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微文化—安徽名人—吴樾晚清最著名的刺客

2018-0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00
转发:0
评论:0
微文化—安徽名人—吴樾晚清最著名的刺客,吴樾(1878~1905)字梦霞,后改孟侠。清桐城(今属枞阳高甸乡)人。12

  吴樾(1878~1905)字梦霞,后改孟侠。清桐城(今属枞阳高甸乡)人。12岁起参加童子试, 屡试不第。1900年离家入沪,次年北上保定,曾任职于某县应局。1902年入保定高等师范学堂。在校受反清革命书刊影响,思想由改良主义转向革命,欲暗杀清廷朝臣以促进革命。1904年冬结识革命党人赵声、杨笃生,由杨监誓,与马鸿亮等人加入组织,组成“北方暗杀团 ”,任支部长。杨笃生将其介绍给光复会会长蔡元培。1905年7月16日,清廷宣布派载泽、端方等大臣出洋考察,吴樾决定改变行刺铁良为炸出洋考察的五大臣。9月24日饰作随从,登上五大臣列车。因机车与列车相接撞击,引爆炸弹而牲。著有《暗杀时代》、《意见书》。

    几点影响:

    一、北宫门两侧围墙上看到的痕迹,就是那次增高留下来的。颐和园东宫门是正门,北宫门是仅次于东宫门的一个大门。北宫门在后山后湖中部,门前有一对石狮子和东西两排朝房。北宫门面阔五间,共有两层,楼上有围廊,和北京城内的新华门相似。参观颐和园苏州街的的游人,大都从此门购票入园,进门后即是著名的苏州街宫市。
  在北宫门两侧约5米高的围墙上,游人可以发现在高约3米处的墙体上有一道明显的痕迹。1905年,慈禧和清朝政府摆出一副同意进行改革的面孔,决定派端方等五位大臣去英、美、日本等国进行所谓“考察”。1905年8月26日上午10时,他们乘轿到达北京的正阳门火车站。此时,安徽的一位革命党人吴樾,携带炸弹潜入正阳门火车站内。五位大臣刚登上火车,吴樾随即将炸弹抛出。五大臣中有俩人受伤,吴樾也当场牺牲。
  第二天,五大臣中的戴鸿慈等,立即赴颐和园,向慈禧面告当时情形。从此,慈禧在颐和园内坐卧不安。为防止有人携炸弹等物潜入颐和园,故将围墙在原有高度上又增加1米有余。现在,人们在北宫门两侧围墙上看到的痕迹,就是那次增高留下来的。
    二。这次爆炸暗杀事件极大地震动了朝廷。趁此机会,袁世凯建议清政府设立巡警部,维持治安,清查户口,预防革命党人潜伏。袁世凯并推荐其部下徐世昌为巡警部尚书,赵秉钧为侍郎。清政府照准。慈禧遂于10月8日,下令设立巡警部,从而统一了全国的警察机构,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中央警察机关。巡警部设警政、警法、警保、警务、警学5个司,成为全国警察事务的最高指挥和监督机关。“巡警”这一名称也一直沿用到民国初年。 晚清五大臣出洋考察事件解密

   三、五大臣考察的行期不得不推迟3个月,但爆炸案并没有阻止这次出洋考察。第二年,五大臣归国,力陈只有实行才能巩固统治,否则就会使希望立宪的人们失望,革命亦无法避免。经过反复筹商,慈禧太后终于下定决心,于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三(1906年9月1日)颁布上谕,宣布"预备仿行"。
 
    四、案发查究,撤换了直隶高等学堂监督王景熙 , 吴的入学保人清苑后补知县亦被革职。保定直隶高等学堂的学制及聘任教员全为丁家立所包办。丁家立因北洋大学堂在1900年庚子战后,二等学堂学生少,遂将保定直隶高等学堂之学制按北洋二等学堂对待之,改为四年,奏明定为北洋大学堂之预备学堂。毕业生不必经过入学考试,即可直接升入北洋大学堂头等学堂。吴越为保高第一班降至第二班学生。当时民主主义革命气势正盛,改良主义要求清廷立宪,清廷为敷衍,拖延时间,而于1905年8月派载泽、绍英、端方、徐世昌、戴鸿慈五大臣出洋考察。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愤于清室此举并非诚意。吴越侦得五大臣行期,在东车站炸伤载泽、绍英,震动中外。当时官文书循刑名旧例,给犯人名字上加偏旁,将"越"为"樾",故称为吴樾事件。案发查究,吴越入学保人候补知县金祖祺为此获罪革职。一时保定气氛紧张。王景禧乘此向袁世凯申说:丁家立有负众望,很难平息学生情绪,不利于大局。袁亦怕酝酿出事端,妨碍自己前程,遂欲将丁家立辞退,示意丁家立辞职。丁家立遂辞去北洋大学堂总教习、保定直隶高等学堂总教习、直隶全省西学督办等职,只任留美学堂监督一职。丁家立辞职后,保高总教习由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兼任。1912年刘春霖任监督时,总教习改为汤滴青。随即奉令停办。1913年,保定直隶高等学堂并入北洋大学堂。在校学生四班共112人,按文科、理科分别插入北洋大学堂预科第一部、第三部各班,一部分教职员到北洋任教。
    保定直隶高等学堂虽仅存在十一年,却是清末北方的一所重要学校。


