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固镇风云垓下古十景(一)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0
转发:0
评论:0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固镇风云垓下古十景(一), 垓下风云   濠城史称垓下。公元前202年,刘邦、项羽决战于此,双方屯军方圆百

 垓下风云

    濠城史称垓下。公元前202年,刘邦、项羽决战于此,双方屯军方圆百里。《史记•高祖本纪》载:“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之卒可十万……大败垓下。”《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靡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世传虞姬和歌曰:“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而的刘邦则志得意豪,慷慨高歌:“大风起兮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九八六年七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将垓下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立碑标示。遗址在今固镇县濠城镇垓下村境内,沱河南岸。

霸城烟雨

    霸城,即霸王城,在今安徽省固镇县濠城镇垓下村之沱河南岸,实为古洨城遗址。
    城为土筑,周长近2000米,呈长方形。城墙历经2000多年的冲刷侵蚀,加上抗日战争时期的三次推平,仍高出地面2米左右。城四面环水,北面紧临沱河(洨水)。汉初,高后吕雉之侄吕产封洨侯,建都于此。《辞海》载:“洨县,古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安徽固镇东,北临洨水(今沱河)。”《中国历史地名辞典》载:“洨侯国,西汉置”、“东汉改洨侯国为县,治所在今安徽固镇县濠城,东晋后废。”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曾为洨县长,世称“许洨长”。后人为纪念项羽,遂将此城唤为“霸王城”。城内原有古寿圣寺;又有一千年皂角树,树冠如盖,玉立耸天。远观霸王城,树木葱笼,烟雨苍茫,气象万千,引人遐思。

