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古论今话珠城(一)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78
转发:0
评论:0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古论今话珠城(一),    采珠之地和蚌埠由来位于淮河之滨的新兴城市——蚌埠,如果从1913年首建安

     采珠之地和蚌埠由来位于淮河之滨的新兴城市——蚌埠,如果从1913年首建安徽“督军府”算起,至今不过70年的光景,但是在这块土地上却有着人类活动的悠久历史……在蚌埠南郊的“钓鱼台”和西郊的“梅骨堆”古遗址发现的石镰、石斧、鬲足、陶片、鹿角化石、蚌壳、陶纺轮、陶碗等,这些新石器时代的文物,有力地证明,蚌埠地区的人类在数千年前,已经过着农耕渔猎的氏族生活了。据《凤阳府志》记载,蚌埠乃“古采珠之地”。公元前21世纪,洪水为害,大禹劈山治水,经怀远涂山,与涂山氏为婚。后又大会诸侯于涂山,斩防风氏以振神威,奏韶乐以示帝贵。各氏族无不来朝,各部落无不进贡。我国第一部记载上古事件的文集《尚书·禹贡篇》中就写道:“泗滨浮罄,淮夷嫔珠”。意思是说,泗水附近(指灵璧县)产一种青石,可以雕琢石罄,发出清脆声音;淮夷,是指古代居住在淮河中下游的氏族;嫔系蚌的别名,此蚌出珠。可见,河蚌早在上古时代,就是这一地区人们捕食的美味。这时,人们已经知道取蚌采珠了。盛产河蚌的河滨小山,被称为“蚌山”。关于蚌山和珍珠,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些优美动听的故事。据考,古时“步”和“埠”通假,船舶聚集之处曰步头,亦曰埠头。“蚌步”首先是渔者定的地名,渐被四邻的人们传称起来,后来因经济发展等因素,“蚌埠”的称谓也就约定俗成了。这就是“蚌埠”名称的由来。
     从军事要冲到集市初成东邻尧舜时的钟离国(今临淮关)、西靠唐虞称帝时的涂山国(今怀远涂山一带)的蚌埠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争战之地。横贯蚌埠的淮河,系古“四渎”(黄河、长江、淮河、济水)之一。淮河地区的氏族,被中原地带称为“淮夷”或“东夷”。据范文澜编著的《中国通史》记载,商代末期,纣王不惜千里征伐淮夷,并虏去大批“淮夷”编入他的军队,当他回到他的都城庆贺胜利的时候,遭到了周武王的袭击,同时发生了淮夷氏族的奴隶倒戈以战的事件,使商纣王落得身死国亡的下场。正是所谓“纣克东夷,而殒其身”。西周时期,东夷(淮夷、徐夷)仍是周王朝初期用兵的主要对象。春秋战国到秦汉,徐淮地区的战争,此起彼伏,淮河中下游常有大军渡河,兵马驰骋。《凤阳府志》记载,三国时期,曹操驻兵于蚌埠东郊曹山,鲁肃屯兵于东南郊的鲁山。唐代,锥子山麓不仅是驿道,而且山下的“水馆”已成迁客骚人游览吟诵之地了。《凤阳府志》中尚记有唐代诗人张祜的吟水馆诗七律一首。传说北宋穆桂英攻打寿春时,曾在东郊锥子山驻军,留有帅旗架遗迹。南宋高宗赵构,曾把御书珍藏于锥子山栖岩寺后的石屋之中。《凤阳府志》云:白石山(即锥子山)白石寺,古号栖岩寺,“寺有石屋,宋高宗藏御书于此”。朱元璋濠州起兵后,其义子朱沐英曾在锥子山练兵。朱元璋登基以后,洪武年间栖岩寺得以重修,规模宏伟,成了凤阳龙兴寺的下院。古称粉团洲的长淮卫,是淮河上下数百里的航运管理机构所在地。中都城兴建之后,长淮卫是中都城的后卫,有军镇守。以长淮卫为中心,蚌埠的王家营、高家营、柳树营……都有驻兵。朱元璋叔父一家,合葬于长淮卫,称“十王四妃墓”。此后,蚌埠这个明朝凤阳府西北的边陲小集,逐步兴盛。南徐州通往凤阳府的大路经此,淮河即设有渡口。十九世纪中期,淮阴板浦所产“淮盐”,经淮河渡口集散于此。同时,在蚌埠先后兴建了魁星阁、文昌阁、东岳庙等庙宇。此时,有更多的人迁居于此,蚌埠就此形成较繁荣的集镇。据《凤阳府志》记载,太平天国时期,在蚌埠发生的金圩子农民的武装抗清斗争和太平军多次与清军的激战,使一度繁荣的蚌埠毁于兵燹,今日锥子山的银杏(白果)老树还残留着当年兵火的灼痕。自此,市集便转向河北的小蚌埠了。
     “三县司”与“七户半”当年淮河北的小蚌埠,正街属于凤阳,出正街往西归怀远,向东则为灵璧所辖。有“鸡鸣狗叫听三县”之说。为便于治安管理,清末,凤、怀、灵在这里联合组织了一个行政管理机构——三县司。寿州镇台衙门派了一个小小的武官“副爷”,带领十多名兵丁,在此驻守。这就是蚌埠当时的军事、政治中心。这时,淮河南岸的“老蚌埠”,只有一条不足50米长的土街(即老大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美丽珠城,蚌埠十景
很久以前,淮河边上有户姓吴的人家———吴老爹和他的儿子吴孩。一天,他们出去打渔时,吴孩救下一只被鸬鹚啄住的河蚌。这只河蚌为了报答吴氏父子的救命之恩,便化身一位美丽的姑娘,与吴孩相亲相爱,结婚生子。有一年,淮河发了大水,姑娘因帮渔民们打渔得罪了龙王,被龙王杀死。人们遵照姑娘的嘱托,将一颗美丽的珍珠放在坟头上,渔民们每次都顺着珍珠的光去打渔,回来时都在姑娘坟上添土,坟越来越大,成了一座小山,取名为‘蚌山’,再后来,蚌山周围兴建了城市,便叫做‘蚌埠’。蚌埠是省直辖市,现辖六区三县(蚌山区、新城区、淮上区、禹会区、高新区、龙子湖区、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总面积5917平方公里,总人口330万人,其中市区面积601.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87.45万人。蚌埠有两个让人记忆犹新的名字,一个好听一点的叫:珠城。因为原来盛产珍珠而得名!另外一个名字曾经红极一时——匪城!90年代左右的蚌埠是当之无愧的匪城...