  五、当时报刊纷纷谴责这种暗杀恐怖活动,认为五大臣出洋考察是为立宪作预备,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凡稍具爱国心者应郑重其事祝其行。希望政府不畏艰难,奋勇前行。不少官员也纷纷致电政府,强调“当此更宜考求各国政治,实行变法立宪,不可为之阻止”。各地也纷纷发来慰问电。上海复旦、南洋等三十二所学校联合发了慰问电。 

    六、推动着暗杀时代高潮的到来。1907年4月,《民报》在增刊《天讨》中全文发表吴越的《暗杀时代》,说“排满之道有二:一曰暗杀,一日革命。暗杀为因,革命为果。暗杀虽个人而可为,革命非群力即不效。今日之时代,非革命之时代,实暗杀之时代也”。10月,《民报》发表黄侃的《专一之驱满主义》,说“若乃事之简易可行而恒能操胜者,今世惟爆裂之弹而已”。1908年8月,《民报》又发表涝霰诘模ǔ缦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微文化—安徽名人—吴作人
祖籍安徽省泾县。1908年生于江省苏州市,并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少年时代。1926年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1927年至1930年初先后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从师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并参加南国革新运动。1930年赴欧洲学习,先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考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王家美术学院白思天院长画室学习。入学第二年即在全院暑期油画大会考中获金奖和桂冠生荣誉。他勤奋学习,掌握了熟练的专业技能,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油画作品,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能。白思天院长称赞他“既不是弗拉曼画派,又不是中国传统,用乃是充满个性的作者”。1935年回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抗战期间随校西迁重庆。1938年率“战地写生团”赴前方作画。1943年至1944年,赴陕甘青地区写生,临摹敦煌壁画。1944年至1945年初赴康藏高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写各色风貌,作大量写生画,举行多次展览。194...
· 微文化—安徽名人—吴敬梓(一)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叙》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清代安徽全椒人。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年五十四岁。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雍正十三年,(公元一七三五年)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贤两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敬梓生平最恶举业,所著《儒林外史》五十五回,(一本作五十六回,又一本作六十回,均非原本)专写熬中于此者之真相,幽默诙谐,读之捧腹。又有《诗说》七卷,《文木山房集》五卷,诗七卷,《中国小说史略》并传于世。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
· 微文化—安徽名人—吴敬梓(三)
吴敬梓纪念馆坐落在全椒县城以北,原北极阁地址附近,一条宽阔而漂亮的新襄河横卧在面前,一孔大桥跨河跃过,直达纪念馆大门正前方。吴敬梓纪念馆兴建于1985年10月,1986年底建成。正面有三进仿古建筑,二到三进之间,两边各有两阶厢房,别具一格的走廊使相互之间委曲相连。馆内树秀竹翠,花开四季。整个馆园既有南方园林之秀,又有北方古建之雄。馆里收藏有各种吴敬梓研究资料。吴敬梓一生以移居南京为界可分前后两段。前期,他与小山一样,以声色犬马的生活方式游离于“正常”的生活轨道之外。“少年时,青溪九曲画船,曾记游冶……朝复夜,费蜀锦吴绫,那惜缠头价。”(《买肢塘》)“王家昙首,伎识歌声春载酒,白板桥西,赢得才名曲部知。”(《减字木兰花》)吴敬梓不像小山一样真正沉醉到情爱之中,而更多地标榜一种不见容于俗世的生活姿态。不是为游冶而游冶,而是在游冶中体验自由。胡适说,吴氏的家产是在秦淮嫖掉的,我倒觉得,“泥沙一掷...
· 微文化—安徽名人—吴敬梓(二)
《儒林外史》原本仅55回。根据程晋芳《怀人诗》,可以证明在吴敬梓49岁的时候已经脱稿(《春帆集》收《怀人诗》十几首,中有一首注:“全椒吴敬梓字敏轩。”全诗最后四句说:“外史纪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说传。”),但是直到作者死后十多年才由金兆燕给他刻了出来。这个刻本,今已失传。现在通行的刻本是56回,其中最末一回乃后人伪作。《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冯沅君、陆侃如合著的《中国文学史简编》认为“大醇小疵”。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加上它那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
· 安徽省-淮北-濉溪吴樾
武祯(1171年—1227年),宿州临涣(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人,金代数学家,天文学家,画家。生在氏族家庭,天资聪颖,知识渊博,尤其善于观测天象,并在这方面有着卓越、独特的悟性和才干。在金宣宗和金哀宗时期,从事天台管勾和天台长行之职。掌管和研究天文历算,推算和编制历法,主持观测天象,推算日月星食的行度,预报日月食。在战争之时和决策之士,充当重要谋士,以料事如神著名于世。●钻研农业武祯生活的时代是金朝,金朝是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古老民族之一的女真族在中国北部建立的地方政权。从公元1115年到1234年这段历史进程中,与中国南宋王朝并存。它南起淮水,北到外兴安岭,东滨大海,西至秦岭。在这辽阔的范围内,金王朝能维持其统治一百多年,除了其它政治军事条件外,发达的农业经济,是金朝赖以生存的经济支柱。武祯苦心钻研农业之道,精心探索农垦技术,改进犁铧、镐、镰等农业生产工具的制作技术,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