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寻找垓下古战场(二)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10
转发:0
评论:0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寻找垓下古战场(二),因此这些地方都有“霸王城”,灵壁县境内不仅有“霸王城”,附近还有韩信吹箫台,虞姬

因此这些地方都有“霸王城”,灵壁县境内不仅有“霸王城”,附近还有韩信吹箫台,虞姬墓等。这些县的县志均有垓下之战的记载,足以说明当时战争规模之大和分布之广。
     这座小小的霸王城,只是广大战场上的一个营垒,所谓的霸王城其实不过是士兵以衣兜土围而成城的军事堡垒。只因主帅项羽战于此败于此,从而使这个在地图上难以标出的小地方有着“东方滑铁卢”的称号,当年的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的故事就从这里载入到中国历史中去,成为千百年来的咏哦和叹惋。
    如今,这里的群众都能说出一段段的项王故事,其表情和语气仿佛亲眼所见。来到这里你会被这种氛围所感染。在村中的一块空地上,有当地政府雕饰的一匹石马,它是那匹乌锥吧?在旁边的那湾浅水塘边,有一株巨大的树木十分独特,一棵粗大的榆树搂抱着一棵娇弱的桑树,它们互为连理相拥相生,把两千多年以前那个生离死别的情景真实地再现了出来。这个“榆抱桑”的景观,群众说就是“霸王别姬”的化身。
    英雄创造着历史,人们制造着传说,项羽兵败引发人们无限同情,这种同情的情愫亦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性格之一。
垓下之战,是楚军主力被压缩到最后时刻的困兽之斗,此一役标志西楚政权烟消云散,当楚王项羽“直夜溃围南出”之后,故国的江山就永远留在了身后,留在浴血的那夜。而这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垓下土城,竟然是一个新的时代的奠基之所。无论多少悲歌多少叹惋,历史只能由胜利者创造和书写。
垓下之战
    时间回到公元前202年7月至12月,汉王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经过长达5年的战争后,双方终于穷尽一身之力汇兵垓下,形成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决战。垓下之战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汉王朝的基业由此奠定。
    前206年,刘邦率义军攻入咸阳,一举推翻了秦王朝。不久项羽率40万大军开进函谷关进入咸阳,大举,杀秦降王子婴,火烧阿房宫(最近有专家称项羽并未火烧阿房宫,存疑),尽掠美女珍宝。项羽以时局主宰者自居分封18个王,自封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被封为汉王,定都南郑(今陕西省南郑县),仅辖巴、蜀、汉三郡,远离故土,人稀地瘠,偏居一隅。就此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有能力争夺中央统治大权的两大集团。以当时形势看项王是占尽优势,汉王趋利避害,以冷冷的目光打量着帝位。
    军事上的暂时失利往往是计谋和手段上场的时候,刘邦在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的同时又派人游说项羽,达成了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的盟约。刘邦获得了珍贵的休整和重新布局的时机。诚信被剥得一丝不挂。
    前202年,刘邦认为时机成熟,首先背弃了盟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由西而东追击东归的项羽。项羽回击,在固陵(今河南太康县南)大败汉军。汉军的失利,使刘邦接受张良的建议以封王许地为条件换取了韩信、彭越出兵。此一招,遂使项羽处于军事上的劣势。对楚的战略包围已经形成。
    韩信由东向西,彭越由北向南,刘邦则由西向东又派刘贾率军进入楚地,由于彭城被汉将灌英占领,还都无望。更由于寿春(今安徽省寿县)被汉将英布、刘贾占据,驻守舒(今安徽庐江)的周殷又叛楚降汉,项王走捷径回江东也无可能。在整体态势上,汉军也已完成了对楚军的四面包围。公元前202年,楚军欲东去广陵(今扬州)或南下历阳(今和县)都十分困难,只得率10万疲惫之师,走中路经城父(今安徽亳州外)、蕲县(今属安徽宿州)退至垓下(今安徽省固镇县境内濠城范围)。然而项羽立足未稳即被汉军重重围困。眼下的濠城如此平淡,然而在公元前202年的那个冬天,这里汇聚了中国历史上最能征善战的军队,而那个冬天,这里的阳光始终是升于血色没于血色……
    关于被围和突围,《史记·项羽本纪》描述:
    “项王兵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兵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寻找垓下古战场(三)
夜闻汉军四面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夜!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之;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一路败走的项羽,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洨水滔滔。而走投无路的项羽也最终在乌江边上挥剑自刎。同为起义军的项刘两支,为结束残暴的秦末统治,为结束诸侯纷争苍生涂炭的混乱局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项王首先打碎了一个旧王朝,却不能建立一个新王朝。项王者,一介孔武有力之人,历史不能将凝聚民族的大任交给他。而刘邦,以一地位低微的亭长出身,与他的平民追随者们一道,缔造了一个新的大一统帝国,在当时也算得上是前无古人了。当刘项垓下决战之后,历史再次洗牌,弱者被淘汰出局。中国再次经历了一个从...
