山水水之中,山光水色,缥缈烟云,熟悉于胸中,自然流泻于腕下。弘仁善写黄山真景,有《黄山真景册》五十幅,其构图皆出于黄山真情实景,幅幅不同,可谓煞费苦心。正如他自己所云:“坐破茅衣第九重,梦中三十六芙蓉,倾来墨沈堪持赠,恍惚难名是某峰。”“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山独杖藜,梦想富春居士好,并无一段入藩篱”。正是因为弘仁作画以天地为师,师法自然,重视精神气质,灵活地学习他人之长,而不落入藩篱,所以作品富有独特技法,充满生活气息和创造精神。
  在我国近代画坛上,弘仁的地位很高,影响深远。他和髠残(石谿)、原济(石涛),被后人称为“三高僧”,或者加上八大山人(朱耷),称为“四大高僧”。贺天健指出:“渐江和尚的画,是新安派中最为佼佼者。他笔如钢条,墨台海色,每每纵横交织地表现石的姿态和体积。但觉静穆、严在、朴实、恬洁,规行矩步,一点也不放失。”以弘仁为领袖的“新安画派”,能在当时的娄东、虞山、金陵等画派之外而独树一帜,蔚成宗派,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微文化—安徽名人—承继新安画派的领军人物章飚
章飚的国画山水别拘一格需要细细地看,细细地琢磨,准确地说,是要细细地读。因为他的绘画语言有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中读出徽州山水的神韵,读出作者浓郁的乡土情结,读出作者致力追求的艺术情趣和独特的风格意境。浓郁的乡土情结徽州山水浑然天成,章飚笔下的国画山水尽得其韵,画中山峰俊逸,溪水潺潺,山上郁郁葱葱,水上古桥横卧,还有桥上荷锄的农夫,溪畔浣衣的少女,水中戏水的小鸭,更有粉墙黛瓦的古宅民居,马头墙错落有致,青石巷曲折清幽,宗祠飞檐翘角,牌坊古朴巍峨……只要你打开画卷,静谧深邃的徽州风情就会象一首诗、一曲歌一样出现在你的面前,使那些久居高楼大厦、满眼车水马龙的都市人闻到田野的气息,置身于清风习习的山野乡村。笔墨本无情,情生运笔人,这是章飚用画笔在和你作情感交流,向你叙述挥之不去,缠绵不已的徽州情结。章飚生在徽州,长在徽州,喝着新安江上游的登源河水长大。大学毕业后,章飚回到绩溪,从事了...
· 微文化—安徽名人—新安名医“张一帖”
位于黄山脚下的徽州,晋时又称新安郡。古老的徽州承载了太多文化的印迹,程朱理学、戴震朴学、徽派建筑、新安画派诉说着徽州文化昔日的辉煌,而新安医学却仍在不断阐释着徽州文化的活力。它肇始于东晋,兴起于宋元,鼎盛于明清时期,以其名医辈出、医著浩繁而彪炳史册,享有“天下名医出新安”的美誉。作为理学的发祥地之一,古新安的宗族制度十分严密,新安医家中世传医家众多,家族链发展堪称新安医学的一大特色。其中,歙县定潭“张一帖”一家被公认为历史悠久、当代影响重大的世医家族。张家世医医技精湛,医德高尚,治疗急性热病、内科疑难杂症有奇效,往往一帖(一剂)药而起沉疴,故被称为“张一帖”。“张一帖”传为北宋名医张扩的后裔,张扩曾跟随当时的名医庞安时学习,擅长治疗伤寒。到第四代张杲由儒而医,其著作《医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史传记。今可考知“张一帖”之名始于明嘉靖年间,张守仁对内科疑难重症、杂病的治疗有神效,并研制有“十八...
· 江淮文化―安徽文化―新安画派是怎么形成的
新安画派是明末清初之际,一批遗民画家以黄山、白岳及徽州山水为创作题材而形成的一个绘画流派。最早把新安山水画家群体称之为“派”的是龚贤,他在题山水卷的一段跋语中首先提出天都派。天都为天都峰,是黄山72峰中最为险峻雄奇,具有代表性的峰峦,人们常以“天都”指代黄山、新安。龚贤所称的“天都派”即后人所称的“新安派”。其后张庚在《浦山论画》中正式提出新安派,人们多沿用,“新安画派”遂成定论。明末清初,稍有名气以新安山水为创作题材的徽州籍画家约有130多人。早期代表有程嘉燧、李永昌、李流芳;成熟期则以僧渐江、汪之瑞、孙逸、查士标、程邃、汪家珍、戴本孝、郑叹、程正揆等为代表。新安画家经常在一起观览大好山水,一起切磋提高技艺,寻求表达他们心目中的新安山水意象特征,形成许多共性。如都是以学“元四家”,尤其是倪瓒的绘法技法开始,以师法自然为归;共同以遗民苍凉孤傲之情,化作笔下的峻岭奇松、悬崖峭石、疏流寒柯。作...
· 江淮文化―安徽文化―溪山淡远:新安画派画艺
由广东省博物馆和安徽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溪山淡远:新安画派画艺”展览于2005年2月1日至3月15日在广东省博物馆书画厅举行。展览集中了两个省级大馆珍藏的“新安画派”作品80件,是广东历史上举办的第一次“新安画派”展览,反映出两个大馆在书画收藏方面的实力。明末清初,在安徽的新安江畔,活跃着一个以疏简枯淡的笔墨、荒逸高洁的意境为风格的绘画流派。他们以程邃、李永昌、李流芳等为先驱,以渐江、汪之瑞、查士标、孙逸称等“海阳四家”为主导,在中国画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著名的“新安画派”。“新安画派”人数众多,兴盛时达到百余人。他们在政治上不求仕进,离垢避嚣;艺术上继承宋元山水画家的画学品格,用倪、黄之法写黄山实景,以“敢言天地是吾师”的绘画宣言与正统流派的“四王”的泥古陋习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开创了中国山水画中的写实画派,与周边地区的“黄山”、“姑熟”、“桐城”、“天都”、“扬州”、“金陵...
· 微文化—安徽名人—华佗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据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三国著名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已佚。今亳州市有“华佗庵”等遗迹。华佗高明之处,就是能批判地继承前人的学术成果,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新的学说。中国的医学到了春秋时代已经有辉煌的成就,而扁鹊对于生理病理的阐发可谓集其大成。华佗的学问有可能从扁鹊的学说发展而来。同时,华佗对同时代的张仲景学说也有深入的研究。他读到张仲景著的《伤寒论》第十卷时,高兴地说:“此真活人书也”,可见张仲景学说对华佗的影响很大。华佗循着前人开辟的途径,脚踏实地开创新的天地。例如当时他就发现体外挤压心脏法和口对口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