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固镇历史垓下文史(一)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20
转发:0
评论:0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固镇历史垓下文史(一),     据史料证明,垓下已有四、五千年的人类活动历史。随着各代王朝的兴衰更替,

     据史料证明,垓下已有四、五千年的人类活动历史。随着各代王朝的兴衰更替,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物古迹,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史料。

     目前固镇县馆藏垓下文物,有五百余件之多。

    1980年在濠城东沱河岸出土的古生代二迭纪剑齿象象牙化石,它长3.24m,最大直径为18.25cm(现存省博物馆内)。

     石器现存三件,均属新石器时代的磨光器物:石斧、石奔。这些石器通体磨光,做工精细。

     陶器在馆藏文物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分为瓶、壶、罐、瓮、仓、楼、鼎、灶、牛、磨、陶猪圈等几类,每类又可分为不同的几式。陶器中陶楼与陶仓尤为突出。陶仓的门上刻有“仓门”两字,陶仓的背面刻画有动物马的图形。陶器中器物表面以素面居多,带纹饰的也多为水波纹、条纹、绳纹一类。有小部分陶器是釉陶。此外还有几件珍贵的瓦当。

     玉器存有玉狮、玉含、玉璧。其中玉璧较为突出。

     云纹玉璧:玉璧为平圆形,正中有孔,两面都有云纹饰。此物多为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礼器,也做装饰品。云纹玉璧,1979年垓下乡出土,为汉代器物。

货币是馆藏文物中年代跨度最大的藏品,这里有楚国的蚁鼻钱和方足布,齐国的“益六化”,秦代的半两钱,汉代的五铢钱,新莽时期的复古货布,唐代的通宝,宋、元、明、清、民国的货币。此外还有两枚日本货币—宽永通宝。

     蚁鼻钱:楚国蚁鼻钱,俗称鬼脸线,亦称铜贝,形似背面磨平的贝壳,面有文字,或一单字,或一组字,阴文象人的鼻子,看去象一只蚂蚁,故得名。

    秦半两:为秦统一币制后出现的通用货币,此钱圆形、方孔、无郭。正面有“半两”二字,“两”是货币的单位。这种“半两”钱有的重达二十克以上,多出土于垓下。

    契刀:长两寸,身形如刀,首有环如大钱,文曰:“契刀五百”,值五百钱。属王莽居摄二年第一次币制改革现的货币。

     铜镜在馆藏文物中也占有相当的数量,这里有战国时期的铜镜,有西汉的蟠螭铜镜回纹镜、云雷纹镜,唐代的瑞禽瑞兽葡萄镜、四神镜,宋代的素面镜、五子登科镜、福海寿山镜、宝鉴镜等。这些铜镜形制大小不一,有的还带柄。