汉陵秋色

    濠城周围多土丘,素有“濠城古堆三千三,数罢金山数银山”之说。土丘下面皆为古墓葬,其中较大者即是“金山”和“银山”,坐落在沱河北岸的灵璧县韦集镇丁谷眼(又叫谷堆眼)村东,距濠城约2公里。两古堆东南西北向排列,相对高度为7米左右,底部方圆达200余米。经考证,古堆为汉代陵墓的封土,依其规模,墓主当有一定的身份。目前,灵璧县将“金银山”古汉墓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间传说,此两古堆一为韩信点将台,一为刘邦观兵台。秋登汉陵,但觉天高云淡,心旷神怡;周围禾菽繁茂,稼穑飘香;南望沱河,银波泛碧,渔帆点点,美不胜收。
虞湾夕照
    虞湾,又名虞姬湾,在今固镇县濠城镇垓下村境内的沱河南岸,西距垓下遗址约1公里,傍堤临水,芦苇丛生。其境为一方圆数百亩的洼地,每逢雨季,一片汪洋,在夕阳的照射下,碧波重粼,洪涛东逝;垂柳滴翠,芦苇垂青;渔舟,鸥鹭飞空;丹霞焕彩,彤云满天;令人胸襟开阔,心驰神往。相传虞姬因这里与其家乡景色相近,甚为喜欢,曾留连此地,以此得名。游人至此,常抚今怀古,挥洒诗文。有词云:“怀古访垓下,寻迹莅洨边。洪涛东逝,惊起鸥鹭向青天。堤柳溶溶滴翠,河水粼粼涌碧,横笛唱阳关。日落丹霞蔚,焕彩满虞湾。凭栏望,忆楚汉,越千年。楚歌四面,姬耶刚烈志贞坚。盖世项王意气,绝代佳人慷慨,千古颂红颜,多少兴亡事,把酒共悲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固镇风云垓下古十景(二)
撒金晓月撒金桥,扼南京至北京的官道要冲,在古洨城西南约200米处,为一石桥。相传濠城街南有一张姓客商去濠梁(凤阳县临淮关)购物,店主知其是濠城人,遂托其带信,嘱于天黑时到濠城集北许家大楼面交。张某告知其地只有许慎著书台,并无大楼。答曰:“尔到时大呼三声便知”。于是张某回家后,遵嘱往访。时当初更,果见楼台殿阁,金碧辉煌,灯火通明,十分宏丽。张某诣门,道明来意,楼主亲迎,殷勤接待。张某细观其宅,陈设豪华,非一般人家可比,几疑身人仙境。临别时,楼主命仆人送其一小袋豆子,以示感谢。张某出门后,心想此物有何稀奇,于是边走边随手撒落,遇一低洼积水处,豆尽乃止。次日天明,张某细思昨晚之事,方悟此豆绝非凡物,翻袋细视,袋角尚余一粒,却是金豆。张某以自己无福得宝,于是立志行善,将金豆出售,又补贴家产,在豆尽处修一石桥,名曰:“撒金”。文人雅士常于拂晓之际,在此吟风弄月。其时,晓月垂天,清辉彻地,树影婆娑;近...
·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固镇风云垓下古十景(三)
沱沙落雁沱水逶迤东流,在濠城集北绕古洨城而过。两岸杨柳青,芦花白,稼穑茂,禽畜繁,风物宜人。河滩野草萋萋,兔走鸟飞;牧童或成群嬉戏,或捕鸟捉鱼,或短笛横吹,或扬声高歌,天真无邪,兴趣盎然,给平静的河滩增添了不少热闹,好一幅“太平盛世图”。在古洨城东西上下十余里河滩上,每到秋季,大雁阵阵,成群栖息。傍晚时,夕阳如火,霞光满天,群雁上下翱翔,鸣声此伏彼起。入夜,即双双对对,交颈而眠;剩有孤雁,则远离雁群值夜,偶有动静,即鸣唳示警。一般雁群有数十只,多则几百只,无论是栖息还是飞翔,皆井然有序,实乃通灵之物也。故人们一般不加伤害,遂成为沱河两岸的一大景观。龙虎春光龙虎桥,在濠城集西北,沱河北岸的官道上,传说此桥为灵璧县韦集镇张家洼自然村张姓的祖先张龙、张虎兄弟二人所修。张氏兄弟为造福后代及施惠乡邻,遂决心建一座桥。于是,弟兄俩起早贪黑,披星戴月,餐风宿露,历尽艰辛,从灵璧北大山用独轮车推回一车车的...
·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蚌埠历史,垓下风云固镇史话
固镇,古名谷阳镇,俗称固镇桥。为何称固镇为“固镇桥”呢?原来,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固镇设驿站。驿址在固镇老街,有马65匹,马夫41名,差夫20名,现存于老街牛市巷的饮马井就是当年驿站的专用水井。为了保障驿道畅通,免受洪水阻隔之苦,当时就在浍河上架起了一座九孔大木桥。不料,木桥建成不久,即被洪水冲毁。洪武24年(公元1391年),由灵璧县知县周荣复督工重修了一座七孔石质大桥。桥高五丈,长十三丈,巍峨壮观,气势雄伟。《灵璧县志》称作“凌波御立,势若长虹”。围绕“固镇桥”名,还有个非常动人的传说,流传至今。说是当时有个赵石匠请来鲁班在浍河上建桥,百姓们纷纷捐款。鲁班从扬州赶到固镇,经实地勘察后,绘出一幅七孔拱形大桥图样,然后带领能工巧匠很快把石桥建成。大桥竣工时,百姓敲锣打鼓前往祝贺,鲁班手持神斧立于桥头之上。这时八仙中的张果老倒骑着毛驴来到桥头说:“这桥造的不牢固,恐怕我和我的小毛驴...
·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固镇历史垓下文史(一)
据史料证明,垓下已有四、五千年的人类活动历史。随着各代王朝的兴衰更替,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物古迹,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史料。目前固镇县馆藏垓下文物,有五百余件之多。1980年在濠城东沱河岸出土的古生代二迭纪剑齿象象牙化石,它长3.24m,最大直径为18.25cm(现存省博物馆内)。石器现存三件,均属新石器时代的磨光器物:石斧、石奔。这些石器通体磨光,做工精细。陶器在馆藏文物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分为瓶、壶、罐、瓮、仓、楼、鼎、灶、牛、磨、陶猪圈等几类,每类又可分为不同的几式。陶器中陶楼与陶仓尤为突出。陶仓的门上刻有“仓门”两字,陶仓的背面刻画有动物马的图形。陶器中器物表面以素面居多,带纹饰的也多为水波纹、条纹、绳纹一类。有小部分陶器是釉陶。此外还有几件珍贵的瓦当。玉器存有玉狮、玉含、玉璧。其中玉璧较为突出。云纹玉璧:玉璧为平圆形,正中有孔,两面都有云纹饰。此物多为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
·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固镇濠城垓下历史沿革(一)
濠城位于固镇县城东24公里处的沱河(古称洨水)南岸,是全县唯一可用史料表述得较为清晰的著名古城遗址。濠城的前身是汉代的交城,洨城的前身即秦代的垓下聚邑,简称垓下。垓下公元前202年7月至12月,汉王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决战。垓下决战是举世皆知的古代最著名的四大战役之一,从而使垓下名扬全球。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急风暴雨,沉重地打击了贪婪残暴的秦王朝。高帝元年(前206年)初,陈胜牺牲后,刘邦率10万义军乘虚攻进咸阳而推翻了秦王朝,但他未敢称至,只是废秦苛法、约法三章,深得秦人拥护。不久项羽率40万大军开进函谷关,却滥杀无辜,并以政局主宰者自居分封18个王国。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管辖梁、楚一带九个郡之地(约今豫皖苏及鲁地一部分);封刘邦为汉王,定都南郑(今陕西省南郑县),仅辖巴、蜀、汉中三个郡之地,形成了以项、刘为代表的争夺中央统治大权的两大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