·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寻找垓下古战场(一)
公元前202年岁末,一路败走的项羽,在那一夜,仿佛所有的路都已走绝,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洨水滔滔。那一夜,是项羽生命中最漫长的一夜。那夜,项羽带着八百壮士向东南奔淮河至阴陵(今安徽定远境内)突围,迷路,经人引路误入大泽。夜色没能挡住追兵的脚步。项羽再战再次突围,经东城之战突围进入全椒,也曾发生多次战斗。据《项羽本纪》中注引《托地志》说:“九斗山在全椒县西北九十里”,“项羽败退乌江,汉军追羽至此,一日九斗,因而得名。”乌江,如今站在岸边,已无从得知它当年的波澜壮阔,但它的确挡住了一位大英雄的脚步,它那翻腾涌动的江水将两个时代拦腰分开。项羽败至乌江,这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刻。乌江亭长已泊舟待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心高气傲的项羽此时不仅是兵败,连信心和颜面也一败涂地。此时,他也打不过自己的自尊心了,更丧失了再...
·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垓下古战场考察:洨城前身即是垓下(二)
其在浍河的南岸(北岸即是今固镇县的县城)。在谷阳古城遗址西北约4公里处,有一条沟水在浍河北岸与浍河交汇。这条沟水向北经固镇县的唐南乡、棠棣乡、仲兴乡、封寺乡,在封寺乡的余王村北与沱河相通(这条沟已淤塞得几乎不为外人所知,地方群众称之为八丈沟,正应该是郦道元所记载的“八丈故渎”)。从谷阳古城遗址向东南方向,浍河继续蜿蜒前进,至五河县城南与沱河交汇,然后注人淮河。汉魏时的虹城遗址在五河县城北,已半没入沱湖中。在灵璧县城东15公里处,有一座名叫长直沟的集镇。有一条沟水南北向穿镇而过,向南正可以与沱河相交,应即是古代的“长直故沟”。通过这些调查后,我觉得有理由认定:古籍中记载的涣水,就是今天的浍河(还有一个例证:在浍河上游的濉溪县境,有一个滨临浍河的集镇至今仍称之为临涣集)。而洨水应即是今之沱河。二、濠城古城址与洨城确定了涣水与洨水的位置,查寻洨城就缩小了搜找范围。我从八丈沟入沱河的交汇口起,沿沱...
·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垓下古战场考察:洨城前身即是垓下(三)
光化汉墓被认为是汉相萧何后代的墓葬,时代属西汉偏早。固镇县文物组收藏有该城址出土的一批文物,陶器有鼎、壶、罐、瓶、仓、灶、井及陶楼、陶圈等,铜器有鼎、盒、壶、洗、钫、釜、灶、灯、带勾、鉴金龟形水注等。铜钱有:秦半两、西汉八铢半两、四铢半两、五铢钱、新莽布币、新莽“契刀五百”刀币、新莽“大泉五十”园钱。以及大铁釜、云纹玉璧、玉蝉等器物。从濠城遗址出土的文物来看;大都是秦汉之物,不见晋以后的东西,城址的下限也应在此之际。洨国是西汉前期的侯国,洨城是其首邑。“吕后兄二人,皆为将。长兄周吕侯死事、封其子吕台为郦侯、子产为洨侯(10)”,“产,肃王(即吕台—笔者注)弟,故洨侯。(司马贞)索引:洨音交,交水所出,县名,在沛(11)。”由此可知洨国是汉高祖刘邦嫡室吕后的侄子吕产的封地。其始封于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四月。到高后六年十一月,其又被封为吕王而离开洨。吕产曾是吕后篡夺汉政权的得力膀臂,也是...
·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垓下古战场考察:洨城前身即是垓下(一)
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决战于垓下,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争。其结果汉胜楚败,刘邦彻底摧毁了雄霸一时的项羽西楚政权,建立起西汉王朝。垓下战场在什么地方?史学界争论多年,大略有两种意见:一说在安徽省灵璧县城东南五十里的沱河北岸;另一说垓下战场应该在河南省鹿邑县境内或在淮阳县东南。但不管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志还是持后一种意见的同志,似乎都没有进行过实地的考古调查,而仅仅是根据文献资料进行各种考证,因此缺乏更直接的证据,也难以说出较准确的地点来。为此,笔者曾多次到安徽省的宿县、灵璧县、固镇县、泗县等有关地方进行实地考察,并重点查考了固镇县境内的濠城遗址。现将考察情况与文献资料进行初步地分析对照,以期对上述问题做一点探讨并就教于同志们。一、浍河、沱河与涣水、洨水史籍中有关垓下之战的记载是很多的。汉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