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历史—蚌埠历史—垓下古战场考察:洨城前身即是垓下(二)
其在浍河的南岸(北岸即是今固镇县的县城)。在谷阳古城遗址西北约4公里处,有一条沟水在浍河北岸与浍河交汇。这条沟水向北经固镇县的唐南乡、棠棣乡、仲兴乡、封寺乡,在封寺乡的余王村北与沱河相通(这条沟已淤塞得几乎不为外人所知,地方群众称之为八丈沟,正应该是郦道元所记载的“八丈故渎”)。从谷阳古城遗址向东南方向,浍河继续蜿蜒前进,至五河县城南与沱河交汇,然后注人淮河。汉魏时的虹城遗址在五河县城北,已半没入沱湖中。在灵璧县城东15公里处,有一座名叫长直沟的集镇。有一条沟水南北向穿镇而过,向南正可以与沱河相交,应即是古代的“长直故沟”。通过这些调查后,我觉得有理由认定:古籍中记载的涣水,就是今天的浍河(还有一个例证:在浍河上游的濉溪县境,有一个滨临浍河的集镇至今仍称之为临涣集)。而洨水应即是今之沱河。
二、濠城古城址与洨城
确定了涣水与洨水的位置,查寻洨城就缩小了搜找范围。我从八丈沟入沱河的交汇口起,沿沱河南岸踏查,直查到沱河与浍河交汇处。在这一范围内,只发现在固镇县濠城乡有一座古城遗址,群众俗呼之为霸王城。这座城址座落在沱河南岸,与郦道元记载的位置相符,因此我对该城址进行了较仔细地查勘。
濠城遗址在固镇县城东24公里处,南距濠城集仅1公里。北临沱河,河北即属灵璧县境。沱河从城址的西面向北陡然拐了一个弯,然后紧靠北墙外向东流去。城址座落在台地上,城墙依地势而建,呈不太规整的四方形。城墙的每个拐角都筑成孤形。西城墙微弯,长340米,其中部被沱河旧河道冲毁。其余三面墙均为直线形,长度分别为:南墙240米,东墙260米,北墙240米。城墙坍毁严重。据圩里村群众杨殿保(61岁)讲: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根据地与敌占区的“拉锯”地带,为防止日寇驻扎城内,当地群众曾三次大规模组织起来推平城墙。他回忆当时的城墙从城内算起还有二人多高,现在则已与城内地面基本相平了,只微微隆起呈斜坡状。但仍比城外平地高出2.2-2.5米左右。城外东、南、西三面有护城河,与沱河相通形成对城的包围。护城河已淤积得甚浅了,量得河口宽为9米多。
城址南半部有一现代村庄—圩里村,其余均已耕种。城内地表上随处可见到残破的绳纹筒瓦片、云纹瓦当片、板瓦片、碎青砖块、陶器碎片。这种堆积主要集中在城址北部的高地上。群众反映在这里犁田常常犁出大青砖,看来这里应是古代建筑遗址。他们还反映在这些废砖瓦堆积层里常出有“鬼脸钱”(即楚铜币)。1976年12月,在城址南墙外曾一次出土21斤(3556枚)这种古钱币(8)。城墙内外铜镞头很多,直到现在下雨后还常常能拾到。群众还常犁到残断铜兵器。笔者看到圩里村周学礼的儿子在东城墙外田里犁到的一截铜剑残段。为剑身的后半段,有格(汉白玉质)、无茎。剑身宽3.2厘米、残长13厘米,两边刃口严重豁缺,剑身及剑茎皆应为打击而断缺。濠城集供销社废品收购门市部老营业员邢同志说:他在这里干了二十多年,过去收购到的铜兵器是极多的。固镇县文物组收藏不少该城址出土的铜兵器,有矛、剑、镞头、弩机等,皆为秦汉时期较典型的器物。上述情况说明:当时在这里是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战争的。
在城址周围有大面积的汉、晋墓群。晋墓皆为小型砖室墓。汉墓封土堆高大,有的高达13米。1976年在城南濠城村东菜园,群众平整土地发现一座石室墓,出土了一套铜明器,其组合为:鼎、盒、壶、钫、灶、灯等,器物型制与湖北光化五座坟西汉墓的相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