     青铜器在我县馆藏文物中占有较大比例。其种类有兵器、生产工具、装饰品、炊具等。

     现将几件主要文物介绍如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固镇历史垓下文史(二)
秦剑:濠城出土的秦时期的青铜剑,首柄部分残缺,现存部分长55cm。此剑虽不完整,仍能体现出秦时期青铜剑的特色。青铜矛:1972年濠城公社出土的汉代武器,使用时安有木质长柄,用矛直刺。我县馆藏文物中,藏有二件:一件长20cm,矛头带有弯曲的弧度。另一件长16cm,矛头无弧度。二件器物的裤正面都有一系缨小鼻。弩机:濠城出土的这件汉代青铜兵器—弩机,比较完整,而且较之一般弩机要,弩机“郭”上的“望山”带有刻度,“郭”面上用黄金错出的条条和网格纹饰清晰可见。这是一般弩机上没有的。弩机的使用,是靠“郭”中的“牙”钩出弓弦,瞄准器“望山”上的刻度示意射程。发射时只要反下“牙”上的板机“悬刀”,使“牙”缩下,“牙”所钩住的弦就弹出,有力地把矢射出。箭头:这是垓下遗址土最多的青铜武器。农民在耕地时常能拣到。这些箭头形状各异:有三棱椎形,有三角形,有鱼尾形等多种形制。基本上都属青铜制品。每一箭头尾部都有一用...
·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固镇濠城垓下历史沿革(一)
濠城位于固镇县城东24公里处的沱河(古称洨水)南岸,是全县唯一可用史料表述得较为清晰的著名古城遗址。濠城的前身是汉代的交城,洨城的前身即秦代的垓下聚邑,简称垓下。垓下公元前202年7月至12月,汉王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决战。垓下决战是举世皆知的古代最著名的四大战役之一,从而使垓下名扬全球。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急风暴雨,沉重地打击了贪婪残暴的秦王朝。高帝元年(前206年)初,陈胜牺牲后,刘邦率10万义军乘虚攻进咸阳而推翻了秦王朝,但他未敢称至,只是废秦苛法、约法三章,深得秦人拥护。不久项羽率40万大军开进函谷关,却滥杀无辜,并以政局主宰者自居分封18个王国。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管辖梁、楚一带九个郡之地(约今豫皖苏及鲁地一部分);封刘邦为汉王,定都南郑(今陕西省南郑县),仅辖巴、蜀、汉中三个郡之地,形成了以项、刘为代表的争夺中央统治大权的两大政...
·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蚌埠历史,垓下风云固镇史话
固镇,古名谷阳镇,俗称固镇桥。为何称固镇为“固镇桥”呢?原来,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固镇设驿站。驿址在固镇老街,有马65匹,马夫41名,差夫20名,现存于老街牛市巷的饮马井就是当年驿站的专用水井。为了保障驿道畅通,免受洪水阻隔之苦,当时就在浍河上架起了一座九孔大木桥。不料,木桥建成不久,即被洪水冲毁。洪武24年(公元1391年),由灵璧县知县周荣复督工重修了一座七孔石质大桥。桥高五丈,长十三丈,巍峨壮观,气势雄伟。《灵璧县志》称作“凌波御立,势若长虹”。围绕“固镇桥”名,还有个非常动人的传说,流传至今。说是当时有个赵石匠请来鲁班在浍河上建桥,百姓们纷纷捐款。鲁班从扬州赶到固镇,经实地勘察后,绘出一幅七孔拱形大桥图样,然后带领能工巧匠很快把石桥建成。大桥竣工时,百姓敲锣打鼓前往祝贺,鲁班手持神斧立于桥头之上。这时八仙中的张果老倒骑着毛驴来到桥头说:“这桥造的不牢固,恐怕我和我的小毛驴...
·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固镇风云垓下古十景(一)
垓下风云濠城史称垓下。公元前202年,刘邦、项羽决战于此,双方屯军方圆百里。《史记•高祖本纪》载:“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之卒可十万……大败垓下。”《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靡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世传虞姬和歌曰:“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而的刘邦则志得意豪,慷慨高歌:“大风起兮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九八六年七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将垓下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立...
·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固镇濠城垓下历史沿革(二)
次年二月,“吕王产徙为梁王,梁王不(蚤)之国,为帝太傅,且“更名梁曰吕,吕曰济川”,使吕产仍做吕王,更显示出吕雉对吕产的厚望。高后八年(前180)七月,吕雉“病甚,乃令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军北军;吕王产居南军”。不久,吕雉死,“遗诏……以吕产为相国(丞相),以吕禄女为帝后”。吕产、吕禄“矫制以令天下”,妄图篡汉。原为刘邦部将的太尉(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周勃、丞相陈平,联合实践刘邦的盟约,以破竹之势击杀诸吕及其叛军,并“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九月,周勃、陈平迎立刘邦八子之四的代王刘恒即位,是为汉文帝。吕产被封于洨国,前后达17年之久。交国既是吕产飞黄腾达的发迹地,也是他身败名裂的丧魂处。洨县汉武帝征和元年(前92年),交国被废,改置洨县,属豫州沛郡。新莽时期(公元9-23年)更名育城县。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复名洨县,属豫州沛国(由沛郡改)。三国时期,曹魏(220-265年)废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