·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漫话怀远石榴(一)
石榴原产在古波斯及其附近。即现在的伊朗、阿富汗、苏联的高加索等中亚地带。在伊朗有史以前已有栽培。纪元以前,即向西传入地中海沿岸各国,向东传至印度、中国等地,以后又传到朝鲜、日本。现在,世界各地几乎均有栽植。石榴在我国虽非原产,但栽培历史至今已有两千余年。晋·张华的《博物志》以及《广群芳谱》上均有记载:“有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榴种以归,名为安石榴。”据考察,石榴传人我国,并非西域一路,西南及沿海诸地,就有由海路引种于新加坡等地的。怀远石榴历史悠久,据传说自唐代起已有栽植。清人李汝珍在《镜花缘》中说:“武则天命即将石榴二百株,传谕兵部,解交武八爷查收。此花后来送至东海郡,附近流传,莫不保护。”李翁所言虽有神话色彩,但自汉代至唐代,石榴在我国已有八百余年的栽培历史,从长安传到淮河流域的可能性是无疑的。怀远石榴见诸文字记载的,从现有资料看,可追溯到明代。明嘉靖年间,上蔡人张惟恕,时任巡按御史...
·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漫话怀远石榴(二)
怀远虽属县城,但历来吸引了不少游人墨客,不仅是这里有大禹治水会诸侯的地方,而且这里还有关于大禹、防风、攴祁、涂山等美好的民间传说,也不仅是有禹王庙、白乳泉、卞和洞等名胜古迹,更有红榴增添了此山此水的美色。春末夏初,来到怀远,登涂山寻禹王遗迹,游乳泉叹苏子豪情,望淮楼上凭栏远眺,更是壮怀激烈,雄心顿发。远望涂山傲立,淮水长流,勾起多少千古浮沉事;近观榴花盛开,遍山尽燃,焕发几多当今英雄情。真是:“燃灯疑庭火,连珠胜早梅”,胜似香山红叶,美如桃源仙境,使人醉不知醒,迷不知返,乐而亡忧。秋季到来,红果绿叶相映成趣,如翡翠镶嵌着红光闪闪的宝石。石榴美则美也,但不是以色事他人,她还给人以实用上的经济价值。石榴可鲜食,也可制饮料。据化验分析,石榴含水分约75%,糖15%,粗纤维素2.5%,灰分0.8%。灰分中尤以磷钙为多,在成熟的果实中含有机酸0.4-1%,百克果汁中含维生素C11毫克以上,比苹果、梨...
·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蚌埠历史,垓下风云固镇史话
固镇,古名谷阳镇,俗称固镇桥。为何称固镇为“固镇桥”呢?原来,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固镇设驿站。驿址在固镇老街,有马65匹,马夫41名,差夫20名,现存于老街牛市巷的饮马井就是当年驿站的专用水井。为了保障驿道畅通,免受洪水阻隔之苦,当时就在浍河上架起了一座九孔大木桥。不料,木桥建成不久,即被洪水冲毁。洪武24年(公元1391年),由灵璧县知县周荣复督工重修了一座七孔石质大桥。桥高五丈,长十三丈,巍峨壮观,气势雄伟。《灵璧县志》称作“凌波御立,势若长虹”。围绕“固镇桥”名,还有个非常动人的传说,流传至今。说是当时有个赵石匠请来鲁班在浍河上建桥,百姓们纷纷捐款。鲁班从扬州赶到固镇,经实地勘察后,绘出一幅七孔拱形大桥图样,然后带领能工巧匠很快把石桥建成。大桥竣工时,百姓敲锣打鼓前往祝贺,鲁班手持神斧立于桥头之上。这时八仙中的张果老倒骑着毛驴来到桥头说:“这桥造的不牢固,恐怕我和我的小毛驴...
· 安徽历史—蚌埠历史—固镇濠城垓下历史沿革(一)
濠城位于固镇县城东24公里处的沱河(古称洨水)南岸,是全县唯一可用史料表述得较为清晰的著名古城遗址。濠城的前身是汉代的交城,洨城的前身即秦代的垓下聚邑,简称垓下。垓下公元前202年7月至12月,汉王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决战。垓下决战是举世皆知的古代最著名的四大战役之一,从而使垓下名扬全球。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急风暴雨,沉重地打击了贪婪残暴的秦王朝。高帝元年(前206年)初,陈胜牺牲后,刘邦率10万义军乘虚攻进咸阳而推翻了秦王朝,但他未敢称至,只是废秦苛法、约法三章,深得秦人拥护。不久项羽率40万大军开进函谷关,却滥杀无辜,并以政局主宰者自居分封18个王国。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管辖梁、楚一带九个郡之地(约今豫皖苏及鲁地一部分);封刘邦为汉王,定都南郑(今陕西省南郑县),仅辖巴、蜀、汉中三个郡之地,形成了以项、刘为代表的争夺中央统治大权的两大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